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

bookmark

依託着南樂碼頭,經河北道及朝廷批准,置有一鎮,這是一座典型的商業小鎮,靠着便利的交通以及日益興旺的水運而繁榮。

到如今,南樂鎮在籍人口,便接近七千人了,這個數量,不弱於一些縣治,更遠遠超過那些偏遠下縣,在大名府,也屬於府內第一鎮。

由於正處戰爭期間,又當轉運樞紐,更吸引了大量的商旅百姓前來,催生了新一輪商業繁榮,鎮內客棧、旅店、茶館、酒樓,幾乎日日客滿。

在這樣的氛圍下,所有人都帶有極高的熱情,處在一種忙碌奔波的氛圍之中,最忙的當屬於維持秩序的官差以及收稅的稅吏了,基本每一車、每一船貨物的駐港、入鎮,都會帶給官府不菲的財稅。

倘若僅看這座小鎮的景象與風貌,那一定會產生一種錯覺,大漢是這樣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否則哪有這四方輻輳,財貨雲集的場面。

不過,劉皇帝心裡可清楚,戰爭催化的繁榮,是存在泡沫的,並非常態,擠掉水分,纔是最真實的。並且,大漢仍舊是個農業帝國,最底層的農民的生存狀態,才能反映這個國家如今最真實的狀態。

巡視完碼頭,瞭解了下軍需轉運的情況,劉皇帝又在鎮中用了一頓飯菜,品嚐了一番當地有名的芝麻燒餅與烤雞,方纔離開返回府城。

自南樂鎮通往府城,直接修築了一條官道,在大漢屬於三級“省道”,不似工部主導興建的直道那般精細,但同樣平整開闊,以砂石、黃土爲主,並大量使用灰漿技術。

鑾駕行駛在這條官道上,也感覺不到多少顛簸,道上車馬、行人很多,但見到這駕寬大華麗並由大量玄甲騎士護衛的馬車,都遠遠地避開。有見見過識廣的人,認識那飄揚的龍旗,卻忍不住感慨,不知是哪位天潢貴胄出行。

鑾駕內,劉皇帝背靠車廂側坐着,手裡拿着一份奏章,秋日宜人的光芒不時透過晃動的簾幕映照在他那張百無聊賴的臉上。

秦國公劉煦畢恭畢敬地坐着,劉皇帝餘光瞥了他一眼,放下奏章,說道:“你是不是覺得,朕對那陶鄑有些不公平?”

突聞此言,劉煦繃緊了身體,連忙矢口答道:“兒不敢!此人面聖,表現太過不堪,不知所措!”

劉皇帝笑了笑,說:“你可知大名府治下有多少丁口?”

劉煦拱手:“兒也不知確切數目,隱約記得,約有四十六萬餘人!”

“可是,一個當了快三年的知府,卻連個大概數目都報不出來!”劉皇帝淡淡道。

劉煦道:“爹,兒覺得,陶鄑治大名三年,無大事,無大過,民生也算安定,雖無突出建樹,也算守成有餘。此番伴駕,或許是您天威所懾,表現失措!直接奪其官職,處置是否有些嚴厲了?”

瞥了劉煦一眼,劉皇帝說道:“你以爲,朕奪他官職,只是因爲他今日的表現?”

“莫非另有隱情?”劉煦一愣。

劉皇帝坐起了身,在邊上擺着的幾堆奏章中翻了翻,抽出一本,丟給劉煦:“你看看!”

“是!”劉煦接過,迅速翻開,埋頭閱覽,很快,臉色就沉了下來。

這份奏章,來自武德司,是關於陶鄑在大名府任上的一些表現。確實,像縱容家人,爲非作歹,擅權枉法,殘害生靈,這些低級愚蠢的做法,陶鄑並沒有觸犯。

然而,陶鄑這個知府,做得逍遙,大部分事務都交給佐官僚屬,自己當個甩手掌櫃,興致來了,過問一下,興致缺缺,就飲酒作樂。大名府內歌舞昇平,就是從他這個知府開始的。

“這就是懶政!是怠政!”劉煦臉色有些不好看,拿着奏章的手,有些無處安放,虧他還在替陶鄑說話。

“要說此人愚蠢,我看他一點都不蠢!做人低調,治事也低調,關鍵是,前兩年對他的考覈,結果都爲中,如你所言,既無過錯,也不耀功......”劉皇帝道。

劉煦擰着眉頭,道:“您的意思,吏部的考察,也有人徇私包庇?”

劉皇帝沒有接這話,又道:“他府上一共三十七口人,每日卻需要消耗十隻雞、二十條魚、兩隻羊、一車蔬菜......呵呵,靠他那點俸祿,即便有些家產,如何能夠維持這巨大的花銷?”

聽劉皇帝這番話,劉煦不由得苦笑,嘆了口氣,而後叩請道:“是兒目光昏昧,認識短淺,只知浮面,不明其背後鄙陋!”

劉皇帝揚了揚手,活動了下肩膀,然後又躺下了,悠悠道:“當初,陶谷拉下他這張老臉,爲兒子活動得大名知府的位置,他可曾想到,自己兒子就是這樣回報他的期望。

你們以爲,他不棄職扶棺還鄉,是因爲北伐事務繁忙,脫不開身,故而含淚留任?據我所知,此人是捨不得大名知府這個官帽子。何以如此戰戰兢兢,不知所措,那是因爲做賊心虛。若非朕此番出巡,或許還能讓此人這般肆意逍遙......”

“此等不忠不孝之人,沽名釣譽之徒,罷其官,都是便宜他,更應奪其爵!”劉煦有點激動地表示道。

陶鄑承襲其父新平侯爵,如今是二等侯。

“還應該徹查!”小心地看了劉皇帝一眼,劉煦又冷聲建議道。

“此人此事,容後再說,自有人去處置,陶谷也不只他一個兒子!”劉皇帝淡淡道。事實上,沒有直接對陶鄑採取嚴厲措施,只是暫且將他發還故鄉,已經是劉皇帝顧念一些情分,畢竟陶谷才死不久。另外,再轉移爵位,又可以削降爵位等級,爲朝廷每年節約一些俸錢與祿米。

由於厚待貴族,再加上國家公侯甚多,哪怕在特權上有所限制,但久而久之的,劉皇帝開始覺得,每年給公卿發放的錢糧多了,帶給國家財政不小的負擔......

因此,這些年,對於貴族功臣們,但有枉法犯罪,被劉皇帝抓住痛腳,就是從嚴從厲的處置,輕則削職降爵,重則奪爵處死,可是讓不少人都心驚膽戰,也下意識地約束着自己的行爲。

陶鄑犯事的情節,並不能算嚴重,但入了劉皇帝的眼,並被找到了理由,那處置起來,自然也就簡單了。

“大名府乃河北首府,還是需要一位才情卓越、處世練達的幹吏來治理!”劉皇帝嘀咕了一句,而後道:“你草擬一份制書吧!調濮州知州呂端,上任大名府!”

“是!”

“我睡會兒!”伸了個懶腰,劉皇帝呵欠道,然後縮下身子,靠在一張御枕上,眯上了眼睛。

見狀,劉煦主動告退,不過,離開前,將那份武德司的奏報放回原位,又給劉皇帝取過一件毯子蓋上,這才輕手輕腳地退出鑾駕。

這貼心的兒子啊!

劉皇帝則似無所覺,很快,細微的呼嚕聲便響起了。鑾駕內部,與劉皇帝作伴的,也只剩下那幾堆顯得神秘的奏章了。

這些東西,都是武德司與都察院密奏的,都是此番巡視目的道府州縣官員的一些爲政表現,以及各地的一些風俗民情。

可以說,還未至,對於各地的情況,劉皇帝這心裡就已然大概有個印象了。

論及對內外官員的情況,劉皇帝是一直有小本本記錄着的,那陶鄑比較倒黴,上的是黑本,呂端上的則是紅本。

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69章 夫妻密談第285章 家務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98章 秋獵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242章 戰後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5章 堂議第17章 武德司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14章 大朝會第482章 李氏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81章 廝殺漢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9章 王峻歸來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95章 遼帝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361章 “龍宮”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334章 交待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70章 御宴第83章 抉擇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47章 視察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91章 王峻驕狂第4章 中原易主第265章 楊無敵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47章 應對第29章 請纓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85章 賜宴第417章 輕狂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7章 應對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2章 父母兄弟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60章 “暴斃”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65章 制舉進展第37章 新政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53章 遁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