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

bookmark

“那便是祁連山吧!”劉皇帝擡手遙指西北方向的山嶺,問盧多遜道。

事實上,他這個問題有些多餘,河西走廊如何形成的,就是因爲北拒大漠,南卻高山,從進入涼州境內開始,緊挨着走廊的漫長峰嶺便始終在眼前。

寒風凜冽,烏雲壓城,整個天地都顯得晦暗不已。雖然看得不甚清明,但遠處山嶺,高低錯落,起伏綿延,仍舊給人一種雄奇厚重的感覺,雪峰反射出了一些暗光,更爲之增添一抹亮彩。

“陛下,此爲南麓雪山,與主脈相連,祁連主峰還要在西北的甘肅境內!”盧多遜介紹道。

“胭脂山在何處?”劉皇帝又問。

盧多遜伸手示意:“由官道向西北,約一百五十里處就是胭脂山,也是當年王師大破回鶻之地!”

“大漢山河,無限風光啊!”注視着那聳峙在視線盡頭的莽莽雪山,劉皇帝精神看起來很是振奮,悠悠然地道:“這片山嶺,沉澱了太多歷史,見證着中國永載豐碑的功業也輝煌,也銘刻着我華夏兒郎開拓進取的精神......”

WWW ⊕тt kan ⊕C O

盧多遜是個善於逢迎的人,此時見劉皇帝大發感概,當即順着他的話道:“武帝開邊,冠軍破虜,都是值得後人永遠傳唱與頌揚的。河西永爲我土,也是自那時起!”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劉皇帝一隻手懸在空中張牙舞爪的,慨然說道:“這是匈奴人的哀歌,也是華夏的讚歌!先烈榜樣在前,如今,輪到我們了!”

“陛下雄才豪情,臣聞之,也不禁心潮起伏!”盧多遜當即表態道:“得遇聖君,臣等大幸,唯有鞠躬盡瘁,追隨陛下!”

對此,劉皇帝只是笑了笑,既沒有打擊,也沒有勉勵,讓人不可捉摸。

“還是說說河西的情況吧!”劉皇帝與盧多遜回到關樓內,君臣二人靠着一個火爐坐下烤火,對盧多遜道:“你此前的奏章,朕也認真看了,覺得不錯,還想再聽聽你的想法!”

“是!”盧多遜回以禮節,而後不加思索地,從容敘來。對於職分內的事情,盧多遜就突出一個幹練。

“陛下,自歸義軍迴歸,甘肅收復,大漢抵定河西,將走廊完全控制在手中,也不過六七年的時間。可以說,在前面的四五年中,河西官府、駐軍,主要的任務都是放在剿賊平亂、定製治安上。一直到近兩年,賊虜臣服,人心向安,製法初行。

臣以爲,河西真正走向安定,恢復繁榮,便開寶七年起,正式開始!這也是臣履任後,與衆官員僚屬共同制定的目標......”

盧多遜這話,稱得上張揚了,他也是今年才升職的。翻譯一下就是,過去河西不夠安定繁榮,河西的重新發展崛起,就從他盧多遜開始。

對其言,劉皇帝只是嘴角稍微上揚,注意力似乎集中在爐子中升騰的火焰上。見狀,盧多遜繼續道:“陛下,大漢如今對河西統治,薄弱在於兩點,一是地形限制的,過於狹長,公文傳達,條令頒佈不夠通暢,想要做到如中原內地那般強有力的掌控,只能憑藉足夠的軍事勢力控制威懾;

其二,則是人口限制了,諸族林立,胡漢雜處,而漢人的數目,仍舊稀少。雖然這些年,與關隴、中原的道路已然暢通,也吸引了不少人,但不夠。因此,臣還當開放政策,繼續招引人來。

而臣覺得最值得顧慮的,還是人心尚未徹底歸服,包括河西遺民在內,他們臣服,還是懾於大漢強大的國力與軍力,對大漢並沒有太多歸屬感。

臣接下來要做的,首先就是收拾人心,人心定了,河西自然就安定了......”

“人心是隔在肚皮裡的!”聞之,劉皇帝指了指肚子,問盧多遜道:“要收拾人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盧多遜點頭道:“臣明白!此事,臣還是打算從文化根本上着手,在漢制初步推行全境的情況下,對語言、姓名、着裝、習俗等事務上,進行統一的推動整改!臣在河西多年,見到不少漢人,仍舊一身蕃裝土服......”

“移風易俗,還當緩行,不可操之過急!”劉皇帝點着頭,對他的着手點表示認可,但不免提醒一句。

“是!臣以爲,有前幾年基礎,已然可以推動!並且,臣並非一味強行推行,當結合河西本地的民情風俗!”盧多遜解釋道:“臣欲推動是,是朝廷大一統的理念,將之融入河西官民的血肉脊髓裡!”

“**制宜!很好!”劉皇帝說道:“爲政治民,也忌不顧現實,不結合實情,強行一刀切!朕視察過的地方也不少了,不乏忠實履行朝廷政策,堅守大漢法度的官員,但能在國家政策方針之下,靈活處事的人,還是太少了!”

面對皇帝話裡隱含的誇獎,盧多遜嘴角輕微地翹了翹,有那麼少許的自得。

“我記得,你提到過漢民與胡民之間的矛盾!”劉皇帝又指出一點。

盧多遜解釋道:“漢胡之間的矛盾衝突,在前幾年,比較頻繁,還是歷史原因。過去,在河西全面淪喪的背景下,整個河隴遺民,都爲胡虜所統治。

涼州這邊情況還算良好,當初的溫末政權中,有漢人的一席之地。比較嚴重的,還是甘肅,在回鶻的統治下,漢民幾爲虜奴,多受盤剝欺壓。

如今,大漢重返河西,消滅甘州回鶻政權,使其復歸漢統。當地漢族遺民,翻身做主,對過去飽嘗的苦難難免抱負回去。

再兼回鶻人對大漢潛懷怨憤,此前黃匪侵擾、馬賊橫行時,不安定的回鶻人更受軍政的監視與管控。而爲維穩河西,迅速將之納入大漢統治,也需漢族遺民們的支持。

各方面的原因,也就加劇了漢胡之間的矛盾,衝突不斷,甚至有流血事件發生。過去,是回鶻人欺壓漢人,如今,是漢人欺壓回鶻人。”

聞之,劉皇帝的眉頭皺得可緊,思吟幾許,問:“如不控制,長此以往,必致禍亂,不得不小心戒之。官府是如何調和解決的?”

盧多遜道:“目前暫行之辦法,是將胡漢分治,各居其所,漢耕其地,胡牧其羊,以此減少衝突。不過,在此前劃治的過程中,漢民分配了大量沃野草場,這也是引發胡民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此,只怕也是治標不治本啊!”劉皇帝嘆道。

盧多遜說道:“這也是無奈之事,在過去的兩百年間,河西胡漢雖然在不斷融合,但其根本的界限,還是存在的,朝廷收治,也當有所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

分治之後,近兩年,衝突也確實減少了許多。臣就任以來,也給各地官府下了新令,要求州縣鎮,嚴格落實治安要求,嚴防治下爭鬥。

並且,切實按照法律章程斷事,減少偏私,尤其是,對於那些刻意針對挑事的漢民,也當嚴厲約束,不可放任。

在此前提下,再推行風俗融合,臣料想,隨着時間的推移,待到河西上下形成習慣,這個問題終究能夠得到解決.......”

第133章 面聖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41章 “戲言”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61章 大捷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7章 鼓譟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15章 冬月第6章 相形見絀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75章 在滑州第196章 橐駝兒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07章 殿試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80章 京觀第3章 田畔問對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98章 封禪之議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57章 劉老四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43章 不自知第53章 交代後事第84章 夏州降第98章 封禪之議第327章 派系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73章 日常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98章 秋獵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369章 功臣宿將這纔是感言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41章 雌威第413章 分食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章 取士不公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69章 兩面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