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

沈溪的車駕離開海豐縣城,士紳卻突然有了一種依依不捨的錯覺,來的時候不覺得有多歡迎,可走的時候卻感覺這位督撫大人非常“親切”。

最好督撫大人能留在海豐不走了,管他閩粵一代的海盜和倭寇,最重要的是保住我們海豐一縣之地的安寧就好。

相聚總是短暫的,沈溪雖然叫人把城中所有告示都收了回來,但他沒準備再回海豐,就算將來要回廣州府,也是乘船南下。

在別人念着他的好的時候,沈溪正悠然躺在馬車上睡大覺,爲了跟任文獻要錢糧,他又折騰了一宿沒睡。

離開海豐縣境,三軍沿着官道北上,過碣石衛往惠來縣方向而去,在惠來縣他會再跟地方討要一筆軍資,隨即就要在海門所與船隊會合,看情況是否再進一次潮陽縣城,之後便全力準備攻打南澳島。

如今南澳島被標註爲“南澳山”,因大明在海岸附近施行禁海,使得南澳島一直都荒無人煙,成爲海盜和倭寇盤踞的樂園。

島上有數百盜匪,具體勢力不詳,儼然一個獨立的小國,而這些海盜平日裡主要差事就是劫掠商船,又或者是上岸與走私商人接洽和交易,買賣人口和貨物,甚至上岸劫掠地方百姓。

東南沿海一代,大多數村寨都得修築防禦設施,一個小村寨就是一個小城,必須要保證城寨內居民的安全,指望官軍平寇等於是送死,因爲地方衛所官兵大多數時候都會當縮頭烏龜。

世襲的軍戶,對於征戰沙場贏得榮譽無感,沒物質上的刺激根本就沒人願意拼命,所以寧可放任海盜和倭寇發展。

許多百姓不堪被盜匪襲擾,到天災年景,他們可能會直接落草爲寇,與朝廷作對。

白天沈溪躲在馬車裡休息,晚上到了驛館或者是營地,很晚才休息,沈溪發覺自己彷彿成了夜貓子,日夜顛倒的結果就是晚上做事更有精力。

這個壞習慣一方面是白天在馬車上確實幹不了什麼事情,索性睡覺,另一方面就是前世帶來的陋習,作爲一個後現代人類,對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非常不適應,不熬到三更半夜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粵省河流衆多,要說陸路行軍最麻煩的就要數渡河,需要臨時尋找渡輪,糧食和人要分批運,過河後需要修築一定的防禦工事防止遭到偷襲,斥候更是要先行出發二三十里探查周圍的環境。

後半段路程,因爲隨軍的民夫和運送的物資多了,再加上這麼舟車換乘折騰,一天行軍四十多裡都很困難,沈溪算了算日子,想在三月十六之前抵達海門所不太可能,只能把時間推遲到三月十八。

從海豐出發四天後,三月十六,大軍抵達惠來縣城,因爲走的是沿海官道,沈溪沒有去跟內陸府縣伸手要錢糧,進城後沒有拐彎抹角,直接找到惠來知縣簡芳,把自己索要錢糧的數目報了過去。

簡芳對此態度很直接,來日清早便將錢糧籌措完畢。

跟海豐縣上下不情不願不同,惠來縣如今正在遭受匪寇襲擊,地方衛所官軍不作爲,巡檢司又派不上大用場,地方鄉紳已開始自發訓練鄉勇保衛家園,沈溪領兵到來,對惠來縣上下來說簡直是大救星。

把錢糧交給沈溪統帥的官軍,讓官軍來平盜匪,總比養活那些習慣拿鋤頭的鄉勇更加務實。

沈溪開口索要三百石糧食,紋銀一千兩,在簡芳看來沈溪這是看不起惠來縣的鄉紳,簡芳直接表示,會籌備一千六百石糧食以及五千兩白銀,以及衣物、軍服、兵器等等,而且還是現成的,地方士紳很快就會把東西送來。

就算來不及在一日之內送到,也會之後補運到海門所,甚至惠來縣還能籌備一定的攻城器械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南澳島上盤踞的海盜和倭寇衆多,可能有難以攻陷的山寨,需要用到。

回到驛館,縣衙那邊已經派人送了些必要物資過來,甚至有地方士紳向沈溪孝敬,都被沈溪直接列在清單上,充作軍需用度。

荊越高興地說:“大人,看起來還是惠來縣這地方好,再看看海豐縣,嘖嘖……不能比哪。”

沈溪心想,如果讓海豐縣天天遭受海盜襲擊,有了切膚之痛,相信海豐縣上下對平匪的熱情會比惠來縣更加高漲。

整理清單的事會有人來做,沈溪才進去洗了把臉的工夫,出來後,卻是縣衙又派人送了雞鴨魚肉和蔬菜來,還送了一大批去城外軍營,說是犒勞三軍將士。

仗沒開打,就先用好吃好喝供着,這也是得知沈溪領兵南下平了廣東南部不少盜匪城寨,現在是把沈溪和他的官兵當祖宗一樣供着,過幾天,這些大頭兵就要去戰場上與匪寇拼命,可能真的就要去見祖宗,先送點好吃好喝的也當是送斷頭酒。

惠來縣衙雖然沒開席,但縣衙的人接連不斷往驛館這邊送東西,讓沈溪都有點兒不好意思了。

他本來是來伸手要錢要糧的,現在人家主動把錢糧送來,突然覺得缺少點兒什麼。不過士兵們很高興,走了十多天,又是打象頭山的山賊,又是一路辛苦趕路,現在終於稍作安頓,還有肉吃,正好大快朵頤打打牙祭。

士兵們興高采烈,絲毫未預料幾天後的危險,而玉娘則不知從何得到京城傳來的最新消息,過來向沈溪奏稟。

玉娘與沈溪單獨在官驛客廳會面,她帶來的消息很簡單,朝廷有意趁着草原內亂,達延部和火篩部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向草原進兵,一舉收穫河套平原,以前套、後套、磴口和賀蘭山爲戰略支撐點,再把整個北部防線推進到明初時的大寧衛、開平衛、東勝衛這一線,這樣大明的北部態勢即可得到徹底改觀。

目前朝廷正商議領兵人選。

以方方面面的情況看,弘治皇帝對沈溪青睞有加,就算不讓他領兵,也很可能讓他做後勤補給的軍需官,又或者是陝西巡撫等官。從三省督撫調任陝西巡撫,算不得高升,大致是平級調用。

沈溪道:“平匪尚未完成,陛下怎會突然派本官前去三邊?”

玉娘搖頭:“沈大人,奴家只是將得到的消息說與您知曉,您或許要有心理準備,三邊雖然清苦,但卻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所,沈大人難道不覺得留在三邊更有機會?”

有機會不假,但卻是更有葬送小命的機會。

我在東南打的是一羣流寇。這羣流寇見到官軍的第一反應不是開戰,而是撒腿開溜,或者龜縮在城寨不出,我基本要做的就是開船開炮去轟,要麼就是追擊,主動權在我。而去了西北,情況恰好掉了個頭,大明官兵遇到韃靼人的第一反應不是開戰,而是逃跑,找到有城寨堡壘的地方躲進去當縮頭烏龜,主動權在韃靼人手上。

雖說西北打仗更有機會晉升,但話說上次我立下的功勞也不小,請問封賞在哪裡?

沈溪一擺手:“道聽途說之事,不足爲信,就算如今調令前來,本官也要等先將盜匪平息後再說。”

這會兒沈溪秉承的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都把我調遣到東南沿海來打匪寇了,你又想一紙調令讓我去西北,門都沒有。

回絕的理由很簡單,這邊平匪之戰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稍有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陛下您也不想看到我親率平匪的兵馬就此葬送吧?

玉娘對沈溪這種態度無可奈何,但她也知道調令的事不是由她能決定的。

如今西北並不缺人,楊一清、王瓊這些人,歷史上都算是有名的能臣,即便出擊不成,要固守城防還是綽綽有餘的,退一步講,不是還有朝廷新鑄的幾百門佛郎機炮?

沈溪帶着十門炮就把韃靼人轟的找不到北,你們幾百門炮架在城頭上,如果這樣還要輸的話,實在說不過去。

沈溪問道:“以玉當家所知悉,朝中是哪位大員屬意讓本官前去西北?”他想把舉薦他到西北的“罪魁元兇”找出來,是謝遷,又或者是劉大夏、馬文升?

這三人估計是看中沈溪的能力,想“委以重任”,其中劉大夏最有可能,畢竟是兵部尚書,還親自見過沈溪在榆溪河一戰的表現,沈溪來廣東也是劉大夏舉薦的。

馬文升不太可能,因爲馬文升這會兒已不太管事,主要事情基本都交給左右侍郎,在吏部尚書任上養老。至於謝遷,雖然在沈溪眼裡陰險詭詐,但絕對不願意看到寶貝孫女當寡婦。

如果不是這三個人舉薦,那沈溪覺得自己要小心了,因爲有很大可能是一些看不得他快速晉升的人所爲。

西北是個相對容易建功立業的地方,但也是非常容易喪命和挨罰的苦寒之地,沈溪在東南沿海可以自如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以後晉升朝堂也有了基本盤,畢竟三省的官兵匯聚起來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因此有些人要防着他,故意把他調去西北。

西北就算權柄再重,可畢竟勳貴雲集,新人過去是無法建立起自己勢力的,而且西北壓功的情況比比皆是,有了大功勞,首先要給那些勳貴分潤,最後才輪到沈溪這樣的“後起之秀”。

玉娘遲疑地說道:“這……奴家並不知曉,若沈大人想得悉,恐怕只能去信跟朝中相識之人問詢。”

*************

ps:第二更到!

今天可以三更,看到天子如此努力的份兒上,大家來一波訂閱和鼓勵如何?謝謝啦!

最後天子再隆重推一本與本書相似的歷史小說《寒門首輔》(書號1003760475):誰言寒門再難出貴子,我便要入內閣,做首輔,飲美酒,擁佳人。

鏈接:

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一五四二章 緊急軍情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一一二三章 切記切記(第一更)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一五六六章 ****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變化?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一〇九三章 狹路相逢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一七二五章 奇恥大辱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一四六〇章 又添新兵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二五七六章 觀念碰撞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二〇五章 末日來臨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二三九五章 殺手鐗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二十八章 考校學問第五二二章 京城名少(第十更,盟主加更)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一五四二章 緊急軍情第九〇七章 新官的魄力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