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

bookmark

冬季的北風,粗糲而不帶任何溫情,張揚恣意地肆掠着漠南草原,席捲原野荒草,風寒不算刺骨,卻彷彿能透過肌膚血液,涼到人的心坎裡去。

當然,對於遼帝耶律賢來說,更覺心寒的,還是不久前經歷的慘痛失敗。頭頂陰雲四合,整個天地都彷彿染上了淡淡的墨色,駐馬納爾鬆河畔,耶律賢心裡也籠罩在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之中。

四周遍佈青松,茂密參天,納爾鬆河依舊晶瑩清澈,不疾不徐地向東南注入白水濼。北逃至此,所有人都暫時放鬆了緊繃着的神經,大量的遼軍士卒下馬就河取水。

一片忙碌而雜亂的景象,嘈雜的人聲,呼嘯的風聲,此起彼伏的馬嘶畜鳴交織在一起,更添幾分淒涼。一些將吏積極奔走,盡着職責,想要約束將士,揮舞馬鞭,吼破了喉嚨,方纔取得了點效果。

一場撤退,最終還是釀成敗退,康保裔軍的阻截,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雖然在遼帝督戰,遼軍玩命突擊之下,只阻擋了不到三日的時間,但這卻爭取到了劉廷翰、李漢瓊大軍的到來。

在白水濼以南的山麓以及原野間,漢遼雙方爆發了一場開寶北伐以來僅次於遼河大戰的戰爭,交戰區域南抵長城,北至白水濼,漢遼雙方約二十萬兵馬,在南北七十餘里的戰線上,展開殊死搏鬥。都是疲兵,一度陷入混戰、亂戰。

但這場戰役的後果要更加嚴重,更加致命。兵力上,遼軍並沒有處在絕對的劣勢,但在漢軍地裡追殺阻截中,不少遼軍部卒臨陣失措,奔走崩潰,這遼國最後一股戰略性的軍隊,受到重創,將士傷亡慘重。

甚至於,連皇帝耶律賢都幾度陷入危機,在一干宿衛將士的拼死搶救下,方纔擺脫生死危機。而代價則是,作爲拱衛皇權、遼國核心統治力量的宿衛、皮室精銳部隊遭受傷筋動骨的損傷。

從有序的指揮撤離,到無序的混亂敗退,只用了一日的時間。雖然由於兵力的不足以及將士的疲憊,漢軍這場從一開始冒着混亂、擔着風險的圍剿戰,並沒有取得完勝,但終究是勝利了。

在敗退過程中,遼軍仍舊大量的兵馬,失陷於陰山麓嶺間,其間就包括皇叔耶律道隱率領的殿後兵馬。至於那些輜重牲畜,繳獲所得,最終大部分還是成爲了漢軍的戰利品。

諸部四散,亡失無數,而事到臨頭,耶律賢也只能選擇保存己身,在殿帳親軍們的護衛下,匆匆北逃,一潰百里。

耶律賢幾乎滾下馬的,落地便是一個趔趄,差點摔倒,侍衛將軍匆忙躍馬而下,想要攙扶,也被耶律賢一把推開。

耶律賢表情木然,腳步蹣跚地走向河畔,正在取水的一干遼卒見到皇帝,都下意識地避讓,給他讓開空間。

耶律賢呢,則不聞不問,蹲踞水畔,捧着河水就往臉上撩,冰水澆面,狠狠地搓幾把,使得其臉色更紅了,那森寒如刀的感覺似乎也微不足道。

低頭註釋着水面那並不清晰的倒影,耶律賢的魂兒似乎纔回來,不知是淚水還是河水,自眼角滑落。

此時的耶律賢十分狼狽,滿身泥穢,蓬頭垢面,腦海中不停閃現着刀光劍影,耳畔彷彿仍舊縈繞着漢軍的追殺聲。

當初下定決心,慨然南下,意氣風發,大破漢軍,肆虐山陽,到最後,還是落得個損兵折將,倉皇北逃的下場,南來所獲勝果,被漢軍反擊揭破那層甜蜜的外皮後,暴露的是苦果的真相。

也不管幹不乾淨,耶律賢又捧着水,飲了兩口,感受着那股股寒涼沁入心底。起身,血液上涌,一陣發昏,停頓幾許,方纔恢復過來,看着面前籠罩在寒靄下的納爾鬆河,耶律賢喃喃道:“也不知此生,還有沒有機會再品嚐此水的滋味......”

“陛下,您還當保重身體,重振信心啊!大遼還需您重整旗鼓,一場失敗並不可怕,只要您保持堅忍,終有捲土重來之日!”見耶律賢恢復生氣,韓德讓慢步靠上前來,遞給他一張毛巾,輕聲勸慰道。

聞之,耶律賢扭頭看着同樣滿身狼狽的韓德讓,苦澀道:“韓卿見識深遠,依你看來,大遼還能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嗎?”

顯然,親自感受了一番敗仗的滋味,耶律賢自信心也遭到了嚴重的打擊。而感受到耶律賢語氣中的淒涼與苦澀,韓德讓沉默了一會兒,終是說道:“雖則連遭挫敗,但大遼根基猶在,縱然無力再與南朝正面對抗,但只要潛心發展,養聚國民,可待將來。眼下漢軍雖然強盛,但其能保持多久?

沒有不敗的帝國王朝,其終有衰之日,所謂盛極而衰,如今南朝,龐大而無可匹敵,但越是龐大,越是臃腫,也越容易出現問題。

陛下當效仿太祖當年之舊事,哪怕從頭收拾,復興大遼......”

聽韓德讓這番言語,耶律賢有所觸動,但反應並不強烈,看着侃侃而談的韓德讓,手指南方:“韓卿,對國勢如旭日之升的南朝來講,談其衰亡,是否太早了點?”

這個問題,讓韓德讓不禁訥言,他本爲開導耶律賢,沒曾想他如此當真。想了想,應道:“數百年前,誰又能想到,強盛如大隋,也二世而亡,如今的漢朝,擴張太速,一如當初的隋朝,只一個昏暴的後繼之君!未來的事情,誰又能定言?”

“帶領漢朝大軍,攻略遼東,正是他們的太子,得悉其表現,你覺得他們的太子是個昏暴之主嗎?”耶律賢反問。

韓德讓:“太子畢竟是太子,能否成功承繼,尚且存疑。自古以來,強勢如漢帝的君主,哪裡容得一個有爲的太子?況且,臣聞漢帝子嗣甚多,且多具才幹,帝位卻只有一個,這或許將成爲南朝一大問題,奪嫡之爭,對國家的影響有多大,陛下當知!我大遼尚且如此,何況大漢?”

韓德讓大概也是說順嘴了,不惜暗示遼國過去再帝位承繼問題上的爭鬥與內亂。而這一點,熙然也勾起了耶律賢的回憶。

“罷了!韓卿,你也不必勸了,此番失敗,雖然慘重,朕也痛徹心扉,但還不至於徹底沉淪下去!”耶律賢也感受得到韓德讓的寬慰,嘆了口氣:“漢朝的未來如何,輪不到我們去關心,猜想也是徒然。大遼眼下面臨的處境,纔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經此挫敗,朕甚至無顏再回上京了!也不知上京是什麼情況,漠北又是如何,可還能得安穩?”

對此,韓德讓也不禁默然,他當然清楚,在長期激烈的戰爭中,遼國的情況本就不容樂觀,早處在崩潰邊緣,而此番傾上京之師南下,又遭重挫,回去之後,稍有不慎,大遼就是個分崩離析的下場了。

過去,遼廷強大,足以威懾四方,彈壓草原部族。但如今呢,因爲戰爭兵役,那些回鶻、韃靼後裔部族本就滿懷怨言,甚至於契丹內外本部族,都有離心的傾向。

這種情況下,韓德讓都不敢深想,回到漠北後,耶律賢將面臨的是怎樣一個爛攤子......

“陛下,南朝之強,起於漢帝,您春秋鼎盛,漢帝則已然老邁,您有充足的時間,以待將來......”但不管如何,生活還得繼續,韓德讓也必需給耶律賢打氣。

“好了,顧顧眼前吧!”雖然有些不耐煩,但耶律賢終究在韓德讓的“嘮叨”下,提了些心氣。

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68章 撤了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351章 南粵,危!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77章 小賢王第180章 過鄴都第480章 “新對策”第176章 雍王第41章 劉信遭貶第311章 李沆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84章 影響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1章 請教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71章 殺,不殺?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47章 戰略所向第73章 解決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8章 皇子戍邊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44章 堂審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41章 雌威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18章 走私第353章 信使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57章 國滅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95章 楊邠案(3)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27章 不允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459章 挫折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36章 母、妻、子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2章 方略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76章 去鄴都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88章 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