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

bookmark

唐寅本以爲接到沈溪就能順利返回軍營,不想轉眼工夫沈溪便又給他指派了新差事。

接收船隻之事沈溪不想親自負責,而是讓唐寅跟王陵之去具體經手,唐寅知道王陵之不是那種善於交際之人,於是乎什麼接洽事宜都要由他來完成,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得到清閒。

沈溪跟徐俌等人作別,上馬一路往碼頭邊的營地而去。

一行人馬速度不快,張侖與沈溪並駕齊驅,側頭道:“沈大人,這次來迎接您其實是軍中大部分將士的想法,知道城裡有人要對大人不利,都想陪在您身邊,共度危難,這次前來迎接和護送更是自告奮勇,要不是唐先生穩住他們,指不定軍中所有將領都要前來。”

張侖不遺餘力幫唐寅說好話,他感覺沈溪有追究唐寅不聽號令擅自行動的意思。

沈溪笑着問道:“堯臣兄,你覺得我是在怪責軍師?”

“卑職不敢隨便亂說。”

張侖顯得很拘謹,“以大人的氣度,應該不會追究這種小事,卑職只是想告訴大人有關軍營內的情況。”

沈溪沒再理會張侖,勒住馬繮,回頭看了南京城城牆一眼,等他回過頭時,卻發現第二批迎接的人已在不遠處。

就算唐寅阻止大部分人去城門口迎接,但劉序等將領還是放心不下,於是又派出第二批人馬前來,沈溪從這架勢便知道,這幫手下確實不想自己出事,對待自己比對他們爹孃都還要上心。

……

……

張永跟徐俌站在城門口,目送沈溪遠去,等殿後的騎兵也離開,張永準備上轎回城,徐俌主動靠過來搭話。

“張公公,沈大人這一走,南京城的防務,甚至整個南直隸的防務,都要仰仗你了。”徐俌非常客氣,言語中帶着一絲恭維。

張永瞥了一眼,問道:“難道魏國公會聽咱家的?”

徐俌道:“這是哪裡話?咱們雖然在某些事上產生誤會,但現在已說開了,都是小人在背後挑唆,以後老夫會以你張公公馬首是瞻。”

張永打量徐俌,似在思考對方話中蘊含的意思。

徐俌笑呵呵道:“兩日前老夫在家中設宴款待沈尚書,渾然不知當時張公公已進城,要不然就一起請了,好在遲了兩日也不算什麼,現在便可補上……老夫還準備了一份薄禮,稍後便送到守備衙門,聊表心意。”

本來張永對徐俌滿懷戒心,但聽說要給他送禮後,心稍微定下來。

如果誠心要爲難他,甚至要除他而後快的話,根本不需要如此攀關係,這裡可是徐俌的地頭,現在徐俌一張熱臉就在跟前,他的冷屁股是否願意讓徐俌來靠,完全由他的心意來定。

張永不動聲色道:“咱家公務繁忙,暫時沒時間。”

張永的冷漠,並未讓徐俌死心。

徐俌笑着說道:“張公公定是爲交接之事而忙碌,其實無妨,老夫可以在旁協助,而且宴席已定好,就在今天晚上,到時候請張公公過府來,一切都按照最高規格準備的,人不會太多,正好有些事咱可以私下商議。”

……

……

京城,紫禁城。

司禮監掌印房裡,張苑剛得到來自江南的奏報,得知徐俌、張永和沈溪之間達成了協議。

張苑非常生氣,當着前來送消息的魏彬的面,怒氣衝衝地道:“沈之厚老是壞咱家好事……咱家就等着張永跟魏國公內鬥,到時候把他們兩個全擼掉……這倒好,有了沈之厚居中調停,他們居然冰釋前嫌了……”

魏彬爲難地道:“張公公,您也知道沈大人權力有多大,不單是京城或者邊軍,在江南影響也很大,更何況之前陛下欽定由他協調江南防務,張永跟魏國公都是老狐狸,怎會跟沈大人對着來?不過沈大人離開南京後,兩人之間未必能和睦相處。”

張苑打量魏彬,問道:“這消息你是從何而知?”

“他們的聯名上奏已到內閣,在下是從那邊打探來的……”魏彬回道。

張苑咬牙切齒:“他們這是想要聯手將錢寧扳倒!沈之厚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絕殺!錢寧在江南胡作非爲,沒那麼大的頭卻想戴頂大帽子,自不量力!現在連沈之厚都要他死,看他怎麼活!”

“公公,現在咱應該……”

魏彬目光灼灼,希望能從張苑口中得到他接替張永前往南京當守備太監的消息。

張苑怒視魏彬一眼:“現在你也看到了,不是咱家不幫你,沈之厚在江南搞風搞雨,要想讓張永調回京城來,或者直接褫奪其職務,又或者在南京跟其他人起起衝突不得善終,總需要有人在背後做事……你不想辦法,咱家憑何用你?”

魏彬驚訝地問道:“可是之前您不是這麼跟在下說的……”

魏彬不覺得自己有出力的空間,南京守備太監之職可說是他跟張苑花錢預定的,但現在錢花了,職位沒撈到。

張苑站起身來:“咱家沒工夫跟你說這些,咱家這就去面聖,跟陛下提及江南之事!你趕緊動用關係調查南京城裡的情況,希望如你所言,沈之厚走後他們狗咬狗一嘴毛!”

……

……

朱厚照跟前,張苑將江南之事大概說了一下,卻未提及張永跟徐俌間的矛盾,也未提沈溪出面調停,不過卻將錢寧舉報魏國公徐俌跟倭寇勾連的事說出來。

他想趁着沈溪、張永和徐俌的聯名上奏尚未呈遞到朱厚照跟前,先把事情提出來,讓朱厚照有一種先入爲主的想法,方便他之後行事。

朱厚照神色中帶着一抹疑惑:“魏國公一家世代忠良,會爲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出賣朝廷,跟倭寇勾搭成奸?錢寧說的這些……有證據嗎?”

張苑道:“這是錢指揮使派人加急送來的,請陛下御覽。”

說着,張苑從懷裡掏出一份錢寧羅織的證據文書,讓小擰子呈遞到朱厚照跟前,朱厚照拿在手上看了幾眼,臉色變得極爲難看,卻沒有發作。

小擰子冷眼旁觀,此時他的小眼睛骨碌碌亂轉,好像也在思考有關此事的對策,雖然徐俌跟錢寧與他的關係不大,但畢竟張永是他的盟友,自打離開京城後他就顯得勢單力孤。

朱厚照很快看完,放下書函:“說是有證人和證物,但不能作爲鐵證,況且現在沈尚書就在江南,如果徐家真敢亂來,就讓沈尚書徹查,若有罪徐俌一定逃不掉。”

“是,是!”張苑沒料到事情最後還是推到了沈溪身上,正德皇帝對沈溪的信任在他看來非常盲目。

朱厚照不想再提有關徐俌謀逆之事,道:“中原叛亂平定得如何了?”

張苑道:“陛下,賊首已往京城押解而來,不日將抵達……另外,陸侍郎在胡巡撫襄助下,基本平息山東地方亂事,奏捷文書正在遞往京城。”

朱厚照滿意點頭:“果然有沈尚書出馬,平息叛亂不在話下……哦對了,江彬跟許泰情況如何了?之前他們不是在馬中錫指揮下平亂嗎?”

“這個……”

張苑臉色爲難,“陛下,馬侍郎在中原平亂中無寸功可言,甚至連收尾工作都做不好,有巡按御史參奏他跟賊人勾連,醉心於和談招安之事,因此耽誤戰機,令京師、河南、山東等地數座城池失守……賊人頭目被捕獲後,交待了他們之間曾通信聯繫。”

“豈有此理!”

朱厚照拍案而起,怒氣衝衝地道,“食君之祿卻不思忠君之事,簡直是國之蛀蟲,讓他去平亂是讓他養老的嗎?着錦衣衛將其拿下,押送京城三司會審。”

“是,是!”

張苑非常得意,在皇帝跟前胡亂說一通,皇帝對此深信不疑,他覺得自己跟當初的劉瑾也差不了多少。

小擰子在旁提醒:“陛下,馬侍郎是否有罪,尚是未知之數,何不下諭旨將他召回京城述職後再定奪呢?”

張苑怒道:“擰公公此話是何意?難道巡按御史都是無中生有?那些來往信件和人證物證都是僞造的嗎?你公然給一個罪臣說情,是否跟他暗中有勾連?”

小擰子馬上低下頭:“陛下,您可不能聽張公公的,奴婢一直在您身邊服侍,怎麼可能跟前線領兵的文臣扯上關係?”

朱厚照一擺手:“你們別吵了,朕不想聽這些,馬中錫是否有罪,抓起來審問過後便知,至於他的差事……交給許泰和江彬去辦吧,不知他倆取得多少功勞?”

張苑仔細想了下,本想貶損江彬跟許泰一番,但又一想,許泰跟江彬現在都是皇帝跟前的紅人,朱厚照派他們去中原不過是混軍功,說二人壞話容易,就怕皇帝不採納不說,還會跟江彬和許泰起矛盾。

張苑心道:“咱家在朝樹敵太多,江彬跟許泰不成氣候,回頭可以試着拉攏一下,現在把要對付的重點放在謝老頭和我那大侄子身上。”

張苑道:“江大人跟許將軍上奏表過功,但具體如何還得細查,回頭老奴會將他們的上奏呈遞陛下御覽。”

朱厚照對張苑的回答不太滿意,板起臉道:“朕要問的事,最好你一早便準備好,哪怕將奏疏帶來朕不聞不問你拿回去都行,總好過現在這般什麼憑據都沒有……難道朕每次跟你要什麼奏疏,你都要臨時準備不成?”

“是,是,老奴知錯了。”

張苑沒有任何脾氣,恭敬認錯。

朱厚照打了個哈欠:“明天就把許泰和江彬的功勞呈報到朕這裡,朕好論功請賞,至於沈尚書那邊的功勞可以等江南平倭戰事結束後再論定,其他參與中原平亂的文臣武將也要儘快把功勞釐定。朕要往宮市,你們暫且退下吧!”

……

……

朝廷頒賞的聖旨很快傳到中原之地各路大軍中間。

幾家歡喜幾家愁!

馬中錫作爲一路平亂人馬的主帥,本以爲這次無功無過可以平安收手,卻未料等來的是治罪的聖旨,他的差事隨即被人接替,而他也要被錦衣衛押送京城。

而另外一路人馬的主帥陸完則可說收穫頗豐,陸完領兵駐紮徐州後得到朝廷的聖旨,此時距離他完成跟叛軍的最後一戰不超過五天……

陸完領兵步步緊逼,胡璉自西向東壓迫亂軍的生存空間,關鍵時刻叛軍首領楊虎犯了決策失誤,強渡黃河準備向南直隸轉移,但在過河時遭遇官軍突擊,楊虎溺水而亡,劉惠、趙鐩、陳翰等頭目分兵突圍,但被官軍圍追堵截,最終全軍覆沒。

“這麼快朝廷便有指示了?”

顧鼎臣得知消息,馬上到陸完這裡恭賀。

陸完臉上卻未有任何喜色,微微搖頭:“就怕之前一戰勝績沒有列在功勞簿上,有人先一步上奏了功勞,不過好在沒有顛倒是非。”

顧鼎臣這才知道朝廷的頒賞非常片面,只針對部分有功將士做出賞賜,所有功勞要等班師後詳細認定。

顧鼎臣問道:“那……陸老,咱們幾時回京師?”

“暫且回不去。”

陸完面帶難色,“沈尚書帶兵到南方,馬中丞被陛下降罪查辦,河南那邊有胡巡撫,山東和南直隸這邊只剩下老夫一人,我若是走了,難保叛軍不會死灰復燃……現在很多叛軍不過只是暫時藏起來,要徹底平息怕是需要數月工夫。”

“這麼久?”

顧鼎臣臉上露出爲難之色。

陸完看了顧鼎臣一眼,道:“老夫知道你出來有些久了,不太適應軍旅生活,老夫考慮讓你回一趟京城,詳細跟朝廷上奏全軍上下的功勞,完了也不必回來,安心在翰林院當差!”

顧鼎臣趕緊解釋:“學士並無此意……”

陸完直接擡手:“你在軍中做得不錯,不過你始終是文臣,留在這裡對老夫幫不上太大忙,不如回京城早日跟家人團聚……剩下的差事沒那麼複雜,老夫不需你在軍中相幫。”

儘管顧鼎臣有些不情願,但還是行禮:“學生遵命。”

陸完捻鬚微微一嘆,心底對顧鼎臣有些許失望,這個學生的軍事造詣和戰略眼光跟沈溪差距太大,不是說考中狀元就一定有本事治軍。

“老夫會上奏爲馬中丞說情,他在中原平亂中兢兢業業,沒有犯太大過錯,如果僅僅因爲力主招安而被朝廷降罪,理由非常牽強。”陸完道。

顧鼎臣也道:“可不是麼,當初乃陛下欽定招安之策,還向軍中發出公函,當時沈尚書也是主張以招撫爲主……現在馬侍郎被降罪,很可能有人在背後挑撥離間,故意讓馬侍郎下臺,好突顯其功勞。”

“你說的是誰?”陸完臉色冷漠。

顧鼎臣趕緊低下頭來:“晚生不過是隨便發一些感慨。”

陸完嘆道:“軍中是你亂說話的地方?早就提醒過你,無論你對誰有成見,或者心中有何與衆不同的想法,都要隱忍,若你輕易便將話挑明,等於是在爲自己樹敵。等你真正有資格質疑的時候再發言,沒人阻攔你,現在你說這些便是不識相……年輕人,不要太沖動!”

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二五二章 你們效忠誰?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二二五二章 你們效忠誰?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二一九一章 督戰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一四四七章 定論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一〇一四章 沒有未來的女子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七三〇章 當官人的生意經(第三更)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來的戰機第三五八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五更)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一五二三章 裝神弄鬼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八八七章 風林火山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一九六章 英雄歸來(第五更)第一三八〇章 懷疑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六五三章 小丫頭不懂事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