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侯,有着當諸侯的好處。
在確定身份的轉變,同時系統獲得了升級之後,劉銘花費了大量的錢財,招募了將近二十萬村民。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幽州境內,少數進入草原定居。
在長城外,劉銘這些年也修建了十多個大小的城寨,以此作爲據點收攏草原百姓在這裡定居,發展畜牧業和粗加工業。
當然,靠近水源的地方,也稍微發展了一些農業,主要以蔬菜種植爲主。輔助林業發展,好歹是讓這些遊牧民族除了放牧以外,多了一些經濟收入。
百姓思定,有了好的經濟來源,沒有誰喜歡逐草放牧。由此也可以看出,草原民族的生活習慣,已經開始發生了改變。
十萬部隊立刻招募完畢,實際上原本額外訓練了一批,稍微轉職一下便是。
充足的武力,也就意味着征服。
幽州全境,不過十多天的功夫,除了遼西和遼東那一部分,其餘的已經完全落入了劉銘的手中。郡守全部更換,駐軍也經過了清洗。
wωw▲ttκa n▲¢Ο
每一個郡的郡治,如今都被系統默認爲劉銘的勢力範圍,這意味着可以直接在那裡設置行政中心。每個分村的農田提升至50塊,幽州的糧食問題可以說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唯一的問題,就是行政中心越建越貴,顯然應該是系統限制的一部分。
完成了對幽州全境的奪權工作,劉銘也開始發兵前去接手遼西和遼東的管理權。公孫家直接處於劉氏的兵鋒之下,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就是投降,要麼就是毀滅!
公孫家,選擇了臣服……
過程沒有那麼簡單,雙方在右北平發生了激戰,當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被郭嘉設計的落石計消滅了大半之後,在數萬大軍的包圍下,公孫瓚果斷的選擇了投降。他或許很想逞英雄,但他知道若不投降,劉銘殺的是他全家……
若僅僅是他們一支,死了也就死了。
他卻是很清楚,劉銘不會允許一支龐大的家族存在,所以劉銘會把公孫家全部誅殺,一個不留。族滅可是很可怕的事情,公孫瓚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投降的結果,就是公孫家被進一步打散,分散到幽州各個地區居住。
在郭嘉和戲志才的主持下,五個旁系子弟獨立了出來,成爲新的家族。這些原本一直被嫡系侵佔了大量資源,不得不生活在嫡系的陰影下的旁系家族,難得揚眉吐氣,只怕以後很難再和嫡系一條心了。
公孫瓚的兵權沒有被奪,但卻換成了劉銘的嫡系軍隊,這批軍隊有着優秀的軍官選拔系統,軍餉的發放也獨立,公孫瓚根本找不到滲透進入的方法。
換言之,他沒辦法控制這支軍隊,只能夠按照正規程序統領他們。
換言之,他已經淪爲了一名徹頭徹尾的將軍,而不是諸侯。在諸侯割據還沒有開始之前,這位諸侯就早早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劉銘的大行動沒有隱瞞的意思,不多時已經傳遍了天下。
有人罵他就是一個國難投機者,國難當頭不思進京勤王,卻行同僚相殘之事。一句句誅心的話,無不指出劉銘就是掛着漢室宗親之名,行謀朝篡位之事的逆賊。
有人拍手叫好,高呼劉銘擔任幽州刺史這幾年,幽州風調雨順,人民生活日益安定,州郡也變得越來越繁榮昌盛。偏偏有那麼幾個地方的郡守,名爲刺史治下部屬,實則真正的諸侯。特立獨行,對刺史法令不屑一顧,或敷衍了事。
如此不把刺史放在眼裡,無爲而治耽誤百姓,甚至窮兵黷武禍害百姓者,若是繼續放任他們這樣下去,這纔是對大漢百姓最大的不公!
有人沉默不言,如潁川荀氏等人看着那些人你來我往的爭鬥,只是微微一笑。是人都看得出,前面大罵劉銘的,不過是門閥聯盟的那些貨色,目的自然是爲了抹黑劉銘;後者則是與劉銘站在同一戰線上的世家聯盟,以及那些由劉銘老班底發展起來的世家在高調稱頌,畢竟他們是主要受益者。
雙方都帶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玩輿論戰,實際上都沒有把大漢放在眼裡。
能夠被糊弄的,還是那些不識字的愚民罷了,他們這些高端學者,聽過來笑笑也就罷了,沒必要當真,當真那就輸了。
只是荀氏一直都是大漢忠臣,自然也是不忍心看着大漢落入別人的手中。
內部,已經悄悄出現了兩個派系。
一個是以荀諶爲主的反對派,言明劉銘只是政治需要才進入大漢宗譜,實則是不是大漢宗親都成很大的問題。就算是也沒用,一個落魄宗親發展起來的勢力,從底蘊上就不是門閥聯盟的對手。難得如今格局已經明瞭,荀氏最好靠向袁閥,或者幫助下發展起來。
一方是以荀彧荀攸叔侄的贊成派,言明劉銘不管血統如何,都是大漢公認的漢縣侯,漢室宗親!他以後不管發展出什麼勢力,天下依然是大漢的天下,就如同漢光武皇帝復興漢室一般。若是大漢落入門閥的手中,且不說荀氏可以在這次動亂之中獲得什麼好處,然大漢既然已經毀滅,那麼他們這些讀了那麼多年忠貞報國,爲國效力的文人,又將如何自處?這,完全對不起自己心中的信念和忠義啊!
說到底,還是家族利益至上,還是忠義國體之上的辯論。
於是,荀氏當家的荀緄,其實也是荀彧的老爹發出了最終通牒。說穿了,核心概念就是。不要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
荀攸以黃門郎的身份,繼續在洛陽任職,觀察劉協和董卓;荀諶北上冀州,想辦法讓袁紹入主,通過這個方法讓荀氏搭上門閥的列車;最後荀彧北上,考覈劉銘的品格和實力,若有這個資格,則留在幽州輔佐。荀氏的其他族人,也會四散而仕,只是出仕的重點,偏向於袁閥和劉銘二人。
自此,不僅僅是荀氏,不少依然在觀風的世家,也都陸續排出了家族子弟。
誰都看得出來,這天下最大的潛力股就是袁閥;然而異軍突起,已然奪得幽州全境的劉銘,也是難得的大黑馬,值得適當投資。
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洛陽諸公依然在董卓的淫威下戰戰兢兢;袁紹在渤海招兵買馬,卻不知道有何打算。有趣的是渤海就橫在劉銘南下的必經之路上,董卓的任命剛好限制了劉銘南下的步伐……
好處就是,這三個月裡,招賢館來了不少的賢才。他們不少都是一縣之才,少數管理一郡也不成問題。歷史之中爲何默默無聞,劉銘也不太明白。
一番甄選,劉銘才知道,這批不少都是旁支庶出的子弟,是各大世家的探路石。有趣的是,不少還直接來自門閥聯盟。是的,他們就是那種犧牲了也無所謂的存在,他們的出仕,只是爲了讓向劉銘表達家族的一些善意,同時也爲了避免家族單一押寶的風險。
這批家族子弟,劉銘都安排他們在遼東那邊的荒涼之地上任。
得知劉銘的安排,六成以上的賢才偷偷離開了幽州。
“連吃苦都做不到的傢伙,養着也不過是浪費糧食……”劉銘聽到彙報之後,不屑的說了句。
實際上就遼東那邊的黑土地問題,劉銘已經找人收集了不少數據。他麾下的文武大臣是瞭解的,只要那裡開發好,未必比中原差多少。只可惜,大家只看到了那裡的荒涼,看不到那裡的潛力。進一步說,就是大家都習慣了當守成者,而不敢擔當開拓者。
到了最後,只有五人願意在遼東那邊擔任縣令。
一爲京兆杜陵人杜畿,字伯侯。經過初步考覈,賈詡給予的評價是刺史之才!實際上按照歷史來看,這位也是曹操麾下數得上的內政人才。
一爲陳留平丘人毛玠,字孝先。經過初步考覈,賈詡給予的評價是允文允武忠直之才,可堪大用。
一爲山陽昌邑人滿寵,字伯寧。經過初步考覈,賈詡給予的評價是文武全才,果敢善守,一方牧守之才!
一爲潁川長社人鍾繇,字元常。經過初步考覈,賈詡給予的評價是聰慧過人,博學多才治政能人。
一爲潁川潁陰人荀彧,字文若。經過初步考覈,賈詡給予的評價是‘張良蕭何之才’。是的,就那麼六個字就足夠說明這位的強大能力。
情報彙總到劉銘這邊,倒是輪到他犯難了,這批可都是魏國日後的重臣,放他們到荒涼的東北,他倒是捨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