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帝師

雪停了一日,又開始落下來。

楊帆入朝辭官一事,在大殿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不論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罷,都請楊柱國莫要急流勇退,請新皇收回成命。遼東大戰,功賞皆封,孫傳庭的地位,一下子提升到了肱骨大臣的地位,授光祿大夫。一干遼東將軍,也升官進爵。

唯獨,就是楊帆,除了留下上柱國的虛銜,護國公、光祿大夫都削去了。可以說是最大的功臣,不升反降,有些讓人匪夷所思。然而不知爲何,塵埃落定之後,滿朝的文臣武將心裡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暢感。

楊帆登上高臺,一邊的新皇朱慈煥站在旁邊,問道:“先生爲何要離去?”兩人走在雪中,咯吱咯吱響。照理說路上本應有侍衛,這條路上卻空無一人。曹化淳更在後邊,楊帆舉着傘,兩大先天境當保鏢,自然沒有什麼危險。

雪落在傘面上,沙沙聲音,如同指甲掛在青石板之上。楊帆的氣息長舒,“這江山是聖上你的,臣不過就是替您打理,就如同這雪,掃乾淨了,那還要笤帚有何用?臣只有這diǎn謀慮,已經智盡才疏,既然如此,在這個位子上尸位素餐,不如趁早離去的好。”

小皇帝眼眸子明亮得很,道:“先生若是沒謀慮了,那這滿朝的人,估計得集體回家了。”他咯咯地笑了兩聲,小腳踏在雪中,軟乎乎的。曹化淳遠遠地走在後邊,眼睛呆滯地望着前方兩人走過的路。

他並不是真呆,這樣顯得謙恭。低調而已。

“聖上有什麼想說的,若是今日不說。恐怕以後就沒什麼機會見面了,臣……草民也要回金陵去了。”

小皇帝沉默了片刻。擡頭問道:“先生不必如此,大明江山因爲你,才……”

“不!”楊帆第一次打斷了小皇帝的話,道:“請允許我因爲聖上的這聲先生而打斷您的話。”

小皇帝笑了笑,道:“先生率直,但說無妨。今日先生說什麼,慈煥都會銘記在心。”

楊帆望了望影壁前的鼓樓,道:“聖上,我∽↖dǐng∽↖diǎn∽↖小∽↖說,.●.o¢ s=";arn:2p 0 2p 0";

們登上鼓樓可好?”

“自然。”

“那麼微臣斗膽。讓您每日辰時和戊時都登一次鼓樓,可否堅持?”楊帆收了傘,跨入了迴廊。小皇帝面露難色,看了看這十米多高的鼓樓,問道:“先生,有什麼講究嗎?”

“登上去再說如何?”

“可以。”小皇帝diǎn了diǎn頭,與楊帆兩人一圈一圈地兜上了鼓樓。楊帆邊登邊說道:“古語有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記得當初不少朝中大臣,走過場一般去民間訪問疾苦,這才幾個月。都一個個有重回原位,這樣做,不妥當。”

“那先生認爲該當如何?自古。難道不都是這樣嗎?”

“你想要當明主,就不能效仿舊朝舊制。科舉選拔不假。但能否勝任又是另一說。故明主之吏,先從州部巡撫等篩選入京。這纔是王道。至於好壞,得由一方百姓說了算。”

“百姓說了算?”小皇帝才登了沒多高,便有些氣喘吁吁了。

楊帆diǎn了diǎn頭,道:“這民啊,就像載舟的水,大明朝廷就像河流之上的大舟,而聖上您就是船頭的掌舵人,每個州部的巡撫就是舵手,有些人可以跟着聖上您的指示,朝您說指的方向用力地劃,而有些人呢,心術不正,總喜歡偷懶,甚至劃反水,貪官污吏便是此類人,然而您是掌舵的人,總不能往艙底下跑,對吧?”

兩人登上了鼓樓,小皇帝喘着氣,託着膝蓋,diǎn頭道:“先生說得對。”他作爲皇帝,可能一輩子就呆在皇宮之中了,自然不可能到處跑。

“但是有兩類人,可以讓聖上您知道,哪一個槳手好,哪一個槳手是個草包。臣也不給您賣關子,這兩類人一是百姓,二是您的智囊團,也就是在京師的官員。但是,倘若這些在京城做官的,連什麼是槳,怎麼划水都不知道,還在朝堂上高談闊論,給您瞎出主意,非但沒能使大明這艘船順利航行,還給身爲掌舵手的您帶來了干擾,這會是您想要看到的嗎?”

一個皇帝的成長,其一是他的父親,其二便是他的老師。腐儒教出來的皇帝,自然思想也是迂腐的。

小皇帝稍稍緩過來,直起腰,從窗口看去,能夠望得見整個皇宮,再往遠處眺望,這個京師的景色,都能看得見些許,然而雪模糊了視線。他側過頭,道:“先生的意思慈煥明白了。重用之人,須用實幹,能夠治理好一個州,纔有能夠治理一個國家的本事,至於治理的好壞,得由這個州的百姓說了算,是嗎?”

楊帆diǎndiǎn頭,道:“沒錯。當初的民調員,也是這個用處。既然提到了,微臣就先說明白了。大商匯、民調員包括各個州的耳目,這一些監察以及財務機構,不能交由朝廷來管理。”

“這是爲何?”朱慈煥不解地問道。

“**就是由於權力的集中才滋生的,這一diǎn,希望聖上能明白。倘若一州的民調員都是由官員來控制,您想一想,他們還會說實話嗎?他們採集到的信息,交到您的手上,還有多少真實的內容?所以商業與監察這兩塊必須獨立,這也是臣卸任之後,唯一能替聖上您分憂的兩處。”

朱慈煥diǎn了diǎn頭,道:“先生當初便教導過,民乃國之根基,這一diǎn慈煥一定銘記在心,那對外的戰事呢?這上面,先生可還有良策?”

“割據。”

“割據?”朱慈煥有些不解地問道,“怎麼割據?”

“如今國內天災不斷,委實不是用兵的絕佳時機。既然如此,那就離間。如今滿蒙因此一戰被打散,此爲一割據,代善以及多爾袞爲二割據,林丹巴圖爾及蒙古諸部爲三割據,我建議聖上可頒旨一道,封林丹巴圖爾爲蒙古王,封代善爲滿洲王,以起到反間之效,待時機成熟,再取而代之。當然這僅僅是臣個人意見。”

小皇帝坐下來,揉了揉腳,問道:“對了,剛剛您說的登鼓樓,這是爲何?”

楊帆笑道:“自然是替您的身體着想,作爲一個帝國的首腦,怎麼能不鍛鍊好身體?好了,就此別過了。”

“學生別過先生了!”朱慈煥站起來,恭敬了行了一個禮。楊帆默不作聲,只是往旁邊跨開來半步,作爲回禮,隨後沒入了雪中。(。)

第176章 秋、刀、魚第363章 歸家(下)第400章 不一樣的活法第100章 風雪夜殺人第122章 等待第410章 敕封第345章 江中談第432章 磋商(下)第310章 小僧來借棺第387章 江湖魚龍燴第160章 漢人?第202章 引雷第125章 計將安出?第391章 請神問第18章 商議第477章 對語第161章 來由第203章 圍城(上)第247章 秋晚山滿楓第400章 不一樣的活法第77章 合作難求第45章 鳥銃的貓膩第439章 國考三試第360章 人亡政息?第352章 青羊宮第163章 我只想要那個瓶子第149章 西北息,西北兮!第18章 商議第380章 傳國玉璽第158章 歷練第338章 桌上談判(上)第238章 就是這麼任性第175章 衍聖第239章 故人逝第8章 小學水平,鑑定完畢第283章 不器書院第69章 買櫝還珠,要發財?第362章 歸家(上)第263章 等一人歸第101章 審死官第409章 面聖第495章 看不見的死亡第339章 將戰第408章 好雨知時節第175章 衍聖第70章 怒衝冠第175章 衍聖第98章 總有人在混江湖第192章 齋內出奇物(上)第243章 股第322章 臥聽蚊第8章 小學水平,鑑定完畢第508章 良人歸第341章 聲東擊西第500章 破城(上)第333章 再別過客第512章 帝師第183章 吾乃欽差第73章 三杆槍,震朝綱(上)第418章 碑文完美有誰看第110章 開業大吉第213章 詰問(上)第123章 顧家的挑釁第80章 跨越近三百年的卦象第36章 起霧了第6章 算學幻方第256章 賽詩會(下)第292章 苛捐雜稅(下)第517章 黃袍之戰(下)第105章 洛日第518章 終點,也是起點第462章 父與子第353章 放不下第296章 花招爲誰耍第331章 人少畜生多第212章 先殺爲淨第347章 名利從來比情堅第174章 楊帆歸來第212章 先殺爲淨第478章 孫承宗(上)第283章 不器書院第489章 一棋定江山(1)第321章 再起!第477章 對語第236章 辭帝京第385章 搏命第180章 甦醒第145章 鄭芝龍的野心第129章 語出驚人第310章 小僧來借棺第431章 磋商(上)第221章 豆腐腦兒話書人第395章 樑上君子第167章 不服?第472章 畫面有些美第514章 借黃袍第166章 話不多就是幹第462章 父與子第248章 下江南第334章 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