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七章 談判

未時初,沈溪統領的中軍無驚無險佔領衢山島中央主峰仰天崗。

倭寇沒有主動前來接戰,島上到底有多少賊人還是難以計算清楚。

路上發現幾名藏起來躲風頭的,都是大明百姓,並不是倭人,這些人被擒拿後押送至沈溪面前,見到沈溪除了跪下磕頭求饒不會做別的。

“島上情況已大概問明。”

雲柳奏報,“島上倭寇分爲兩批,其中一批爲真倭,主要盤踞在地勢相對平坦、可以成片種植農作物的島嶼西邊,另外一批則基本是明人,中間摻雜了一些倭人,主要住在島東邊。”

“得知朝廷艦隊往海島進發時,那些真倭駕駛船隻滿載劫掠財貨南逃,現在島上殘留的基本是第二批人,據俘虜招供,目前差不多還有一千多人,不過壯丁只有五六百,剩下都是婦孺老弱和他們抓來的大明百姓。”

沈溪看着灰頭土臉的俘虜,並無太多怨恨情緒。

當倭寇並不意味着一定罪大惡極,因爲大明禁海政策的存在,使得海邊的百姓很難維持生計,尤其明朝中葉土地兼併嚴重,海邊土地本來就少,當集中到少部分人手裡後,落草爲寇對許多人來說就屬於不得已的選擇。

真正窮兇極惡的賊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到島上來不過是混口飯吃。

雲柳道:“大人,是否將賊人就地正法?”

沈溪搖頭:“先看管起來,等蕩平島嶼後一併押送地方官府和衛所處置……定海衛的人馬大概會在這兩天抵達大衢山,善後事宜可以交給他們做。”

沈溪對於處理戰俘的事一向不太上心,這種事寧可交給地方上的人處理,哪怕最後戰俘被定罪流放或者殺頭,沈溪也不會出面干涉,畢竟這是一個時代約定俗成的規矩,不可能因爲他的存在而改變。

……

……

與胡嵩躍和宋書統率兵馬會合,確保仰天崗一線安全無恙後,沈溪再次把兵馬一分爲三,其中宋書統兵從左翼,也就是沿海島北面向賊寇盤踞的五頭山一線逼近,胡嵩躍則領兵斜插龍叉口,沿島上唯一的土路前往旱門灣,封鎖倭寇的外逃路線。

沈溪自己則統領中軍,在兩路兵馬中間向五頭山進發。

一直到黃昏時分,中軍距離五頭山還有五里地。

沈溪沒有着急行軍,他麾下艦隊對海面封鎖僅限於近海洋麪,等於說沈溪給島上殘餘的倭寇留下充足的逃跑時間。

但入夜後,島上異常安靜,沒有傳回任何有關倭寇趁夜駕船逃走的消息,似乎倭寇還在觀望,又或者是他們已商定要跟官軍死戰到底。

“大人,宋將軍所部已佔領癩頭山,距離五頭山只有一步之遙,距離我們中軍大概有三裡地……胡將軍所部已逼近海豐,應該很快便可拿下旱門。”

將士駐留休整時,雲柳帶來最新情報。

沈溪點頭:“看來有些人迫不及待想立下軍功。”

雲柳請示:“是否派人通知宋將軍,讓其原地駐紮,等候我大軍靠近?以如今兵力對比,宋將軍麾下人馬並不佔優,這裡是賊人的地頭,就怕倭寇突然來襲,或者預先設下險惡的機關。”

沈溪道:“這種事難道不應該由他自行考慮衡量,還需要我來特別提醒指出嗎?”

顯然沈溪對於宋書的冒進有稍微不滿,不過宋書並未直接跟五頭山上的倭寇開戰,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沈溪沒打算追究其罪過。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有傳令兵奏報:“大人,胡將軍傳來消息,說在旱門清掃倭寇一個營寨,裡面發現大批婦孺老弱,人數大概有二百多。等候大人示下。”

“原地看押。”

沈溪想了想吩咐道,“傳令胡將軍,調動三百人馬,沿海岸線往五頭山靠近,在蛇頭地區紮營,等候下一步命令。”

沈溪軍令剛下達,軍中休整尚未結束,又有傳令兵到來:“大人,海上發現大批船隻往島西衢山港靠近,可能是倭寇的船。”

一句話就讓沈溪身邊人緊張起來,甚至連跟在沈溪身邊的雲柳都覺得問題很大。

本來沈溪上島,倭寇已無戀戰之心,但現在的局勢卻是倭寇拒不退卻,大有跟官軍決戰的意圖,海上出現的十有八九是倭寇的艦隊。

沈溪皺眉:“這會兒他們想跟我們打海戰?腦子沒毛病吧?”

雖然聽到消息的人都覺得來的是倭寇,唯獨沈溪不這麼想,若是倭寇真有死戰之心,不可能先逃走再殺回來,除非是去請援兵,但倭寇畢竟不是一夥的,組織性沒那麼強,豈會爲了救一個島而跟官軍決戰?

沈溪道:“傳令,宋將軍原地駐紮,不得主動跟五頭山之敵開戰,中軍往旱門方向快速挺進……派人通知荊將軍,艦隊保持高度警戒,隨時準備海戰,同時讓他迅速獲取突然出現的這支艦隊的情況,隨時跟本官奏報!”

本來沈溪有把五頭山團團圍住打殲滅戰的意思,現在情況有變,他不得不改變計劃,先前往島嶼東邊的港口,應付神秘來客。

……

……

一場海戰似乎在所難免,這一戰比跟五頭山上的倭寇交手更爲重要,涉及大明對於大衢山島附近的制海權。

等沈溪領軍抵達旱門灣北部的萬良嶴塗時,明軍船隊已提前抵達港口,遠遠見到船隊到來,沈溪一邊命令全軍紮營,一邊跳到附近最高的一塊礁石上,用望遠鏡查看海上的情況。

“大人,倭寇船隻繞過海島南部而來,目前其剛過大沙頭,距離我們的艦隊還有一段距離。”

此時夜色已深,岸上將士非常緊張。

在陸地上跟海上的船隻對戰不會有任何優勢,對付海船隻能依靠海船,若是這一戰大明艦隊輸了,不但會損失大批船隻、物資、熟練水手和士兵,更會令登陸將士進退不得,很可能接下來就會遭受聞風趕到的倭寇的輪番攻擊,到時就算沈溪領兵才能如何卓著,也只能陷入坐等援軍、被動防守的境地。

雲柳已派人去旱門灣南邊凸出的半島查看情況,一場規模宏大的海戰一觸即發,洋麪上雙方船隊相距不過五六裡,氣氛壓抑而緊張。

恰在此時,海上有小船過來,乃是負責指揮船隊的荊越派人來跟沈溪通風報信。

雲柳見過傳令兵,立即帶着人到巨大的礁石前,衝着沈溪奏稟:“大人,原來來的是佛郎機人,並非是倭寇的船隊,他們的大船數量基本跟我們相當,沒有貿然貼近我們的船隊……對方帶隊的副提督多羅德請求見。”

聽到是佛郎機人的船隊,沈溪身邊將士明顯鬆了口氣,在他們看來,佛郎機人不過是沈溪手下敗將,對沈溪應該非常懼怕纔對,前些年又是給大明送銀子,又是主動上貢,足以說明佛郎機人沒膽量跟大明交戰。

只有沈溪清楚,論海戰的能力,佛郎機人比之倭寇強了不止一個級別,如果說他帶來的船隊可以輕鬆將倭寇擊敗,但跟佛郎機人的船隊打,勝算只能說是五五開,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會落於下風。

佛郎機人就是靠海上劫掠起家,他們擅長的就是海戰,沈溪現在製造的船隻、火炮等,很多是從佛郎機人那裡取經而來,就算他大膽地做了一定改進,更接近於前世十七世紀歐巴羅大陸的造船水平,但佛郎機人勝在海戰經驗豐富,完全可以用微操技術來彌補裝備性能的不足。

“他們來這裡目的是什麼?”

沈溪微微皺眉問了一句,隨後一擺手,“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讓佛郎機人的使節到岸上來見我。”

本來是一場大明在自己國土上剿滅倭寇的戰事,突然演變爲一次外交事件,如此一來島上的倭寇也就沒那麼重要了,一切都要以處理眼前的外交事件優先。

雲柳去通傳後,信號彈迅速升空,五顏六色交相輝映,足以讓海上的人在短時間內明白沈溪的意圖。

加上岸上臨時設立的燈塔發出的信號,沈溪的意思基本上能準確無誤地傳遞出去。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艦隊那邊有船隻在往岸邊靠近,並非是小船,旱門港水文情況特殊,漲潮後就算是水位淺一些的地方也能通行中型船隻。

多羅德風塵僕僕從其中一艘船上下來,跟他一起來的有明軍士兵,原來這條船屬於明軍艦隊所有。

“沈大人,您居然不在船上?怎麼親自到這種鳥不拉屎的荒島上來了?”

多羅德上岸見到沈溪後有些意外,在他看來,沈溪這樣的大人物更應該留在船上坐鎮,因爲佛郎機人主帥的習慣便是留守指揮艦,陸地交戰刀槍無眼,主帥不躲在相對安全許多的船上實在說不過去。

或許正是因爲忌憚沈溪親自在船隊坐鎮,先前佛郎機人才沒有貿然接近明軍艦隊,生怕引起誤會。

沈溪道:“副提督突然造訪,所爲何事啊?”

沈溪不想跟多羅德多寒暄,而是想迅速弄清楚對方來的目的,他已做好跟佛郎機人作戰的準備,不會因爲佛郎機人的船隊強大而起畏戰之心,畢竟戰艦和火炮製造技術的代差足以彌補經驗的不足。

他不擔心自己會被困在島上或者如何,就算海戰失敗,這裡也是大明地界,僅僅舟山羣島以及杭州灣一線就有定海衛、昌國衛、觀海衛、臨山衛、海寧衛、金山衛等多個衛所,每個衛所都裝備有海船,他有的是方法回到新城。

多羅德沒有上礁石,而是站在下面,擡頭望着沈溪:“沈大人,我們本來是要北上新城做買賣,路過此地,遇到一些不明來歷的船隻,他們說島上出事了,所以我們特意過來看看……我並非是艦隊的指揮官,前來不過是想看看到底出了什麼事!”

多羅德很狡猾,言語間雖然恭敬,但威脅的意思顯露無疑。

倒不是說他恐嚇要把明軍船隊擊敗,而是告訴沈溪,他們的態度是暫時保持中立,如果沈溪不答應他們的條件,或許他們就會站到倭寇一邊跟明軍交戰。

沈溪道:“本官正在帶領朝廷兵馬平亂,對象便是這島上的倭寇,跟你們佛郎機人無關。”

“原來是這樣……”

多羅德笑道,“這裡是大明的領土嗎?以我所知,你們在島上沒有派駐兵馬,也沒有你們所謂的衙門,此地乃是無主之物,你們派出艦隊前來圍剿,不是入侵嗎?”

胡嵩躍本在旁安靜傾聽,此時忍不住跳出來喝道:“你這傢伙說什麼鬼話?這裡乃是大明海域,島嶼自然也是大明的海島,你居然敢說不是我大明領土?不是我們的,難道是你們的不成?”

多羅德如同一個外交家,用一種看似睿智的方式表達他或者佛郎機人的意思。

“我想說的是,在我們國家,只有土地上有軍隊和居民,還有官方派駐機構,才能算是領土,現在很顯然這座島上的居民是你們口中的倭寇,他們此前一直生活在這裡,所以這裡應該是他們的領土,就算他們沒有建立國家,你們的行爲也是入侵……”

這話讓沈溪身旁將士非常生氣,一個個怒視多羅德,若非沈溪在旁,他們指不定要怎麼對付這個胡言亂語的西洋人。

沈溪笑了笑:“閣下說的這些話似乎義正言辭,但從來都改變不了這裡是明朝領土的事實,你們在南洋做出侵略他國和領地的事,在美洲更是大量屠殺印第安人,居然還有臉跟我說這些渾話?”

沈溪的話讓多羅德始料未及。

多羅德用他的邏輯,或者說是所謂的“海上慣用法則”跟沈溪講道理,但他忘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佛郎機人本身就是靠當海盜發家,他們做的事基本都是侵略甚至滅亡那些弱的國家。

多羅德有些慚愧,但還是咬牙切齒道:“現在我跟沈大人說的,是你們在侵犯一處本不屬於大明國土的地區,應該秉承先來後到的原則……這裡我們曾經停駐過,現在我們的船隊就在東南邊,要靠岸補給。就算你們不同意,也應該按照對等原則,把島上的土地平均劃分,同時設立貿易區。”

“放屁!”胡嵩躍終於忍不住,將腰間的長刀抽出來,指着多羅德,“你個紅毛鬼子,簡直活膩了!”

就在胡嵩躍準備動手時,一旁沈溪的侍衛已將他攔下,此時沈溪也從礁石上跳下,走到多羅德面前。

多羅德沒有任何膽怯,作爲北海、地中海和西印度羣島地區臭名昭著的海盜頭子,他見慣生死搏殺,作爲外交使節前來交涉,早有心理準備。

沈溪笑道:“閣下所說,如果本官不同意呢?”

“那我們就……”

多羅德本來要威脅沈溪,但始終底氣不足,因爲他很清楚沈溪的本事,若是貿然得罪,那就是一場戰爭,雖然他們的六艘船都是大船,但沈溪這邊同樣是六艘大船,此外還有許多中小型船隻,而且這是沈溪親自統領的船隊,不能低估明軍的實力。

沈溪道:“我不管你們的船隊是否是你統領,你現在可以回去了,我們要在這裡平倭寇,我給你們兩個時辰的時間離開我的視線範圍,如果不走的話,就意味着大明跟佛郎機正式開戰,之前簽訂的所有協議就此作廢,今晚在海上就會爆發一場大戰!未來你們在大海上走到何處,我們大明的船隊都會奉陪到底!”

多羅德很沮喪,顯然他對這次談判結果很不滿意,在佛郎機人眼裡,明軍正陷入跟倭寇作戰的泥潭中,他們前來施壓的話很容易迫使明軍妥協,從而獲得想要的便利。

但他們沒料到,沈溪軟硬不吃,不會因爲佛郎機艦隊的強大就畏懼。

多羅德道:“你們想腹背受敵嗎?”

“試試看吧!”

沈溪淡淡一笑,道,“你們的船隻未必比我們的更大、更堅實,你們的火炮也未必有我們的精良,我們的船隻和兵馬數量遠勝你們,你們有何膽量在這裡叫板?兩個時辰……從現在開始,兩個時辰後,我們的船隊會向你們開炮,海戰一旦開啓,我們將不再是盟友,而是敵人!”

“你……你……”

多羅德已知再跟沈溪囉嗦屬於自找麻煩,一邊指着沈溪,一邊快步往港口的簡易碼頭而去,趕緊回去跟上邊的人傳達沈溪的意思,決定下一步動向。

這次交涉談崩了,雙方海戰很可能會在接下來兩個時辰內展開。

第二五六三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第一六四四章 來信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九三三章 審結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五〇七章 一隅之地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七二六章 綁一送一第二〇七八章 帶皇帝交友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一五四六章 大戰爆發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四三九章 侯府送禮(第一更)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一八八七章 因愛生恨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二一四八章 認義父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二八七章 大有來頭(第六更)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二一四八章 認義父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一三三三章 大權在握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一六六三章 歷史軌跡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七一三章 外官內臣(第二更)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