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巡幸江南

bookmark

與在河南的巡視不同,駕臨江南,劉皇帝是大張旗鼓,聲勢浩蕩,儀仗齊備,禮樂隨行。揚州水師,全軍出動,以作護衛,龐大的陣仗,幾乎引得江南震盪,其勢幾與當年漢軍渡江一般。

至江南,劉皇帝也一改此前“不擾民”的風格,整座金陵城在江南官府的組織下,進行迎駕。天子鑾駕,在數十萬江南百姓的注視下,穩穩入城。來自北方的征服者,以一個強勢無比的姿態,踏足他曾經多年渴求的領土。

劉皇帝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以這種高調昂然的姿態,顯威於江南士民,宣示其統治決心。

直接入住金陵宮城,在布政使王著的帶領下,劉承祐也觀賞了一番原南唐宮室,亭臺樓閣,雕樑畫棟,就如詩詞中所描述的那般,富麗堂皇,哪怕原宮室中的財富珍奇基本都戰利品輸送東京,但空落落的宮城仍舊不減其秀麗,能讓人想象當年的盛況氣象。

“這金陵宮室,固然秀美,不過還是小氣了些,沒有金玉錦繡裝飾,宜顯尋常啊!”逛了一圈,於正殿前佇立,劉皇帝淡淡一笑。

作爲江南道最大的官員,王著像個導遊一般得以侍駕,此時聞言,接話道:“江南再是富庶繁華,那也是偏安之所,宮室修建裝飾得再秀美,又豈能於東京之雄闊相提並論?”

“你身爲江南的主官,如此菲薄所轄之地,若是傳出去,就不怕引起非議?”劉皇帝呵呵一笑。

王著認真而從容地應道:“臣先是陛下之臣,方得牧守江南!”

打量着這個心腹重臣,人到中年,樣貌氣質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讓劉皇帝感到熟悉的,還得屬那眼神中所流露出的恭敬臣服。

大殿之前,整齊莊重地站着一大批人,有隨駕的大臣,有江南的官僚,還有一些南方的士人學者。雖然原江南朝廷的一大批官員、學士都被遷到了北方,但在南方,仍舊留了一大批具備名望的士人。

注意到劉皇帝的目光,王著拱手道:“請陛下升殿,江南官民渴慕陛下恩威久矣!”

“那就升殿吧!”劉皇帝點了點頭。

很快,劉皇帝上殿高坐,衆臣魚貫而入朝拜。這陣仗,自然無法同崇元殿大朝會相提並論,但此次的朝會,象徵意義卻十分重大,似乎預示着江南對皇帝與大漢朝廷的徹底臣服。

......

入夜,金陵城內,燈火依舊,人聲如潮,坊市之間,青樓楚館,仍廣邀賓客,不曾歇業,似乎在向臨幸的皇帝展示金陵的風采,不只白日繁盛,夜間同樣精彩。據說,爲喜迎天子駕幸金陵,城內許多商家酒肆,都降價打折甚至免費酬賓......

陪劉皇帝遊市的,乃是周淑妃母女,畢竟江淮可是她的故鄉,當初劉皇帝還特意約定,要陪她共賞江南風華。在揚州的時候,劉皇帝還特意陪她回鄉祭祖。

對於金陵夜市,劉皇帝的興趣並不大,只是信步而遊,觀賞一番南方風貌。他關注的,仍舊是朝廷對江南的統治情況如何,士民對朝廷的態度又如何。

遊着遊着,便走到了布政使司衙門,顯然,這纔是他真正的目的地。

夜已漸深,有街市的襯托,衙署內則顯得萬籟俱寂了。書房之內,王著埋着頭,翻看着公文,只是一手執筆,一手拿着個酒壺......

急促的腳步聲想起,僕人闖了進來,引起了王著的不悅,不過聽到皇帝親至,頓時顧不得那些許的,慌手忙腳地說道:“快,隨我出迎!”

“不必了!”聲到人至,擡眼,只見劉皇帝已然入內,一臉平和的笑容,身邊盡是些常服的衛士。

見狀,也顧不得收拾,王著上前迎拜:“臣參見陛下,未及恭迎,請陛下恕罪!”

“免禮!”劉承祐伸手虛擡,輕笑道:“朕這個不速之客,打擾之處,可要見諒啊!”

“陛下言重了!”王著趕忙道,看了看劉皇帝,引他入座的同時,嘴裡則勸道:“陛下又微服出巡了!臣知陛下喜歡躬親體察民情,但金陵不比東京,又屬夜間,如此還是太冒風險了,若出了什麼差池......”

“朕心裡有數!”能夠感受得到,王著的關懷發乎真心,止住他,看了看書案上的公文以及酒壺,劉皇帝說道:“還是這麼好酒啊!”

聞言,王著訕訕一笑,道:“臣也只好這杯中之物了。”

劉承祐眼皮微擡:“你這‘單父酒徒’的雅號,也算是聞名遐邇了!”

“陛下,臣......”王著遲疑了下,咬咬牙,應道:“若陛下不喜,臣亦可戒之!”

“不要廢了公務即可!”劉皇帝擺擺手,看着躬立於書案前的王著,道:“酒大傷身,還需有所節制纔是,你也年近不惑了,愈見消瘦,還當注意身體纔是!”

“謝陛下關懷!”聽皇帝如此溫言,王著顯得有些感動。

“到如今,朕身邊走出去的進士,爲官者,除了王溥,就屬你的官位最高了!”劉皇帝嚴肅了些,說:“江南是塊寶地,朕可是將其視爲財稅要地,把你放在這邊,就是想有個放心的人,替朕管好這片富庶之地!”

“多蒙陛下看重與提拔,臣唯有盡心盡職,不負陛下期望!”王著也鄭重地迴應道。

“兩百五十萬貫夏稅,負擔重嗎?”劉承祐翻看了一番王著所閱公文,是蘇州那邊關於夏稅的彙報,也就隨口問道。

對此,王著顯得十分自信:“回陛下,臣雖到任江南不久,但也巡視過諸州,經過這將近五年的休養,江南農商已然盡復,不敢與其極盛之時相比,但負擔此數額夏稅,足矣!”

“嗯!”劉承祐應了聲,問:“以你之見,江南之治,還有什麼問題?”

聞問,王著認真地想了想,答道:“還在人心!經過前幾年,朝廷遷豪、打壓豪強的措施,民間的風氣已然扭轉,得了實惠的黎民黔首,也多心向朝廷。

不過,江南的士人,仍是一股龐大的力量,礙朝廷選材制度,他們對朝廷,雖礙於權威而不得不服,卻是口服心不服。

臣以爲,如欲江南安治,這些讀書人,朝廷還是當予以一些優待,畢竟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優待?還要朕怎麼優待?”不待其講完,劉皇帝直接反問:“是朝廷的選材制度不公?還是需要朕專門爲江南士人出一政策?你也說了,既然民心可依,又何慮其他!”

聽劉皇帝這番話,王著沉默了一下,拱手道:“是臣多言了!”

“聽說江南的官員中,也有不少留用的人才!”劉皇帝道:“比如江寧知府陳起,就是個當代強項令!”

提及此,王著立刻道:“陳起此人,確實是個人才,不避權貴,蔑視鬼神,執法如山,在百姓中口碑甚好!開寶四年,被舉知江寧府!”

“朕知道!”劉皇帝淡淡一笑:“當年太子回京時,就曾在朕面前誇過此人!”

沉吟了一會兒,劉皇帝又說:“聽聞鍾謨身邊,聚集了一干江南舊臣?你覺得,他們是否有結黨之嫌?你同此人,搭檔治理江南,可有困難?”

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50章 聽政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444章 揣測者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49章 降表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707章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59章 挫折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84章 示警第1695章 袁家莊第66章 商業互吹第79章 “撫遠之戰”半島史話·奇葩第342章 殺肥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43章 總結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3章 田畔問對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04章 平息第6章 相形見絀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14章 百姓苦第197章 財計第456章 遺澤第46章 郭榮奏事第62章 奸宦昏主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65章 選擇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70章 大禮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84章 虛了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04章 平息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75章 調整第6章 遺奏十條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08章 新貴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