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功臣宿將

bookmark

“郭大將軍,來,朕與你共飲一杯!”雖然重點放在王、楊二人身上,但劉皇帝也不會忽視其他將領,看着郭進,劉皇帝親和依舊:“你此番遠征西域,痛擊胡虜,夷滅遼軍,揚我國威,大漲我士氣,你郭大將軍,如今也是威名赫赫,震動西極了!”

且不提郭進劉家老臣的身份,這可是最早受恩於高祖劉知遠的老將,北伐漢軍諸路齊進,西北軍事,郭進也是獨領一軍的將帥,還獲取了顯赫成就,自然值得劉皇帝重視。

如今的大漢西北,不只屯有重兵,精兵強將扎堆,其中名聲最爲響亮的,就屬王彥升、楊業、郭進三將了,朝野之間,也有“西北三傑”的雅號傳響。

王彥升就不必說了,功勳老將,久戍邊州,當初那驚世駭俗的“啖耳”事蹟,至今仍流傳於民間,並且越傳越玄乎。

楊業乃是天子心腹,從龍之臣,發於行伍,底蘊深厚,歷職內外,收取夏綏,鎮撫党項是他在西北最耀眼的功績,遠征漠北,更鑄就其榮光。

郭進二十多年來,也是南征北戰,河西之戰,聲震西北,一身的殺性,更令戎狄膽寒。本就長於兵略,西域一戰,是徹底打出了他的威名,也算達到了他人生的一個巔峰了。

面對劉皇帝的讚揚,心情自是愉悅。郭進戰場上殺伐果斷,平日裡還是頗爲坦蕩的一個人,在劉皇帝面前,也不掩飾其心情,當然,嘴上還是掛着謙辭的,舉杯應道:“若非陛下信任,朝廷全力支持,也沒有臣等長驅逐敵的成果,臣雖薄有功勞,卻也仰賴麾下將士浴血作戰、效命廝殺,不敢獨享其榮!”

“都說你郭進治軍嚴苛,動輒刑罰,現在看來,也只是馭兵之法,對於麾下將士,還是很關懷的嘛!”聽其言,劉皇帝嘴裡也是好話不斷,衝郭進道。

“陛下聖明!馭兵之道,各有其法,臣這名聲,是被傳得令人生畏了,所幸陛下明察秋毫,胸襟開闊,能容臣這嚴刻!”郭進苦笑一陣,而後面帶感激道,嘴裡也不忘給劉皇帝高唱讚歌。

“你們這些將帥啊!這恭維之辭,真是一套一套的,也不知從哪裡學的!”劉皇帝很是開懷,不由說了句玩笑話。

“臣等只是軍中粗漢,只會打仗,說不得什麼諂媚話,也不知什麼恭維,陛下待臣等推心置腹,臣等也只知發自肺腑罷了!”郭進應道。

聞之,劉皇帝哈哈一笑:“就衝你這一番話,哪裡是什麼軍中粗漢!”

“郭將軍深通韜略,智勇雙全,豈能是粗鄙莽漢,實在過謙了!”花花轎子人人擡,太子劉暘也笑吟吟地開口了。

郭進也趕忙迴應:“殿下過譽了!”

要說在場諸人,看起來最爲低調的,就是王審琦了,只是默默地陪着宴席,少有插話。但是,既在宴上,也就證明他的資格,劉皇帝當然不會忘記他。

“仲寶!”劉皇帝喝酒,從來是分人,對於在座的將臣,自然是以盡興爲主,連飲幾杯,興致盎然,端着酒杯,目光炯炯而視王審琦:“這些年,大漢不乏聲名遠揚、顯耀人前的功勳將帥,同樣也不少兢兢業業、砥礪前行的忠臣宿將,在朕看來,你就是後者中的楷模!

默默無聞,卻貢獻巨大,戍邊出征,任勞任怨!朕也說些心裡話,一直以來,對你確是有些忽視的。

若非翻閱你履歷,朕或許都難以清晰地瞭解到,在過去二十多年中,你爲大漢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

王審琦,用當世名將來形容,是絲毫不誇張的。與那些以驍勇剽悍聞名的將領不同,王審琦立足軍中,更多是依靠將略,在治兵爲人上,也少了一些煞氣,多了一些當代武夫難得的仁恕。

不過,與始終光芒萬丈的楊業等將帥相比,王審琦卻稍顯普通的,然縱觀其豐富的履歷,卻不得不感慨一句,這是大漢少有的宿將。

谷敍最初發跡于軍中,還得追溯到乾祐元年,當時王審琦在楊業麾下,參與了河中平叛,逐漸成名。其後,便成爲了楊業最親密的戰友,河中平定、李守貞父子授首後,楊業被劉皇帝安排去雁門鎮守,赴任前,楊業唯獨向劉皇帝請求帶上王審琦。

其後便是近十年的雁門戍邊,乾祐五年,朝廷收權河東,其中同樣有王審琦活動的身影,後受楊業舉薦,以功勞資歷足夠,第一次獨掌一軍,擔任飛狐軍使,在漢遼大戰中,也曾隨趙匡胤奪取蔚州,參與雲中之戰。

乾祐北伐之後,入調京中,擔任禁軍高級將領,後隨楊業前往榆林道,接收夏綏地區,在鎮撫党項人的過程中,也是累有苦勞。再之後便是隨楊業率榆林漢騎,橫掃陰山遼關,漠北遠征了。

可以說,王審琦這二十多年的履歷,除了在飛狐軍使任上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作爲楊業的陪襯存在的。開封爲將那段時間,更因爲京中將帥雲集,更顯得平庸了。

然而,在楊業的光輝籠罩下,卻不能否認王審琦的能力與功勞,並且,比起絕大部分漢軍將領來說,王審琦的仕途也要順利得多,除了受楊業有形無形的壓制之外,也從中得益,至少他也是大漢軍功貴族中的一員,也是封侯的存在。

但是,既是有爲之將,又豈能完全忍受爲人附庸?王審琦與楊業的關係固然親厚,二十多年的戰友情,是經歷過無數考驗的,對楊業固然是敬重有加,但回顧前半生,心中又豈能沒有一些悵惘。

哪怕在這垂拱殿御筵上,在天子當前,王審琦有意識地低調沉默。而此時,忽然聽劉皇帝說出這番平淡卻真摯的話語,王審琦的心境也不由陡生博覽,一直保持着嚴肅的表情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雙手持杯,迴應道:“陛下賞識之恩,臣銘記於心,只當盡職效忠!”

“仲寶若論勤懇盡職,軍中也是少有能及!”劉皇帝這麼說道。

乾脆地悶了一杯酒,劉皇帝神采奕奕地看着趙普:“趙相,關於遠征將士的封賞問題,對於仲寶的賞賜,已有擬陳了吧!”

聞言,趙普當即附和道:“經政事堂及兵部初議,擬晉爵兩等,只待奏報陛下御批,至於職位遷調,還需綜合商討!”

“不需再商討了!”劉皇帝一揮手,十分大方地說道:“仲寶,此番西北諸將,多有調動,但西北當朝廷邊防之重,還需一個能望兼具的老將宿臣,主持西北軍務。朕知你久在遍地,勤懇王事,十分辛苦,但還是想委你西北之任,你看如何?”

王審琦還能如何?劉皇帝的意思可是明明白白的,西北軍務,獨當一面,這對他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機遇在前,豈能因勞苦而推拒。

因此,王審琦當即起身,又是感動,又是慨然地應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哈哈!”劉皇帝頓時笑了:“今夜是朕給你們接風洗塵的,不要把氣氛搞得這般嚴肅,坐下,喝酒!”

“謝陛下!”

“加官進爵,恭喜仲寶了!”作爲密友,楊業當即道賀。

其他人也一樣,都釋放着善意,劉皇帝話已說到這裡,可以想見,今後在大漢軍政之重,王審琦的地位將得到跨越式的提升。至於爵位,王審琦原本是三等廣源侯,如今晉爲一等,那也是軍功貴族中數得着的了。地位、權力,一下子都有了,也必將成爲朝廷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而王彥升等人,也沒有豔羨,雖然劉皇帝沒有當堂宣佈對他們的封賞,但心裡都有數,皇帝是不會虧待他們的。這一點,他們或許比劉皇帝自己都有信心。

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74章 補漏匠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84章 影響第15章 荊南來使第6章 相形見絀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78章 會獵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08章 新貴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268章 西縣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38章 回宮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330章 小市民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3章 考校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章 田畔問對第140章 封王第6章 遺奏十條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60章 “暴斃”第22章 “鄭州站”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416章 面試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51章 南粵,危!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78章 火油彈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84章 教訓第77章 吏職變動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313章 日常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4章 西南事務第158章 善後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29章 西域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