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太子掛帥

bookmark

紫薇城乃是大漢最大的皇城,任職南衙諸官署的官員們,每日結束工作都要花不短的時間在出宮路上,似最貼近宮城的政事堂,官員離宮更要步行近兩刻鐘。

趙匡胤自崇政殿覲見告退,花費的時間自然要更長了,待出皇城,天色都已然黯淡下來。暮色的下的大漢皇城的,更顯深邃巍峨,懸掛的宮燈不算密集,朦朧的光線映照在如山石般挺立着的禁衛身上,顯得嚴肅而靜謐。

皇城緊挨着洛水,在朝廷的治理下,河水比起往常清亮幾許,三道河橋高懸水上,橋洞空間很大,足可供兩千料的大船通航。

與皇城神秘森嚴的氣質相比,河橋要鮮明得多,橋身上下整齊密集地佈置着各色花燈,五彩斑斕,映得河水發亮。

天津三橋,已是西京城內一道格外靚麗的風景線,京外人士至洛陽就沒有不來此遊覽的人。此時,哪怕夜幕降臨,仍舊有不少流連此處的遊人,在這裡,不只能欣賞到美麗的夜景,還能遙望皇城,就近仰望那直插雲霄的乾元殿,感受天家與朝廷的威嚴......

車駕換換駛過河橋,因橋身過高,就有如行駛在雲端一般,車輪壓過青石橋面發出清脆的聲響,即將進入暮春了,然而不時滲入的夜風,還是讓趙匡胤感受到一股寒意。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有些火熱的心。對於東路主帥的位置,趙匡胤當然有所期待的,可以確定的是,就如當初李谷總督大軍平南一般,此番東路軍的主帥,也將是名義上督率各路北伐大軍的。

拿下這個位置,不提權勢地位上的加持,建功立業,青史留名都是必然的,並且,將成爲開國以來的“第一帥”。

這麼多年了,還沒有哪個外臣能夠統帥如此龐大的軍隊出征作戰!而劉皇帝召見他趙匡胤了,並就北伐事宜詳細聽取他的看法,就如此前隨駕出巡的塞外談話那般。

趙匡胤可是許久沒有這般患得患失過了,不過,等他還府,已有人等着了。巡檢司下屬興捷軍都指揮使,党進。

党進在大漢那一大批軍功貴族中,可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甚至在朝野之中都有響亮的名聲。不時因爲沒文化,素養低,而是這些年,他身體力行,鬧出了大量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黨侯爺身上,可全是典故,爲京城的士民提供了大量茶餘飯後的笑料。

不過,此人性格鮮明,雖然粗鄙異常,但是貴爲侯爵,並且一步步成爲大軍都將,無他,其他或許党進不行,但是擅長帶兵,並且表現出的粗俗簡單,也容易贏得信任,至少沒人會忌憚他。

到如今,和趙匡胤走得較近的將領中,党進是除了李繼勳之外,權勢地位最高的一人。

“兄弟因何而來?”堂間,看着翹着腿,拿着盞茶杯在那裡裝模作樣品茗的党進,趙匡胤忍不住意外。

“無他,請榮公幫忙來了!”見到趙匡胤,党進濃眉綻開,放下茶盞站了起來。

趙德昭則說道:“黨叔父已然等候多時了!”

“坐!”

趙匡胤解下頭頂冠帶,交給趙德昭,坐到主位上,又接過侍婢奉上的茶水,潤了潤嗓子,說:“遇到什麼麻煩了?這朝野之間,還有誰能找你善陽侯的麻煩?”

京城之中,論資歷,職權,論爵位,比党進高的人有很多,但很少有人能找他的麻煩,因爲這是一塊滾刀肉,一顆銅豌豆,一個混不吝,牽扯上他本身就是一個麻煩。

“榮公就不要裝糊塗了!如今朝廷中,除了北伐,還能有什麼大事,我自然是爲此事而來!”二十年的戰友情了,党進也不兜圈子,說道。

“你也想參與北伐?”趙匡胤問。

“誰人不想?”党進大大咧咧道:“在京中待久了,整日東遊西逛的,還是想再上戰場,鬆鬆筋骨!”

“調兵遣將,皆由樞密安排,我可做不了主!”趙匡胤這麼道。

而提及此,党進就不由有些憤憤不平的:“石守信這斯,太不地道,同樣是禁軍,同樣的訓練,同樣的俸祿,他敢看不起我們巡檢司將士,北調將士,竟然沒有我一兵一卒!”

“不得無禮!”見党進口出不遜,趙匡胤喝止:“樞密院調令,也是經由陛下批准的,容不得質疑。再者,雖發大兵,禁軍又豈能盡數調離,京師的守備何能懈怠?”

“即便如此,抽調些將校軍官,總沒有困難吧!我等又不是提不動刀,上不得馬了,一點殺敵報國的機會都不給,也說不過去吧!”党進嘿嘿一笑。

見其神態動作,趙匡胤不由笑了笑,而後嘆道:“此番調度,陛下顯然是打算讓後輩青俊們去建功了,軍中渴望賜爵授勳的將士,又豈能全數滿足?”

党進不滿道:“我等又未老,如此棄用,豈不可惜?”

看着他,趙匡胤道:“你也是沙場宿將了,也當知,戰場的功勳不易,動輒生死之危,已是侯爵,何必再如此打拼?好生享受田宅、姬妾、酒肉,不好嗎?”

顯然,心思被看破了,党進也不尷尬,應道:“我這個善陽侯,纔是二等侯,即便無意於公爵,若是能再提個一等,也是好的嘛!”

“此事我也做不了主啊!”趙匡胤道。

“公若爲大軍統帥,請命調動一個將校,有何困難?說起來,我們也好些年沒有並肩作戰了,當年在淮南戰場的日子,至今仍舊懷念啊!”党進感慨道。

趙匡胤知道,這廝可精明着,因此聞言,表情一板,道:“帥位未定,誰在傳流言,非議軍機,不要命了嗎?”

党進一愣,問:“陛下召你進宮那般久,不是商討拜帥之事?”

趙匡胤放下茶杯,臉上做回憶狀,深深一嘆:“聖心難測啊......帥位,也不好坐啊,成則功勳蓋世,倘有意外呢?”

......

“我?”垂拱殿內,再度被召來的太子劉暘,少有地發出一聲驚詫。

殿中只有父子二人,環境顯得私密,看着一臉意外的劉暘,劉皇帝很認真地點頭道:“沒錯,就是你!這裡就你我父子,我也就直說了!

此番北伐,不說發傾國之兵,舉全國之力,半數總是有的,雖則三代已遠,但這麼龐大的軍隊,交與外臣之手,總是難以讓人心安,那樣對誰都不好。

思來想去,我若不親征,那就只有你代父出征了!驕兵悍將之弊,我已經清除得差不多了,但是,他們不敢犯上鬧事,更多的還是敬畏我的權勢,你不一定能壓服他們!

因此,趁着此次北伐,你也可積攢一些威望,至少不能讓那些將士們小瞧了!”

“可是,兒沒有帶兵經驗,以大兵付於我手,只怕誤事,關乎將士存亡,北伐勝敗,我不敢當此任!”劉暘大概是沒回過神,很有自知之明地應道,連連搖頭。

聞之,劉皇帝卻笑了,溫和地道:“你能有這個認識,就把我僅剩的顧慮打消了!讓你掛帥,可不是讓你去帶兵打仗,臨陣指揮的,自有重臣宿將輔助,你只需要坐鎮中軍,凝聚軍心,起領導作用,至於指揮的事情,有人去做!”

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58章 手執硃筆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57章 國滅第313章 晉王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1章 大敗蜀軍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321章 瑤女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413章 分食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62章 難得遲疑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368章 榮寵第93章 升遷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97章 再臨井陘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408章 蠢兒子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714章 百姓苦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470章 分封第12章 方略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08 狀元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70章 同州之戰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6章 異見第186章 賜死第37章 新政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44章 箇中弊端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47章 視察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65章 遼奸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