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到任

兩日後中午,柳城縣外,伏泉望着那比陽樂更顯破敗的縣城城郭時,臉中憂色不減。自從趙苞處獲悉自己處境,他便馬不停蹄趕來,只爲多些準備,誰知鮮卑何時再來?

官署內,剛剛到任的伏泉馬不停蹄的便命人將縣內諸官吏招來問話,他要第一時間知道縣內諸事,以便應對。

良久,便有人前後走來,待縣丞曰人來齊後,伏泉拿出自己的“告身”和銅印黑綬,以示自己身份,說道:“吾乃新任柳城縣令。”

衆人望之,齊行禮道:“見過明府。”

漢承秦制,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爲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爲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但兩者品秩不同,印綬亦不同,縣令銅印黑綬,而縣長銅印黃綬。

柳城乃是萬戶大縣,故伏泉所任柳城縣令授銅印黑綬,而“告身”則是自己上任的告職文書。

伏泉頷首,與衆人一番介紹後,疑惑問道:“功曹、令史、文無害何在,爲何不見其人?”

縣丞周觀隨即道:“回稟明府,令史隨前任縣令離去,功曹與文無害皆於前番鮮卑寇邊,守城交戰而亡。”

“邊患之危竟至如此?”伏泉震驚,鮮卑人精通野戰,但不善攻城,可柳城一個萬戶大縣,憑藉高城抵禦,縣中少吏都戰死兩個,不可謂不令人震驚。

“鮮卑寇入長城,一路南下,柳城地處遼西要道,乃其必經之路,故近年來時常遭掠,。”

“既如此,不知軍侯麾下餘兵幾何?”伏泉臉望右側一中年將領道,名曰蓋援,其乃遼西郡兵軍侯,駐守柳城。

“回稟明府,縣內歷經兩番大戰,損兵近半,剩三百四十七人。”

“可補足乎?”

“尚未。”

“爲何?”

蓋援面色一突,臉望周觀,不作言語。

周觀這時趕緊道:“非不補,而是無法補也。”

伏泉臉色一變,怒道:“汝欺吾新來,膽敢狂吾乎?”

周觀趕忙行禮道:“非下官誆騙明府,然柳城本非富地,加之鮮卑時常入境,歷經兩戰,府庫皆空,兵士口糧已有不足,便是冬衣亦是三年未換,募兵錢糧耗費頗豐,故無錢亦無糧可補。”

聽其言語,伏泉臉色稍緩,幽州本就不及中原之州繁華,加之又地處邊郡,時常與胡人交戰,頗不富裕,故往年都需鄰州冀州接濟錢糧方可維持,是以周觀所言有理。稍加思索,伏泉隨即道:“既如此,吾與蓋軍侯前去兵營查看,其餘人退下吧。”

周觀小聲道:“明府初來,今日便先休息,縣裡已備好酒宴,爲明府洗塵。”

伏泉本待拒絕,後來還是答應,這是官場規則,自己斷不可拒絕。

迎接伏泉的酒宴是在縣中官邸承辦,伏泉身爲柳城縣令,掌控柳城軍、政大事,是以不僅縣裡各級官吏悉數到場,縣裡豪強地主也都來了,倒是頗爲熱鬧。

翌日,伏泉騎馬前往兵營,身後跟着黃忠、徐晃與史阿三人,以及一隊親信共十餘人。兵營因是軍旅之地,自不能再穿袍服,從府庫裡尋了尚新的魚鱗精甲,每人各自披上一件。此甲分爲身甲、甬袖、垂緣、對襟穿戴,據說其上共鑲嵌甲片兩千餘枚,重達六十八斤,防護力極強。

營地在城內西角,衆人到來時,兵營裡主官軍侯蓋援帶領兩位假侯,十位屯長出迎。漢代兵制爲五二進制,五人爲伍,設伍長;十人爲什,設什長;五十人爲隊,設隊率;百人爲屯,設屯長;五百人爲曲,設軍侯;二曲爲部,正好千人,多以校尉、各司馬領之。

二位假侯一高一胖,高者名韓當,二十餘歲,胖者名杜茂,三十餘歲。伏泉昨天宴會上已經見過兩人,當時他對那高者頗有興趣,一番打探,他便肯定這人一定就是那位歷仕孫吳三世的忠臣。

據傳,韓當年少從軍,能如此年齡升任假侯,完全憑的是他一戰一戰打出來的軍功,可謂是勇武過人。

伏泉進入營門,隨口問蓋援道:“昨日聞,士卒口糧不足,汝等如何應對?”

蓋援回道:“按規定士卒口糧月大石二石,或小石三石三鬥三升,如今歷驚兩番大戰,府庫經用不足,百姓亦遭胡禍,秋糧恐也不夠,如今僅給小石二石,以充大石,就這也是郡內接濟才勉強夠活。”

伏泉點點頭,小石和大石的兌換比率爲十比六,小石三石三鬥三升合大石二石。漢時多有邊軍兵糧不足,便以此策以解燃眉之急,柳城府庫空了,用此策也是應當,但卻非長久之計,畢竟長此以往,兵無糧則士氣失,戰力必定大減,看來自己首要前提得想辦法搞些糧食纔是。

進入校場,三百餘步兵的隊伍早就排列整齊,一旁還有二十餘騎兵,柳城兵卒以守城爲主,自然不需太多騎兵。他們衣甲雖是陳舊,卻很乾淨整潔,士兵面貌也還好,目光炯炯,透着一股說不出的精神氣,邊軍就是邊軍,比自己在京師時,時常看到的看管雒陽城門的士卒不知強了多少倍。

伏泉登上校臺,蓋援問道:“縣令是否觀看士卒演練八陣?”

八陣者,孫子有八陣,孫臏有八陣,至漢代,八陣更是軍隊訓練必不可少的環節,漢制京師五營士每年十月進行都試,主要受閱內容便是“八陣進退”。邊軍因爲直面戰事,每月必有一練。

伏泉頷首稱好。

蓋援轉身下得校臺,接過令旗一揮,士卒依據旗指,或分或合,運轉流暢,不時傳出激昂的喊殺聲,沙場氣息瀰漫,顯然是平日操練得當,有知兵之人一眼便可看出此乃精銳無疑。

望着場中精兵,伏泉心道,這是不是就算自己的起家部隊?

只是現在黃巾未起,軍閥未出,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在哪裡?

不由自主,伏泉擡眼望向北方,那裡有一個胡族,名曰鮮卑。

——————————————————————————————————————————————

漢代縣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

魚鱗甲六十八漢斤,合十七公斤。

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三章 鄭颯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六十章 揭過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七章 埋葬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七章 埋葬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子劉崇莫名出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蠻兵劉堅至江州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一百零四章 正當南下掠漢之時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