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

卻說伏泉與戲志才一別,便帶徐福一衆人回軍營,因爲有了戲志才一時,所以倒是暫緩增援皇甫嵩、朱儁所部一事,而是先整理此番滅波才所部豫州黃巾蛾賊的戰後事宜。

一方面,伏泉令人挑選所俘黃巾蛾賊青壯,編爲敢戰先鋒之士,作爲下次進軍黃巾蛾賊的炮灰,畢竟有了大戰波才的經驗,伏泉對於其他地區的太平道黃巾蛾賊,也不敢大意。

在他預估,各地黃巾蛾賊,應該和波才所部一樣,人數衆,並且都因爲搶佔當地武庫,在裝備上和漢軍差距不大,伏泉若不想把自己麾下的兵卒早早就耗光了,無疑現在選擇他們之中的人作炮灰是當前最佳的辦法。

當然,此舉雖然略顯殘忍,但在伏泉想來,至少自己給了這些愚民和被裹挾的百姓,再一次選擇的機會,起碼比皇甫嵩他們好得多。要知道,如果真按歷史來選擇,他們恐怕早就成了皇甫嵩所部的刀下亡魂,成爲他們封侯拜相的累累軍功了,而現在他們只是作爲炮灰,依舊有生存的機會,只是他們生存的目的地是塞外北疆的苦寒之地而已。

另一方面,伏泉卻是命人前往陽翟縣城內,召集各種醫匠,爲傷兵治傷。昨日的大戰傷兵過多,伏泉可是擔心這些兵卒沒死在黃巾蛾賊的刀下,卻死在自己人的救援不利上面,那可就糟了。

兩日後,一切安好,伏泉正於營帳內休息時,卻聞得營帳之外,有一稚齡童子,送來絹信,指明要交給伏泉,兵卒不敢大意,便送信而來。

接過書信,伏泉大致看了一遍,這信是戲志纔給他的,卻是邀請他去其家中一敘,言語倒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如果說有的話,卻是讓伏泉賞點錢財給他童子,因爲他讓那童子送信時,可是明確說了對方能得到一點跑腿錢的。

真是矯情,難道他不說賞賜,自己就不會賞賜嗎?至於非要在信裡,指明瞭說嗎?

伏泉莞爾一笑想着,心中爲這戲志才逼自己感到無奈,不過這錢還是要給的。當下便喚人來,從營內取來數百錢,就準備讓兵卒送給營寨之外,因他並非兵卒只能在營外等候的童子。

然後,思及一事,伏泉又喚來自己親兵,令他們派出一伍兵卒,送那童子回家。“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伏泉還是知道的,常人如果攜帶幾百錢,說不得都會引起一些宵小之徒的覬覦,更何況是那送信的童子呢?有了自己這一隊精銳親兵的守護,想來那童子回家安全無憂,就是有宵小之徒知道,也得掂量他自己的能耐。

本想取信之後,便帶人再次入陽翟縣城內,親自入戲志才家見他,不過誰曾想,他這一舉動,令得麾下幾名將領不滿紛紛勸阻伏泉不要再去。他們也都從親兵口中,得知戲志才前端對伏泉的無禮舉動後,自然對那個傲才自大的傢伙不滿,眼看伏泉要再去,所謂君辱臣死,當然不願意伏泉再去受那氣。

是時,關羽和黃忠等幾將,在中軍大帳苦勸,關羽道:“平寇前番親往拜謁,戲志才自大之人,如此怠慢!想其乃有虛名而無實學之輩,故如此遲遲不入平寇麾下,平寇何惑於斯人之甚也!”

伏泉聽後,笑着搖頭道:“不然,雲長所言過矣!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如今,孤欲見市井大賢耶?”

這邊關羽被伏泉這話說得不知如何反駁,那邊黃忠便出言道:“平寇差矣!凡賢才,必有賢德之禮也,前番平寇親迎,其張狂無禮,無賢無德,如何有大才?何足爲大賢耶?”

“張狂無禮,無賢無德,便無大才乎?漢升此言太過,不知‘高陽酒徒’乎?如今,戲君大才未知,爾等豈容如此污衊?”伏泉怒斥衆人,隨後又道:“孤意已決,爾等勿需再勸,元直隨孤入城,其餘人等好生謹守大營,大營乃重中之重,營內黃巾蛾賊俘虜甚多,切不可生亂!”

“諾!”衆人見伏泉大怒,雖心中不快,但卻不敢再言,齊齊行禮回道。

點了一隊親兵,伏泉和徐福領着那一對兵馬,皆乘馬入城。路上來往行人頗多,見了這支漢軍騎兵,想起潁川太平道叛亂以及前兩日在陽翟縣城外,漢軍消滅波才所部一事,紛紛避讓,生怕他們因爲耽誤了這些兵卒,而憑白惹上禍事。

一路上,伏泉見道路兩旁人數不小的百姓,不由感嘆潁川到底是豫州大郡,大戰纔剛過去幾天,這陽翟縣城外就已經有這麼多人了,若是尋常小縣,大戰之後,可沒有多少百姓,敢去出城感受那血腥瀰漫之所。

不過,伏泉在感嘆,他身邊的徐福卻並未感嘆,從軍營出來後,徐福卻是一直在沉思伏泉剛纔的言語。

對於伏泉相信戲志才,認爲他有大才,甚至用“高陽酒徒”來比喻戲志才,這十分讓徐福高興,畢竟伏泉這般相信戲志才,也就相當於變相相信舉薦戲志才的他一樣,這無疑會讓剛剛加入伏泉麾下的徐福高興不已。

然而,好是好在“高陽酒徒”這裡,壞也是壞在這裡。所謂“高陽酒徒”,自然是指前漢開國名臣,太祖高皇帝劉邦麾下的知名謀士酈食其。

其爲陳留縣高陽鄉人,其和戲志才一樣,少年時家境貧寒,好讀書,不過人生髮展不同,酈食其後來,卻是當了一名看管里門的下賤小吏。但是儘管如此,縣中的賢士和豪強卻不敢隨便役使他,而他和戲志才一樣有些自傲驕狂,所以縣裡的人們都稱他爲“狂生”。

後來,當劉邦率軍路過陳留的時候,酈食其碰見了一位老鄉,是劉邦手下的一個騎兵。他讓這個人向劉邦推薦自己,說道:“高陽賤民酈食其,竊聞沛公暴露,將兵助楚討不義,敬勞從者,原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意思是他可以幫助劉邦成就大事業,這個小兵聽後真的向劉邦推薦酈食其,劉邦就讓酈食其到驛舍裡去見面。

不過,酈食其遇到劉邦卻有波折,衆所周知,劉邦不喜歡儒家的教義,甚至幹過往儒生的帽子裡撒過尿的事情,這次聽說酈食其是個儒生,便不打算見了,讓兵卒趕他走。

等酈食其得到兵卒傳話,當即靈機一動,大喝道:“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讓那兵卒再去告訴劉邦,他不是儒生,而是高陽酒徒,一介狂生,而也正是如此,酈食其成功靠着這一手宣傳,引起了劉邦注意。

劉邦見酈食其非同一般之人,便召見了他,兩人邊喝酒邊攀談,談得挺投機,後來,酈食其設計攻克了陳留,開啓了他輔佐劉邦的建漢伐秦之路。

徐福知道,伏泉將戲志才比擬酈食其,是在說戲志纔有大賢之才,不能因爲其出身市井,甚至言語張狂無禮,有負俗之譏,就小看他。

這是徐福非常感謝伏泉的一點,是他話語裡好的地方,但是壞也就壞在這裡,畢竟,伏泉將戲志才比擬酈食其,那將他自己比擬成誰?是太祖高皇帝劉邦嗎?

越想徐福就有些後怕,雖然他明白這可能是伏泉言語之中的無心之失,但是流言蜚語,三人成虎之下,這就算再是無心口誤,也估計會被抹成黑的。如果被有心人聽到,特別伏泉在朝中的政敵知道,都會成爲他的黑歷史,卻是頗爲令徐福憂慮。

但願無事!徐福心中暗暗想着,他也不打算去問伏泉,因爲這事,的確是越提越黑,想到剛纔營中都是伏泉親信,想來這事情應該傳不出去纔是,如此徐福也就稍稍安心。

一行人到得城內,直往東市,離戲志才家所屬里閭尚有半里之外,伏泉便令衆人下馬,牽馬步行。

到了戲志才家外,伏泉令兵卒在外守候,不可擾民,便帶徐福一起,往其家而去。此刻正值白日,里閭之中游走百姓甚多,見了戲志才家竟然圍了這麼多兵卒,不免紛紛好奇觀望,猜測戲家出了何事。

伏泉和徐福兩人,見了那些觀望百姓,不免若有所思,隨後都是想到了什麼,相視一笑,臉上皆是大好心情,看這情況,今日來此,必將有大收穫!

兩人來到戲家門前叩門,很快便見一個略顯蒼老瘦弱的女人開門,伏泉當然不知,就是徐福雖然和戲志才久識,但也並沒見過這女。問詢之下卻知是戲志才妻子,兩人連忙行禮,然後將情況告知,戲妻早知前因,便邀請兩人入內。

只是,還未高興太久,走路之時,便聽戲妻道:“兩位郎君今日來得不巧,吾家良人雖在家,但白日犯困,如今尚在牀榻,卻是未醒。”

伏泉聞之,略一詫異,與徐福相視,卻見他也是一臉疑惑,顯然不知道戲志纔此舉何故。的確,明明是戲志才主動邀請他們的,伏泉也自認自己沒有拖延時間,怎麼這傢伙就睡了呢?

此中有古怪!這是伏泉的第一想法,看來得隨機應變,處處留心纔是。

之後,戲妻又道:“妾這便喚醒良人,兩位稍待!”

伏泉聽後,連忙阻止道:“既如此,且休喚醒,孤與元直等上一等無妨。”

接着,兩人隨戲妻徐步而入裡屋,腳步聲放得很輕,就見戲志才仰臥於屋內臥榻几席之上,看着是睡得正香。二人又是相視看了一眼,隨即互相明瞭,依舊保持不打擾戲志才的原則,便欲在戲家屋子裡,尋一處坐塌坐下。

然而,尋找過程中,這才發現,戲家屋裡不知爲何環境極差,屋子的案几坐塌上,幾乎都落了不少灰,一副髒兮兮的樣子。剛纔他們走進裡屋時,因爲腳步很輕,動作也不大,捲起的灰塵不多,而且他們注意力也都在睡在牀榻上的戲志才身上,所以並未發現屋內異樣。

現在隨着這滿屋灰塵出現,伏泉再是傻子,有了前世那麼多臣子選主的經歷,也明白這一切都是戲志才坐的局,目的自然是考驗他。

不過,伏泉明白,卻有人不明白,就比如一心推薦戲志才入伏泉麾下的徐福。年紀輕輕的他,還不是後來那個經歷不少人情世故的徐庶,身上沾了遊俠脾氣,十分衝動,沒看穿戲志才用意,只以爲這戲志纔是在故意捉弄二人,要他們兩人吃這滿屋子灰塵,自己卻裝睡讓他看下笑話。

雖然想不通戲志才爲何如此,但不妨礙徐福發怒,當下就要上前拉起這戲志才質問。只是,還沒實施,就被伏泉拉住,並以眼神制止他的行爲。

徐福當即就要質問伏泉爲何如此,沒想到伏泉又示意他安靜,之後手指門外,眼帶嚴厲示意。明白伏泉意思的徐福雖有不滿,然而主君發話,他這臣子自然不能不從,只能懷着怒氣,往門外而去。

屋子裡,頃刻間,安靜之極,只剩伏泉孤身站着,等候面前牀榻之人,而牀榻之上,那似乎睡熟之人,卻是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爲衣食業,爲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

初,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上謁曰:“高陽賤民酈食其,竊聞沛公暴露,將兵助楚討不義,敬勞從者,原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問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對曰:“狀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注。”沛公曰:“爲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爲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爲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復入報曰:“客,天下壯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謁。曰‘走!復入言,而公高陽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摘選自《史記》

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東虎戰武聖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七章 埋葬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四十章 事畢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杆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誠 西域之爭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三百四十章 孤弱其黨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三章 鄭颯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蠻兵劉堅至江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