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鉅鹿郡內的某處山村。
三名身穿破舊道袍的男人,在百姓們感恩戴德的再三挽留中,踏上了新的行程。
前方的道路崎嶇,三人相互扶持,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泥濘道上。
左右兩名道人相貌平平,方臉坍鼻,並無出衆之處。唯有中間那人,手中持有九節杖,頭上雖已斑白大片,但幾縷薄須飄飄,頗有仙人之姿。
他創立太平道,號大賢良師。
“大兄,你真的想好了?”排行老二的道人心中猶豫了許久,忍不住開口問道。
另一名道人的態度卻是與之相反,篤定的說着:“二兄,有什麼好想的,這可是大兄畢生的心願。”
老二喚張寶,老三名張樑。
他們同中間這名老道人,乃是至親的骨肉兄弟。
老道人提起踩進深水凼裡的右腳,在邁出左腳之際,他看向身後的兩個弟弟:“你們怕了嗎?”
張寶搖頭,張樑亦搖頭。
“如今算算,自我起初傳道之時,延至今日,已有十五載矣。”
老道人掐指算了算,飽含風霜的臉龐上佈滿滄桑,他久久嘆息了一聲:“十五年,可真是快啊,彷彿只是一個眨眼,我便老了。”
十五年間,他奔波於各地郡縣,施符化咒救人無數,被百姓們奉爲仙師,掛畫像供奉於堂。
利用施符救人之機,他不忘向底層百姓宣揚太平道的教義,反對剝削斂財,教人棄惡從善。
這贏得了大量百姓的好感與擁戴。
短短十餘年間,太平道的勢力從一個縣府,發展到如今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教內徒衆多達數十萬。
已有撼山之力。
“我救得了患病的百姓黎民,卻獨獨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漢王室。”老道人感慨萬千,搖頭說着:“它已經腐爛到了骨子裡,沒得救了。”
所以,必須推翻了它。
縱使不爲自己,也要爲這天下蒼生討個說法。
他約好各地渠帥,在三月初五這天,行大義之事。
早在他傳道之時,就事先將各地信徒按照區域,統一整合成組織,名爲“方”。總共設有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首領稱“渠帥”。
天空中猛地劃過一道閃電,繼而響起驚雷。
老道人仰望着昏暗蒼穹,神情忽然暴躁起來,他以九節杖指天,憤然怒吼:“蒼天已死!蒼天已死!”
距此地較爲遙遠的南方,吳郡富春縣內的一戶宅院裡。
有名英氣勃勃的小男孩正使着一杆木製長槍,在院地裡左右翻飛,身影躍動,槍尖刺得頭頂的樹葉‘唰唰唰’的飄落一地。
好似一條與浪相勃的小惡龍。
“阿,阿……阿兄!”
坐在一旁的小傢伙咿呀呀的喊着,一雙小手拍得通紅。隨後他站起身,一步三顫的走向這孫策。
小傢伙很喜歡哥哥,比喜歡孃親還要喜歡。
身旁的兩個奶孃趕緊過去扶着,別讓小公子摔倒了纔是。
身爲哥哥的孫策卻明顯不喜這種拖油瓶,將手中動作一停,不耐煩的揮着手:“走開走開,小心讓我傷了你。”
他可是立志成爲楚霸王一樣的英雄人物,哪能跟這種兩歲不到的小屁孩待在一起。
小傢伙似是聽懂了哥哥的意思,一下子就嚎啕了起來,哇哇哇的大聲哭着。
從院外走進的青年聽到哭聲,上前抱起小傢伙,一邊哦哦哦的哄着,一邊看向孫策,笑着說道:“你這個當哥哥的,怎麼老是欺負弟弟。”
切~
小孫郎將頭一撇,桀驁的性子哪裡肯服輸低頭。
他問向眼前青年,“叔父,我阿爹呢?”
青年搖了搖頭,無奈的說着:“你父親在下邳當值,不回來啦。”
小孫郎臉色明顯透着失落,但他很快又舞起了手中長槍。
等長大後,他要告訴世人,江東弟子今猶在。
與這些不愁吃穿的公子哥比,有一人就明顯窘迫了許多。
他住在涿郡縣外的樓桑村,別說深宅府院,就連禦寒的冬衣也只有那麼一套。
每天都在爲生計而發愁,若非靠着叔輩們的食物救濟餬口,恐怕他早已餓死家中。
別人都笑他,一個賣草鞋的窮困戶,還想要匡扶漢室,這比癡人說夢還要令人捧腹。
儘管受盡了他人的白眼與譏諷,但藏在心中的遠大志向,卻從未有過一天忘卻。
他始終堅信,他差的只是一個機會而已。
與此同時,漢王朝的心脈之地,洛陽城。
今日的洛陽城內,可謂是熱鬧非凡。
不管是老人還是婦孺,都出了屋門。
街頭上人流涌動,敲鑼打鼓,孩童們點燃爆竹(燒竹子),噼裡啪啦。
大儺帶着鬼神面具,左右跳動起身軀,謂之驅邪。爲大漢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亦或是保佑天下四海昇平。
在南邊的城門,還有特定的數百名童子,手中持有一條帶有綠葉的青翠樹枝,爲路過的行人撣去身上灰塵。
寓意着掃去一年裡的污穢,迎接新的福恩。
從南邊接受完福禮的曹操碰見了兩個熟人,他上前打起招呼:“本初兄,公路兄,好巧。”
三人從小相識,年少的時候,也曾一起遛狗縱馬,放蕩不羈。
他們不修品行,也不研究學業,一度讓太學的夫子們大呼頭疼。
如今三人都在車騎將軍何進手下辦事,卻常因政見不合,而發生爭吵。
“孟德,去喝兩盅?”
庶出的袁紹笑着詢問着,政見不合,那是公事。
私底下,兩人還是很要好的朋友。
身材相較矮小的曹操大笑着:“正合吾意。”
袁紹便拉起曹操的手,往附近的酒肆走去。
曹操回頭,“公路兄,不一起嗎?”
袁術冷冷的不屑一笑,轉頭往相反方向而去。
他從心底看不起這二人,一個族中庶子,一個閹宦之後。哪比得上自己,袁氏族中最爲璀璨的嫡長子。
皇宮,西苑。
當今天子懷中抱着個兩歲稚童,他站在高高的宮闕上,望向整個洛陽。
一片繁華盡收眼底。
劉宏快哉無比的問道:“阿父,天下安否?”
身後的老宦官低眉順首,諂言說道:“巍巍大漢,安之若山。”
周圍的小宦官們不需提示,便知道該當如何,口中一遍又一遍的高呼起來。
巍巍大漢,安之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