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有水一川”的打賞。
鄭森能咽得下這口氣嗎?
當然咽不下。
可如今迫於雙方和談之後休兵,簽訂了和約,鄭森沒有實力獨自毀約開戰,只能強忍。
他所率八千多步兵和三千多水員,只能在聖多明哥城和大肚王國(東藩島原住民)控制區域之間喘息着。
設施簡陋、補給不足,物資還得從福建沿海採購。
這種日,讓鄭森自然記恨起吳爭這個始作俑者來,連帶着,把陳永華都牽累了。
吳爭看着陳永華的疲態,溫和但不可拒絕地道:“無論是永曆朝,還是建新朝,雖說份屬兩朝,可一直以來,兩朝皆奉前明爲正朔,同在大明旗幟之下,若北伐功成,華夏只有一個君王、一個朝廷,你我便是同殿之臣,復甫口中的外臣二字,又從何說起?……即時起,不得再在本王面前稱外臣。”
陳永華驚愕地擡頭,這是真沒道理啊!
同殿爲臣,自然是不能稱外臣的,眼下不還沒有同殿嗎?
可很多時候,居上者就不講道理了,你又能如何?
陳永華只能改口,“臣陳永華拜見吳王殿下……不知吳王殿下不接見我王世子,卻特意召臣前來,所爲何事?”
聽出來了,吳爭聽出來了,陳永華肚子裡有怨氣。
也對,小主公待在船上,不得進見,偏偏召陳永華一個幕僚來見,如果在陳永華得寵時,那沒問題,偏偏眼下鄭森不待見陳永華,這個時候召陳永華單獨來見,不等於給人穿小鞋,授人以柄嗎?
吳爭微笑起來,“看來複甫兄對孤有怨言哪?”
“臣不敢。”說是不敢,語氣放在那。
“延平王真病了?”
“自然是病了……。”陳永華沒好氣地道,“水土不服、蚊蟲叮咬、補給不足、水源難覓,糧草等日常用度還得從數百里外內陸採辦……數百將士生病,如此下去,臣怕引發瘟疫,到時後果不堪設想。”
吳爭驚訝起來,“本王從來沒有說,不讓延平王在福建上岸啊……。”
“可晉王大西軍已經進駐福建沿海,而我王是從吳王殿下手中接手的東藩島!”陳永華據理力爭道。
這話確實有道理,鄭森隸屬永曆朝,是延平郡王,他的轄地如今被晉王“所奪”,而接手的轄地卻是從建新朝吳王那得到的。
這關係太亂了,簡單點說,鄭森對永曆而言已經不臣。
所以,鄭森拒絕從福建上岸,確實是有道理的,因爲這會直接引發鄭軍和大西軍的內訌。
要知道,當初李定國三番兩次懇求鄭森共同出兵兩廣、湖廣時,鄭森回絕不下五次,就連李定國三次提出用聯姻的方式,與鄭森建立同盟,也被鄭森婉拒。
這臉丟的,算是丟到大洋去了,不用說二人都說一軍之帥了,就算是尋常百姓,面對這樣的羞辱,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
吳爭想了想道:“延平王確實是受委屈了,說起來是孤欠考慮,東藩島眼下不具備上萬大軍駐囤……這樣,本王隨你上島,親自探望延平王,如何?”
陳永華愕住了,他同樣沒有想到吳爭會屈尊而就,這下問題來了,鄭森真病了嗎?
當然沒病。
陳永華愣了許久,才吶吶道:“這……這得……這得要世子來拿主意……。”
吳爭臉色一凝,沉聲道:“荒唐!本王探視延平王乃一番善意,又不是率軍攻打,需要拿什麼主意……就這麼定了,你,隨我同船!”
就這麼定了。
一聲令下,張名振水師三艘主力艦、十二般戰船隨即揚帆啓錨,反而鄭經等五艘戰船被甩在了後面,與吳爭同立於鉅艦艦首的陳永華苦笑不止,這下還說得清嗎?
估計延平王直接就將自己劃入二臣之列了。
陳永華此時突然反應過來,吳爭會不會是有意而爲之?
想到這,陳永華從側面打量起迎風昂立的吳爭來,這是個怎樣的人啊?
……。
鄭森在種番薯。
其實番薯早在數十年前就傳入南方,特別是兩廣和福建南部,早已被百姓種植。
只是不知爲什麼,大明朝就是無意推廣種植,結果被清廷得了個便宜,由此解決了戰後饑荒。
可謂是冥冥之中,定有天意啊!
如果不是陳永華引路、指點,吳爭幾乎認不出那個彎腰種地的鄭森來。
吳爭阻止了陳永華等人,慢悠悠地上前,就站在鄭森身後看着。
“延平王果然是親歷親爲啊。”
鄭森彎着的身子一僵,霍地回頭。
其實吳爭錯了,鄭森一聽就聽出問題來了,在島上,在鄭森的身邊,大夥都稱呼他“王爺”或是“國姓爺”。
稱呼“延平王”的就一定是外人,可外人能靠自己如此之近?
護衛們都死去哪了?這纔是鄭森的第一反應。
可回過頭來,看見是吳爭當面,鄭森一下子愣了,手中鋤頭是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一時僵在那了,臉上一陣青一陣紅啊。
吳爭笑了笑,上前從鄭森手中接過鋤頭,然後彎腰繼續刨地,“其實我在吳莊也種過地……或許手藝不比你差。”
這句話迅速將二人之間的尷尬降低了,鄭森嘿嘿一笑,站在吳爭身後看着,“都說吳王少年得志、天縱奇才……若要被人知曉這手農活,怕是讓人笑掉大牙了。”
吳爭直起身,不解地問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話百姓點燈……就許你延平王種地,不許我種地嗎?”
鄭森指着吳爭鋤了十幾鋤的地塊道:“敢問吳王,是在鬆土呢還是挖坑啊?”
吳爭愣了愣,而後一扔鋤頭,大笑道:“我在吳莊,也沒種過番薯啊……。”
鄭森擠懟道:“原來吳王殿下在吳莊時是養魚的!”
吳爭哈哈大笑,指着鄭森道:“你小子,終於吐出肚中怨言來了。”
鄭森吸了口氣,臉色一正,拍拍身上的土,將手一引,“吳王既然來了,那就往屋裡說話。”
吳爭擡眼看了看,都是新搭的棚子,有整顆整顆樹木搭成的,也有直接掛草搭成的,鄭森所指的,看起來最高大,想來是鄭森的臨時“行轅”了。
可吳爭搖頭道:“不必了,就在這兒吧……呶,那兒有大石頭,就坐那說話。”
鄭森也不反對,朝身後揮了揮手,示意護衛們退散開去。
於是,二人走了幾步,在大石頭上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