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

朱厚照御駕親征,平寧王之亂,看起來雄心勃勃,實際上形同兒戲,還沒開戰就已陷入僵局。

在沈溪看來,這跟當初朱厚照帶兵前往宣府誓平草原如出一轍,也是豪氣干雲出兵,結果短短几天才走很小一段路程就因疲累和貪玩好耍而將正事放下,完全由下邊的人幫忙策劃戰事。

不過跟當初情況有所不同,那時沈溪已經有了全盤計劃,而且還親自衝鋒陷陣,險死生還才僥倖獲得大勝,但這次他不出面,朱厚照跟前沒人挑大樑,或許皇帝自己也發現這個問題,所以讓張苑幫忙給找個合格的副帥,輔助統兵……不過不管怎麼樣,朱厚照都不希望沈溪摻和進這場戰事中來。

沈溪在新城根本就不關心誰來領兵的問題,他只需要繼續研究科技樹,建設城市,恢復出征前的狀況便可。

朱厚照不在身邊,沈溪反而輕鬆許多。

但有人不死心,總希望沈溪能幫忙出謀劃策,對此抱有最大希望的就是張苑。

張苑暗地裡派人向沈溪求助,意思是要跟沈溪共進退,但其實是想充分利用沈溪軍事上的才能,把相應的作戰計劃竊爲己有,以彰顯他的能力。

不過對此沈溪沒有迴應,倒不是說他對張苑不信任,而是覺得沒必要,管張苑作何,總歸他不牽扯進這場戰事就對了。

“……沈大人,我家公公說了,陛下御駕親征關係國運,此戰非要沈大人出面不可,哪怕您不明着露面,也請暗地裡幫忙綢繆,這是爲大明江山社稷着想……”

來充當說客的人名叫朱成林,二十四歲,秀才出身,是張苑在京城招募的幕僚,因爲不能替張苑斂財,備受冷落,這次被派來跟沈溪溝通,主要是張苑看到朱成林年紀不大,或許跟沈溪有共同語言,所以派來碰碰運氣。

官衙書房。

沈溪語氣冷漠:“你回去跟張公公說,除非陛下親自下旨讓本官參與進去,否則本官絕不會僭越行事。此戰關係國運不假,但也是陛下御駕親征第一戰,陛下才是理所當然的主帥,有權決定誰來參與其中,連張公公也不過是打個下手罷了。”

“沈大人,您可不能如此說。”

朱成林很着急,這是他在張苑面前表現自己的最好機會,到新城能受沈溪接見,可說是他這輩子最風光的時候,若就此鎩羽而歸,等於白來一遭,匆忙道,“您也當爲陛下排憂解難纔是。”

沈溪微微搖頭:“這事還是交給張公公處置爲好……有他在,何須勞動本官?來人,送客!”

……

……

區區一個張苑派來的使節,在沈溪看來不算什麼。

就算張苑親自前來,他都不會賣面子,更別說是一個連張苑自己都不重用的手下。

把朱成林趕走後,雲柳派人跟蹤一番,回來將朱成林的動向跟沈溪說明,大概意思是張苑派了其他人到新城來遊說,只是暫未登門。

“這個張苑,其實他很清楚陛下現在態度如何,也知陛下對此戰不過是一時熱度,過了那股勁後陛下能否還會堅持下去都成問題,居然跟徐俌和張永等人鬧矛盾,簡直是爲自己挖坑。”沈溪搖頭道。

雲柳道:“大人是覺得,這場仗打不起來?”

沈溪笑了笑:“其實事情已經很明顯了,陛下不出兵,寧王也不敢造次,但問題是現在陛下已大張旗鼓在南京整軍,還派人去南昌問罪,寧王不可能坐以待斃,此戰應無可避免,就看怎麼打了。”

雲柳爲難地道:“派去的倭女,到現在一事無成,連近寧王身的機會都沒有,若是她將一些消息泄露出去,恐怕對大人不利。”

沈溪無所謂地道:“她本就非我族類,難道我要去相信一個異族番邦之女?她口中說的一些事,反而比我們說的更有效,現在我倒希望寧王早一步謀反,能讓南京那邊快速打定主意,儘快出兵。”

“一天沒有兵亂髮生,一天南京那邊就會舉棋不定,陛下態度撲朔迷離,很多人都在琢磨其中因由,但其實連陛下自己都不確定自己的態度,如何讓人推敲得出來?”

雲柳道:“大人,聽說寧王有意拉攏您……”

沈溪嗤笑一聲:“寧王巴不得收攏我,就算收攏不成用反間計也極好,一切就要看他本事了。”

……

……

沈溪回絕得乾淨利落,使得張苑派來的其他幾個使者不敢輕舉妄動,趕緊派人去跟張苑回稟。

也就在這個時候,新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乃是沈溪“故交”,跟沈溪的妻子謝韻兒還是常年有書信來往的“閨蜜”,卻是寧康王的女兒,曾親自去汀州邀請謝韻兒爲父親治病的菊潭郡主朱燁。

朱燁系突然現身新城,至於她從何處來,連沈溪掌握的情報系統都沒查到,不過以沈溪想來,此女之前未牽扯進朱宸濠謀逆案中,但以現在局勢,卻由不得她不來找沈溪遊說,否則整個寧康王一系都會受到牽連。

菊潭郡主朱燁費盡辛苦,避過朝廷耳目抵達新城,最先找到的人居然是唐寅,然後纔跟沈溪聯繫。

唐寅見到沈溪時,神情非常尷尬:“沈尚書,並非在下自作主張,而是郡主所言在理……寧王謀逆本就捕風捉影之事,現在外間都在傳寧王已起兵,但實際上寧王卻在上疏自辨,並未有絲毫僭越之舉……至於寧王跟倭寇勾連,不過是一面之詞,做不得準……”

沈溪打量唐寅,問道:“怎麼,伯虎兄跟寧王或者菊潭郡主有交情?”

唐寅面色尷尬:“並非如此,不過是在下由衷之言罷了。”

雖然唐寅極力撇清跟寧王的關係,但沈溪卻看出來了,唐寅在這件事上對他有所隱瞞。

沈溪心想:“歷史上唐寅落魄時爲寧王賞識,想來並非簡單的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唐寅應該是通過親友或者故交跟寧王牽扯上關係,又或者他遊歷大好河山時得到過寧王資助,不然菊潭郡主不會第一時間找唐寅幫忙。”

沈溪道:“菊潭郡主雖算不上叛逆,但也出自寧王府,現在陛下已決定御駕親征,若我見郡主,爲外人所知怕是怎麼都解釋不清楚。”

唐寅想了想,點頭道:“也是,大人您不見她?”

沈溪道:“要見也總要有個由頭……她到新城來,要麼真心讓我幫寧王當說客,讓陛下收回成命不再出兵江西,或者她根本就是來行使反間計……她總不可能希望我跟寧王一起舉兵謀反吧?”

唐寅有點無地自容,嘆息道:“是在下思慮不周,爲沈尚書帶來麻煩。”

沈溪微笑着說道:“其實有些事清者自清,本來我不該避諱纔是……但現在是非常時期,還是要有所警覺爲妥。不如由伯虎兄你帶話過去,讓她在城裡住上兩天,看看事態發展再說。”

唐寅問道:“不知事態發展到如何地步,沈尚書纔會跟郡主見面?”

沈溪搖頭:“這就要看寧王的態度了……寧王若真的謀逆,那就不再會有下文,到時請她識趣離開……還有便是看陛下是否真的會御駕親征,總歸現在不是我見她的時候。”

……

……

沈溪到底沒跟唐寅說明白,自己怎樣纔會跟朱燁見面。

唐寅回去見到朱燁之後,顯得很遺憾,有種沒有把事做好的負罪感。

朱燁很期待,問了唐寅具體情況後,臉上露出失望之色。

朱燁道:“本以爲唐先生出面,沈國公會賜見,沒想到結果竟然會這樣……唉!”

唐寅無奈搖頭:“在下並非沒有跟沈尚書說明白,但以沈尚書之意,現在一切都要看寧王的表現,若寧王真的舉兵反叛朝廷,那無論沈尚書如何出面,都改變不了事態進展。”

朱燁爲難道:“現在就是一羣宵小之徒在陛下跟前誣告,沈國公出面說一句話,比旁人說百句、千句都管用,若陛下繼續誤會下去,事情發展下去真的能預料嗎?”

唐寅道:“若寧王的確無謀逆之心,大可親自到南京負荊請罪,到時沈尚書定會替寧王求情。”

唐寅說的話太過“天真”,連朱燁都用一種古怪的目光打量他,半響後無奈搖頭:“若寧王去了南京,怕是十死無生。”

唐寅想了想,再道:“不過郡主可暫且留在此處,沈尚書之意,可等事態後續發展,再決定是否出面。陛下在此事上並未聽取沈尚書意見,您該明白陛下此舉是何緣由,若陛下沒有查到寧王有確切的謀反證據,絕對不會輕言出兵。”

朱燁皺着眉頭:“唐先生不會真以爲陛下是因寧王謀逆纔出兵的吧?寧王現在是否謀逆,對於陛下和其身邊佞臣來說已無關緊要,就算沒有謀逆之舉也會被陛下拿下問罪……”

“許多人依附寧王生存,若他們被朝廷討伐,會讓整個家族蒙難,只能推動寧王做一些事情,此舉可謂是君逼臣反。”

……

……

菊潭郡主朱燁到沈溪這裡來遊說,沒起到任何的效果,畢竟沈溪知道避諱,尤其是現在是非常時期,他不想給人落下話柄。

朱燁沒見到沈溪,暫且也沒離開,停留在新城內似耐心等候,但以唐寅的能力是沒法勸動沈溪的,到最後唐寅自己也選擇了迴避。

沒過幾天,便有消息說朱燁到新城的事,好像是有人故意放出風聲來,讓朱厚照知道菊潭郡主是代表寧王到新城找沈溪遊說,消息很邪乎,沒過多久就傳遍大江南北。

短短几天時間,張苑、徐俌和張永等人都知曉此事,卻沒人敢上報皇帝,即便是去面聖提及戰事準備情況的張苑也沒說。

連皇帝跟前的人也在有意避諱,哪怕有些人想據此引經論典,有意針對沈溪,也不敢隨便在寧王謀反之事着手,他們感到這種事鬧不好就會引火燒身,而這把火併不是來自於寧王或者菊潭郡主,而是皇帝和沈溪。

君臣矛盾深刻時,不是一邊放軟話就能妥協,很可能會殃及池魚。

朱厚照在南京城又突然失蹤了,居然主動找張苑和江彬問及有關戰事準備,卻因爲張永和徐俌的陽奉陰違而令糧草和輜重無法湊齊。

張苑本來想找機會在朱厚照面前告狀,卻被江彬搶了先……江彬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好像迫不及待要發兵。

……

……

南京皇宮,朱厚照看上去精神不錯,前幾日染病的頹勢完全不復存在。

朱厚照好像被什麼人什麼事刺激到一般,漲紅着臉說道:“朕病情已無大礙,再者兵馬和糧草還有船隻都已準備齊全,實在沒理由繼續留在南京城,不如即刻發兵,十萬大軍足以剷平南昌府。”

張苑道:“陛下,如此出兵,是否太操之過急了?可以再準備一段時間才成行。”

江彬瞄着張苑:“張公公這是怯戰嗎?什麼事情都準備好卻拒不發兵,就好像光打雷不下雨,外人會怎麼說?難道我們會怕了那幾個賊寇不成?現在寧王已有順江而下蕩平江南的趨勢,再不發兵,難道就不被敵人佔據先機?”

張苑不知兵,本想跟江彬爭論兩句,卻突然意識到這次江彬和朱厚照立場如此一致,更好像是早就商議好的,心道:“這小子一定是單獨跟陛下進言,還將江西地界的叛亂誇大其實,以妖言矇騙陛下,讓陛下早日發兵給他立立業功的機會。”

朱厚照對於寧王謀逆之事沒有任何遲疑,道:“張苑,朕之前跟你提過安排一個副帥,你考慮得如何了?可有合適人選?”

張苑之前根本就沒想什麼副帥的事,都在跟張永和徐俌等人作對,現在突然皇帝下定決心出兵,是何原因都不清楚,他很難作答。不過他心裡憤憤不平,想到徐俌和張永在背地裡做文章,好像是故意挑唆一般說道:“陛下,以魏國公徐俌爲將,可穩定軍心,領兵出戰最合適不過。”

朱厚照皺眉道:“可惜他不是文臣,以朕的意思,以文臣作副帥最好。”

張苑心道:“最好的副帥必定是我那大侄子……陛下就算不信任我那大侄子,也該相信兵部陸侍郎,還有王守仁那小子,何至於讓我來舉薦?不過把姓陸的和王守仁調來南京城,怕是時間上來不及。”

張苑道:“若是陛下覺得不合適,可以讓南京兵部左侍郎王倬領兵,想來不會讓陛下失望。”

朱厚照搖搖頭,顯然對這兩個人選都不太滿意,最後朱看着江彬,似乎有意考校,看看江彬有什麼合適人選。

可惜的是,江彬也沒好人選,看着朱厚照發呆。

朱厚照御駕親征,名義上是主帥,但其實真正調兵的大權都集中在副帥手中,畢竟他作爲皇帝對於軍事瞭解不深刻,副帥的職責更多是配合他這個皇帝行事。

朱厚照想了想,自言自語:“現在南京沒什麼大才,還是用軍中有威望的宿將比較合適,就以魏國公爲副帥吧。南京兵部尚書一直空缺,這次朕出兵,無論如何都要把尚書之位安排下來……就讓那王倬來學習一二,聽說他本事還算不錯。”

張苑心想:“陛下這是從何處聽說王倬能力不錯?我又沒在陛下面前進言,難道是江彬?又或者是小擰子?”

想到這裡,張苑心裡不由非常鬱悶:“明明我每天都能面聖,好像陛下平時也並不會見外人,怎麼現在好像我所獲取的消息都落後一大截……,陛下現在到底信任誰?”

朱厚照朗聲道:“既然現在事情都定下來,那就兩天後出征,朕這兩日正好可以好好準備一番。兩天後朕將會登船出征,十萬大軍一個都不能少!”

第一七二章 負心人(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賴臉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四四章 香閨獨處(第八更)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一三八四章 等我來年爲皇帝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〇八八章 絕地反擊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二四三章 女兒家心思(第七更)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四一五章 殿試讀卷官(第五更)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二六六章 菊潭郡主第四六二章 今時不同往日(下)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一二四九章 特殊的使節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靜悄悄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二一三四章 不行軍就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