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

弘治十六年,上元節,京師,謝遷府邸。

謝遷的正妻讓府上的僕婢把上元節的花燈準備好,府裡府外再好好打掃收拾一番,待她來到前院正堂時,心頭無比落寞。

謝遷實在太忙,就算新年裡,工作也未停輟,而春節期間來府上送禮的官員數不勝數,斯時幾乎所有朝官都認爲,劉健和李東陽處於半致仕狀態,謝遷成爲首輔是遲早的事情,人情講究的是趕早不趕晚,此時不攀附更待何時?

但謝遷一直未歸家,禮物堆放在前院的倒座房裡,徐夫人不敢擅作主張。

謝丕頭年會試考得不甚理想,名落孫山,被謝遷勒令閉門讀書,平日連妻子史小菁都不敢隨便打攪。

謝丕畢竟被謝遷過繼到弟弟謝選名下,如今旁人提及謝丕,要麼提及謝丕的父親謝遷,要麼就說謝丕的母親陸夫人。

徐夫人很是鬱悶,兒子是我生的,怎麼就跟我沒關係了呢?

“也不知君兒怎樣了,爲何不多寫幾封家信回來。”徐夫人坐下來,想的最多的要數曾跟自己朝夕相伴的孫女謝恆奴。

想到謝恆奴嫁給沈溪,徐夫人臉上涌現笑容。

孫女婿是孫女自己挑選的,無論是做妻做妾,孫女喜歡比什麼都重要,頭年裡曾有封家信回來,謝恆奴說她在南方一切安好,讓家裡人不用掛念,徐夫人沒事就會拿出信來看,看着看着就不由抹起眼淚來。

徐夫人神遊天外,以前在家的時候有謝恆奴陪她,現在獨自一人,形單影隻。

謝遷的妾侍金安人生了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年歲不大,每天在家讀書,金安人平日有兒子照顧,生活充實,謝丕偶爾回來也都是在金安人那邊過夜,要說不孤獨那是騙人的。

由於長子謝正及兒媳染上天花早亡,留下謝恆奴這個孫女,謝丕又過繼,如今連兒媳婦史小菁也是抱着兒子跟陸夫人進進出出,好像整個家裡,就她一個人是多餘的。

“夫人,夫人,老爺回來了。”

下人一句話,讓徐夫人回過神來,臉上涌現欣喜之色,在家裡等一天,終於把丈夫給盼回來了。

徐夫人剛出正堂,就見謝丕一臉黑煞之氣,耷拉着頭走過來,她正要上前行禮,卻見謝遷擺擺手,嫌棄地說道:“你怎麼在這兒?進去進去,有客盈門。”

徐夫人原本滿心歡喜,如今宛若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雖然謝遷不許她留下,她還是過去幫丈夫解下大氅,等謝遷坐下後,又將丫鬟送上的熱茶遞到丈夫手中。

謝遷對妻子有所愧疚,跟妻子相濡以沫這麼多年,在家裡總是把這張老臉擺着,別人不習慣,髮妻卻習之爲常。

謝遷皺眉:“我說的話,你沒聽到嗎?”

徐夫人委屈地說:“老爺,您難得回來,讓妾身多看看您。”

謝遷挺直腰板:“老夫無病無災,朝堂大小事情都等着老夫參詳,一切順心如意,有何可看的?你……”

望着妻子那憋屈幽怨的神情,謝遷不捨得再去斥責,“要看就看吧,之後客人到,退下便是。”

徐夫人欣然道:“是,老爺。”

謝遷喝完一杯茶,徐夫人趕忙讓丫鬟給摻上,這才問道:“老爺,可有君兒的消息?”

提到“君兒”,謝遷火氣頓時上來,帶着幾分氣惱:“君兒的消息沒有,不過他夫君的事情倒是一籮筐,你想知道?”

“是沈大人的消息嗎?老爺,您要是方便,說來聽聽?”徐夫人每日裡盼着的,要麼是丈夫能回來陪她,要麼是謝恆奴有家信到來,現在丈夫在身邊,要是能再知道沈溪和謝恆奴的一丁點兒消息,她又能高興得幾天睡不着覺。

謝遷怒道:“那小子,成天給我惹麻煩,東南三省被他鬧得雞犬不寧,他到地方後簡直恣意妄爲,彈劾他的奏章都要把內閣的桌子擺滿了。”

徐夫人本以爲從丈夫嘴裡能得到點好消息,不想卻聽到這種讓人心裡堵得慌的情況,當下試探着問道:

“那老爺,能不能……讓沈大人早日回京?給太子教書不也挺好的嗎?老爺當初也是這麼過來的……若君兒有閒暇,還能回家來看看。”

徐夫人對朝堂之事瞭解不多,只知道翰林官是怎麼升遷的,因爲她丈夫就曾常年在京師給太子上課,後來不知怎麼着,一天之間就從東宮講官變成內閣大學士,從此後公務纏身,她很難再見到丈夫一面。

謝遷沒好氣地說:“就算沈溪那小子回來,君兒也是嫁出去的閨女,豈能隨隨便便回孃家?不過……”

謝遷話鋒一轉,“這小子倒也做了件長臉的事,年前他帶兵平了粵西南沿海匪寇,戰功卓著,消息剛到京城,朝廷正擬爲他嘉獎!”

徐夫人驚喜道:“老爺,那是好事啊!”

“是不是好事另說,藩司衙門奏報他得罪佛郎機人,就是外藩……陛下曾讓他與佛郎機人交換農作物種子,如今引起兩國糾紛,若因此開戰,他定然吃不了兜着走!稍後劉尚書會過來與我商議此事。”謝遷臉色陰沉。

徐夫人之前聽說沈溪平匪有功,要受朝廷獎賞,心裡還替沈溪開心,現在聽說沈溪可能要受懲處,不禁揪心起來。

徐夫人問道:“老爺,那……您能幫幫沈大人嗎?沈大人是個好孩子,他做官清正廉明,眼睛裡揉不得沙子,再則……他是咱的孫女婿!”

“婦道人家,有些事知道就好,別妄自揣度,老夫要如何做,那也是跟劉尚書商議之後,請陛下決斷,何時輪到你說三道四!”謝遷黑着臉訓斥。

徐夫人識相地點頭:“老爺教訓的是。”

夫妻長久相處下來,徐夫人明白丈夫只是愛面子,只要順從丈夫的意思,讓丈夫感覺受到尊重,就會對她有所回饋。

果然,謝遷一擺手:“你先退下,待晚上……叫上丕兒夫婦和安人過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

徐夫人趕緊提醒:“還有勵兒。”

謝勵是謝丕長子,如今已經一歲多,平日爲徐夫人掛念,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但過繼出去的兒子跟潑出去的水差不多,兒媳史小菁很少帶寶貝孫子到主屋看她。

“知道了,派人過去傳話就是。”謝丕道。

徐夫人別提有多開心了,丈夫回來,還要留下來一起吃家宴,又得知孫女婿的消息,似乎立下功勞,就是得罪佛郎機人有點兒麻煩,不過她相信有丈夫和劉大夏等人幫忙,孫女婿會化險爲夷。

晚上能見到兒子、兒媳和孫兒,徐夫人鬱積的心情突然變得開朗起來。

謝遷嘆了口氣,跟妻子說幾句話,無端引發他的愁緒。謝遷並非無情之人,跟髮妻相處多年,夫妻情分始終在那兒,見到妻子因爲自己回來一趟就高興成這樣,他不禁開始擔心妻子平日如何打發那孤寂無聊的日子的。

正思忖間,劉大夏的轎子停在了府門口,得到管家通報後謝遷親自出去迎接。

謝遷和劉大夏一同往正堂而來,二人從不同渠道,得知沈溪在粵省率四千兵馬平匪有功,但地方奏報褒貶不一。

都司衙門和廣州知府、雷州知府對沈溪的功勞大書特書,而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則陳述沈溪“三大罪”,認爲沈溪擾亂吏治、違法買賣鹽引和與佛郎機人通商影響民生,開罪佛郎機人造成兩國關係破裂隨時可能開戰,條條都可以讓沈溪罷官免職。

剛來到書房坐下,謝遷便生氣地說道:“這小子行事一點兒都不穩重,陛下讓他去平寇,他連陣腳都沒站穩就急着出兵,導致與番邦交惡,這不是明擺着落人口實嗎?”

劉大夏清楚謝遷爲什麼生氣。他們這些老臣通過人脈把陸珩調任粵省擔任左布政使,便是爲幫助沈溪順利平頂匪寇。結果沈溪沒等陸珩到任,就迫不及待出兵,讓謝遷覺得沈溪立功心切。

劉大夏安慰道:“於喬切勿動怒,以我看來,地方藩司和臬司衙門所報未必屬實,其中定然另有隱情。再則,就算開罪佛郎機人又如何?沈溪捍衛疆土主權,有功無過,事情說不定另有轉機”

謝遷氣惱道:“有何轉機?你的意思,莫非讓他跟佛郎機人談和?若是他作出賣國求榮之事,我第一個上書參他!”

劉大夏道:“佛郎機人雖船堅炮利,但不能上岸,且地方有沈溪坐鎮,佛郎機人對其多有畏懼,料想不敢胡作非爲。倒是沈溪,借與佛郎機人交涉之機,或可揚我大明國威!”

謝遷想了想,道理說得通,但他依然擔心沈溪會亂來。

劉大夏問道:“於喬準備如何就東南平匪之事奏請?”

“地方上奏,一切如實呈奏,交由陛下聖裁!”謝遷說話神情,好像不管不問,任由沈溪“自生自滅”。

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二三五二章 唯有一人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二八一章 意想不到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一〇四章 克復榆林衛(第三更)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五四六章 輪到給你出難題(第三更)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五七九章 狼狽爲奸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十章 童養媳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二一九四章 聯名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二二九五章 救駕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一六四四章 來信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二六七章 上門來請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一八六四章 舉薦第一五九〇章 如魚得水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一一二〇章 死守待援(第二更,求月票)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一一二九章 暴風雨前奏(求月票)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門見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