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太子掛帥

bookmark

紫薇城乃是大漢最大的皇城,任職南衙諸官署的官員們,每日結束工作都要花不短的時間在出宮路上,似最貼近宮城的政事堂,官員離宮更要步行近兩刻鐘。

趙匡胤自崇政殿覲見告退,花費的時間自然要更長了,待出皇城,天色都已然黯淡下來。暮色的下的大漢皇城的,更顯深邃巍峨,懸掛的宮燈不算密集,朦朧的光線映照在如山石般挺立着的禁衛身上,顯得嚴肅而靜謐。

皇城緊挨着洛水,在朝廷的治理下,河水比起往常清亮幾許,三道河橋高懸水上,橋洞空間很大,足可供兩千料的大船通航。

與皇城神秘森嚴的氣質相比,河橋要鮮明得多,橋身上下整齊密集地佈置着各色花燈,五彩斑斕,映得河水發亮。

天津三橋,已是西京城內一道格外靚麗的風景線,京外人士至洛陽就沒有不來此遊覽的人。此時,哪怕夜幕降臨,仍舊有不少流連此處的遊人,在這裡,不只能欣賞到美麗的夜景,還能遙望皇城,就近仰望那直插雲霄的乾元殿,感受天家與朝廷的威嚴......

車駕換換駛過河橋,因橋身過高,就有如行駛在雲端一般,車輪壓過青石橋面發出清脆的聲響,即將進入暮春了,然而不時滲入的夜風,還是讓趙匡胤感受到一股寒意。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有些火熱的心。對於東路主帥的位置,趙匡胤當然有所期待的,可以確定的是,就如當初李谷總督大軍平南一般,此番東路軍的主帥,也將是名義上督率各路北伐大軍的。

拿下這個位置,不提權勢地位上的加持,建功立業,青史留名都是必然的,並且,將成爲開國以來的“第一帥”。

這麼多年了,還沒有哪個外臣能夠統帥如此龐大的軍隊出征作戰!而劉皇帝召見他趙匡胤了,並就北伐事宜詳細聽取他的看法,就如此前隨駕出巡的塞外談話那般。

趙匡胤可是許久沒有這般患得患失過了,不過,等他還府,已有人等着了。巡檢司下屬興捷軍都指揮使,党進。

党進在大漢那一大批軍功貴族中,可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甚至在朝野之中都有響亮的名聲。不時因爲沒文化,素養低,而是這些年,他身體力行,鬧出了大量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黨侯爺身上,可全是典故,爲京城的士民提供了大量茶餘飯後的笑料。

不過,此人性格鮮明,雖然粗鄙異常,但是貴爲侯爵,並且一步步成爲大軍都將,無他,其他或許党進不行,但是擅長帶兵,並且表現出的粗俗簡單,也容易贏得信任,至少沒人會忌憚他。

到如今,和趙匡胤走得較近的將領中,党進是除了李繼勳之外,權勢地位最高的一人。

“兄弟因何而來?”堂間,看着翹着腿,拿着盞茶杯在那裡裝模作樣品茗的党進,趙匡胤忍不住意外。

“無他,請榮公幫忙來了!”見到趙匡胤,党進濃眉綻開,放下茶盞站了起來。

趙德昭則說道:“黨叔父已然等候多時了!”

“坐!”

趙匡胤解下頭頂冠帶,交給趙德昭,坐到主位上,又接過侍婢奉上的茶水,潤了潤嗓子,說:“遇到什麼麻煩了?這朝野之間,還有誰能找你善陽侯的麻煩?”

京城之中,論資歷,職權,論爵位,比党進高的人有很多,但很少有人能找他的麻煩,因爲這是一塊滾刀肉,一顆銅豌豆,一個混不吝,牽扯上他本身就是一個麻煩。

“榮公就不要裝糊塗了!如今朝廷中,除了北伐,還能有什麼大事,我自然是爲此事而來!”二十年的戰友情了,党進也不兜圈子,說道。

“你也想參與北伐?”趙匡胤問。

“誰人不想?”党進大大咧咧道:“在京中待久了,整日東遊西逛的,還是想再上戰場,鬆鬆筋骨!”

“調兵遣將,皆由樞密安排,我可做不了主!”趙匡胤這麼道。

而提及此,党進就不由有些憤憤不平的:“石守信這斯,太不地道,同樣是禁軍,同樣的訓練,同樣的俸祿,他敢看不起我們巡檢司將士,北調將士,竟然沒有我一兵一卒!”

“不得無禮!”見党進口出不遜,趙匡胤喝止:“樞密院調令,也是經由陛下批准的,容不得質疑。再者,雖發大兵,禁軍又豈能盡數調離,京師的守備何能懈怠?”

“即便如此,抽調些將校軍官,總沒有困難吧!我等又不是提不動刀,上不得馬了,一點殺敵報國的機會都不給,也說不過去吧!”党進嘿嘿一笑。

見其神態動作,趙匡胤不由笑了笑,而後嘆道:“此番調度,陛下顯然是打算讓後輩青俊們去建功了,軍中渴望賜爵授勳的將士,又豈能全數滿足?”

党進不滿道:“我等又未老,如此棄用,豈不可惜?”

看着他,趙匡胤道:“你也是沙場宿將了,也當知,戰場的功勳不易,動輒生死之危,已是侯爵,何必再如此打拼?好生享受田宅、姬妾、酒肉,不好嗎?”

顯然,心思被看破了,党進也不尷尬,應道:“我這個善陽侯,纔是二等侯,即便無意於公爵,若是能再提個一等,也是好的嘛!”

“此事我也做不了主啊!”趙匡胤道。

“公若爲大軍統帥,請命調動一個將校,有何困難?說起來,我們也好些年沒有並肩作戰了,當年在淮南戰場的日子,至今仍舊懷念啊!”党進感慨道。

趙匡胤知道,這廝可精明着,因此聞言,表情一板,道:“帥位未定,誰在傳流言,非議軍機,不要命了嗎?”

党進一愣,問:“陛下召你進宮那般久,不是商討拜帥之事?”

趙匡胤放下茶杯,臉上做回憶狀,深深一嘆:“聖心難測啊......帥位,也不好坐啊,成則功勳蓋世,倘有意外呢?”

......

“我?”垂拱殿內,再度被召來的太子劉暘,少有地發出一聲驚詫。

殿中只有父子二人,環境顯得私密,看着一臉意外的劉暘,劉皇帝很認真地點頭道:“沒錯,就是你!這裡就你我父子,我也就直說了!

此番北伐,不說發傾國之兵,舉全國之力,半數總是有的,雖則三代已遠,但這麼龐大的軍隊,交與外臣之手,總是難以讓人心安,那樣對誰都不好。

思來想去,我若不親征,那就只有你代父出征了!驕兵悍將之弊,我已經清除得差不多了,但是,他們不敢犯上鬧事,更多的還是敬畏我的權勢,你不一定能壓服他們!

因此,趁着此次北伐,你也可積攢一些威望,至少不能讓那些將士們小瞧了!”

“可是,兒沒有帶兵經驗,以大兵付於我手,只怕誤事,關乎將士存亡,北伐勝敗,我不敢當此任!”劉暘大概是沒回過神,很有自知之明地應道,連連搖頭。

聞之,劉皇帝卻笑了,溫和地道:“你能有這個認識,就把我僅剩的顧慮打消了!讓你掛帥,可不是讓你去帶兵打仗,臨陣指揮的,自有重臣宿將輔助,你只需要坐鎮中軍,凝聚軍心,起領導作用,至於指揮的事情,有人去做!”

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29章 叔父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85章 賜宴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33章 延禧驛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1章 西巡第1689章 高規格第27章 西京風波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96章 言官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720章 靜默第351章 南粵,危!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97章 指點第132章 做媒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26章 冬至宴2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5章 治安第53章 兵制改革第59章 不知死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324章 交代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69章 禍事了無題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053章 終章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9章 公府密議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58章 善後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1章 禍從口出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381章 功臣閣第168章 執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