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

張延齡就像是在講一個傳奇故事,只是其吐露的內容讓張鶴齡極度震驚,忽然覺得自己“低估”了弟弟。

弟弟的本事比他想象中更大,更能折騰。

張鶴齡心亂如麻,恐懼與憤怒兼而有之,他起身在房內來回踱步,苦思對策,而張延齡那邊反而好像輕鬆下來。

過了好一會兒,見張鶴齡沒有落座的意思,張延齡才又道:“大哥,其實你不能怪我。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爲了咱張家。”

“你還敢說爲了家族?你分明是要害死大家!”

張鶴齡怒斥道,“被你如此幾次折騰,若事情曝光,張家不被陛下厭棄纔怪!就算太后出面,恐怕也無濟於事!”

張延齡攤攤手:“事情大概便是如此,所以錢寧回京,我很想知道他到底知道些什麼,若他真查出事情跟咱們兄弟有關……”

“混賬東西,是跟你有關,爲兄可沒跟你狼狽爲奸!”張鶴齡怒斥。

張延齡嘆道:“大哥,你現在要跟我分彼此麼?我做的這一切,不是爲了張家是爲什麼?你知道隨着先皇故去,新的外戚已產生,咱張家要在京城立足已經很困難,你又不做事,只好我來擔當,而且至今爲止我做的一切都很順利,咱甚至可以自行組建軍隊……這支軍隊就算不用來造反,也能爲咱積累資本,讓朝廷不敢對咱如何。”

張鶴齡這會兒已不想去聽張延齡說話,在他看來,弟弟說的一切都是謬論,根本不足採納。

思慮半晌,張鶴齡果斷地道:“你趕緊派人通知江顧嚴,讓他帶着他的人滾蛋,越遠越好,以後你也別跟他有任何聯繫,咱到底有皇親國戚的身份,就算有人檢舉,只要咱不承認,他們也沒轍,最重要的是把涉事人等一概除掉……”

張延齡驚訝地問道:“大哥,聽你的意思,是讓我就此放棄?”

張鶴齡怒道:“怎麼着,你現在還想亂來?若不當機立斷,可能連小命都不保……這次可不單純只是下獄便可瞭解,甚至連整個張家都要跟你陪葬。”

張延齡想了想,搖頭道:“現在抽身已經來不及了,人馬已拉扯起來,若實在不行的話,那就乾脆鋌而走險,讓江櫟唯帶兵到京城,既然咱那大外甥不適合當皇帝,就咱來當。自古以來成王敗寇……”

“閉嘴!”

張鶴齡怒道,“這種話不得再說!也不可想!你到底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大哥……”

張延齡着急地叫了起來。

“別叫我大哥。”

張鶴齡道,“你那麼有本事,做事完全靠自己,就別指望家裡……大不了我主動去陛下和太后面前檢舉,跟你劃清界限,就此一刀兩斷,至少還能留住咱張家骨血!”

張延齡氣憤地道:“大哥,你這麼做太不近人情了吧?咱到底是否是親兄弟?”

張鶴齡罵道:“你這個瘋子,連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居然還敢執迷不悟?爲兄現在跟你說的,讓你去跟那些倭人一刀兩斷,必須照做!若你不肯聽,那爲兄就去陛下跟前檢舉你!”

“你……”

張延齡打量兄長,臉上滿是失望之色,好像他纔是蒙冤受屈的那個。

恰在此時,有下人進得門來,張鶴齡側頭怒斥:“誰讓你進來的?”

那下人緊張地說道:“老爺,二爺,外面來人,說是請您二位去豹房,皇上有要緊事交待。”

“看看,麻煩來了吧?你不是還想鬧事嗎?現在怕是陛下要對咱們下手了……”張鶴齡怒道。

張延齡一咬牙:“怎麼這麼快?沒想到錢寧那小子調查事情倒是挺積極的,分明是把矛頭對準咱張家了啊?指不定是沈之厚在背後幫他……”

“你想怎麼着?”張鶴齡打量弟弟。

張鶴齡臉上露出陰冷的笑容,一擺手,將下人屏退,這才道:“大哥,這可是最後的機會,若就這麼進了豹房……怎麼死的都不知!不如咱一走了之,回頭帶着人馬殺回京城來如何?”

“瘋子!簡直不可理喻!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張鶴齡已快要語無倫次了。

張延齡道:“總不能現在去見咱那大外甥吧?”

張鶴齡琢磨一下,道:“如今就算陛下知道些什麼,那也只是錢寧的片面之詞,咱自己先別亂……陛下要賜見咱就去,到時候死不承認便可,就說是錢寧無中生有,你做的事情,很難拿出證據,就算有所謂的證據,也可以說是僞造的。”

張延齡皺眉道:“這樣真的可以嗎?”

張鶴齡怒道:“還能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若你現在逃走的話,等於是不打自招,你覺得自己有本事從京城逃到海上去?就算去了海上,有沈之厚坐鎮京城,你覺得這輩子有機會回來?趕緊收拾東西,往豹房去。”

……

……

張氏兄弟心中滿是不安,往豹房去了。

到了地方問過後才知道,除了二人外,還有人被皇帝傳召,具體是誰卻不知曉。

張鶴齡道:“情況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有可能陛下只是懷疑,沒有對你下手的意思……記得到時候別亂說話。”

“知道了。”

張延齡不耐煩地擺擺手。

兄弟二人這才往裡面行去,等到了正院,出來接待他們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張永,雖然他二人跟張永不算陌生,但也不是很熟,畢竟服侍三任皇帝的張永從來就不屬於外戚派系。

“兩位國舅,陛下已在裡面等候多時了。”張永道。

張鶴齡問道:“張公公,除了我二人外,還有誰過來?”

張永笑道:“人已經到齊了,侯爺進去後便知曉。”

張氏兄弟對視一眼,然後跟張永一起往院子後面走去。

張延齡有些慌張,畢竟做賊心虛,忍不住出言問道:“張公公,今日陛下召集,所爲何事啊?”

張永道:“陛下只是找諸位前來商議事情,具體是什麼不好說。現在陛下已在跟沈大人敘話……”

聽說沈溪也在裡面,張延齡更緊張了,因爲他最忌憚的人正是沈溪,好像沈溪就是他命裡的剋星一樣,讓他內心惶恐不安。

“別多問,面聖後再說。”

張鶴齡在旁提醒一句,張延齡這才緘口不言,不過依然表現得很不堪,身體抖個不停。

三人來到後院一處寬大的庭院前,發現這裡戒備森嚴。

張延齡低聲嘟噥:“完了,完了,千萬別是什麼鴻門宴啊!”

……

……

張氏兄弟走到門口,只見裡面又出來人迎接,這次卻是小擰子。

小擰子有些慌張,走到張氏兄弟跟前行禮:“見過兩位侯爺。”

“不用多禮。”

張鶴齡顯得很傲慢,“現在可以進去了麼?”

小擰子再度行禮:“兩位侯爺請隨奴婢來……”

在小擰子引路下,張氏兄弟走在前,張永跟在後,一行四人進到屋子內,剛進門便聽到朱厚照大發雷霆:“……豈有此理,大明海疆,到底是朕的,還是那些倭寇的?”

聽到這話,張氏兄弟多少放心了些,好像朱厚照在意的是沿海倭寇肆虐,並沒有特別針對兄弟二人的意思。

張氏兄弟進去後大概看了一眼,除了朱厚照外,還有司禮監太監張苑、高鳳和李興,而皇帝面前站着的,尚有首輔謝遷、次輔樑儲,另外就是兼任吏部和兵部尚書的沈溪,以及工部尚書李鐩、戶部尚書楊一清。

只是沒看到新任的禮部尚書費宏,也不見另外兩名閣臣楊廷和跟靳貴。

除此外,還有英國公張懋、國丈夏儒、保國公朱暉等都督府的勳貴與會。

儼然是一次軍政大佬的閉門會議。

張鶴齡打量弟弟一眼,大概是在提醒,既然事情跟自己無關,千萬別緊張,聽聽君臣說些什麼,謀定而後動。

但聽錢寧的聲音傳來:“陛下,倭寇突然氾濫,他們持有大明軍隊裝備的制式火器,卻不知是從何渠道獲取,數量還不少,地方守備兵馬不敵,一些沿海府縣被其襲擾,百姓流離失所……”

張氏兄弟這纔看到,其實人羣旁還站着三人,除了錦衣衛指揮使錢寧外,尚有江彬,另外一人相對陌生。

卻是朱厚照剛從宣府調來的許泰。

朱厚照打量謝遷,問道:“謝閣老,這件事你如何看?那些槍械,是如何流落到那些倭寇手上的?”

謝遷道:“老臣認爲,應該是有人泄露了製造方法,倭寇自行鑄造所得,並非是從地方衛所流失。”

朱厚照又打量工部尚書李鐩:“李尚書,你覺得呢?”

李鐩趕緊道:“微臣不清楚情況,工部負責鑄造槍械的工匠,都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管理極其嚴格,不可能泄露出去。”

錢寧道:“陛下,以臣所查,倭寇使用的火器,乃是幾年前我大明將士西北之戰用過的那種,並非是如今最先進的火器。”

“廢話!”

朱厚照怒道,“新式火槍連朝廷都沒裝備多少,若那些倭寇都已學會鑄造之法,問題可就大了。一定要查清楚,到底是誰將火器鑄造工藝泄漏出去的……還有,務必查出他們在哪裡鑄造的兵器,必須儘快將他們的老巢給端了!”

在場人等都不說話,因爲這命令並非是對特定人所下,更像是一種督促。

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苑道:“陛下,爲今之計是早些調遣人馬,平息沿海倭寇,不能讓其繼續猖獗並蔓延發展下去。”

謝遷道:“張公公,如今西北戰事剛罷,中原盜亂尚未平息,若再輕啓戰事,必定勞民傷財,大明府庫沒有更多的帑幣完成這次戰事,所以……還是先穩定中原,再想辦法平息沿海禍亂。”

隨着謝遷的話音落下,在場很多人點頭,覺得謝遷所言很有道理。

此前默不做聲的高鳳卻出言反對:“謝閣老如此說法,怕是不對,朝廷打仗,並非總是勞民傷財……不是可以適當把戰爭規模降下來,積小勝爲大勝,逐步剿滅倭寇麼?”

謝遷瞪了高鳳一眼,似乎怪其多嘴多舌,不過很快他便明白過來,突然不說話了。

在場人中,雖然高鳳看起來無足輕重,但他是張太后的喉舌,高鳳這番話可以理解爲太后的意思。

張懋語氣很輕鬆:“打仗必定會有消耗,戰爭規模豈是說降就能降的?”

話雖這麼說,但他目光卻往沈溪身上瞄,意思很明顯,若朝廷想降低開支,只有讓沈溪出面來打這場仗,因爲沈溪總是以寡擊衆,帶領少量兵馬取得大勝。對付沿海倭寇,幾千人應該就可以解決問題。

而高鳳此時已往沈溪身上看,從他的反應,在場人迅速明白過來,其實高鳳想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說明高鳳以及他背後的張太后,已開始試着讓沈溪離開皇帝身邊。

針對沈溪的人多了,沒人稀奇,好像如今朝中人都知道沈溪跟文官集團不對付,他想要崛起會面對不小阻力。

朱厚照點了點頭,卻沒作答,他點頭不是因爲想到沈溪領兵出征就能把規模降下來,而是贊同張懋所說的戰爭規模不能說降就降。

張苑出列請示:“陛下,既然倭寇猖獗,中原盜亂又未平息,是時候制定對策了……如今已經臘月,要不了多久就要過年,距離春播最多也就兩三個月時間,平息倭寇需趁早啊。”

以前沒人看得起張苑,都覺得他是因爲受皇帝寵幸才上位,沒有真才實學。

但現在張苑說話,條理分明,很多人都覺得當政久了張苑能力有得到了很大提升。

朱厚照道:“朕找你們來,正是商議對策,用得着你來提醒?倭寇猖獗,這不是朕希望看到的一幕,但現在的情況,卻不能輕言動兵,朝廷府庫的銀子不多了……聽說這次倭寇還跟佛郎機人牽扯上了關係……”

“啊?”

在場人等非常驚訝,紛紛把目光投到沈溪身上。

畢竟跟佛郎機人的買賣是由沈溪牽頭做的,此時他們都覺得沈溪是引狼入室。

謝遷語氣強硬:“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早就知道這些佛郎機人居心叵測,一邊跟我大明做買賣,一邊卻暗地裡跟倭寇勾連,應該馬上斷了跟他們的貿易,將其趕走……若他們再靠近我大明疆土,直接驅逐!”

“謝閣老言之有理。”

不但高鳳,連楊一清和張懋等人也都贊同這個說法。

在場大多數人都明白,將佛郎機人趕走,斷掉遠洋貿易,等於是打壓沈溪的勢力,也讓沈溪堅持的對外貿易政策土崩瓦解,這也是之前很多人攻擊的重點,大明有海禁,但朝廷跟佛郎機人的買賣等於說打開這種禁制,在一些守舊派眼裡,任何變革都不可取。

朱厚照卻顯得很惱火:“現在只是聽說佛郎機人跟海盜扯上了關係,內情如何一概不知,你們這麼貿然便決定跟佛郎機人斷掉買賣,那若最後查證不實當如何?”

在場人不理解,爲何皇帝會對跟佛郎機人做買賣的事情如此在意,好像很樂意維持這種貿易關係。

他們自然不知道,朱厚照還指望跟佛郎機人做買賣,賺取海量銀子來供平日花銷。在沒有找到新的賺錢方法前,他是不會輕易跟佛郎機人翻臉。

張苑也道:“正是如此,此事還需要查證,就算髮現佛郎機人跟海盜有勾連,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海盜也需要買賣貨物,難道跟海盜做生意,就可以否定佛郎機人跟大明的買賣?”

楊一清瞪着張苑:“張公公,佛郎機人若跟海盜交易,就是亂了我大明王法,如此還能容忍麼?”

張苑沒有跟楊一清爭辯,似乎對此不屑一顧。

此時朱厚照又道:“佛郎機人非我大明子民,他們只要不在我大明境內殺人放火,做出姦淫擄掠之事,就不算犯王法,只要他們肯跟我們大明維持貿易……就算跟匪寇做買賣,朕都覺得無妨。”

周圍人都在攻擊佛郎機人,皇帝卻主動爲其解釋,好像他纔是佛郎機人的靠山。

如此一來,皇帝發了話,爭辯戛然而止。

朱厚照道:“這樣吧,先以地方衛所軍隊平息海盜,沿海各地都派出兵馬,將跟倭寇私通的亂民緝捕,斷了他們的糧食和物資供貨來源,再派出京營兵馬全力平息中原地區的盜亂……”

此時的朱厚照儼然是個合格的統帥,發出的命令在很多人聽來合情合理。

不過他的命令卻不能得到一些人贊同,高鳳便在朱厚照說完後提醒:“陛下,其實可以派沈大人前去,以沈大人的能力,以少數兵馬便可取得大捷。”

“正是如此。”

或許謝遷也怕朱厚照想不到這一茬,主動提出解決方案。

兩人的表態,清楚無誤地表明瞭張太后以及謝遷持有的態度:與其讓沈溪在朝中兼職兩部尚書,掌控朝局,不如將其派出去,無論沈溪以怎樣的官職出征,總歸是被外放,那時候朝廷中樞事務就不會被沈溪過多幹涉,既能保證沈溪不威脅到皇權穩定,又能讓文官集團內部恢復和諧。

朱厚照往沈溪身上看了一眼,隨即搖頭:“不可。沈卿家爲了大明江山社稷,已奔波勞累多年,過去這幾年他可有在京城裡過過幾天安穩日子?若沿海出現一點小亂子,就要讓他領兵討伐,也太給那些倭寇面子了,朕還覺得丟臉呢。這件事便先如此定下,等回頭看看情況再說!”

……

……

一次閉門會議未持續太久,很多人想趁機進言一些事,朱厚照卻無心去聽,直接起身離開,衆人也只能散去。

這裡到底不是皇宮,皇帝問政也不該在豹房,不過這會兒大臣們似乎也沒力氣跟君王計較體統問題,能面聖已算難能可貴,不敢再奢求其他。

衆人分批往外走,張氏兄弟落在人羣后面,默默觀察眼前文武官員的反應。

“……大哥,似乎不太對勁啊,皇上壓根兒就沒提咱兄弟的事,只是說調京營去中原平叛,針對的似乎不是海盜之事?”

張延齡沒什麼頭腦,站在那兒半晌都沒聽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跟夢遊差不多。

張鶴齡沒好氣地道:“陛下不提豈非好事一樁?你真希望錢寧發現什麼?話說就算他發現了,沒有確鑿的證據,敢跟陛下說?”

張延齡想了下,臉上不由露出笑容:“的確如此,看之前把我擔心的,大哥你也可以把心安回肚子裡去了。”

張鶴齡道:“幸好陛下沒派沈之厚去平海盜,若是他去了,必定會把你的事牽扯出來,到時候看你怎麼收場!現在你還有時間,趕緊派人去跟那些倭人劃清界限,這樣你跟他們沒了糾葛,就不必爲此事擔心。”

張延齡驚訝道:“大哥,這就不對了吧?既然沒事,那還派人去作何?我可是花了不少銀子,莫非不要了?”

因爲情緒激動,張延齡說話的聲音提高了八度,渾然忘記自己還在豹房。

如此一來,前面的楊一清和李鐩二人回頭,好奇地打量兩兄弟。

張鶴齡很惱火,低聲喝斥:“不想活了?什麼地方居然瞎嚷嚷?”

張延齡多少有些尷尬,壓低聲音說道:“大哥說的,請恕小弟不能認同,現在既然沒什麼大事,派人去通知江櫟唯,讓他們收斂一點即可,當務之急是把武器工坊遷徙到海外,不行的話直接遷到倭人的領土上,這樣就算出了事也不會牽扯到咱,至於他們劫掠所得銀子……還是要送到京城來,我不容許有任何損失。”

張鶴齡嘆道:“你啊你,若是你死了一定是被銀子砸死的,這幾年你所作所爲根本就是在坑張家,之前有過一次,沒想到你這回更是變本加厲。”

“大哥喜歡罵便罵,總歸弟弟不會事事都聽從你的。”張延齡固執地道。

張鶴齡氣得全身發抖:“爲兄既然知道了這件事,就不可能坐視不理,總歸這次要派人跟你一起,將隱患徹底解除,不能讓你再胡作非爲。”

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二四四章 香閨獨處(第八更)第一八四七章 提親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一〇一五章 莫欺老實人(求月票)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一八七五章 轉變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一六〇〇章 說項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二二八章 小蘿莉長大了(第三更)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八五七章 變批發爲零售(第二更)第二八七章 大有來頭(第六更)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一三五五章 不勞親自動手(求月票)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五三七章 江櫟唯的氣憤(第二更)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八三八章 前途未卜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二六三八章 矛盾重重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四六〇章 御賜墨寶(第一更)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聖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五五二章 非奸即盜(第三更)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三四二章 坐山觀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