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這個時代,女子應該很“本份”待閣在家纔是,就連在杭州府,也沒聽到有這種大量女子上街聚會的事。二是如今明社的架構已經漸漸健全,象這種“反官府”的聚會,不應該有明社參與,因爲明社有可以向大將軍府直陳下情的權力。
慢慢地吳爭聽出了一些出乎意料之處。
尤其是“自梳女”三字,對吳爭確實有些震動,特別是在經歷了李海嶽和吳小妹二人之後,或許是遷怒,吳爭心裡對“自梳女”有着極度的反感。
從外圍慢慢進入人羣的吳爭,在魯進財等人的幫助下,擠到了最前面。
臺上正在“慷慨激昂”演講的是個女子,雖然男裝,但那尖銳的嗓音,就算是個孩子也能分清這是個女子,而且是個妙齡女子。
吳爭有些驚訝起來,但還是可以接受,畢竟後世的“小姐姐們”,舉止可以做得更“醒目”些,而且,相較於杭州王府中的吳小妹,並不遜讓幾分。
吳爭左右打量了一下,向邊上一個看起來稍顯成熟的束髻女子拱手道:“這位大姐,敢問臺上演說者……是何許人?”
那女子聞聽,回頭看了吳爭一眼,這一眼讓女子臉色有些古怪,她朝吳爭身後看了看,這才微微福身還禮道:“想來……這位公子是初來當塗吧?”
“是,小可欲去應天府,正巧路過此地,聽臺上姑娘妙語連珠……纔有此一問。”
“哦……那公子認爲她講得有道理嗎?”女子微微一笑問道,她目光緊盯着吳爭,讓吳爭心裡覺得有些奇怪。
“小可只是路過,我認爲是否有道理……重要嗎?”
“當然重要!”女子正色道,“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你瞧這千餘讀書人中,那個不是對臺上姑娘說言頜首贊同……看公子也象是個讀書人,爲何就不能吐露心中觀感,藏着掖着,可非君子所爲。”
吳爭目光掠過,瞧見了女子胸前也有明社會徽,心裡微微一動,“姐姐也是明社中人?”
女子笑着點頭道:“是……公子難道不是?”
吳爭搖搖頭道:“雖不是,可心嚮往之……只是苦於無人引薦。”
女子眉頭一挑,道:“公子若不嫌棄,我願爲你引薦。”
吳爭一愣,“如此說來,姐姐在明社中地位頗高?”
這話沒錯,在宋徵輿斂銀吸納各階層民衆無限制入會之後,吳爭意識到了問題嚴重,令夏完淳對明社進行整肅,大量清理附炎趨勢之徒。
如今要入明社,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非各府主事之人,不得引薦。
那女子平靜地道:“觀公子氣宇軒昂,定非尋常之人,明社海納百川,怎會拒公子於千里之外?”
吳爭想了想道:“多謝姐姐盛情……只是小可還須趕路,且留待日後有緣吧。”
這是婉轉的拒絕,吳爭不想再逗留了。
這種講壇,在杭州府天天可見,讓吳爭停下來聽了這麼長時間,最主要的是,臺上少女的主題暫時吸引了吳爭,不,準確地說,既讓吳爭警惕,又切中了吳爭此時的內心。
警惕的是,這少女的演講,很可能引起一場不必要的內亂,階級之間的內亂和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內訌。
切中吳爭內心的是,“自梳女”這三個字,這是吳爭正在迴避和傷腦筋的事。
見吳爭婉拒,不想這女子突然扭頭朝臺上少女呼道,“三妹,這位公子似乎對你的演講有異議。”
這下,不但臺上演講的少女向吳爭這邊看來,幾乎周邊聽到女子呼聲的人,都朝吳爭這邊看來。
“這位兄臺,既然有異議,不妨上臺來與我一辯……請!”少女此時故意地粗着嗓子,顯得風流倜儻、豪氣如雲,雖然,臺下是個人都知道她是個西貝貨,恐怕也只有她自己覺得自己扮得天衣無縫吧。
吳爭稍一遲疑,然後撩起衣襬,用手在臺邊一按,趁勢躍上高臺。
這一手如同行雲流水一般,引得臺下學子們齊讚一聲“好”。
那邊魯進財等人隨即反應過來,向前涌去,準備上臺衛戍,不想,之前那女子側步一擋,輕輕說了幾句,竟讓魯進財等人遲疑地向臺上一望,停住了。
那女子則轉頭對身邊侍女輕輕交待了幾句,那侍女隨即轉身穿過人羣離開。
吳爭此時沒有留意身後,他輕輕拍了拍手上沾的灰塵,拱手道:“這位公子……在下有禮了。”
“兄臺好身手。”少女還禮道,“聽家姐說,公子似乎對在下所言有異議?”
“不敢……只是認爲過於偏頗、激進,倒顯得有欠公允了。”
“哦,那就請公子賜教。”
“這……。”
少女豪情萬丈地將手朝臺下一揚,道:“這些都是當塗學院同窗和明社中人,還有些是織女姐妹……不管兄臺講對講錯,無人會以此指責於你。”
吳爭還真順着她的手勢往臺下掃了一眼,也怪了,方纔熱鬧的場面,如今竟安靜下來,只見一張張年輕的臉,將目光齊聚在自己身上。
這讓吳爭確實有了些與少女辯論一番的興趣,正如臺下那女子說的,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當着衆人的面,把道理說清楚了,這比以政令強壓要好得多。
吳爭微笑起來,看向少女。
脣紅齒白,肌膚如雪,秀髮被冠帽遮掩,一雙美目帶着一絲人畜無獸的狡詰,可惜的是,身材被長袍擋着,略晃得嬌小了些……呸,吳爭心裡輕啐了自己一口。
或許是吳爭的眼神太放肆了些,令少女不快,催促道:“兄臺有話,不妨明言……何必扭捏作女兒狀?”
吳爭笑意更濃了一些,“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公子以此來挑撥、激化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矛盾,可謂用心險惡啊!”
少女沒想到吳爭面上微笑,可話一出口,卻是鋒芒畢露,一時間愣住了。
吳爭轉身,面向臺下,“諸位都是讀書人,該明事理……如今正是北伐備戰之際,想來朝廷、大將軍府和衛國公都是鼓勵江南軍民團結一致,齊心抗敵的,在這個節骨眼上,去激化窮人與富人的矛盾,於江南百姓何益?於國朝何益?於天下漢人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