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

bookmark

在汴河北岸,沿河除了城垣、壁壘,便是一棟棟高低不齊的樓臺。站在其中一棟四層高樓上,憑危遠眺,望着腳下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之景,劉承祐這心裡也不禁生出些悵惘之情。

開封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運漕,其建城根本,立都之基,便在於汴河。這條溝通南北的黃金水道,隨着政治、經濟重心的轉移,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幾乎事關國運命脈,是帝國的生命航道路。

這上邊,本該是公家運漕,私行商旅,舳艫相繼,不絕如縷。然而那等盛景,於此時的汴河而言,只存在於文字之上了。雖則隨着中原漸定,舟船往來,日益加增,但前番戰爭的影響、契丹的破壞太過嚴重,遺症至此,再加上淮海江南之物產,幾在“敵國”,汴河的開發潛力,仍舊很大。

即便因戰亂之故,漕運廢弛,到如今,河上的貨物吞吐量,也是不小。

劉承祐自然不會有閒心去嘆河運衰頹,興漕運,那是以後事,眼下只要還能發揮效用,支撐東京即可。當此之時,最重要的,還是鄴都那邊的戰事。

討杜之戰,自爆發後,便時時刻刻牽動着朝野的心。他在城中走了一圈,當真是升斗小民,都在替朝廷憂慮,抑或是在替他們自己憂慮。自前朝滅亡,契丹入寇,東京城前前後後已經亂了七、八個月了,也就這倆月,稍微安定了些。

雖然在新漢的統治下,日子仍舊過得艱難,但總比沒有秩序來得好,至少有了點期望。若是這新朝廷再倒了,又不知要亂到幾時方休。故,哪怕如今的漢朝廷,冶政乏善可陳,甚至已有蠹惡滋生,仍舊沒有普通的黎庶會盼着他垮掉。就劉承祐看來,這大概也只有用“人心思定”來解釋了。

鄴都那邊的戰事,就如劉承祐此前所顧慮的那樣,終究還是出了問題,也正是出在他那個叔父慕容彥超身上。

杜重威初舉兵之時,以澶州當東京鎖鑰,又迫在廣晉府南,於鄴都亦爲肘腋之患,故主動發兵進攻,欲取德勝城(德勝北城爲今濮陽)。

杜重威嘴裡雖叫得兇,但估計也沒有取澶州之後,南渡進軍開封的野心。其真實目的,更可能的,還是拿下德勝口之後,再西攻黎陽,將漢軍擋在河南。再等北邊的消息,他已派其子杜宏遂北去,請求支援,萬一契丹“爸爸”能夠突破南來,那他就還有救......

漢軍這邊,朝廷的前期佈置可不是擺設,雖然各路軍隊沒有到齊,統帥高行周也還沒到位,但根本不懼杜重威的翻騰。

但是,慕容彥超開始搞事了。他自負剛勇,又矜其才,對朝廷委高行周那風燭殘年的老朽爲帥,頗不服氣。聞鄴兵南來,喜而應戰,不顧防禦使郭榮的勸阻,率領駐守的五千禁軍出擊,雙方接戰於德勝城近郊。

若是直接敗了也就罷了,關鍵是杜重威的先鋒部隊不頂用,竟然被慕容彥超一擊而潰。由此,慕容彥超其氣愈驕,他的字典裡估計也沒有“適可而止”這個詞,率軍追擊,遠離城防。然後,撞上了杜重威的中軍大隊三萬餘衆。

雙方將士皆勇,但在兩名主將的指揮下,硬是打成了菜雞互啄。慕容彥超倚仗中央大義並禁軍之強,但抗不住杜重威兵多,莽戰一個多時辰,便被圍困於清豐縣內的陸家店。

眼見勢孤軍危,還是防禦使郭榮,不辭辛苦,帶領德勝城中僅剩的千餘兵馬,冒死突破鄴兵的阻截,強行將慕容彥超給救了出來。

接應着慕容彥超的敗軍,一路且戰且退,直至退防德勝城,勉強守住了。

郭榮也是沒辦法,大部分軍隊都被慕容彥超帶去迎戰,若慕容彥超被杜重威給全殲了,那他僅憑剩下的那千餘兵馬,勢必難以抵擋住。德勝渡口若失,必然牽動到西面的黎陽,若兩個渡頭皆失,那麼漢軍想要北渡可就難了。

縱使最終能夠消滅杜重威,那麼要付出的代價必然倍增,且這可不僅僅是杜重威這一叛的問題。

視野廣闊,很有大局觀,正是因爲看到了其中可能產生的後果,郭榮方纔選擇行險,孤注一擲。當然不排除郭榮想賭一把的心理,風險越大,往往也意味着收益越高。結果,郭榮賭成功了,九死一生的結局,硬是讓郭榮撞到了生路。

而杜重威也實在拉胯,被郭榮千餘兵攪亂陣腳,救走慕容彥超也就罷了,那麼多兵,只需分一小部偏師襲取德勝北城,那麼漢軍必然潰敗。硬是選擇與漢軍纏鬥,一步一趨,直到漢軍退守城防。

對於慕容彥超,前番拼命規勸無用,以致兵敗,郭榮也是怒極。當真只有親身體會共事之後,才知道這個人究竟有多難伺候。杜重威猛攻關口而不下,無奈退兵。待其退後,慕容彥超又接過了指揮權,以救援不力諉過於郭榮。這下,郭榮憤而派人上表東京,彈劾慕容延釗。

討杜之戰,第一次接戰,以漢軍敗退告終,前後傷亡兩千餘人。當然,杜重威也沒能討得了好,前鋒的潰敗加上其後的激戰,損兵有近三千,比漢軍還多。不過,無論是從場面還是從結果來看,都是鄴兵告勝了。

事實上,鄴兵的士氣並不高,將士作戰意志薄弱,並沒有多少反叛意願,只是爲杜重威所脅從。但經陸家店一戰,漢軍的士氣也好不到哪兒去了。

出師不利,總歸不是什麼好兆頭。

敗報傳到東京的時候,滿朝譁然,甚至有點措手不及。劉承祐也是分外無語,暗罵慕容彥超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就是考慮到德勝口的重要性,爲防杜重威南下,朝廷才屯重兵於此地。

有五千禁軍在手,只需要穩穩地守住,待朝廷其他軍隊彙集,聯動出擊,便能穩穩地平推至鄴都。這慕容彥超硬是要自作聰明,若不是郭榮力挽狂瀾,平叛的局面恐怕就不容樂觀了。

不過,於郭榮個人而言,卻是一下子賺足了名聲。爲了減弱敗事的影響,朝廷對陸家店一戰使了春秋筆法,儘量避敗績而不談,反而着重宣揚郭榮反敗爲勝、痛擊叛軍,摧毀了叛軍奪取德勝口的陰謀。

爲了獎勵功臣,也爲了安撫士心,劉知遠降制,以其爲德清軍都指揮使、領澶州防禦使、鄴都行營排陣使。

而對於慕容彥超的處置,劉知遠則猶豫了,按照朝臣的意見,自當問罪,再不濟,也要召還東京。結果,劉知遠硬是輕輕放下,避其罪不談,言以觀後效,留其于軍前,仍領原職,爲高行周副。

慕容彥超一敗,完全打亂了朝廷預想中的平叛節奏,兵馬的損傷倒不算什麼,關鍵在士氣,冷兵器作戰,士氣的重要性有的時候更在訓練、裝備之上。這主帥還沒到位,士氣便被慕容彥超給泄了。

聞得敗訊,在朝廷的催促下,原本從容不迫的高行周,只得加快奔赴軍前的速度。老將軍不辭辛苦,疾馳百里,匯合後續的禁軍渡河北上,至德勝城,顧不得風塵僕僕,便勞心勞力地給慕容彥超擦屁股。

僅收拾軍心,恢復士氣,便多費好幾日的時間。高行周的統兵之能,自然不用懷疑,威望也是十分靠譜的,出征的漢禁軍中多“晉軍”,而高行周曾經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後晉禁軍統帥,將校之中,有不少人曾是在他麾下待過。有這層情誼在,如今同在“大漢”的旗幟下作戰,高行周發號施令,倒也沒有多少滯澀。

一切準備妥當過後,高行周率馬步軍五萬餘人,自德勝城北上。而杜重威大概是上一仗打出了自信,竟然率軍來敵,還是老地方,兩軍接戰於陸家店。杜重威自以爲,漢軍受前番敗績影響,定然士氣衰微,可是他太小看高行周的馭軍之能了,結果不言而喻,損兵折將,敗退。

年紀大了,高行周用兵,老辣的同時,也漸少了些銳氣,重在穩妥。見鄴兵敗得太快,只讓衆軍謹慎追殺,求一個穩妥。但慕容彥超不以爲然,此前丟了面子,急於抓住機會證明自己,強烈地建議疾進,爲高行周所拒絕。慕容彥超怒而斥之,爲其反制。

高行周是什麼人物,哪裡會受慕容彥超這“小兒”左右,頂着其壓力,穩紮穩打,隨時調控全軍,一直追躡至鄴都城下。

慕容彥超建議趁勢急攻,爲高行周所拒絕,在他看來,鄴都城池堅固,杜重威留有餘力,不便強攻,於是下令紮營,屯兵城下。慕容彥超一心想要洗刷此前的恥辱,急躁欲戰,但就是爲高行周壓制着。

兩個人爭執不休,最終還是高行周以軍令壓制,他是打定了主意要先行削敵士氣,再發起致命一擊。但慕容彥超就是等不了,甚至當面辱高行周怯敵畏戰,在他看來,高行周能勝,徒以兵多,前番他要是兵力足夠,早擒杜重威於馬下。

平叛漢軍在高行周的統帥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主、副帥的不合,給戰事蒙上的一層陰影,且直接影響到了後續的戰況。

慕容彥超就像一根攪屎棍,屯兵城下,每有決議,必與之高行周相左,極大地影響軍中士氣。對此人,高行周當真有種殺之以正軍威的衝動,但實在顧及其身份,分外無奈。

中間,高行周嘗試性地發起過進攻,但鄴兵野戰或許難頂,但守城總歸壓力不大的,失敗。然後,慕容彥超便嘲諷起高行周來了。

紛擾之中,平叛大軍圍叛軍於鄴都,相持不下,直至如今。

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17章 潑冷水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85章 家務事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06章 誘惑第49章 求援第73章 解決第69章 東出太行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3章 夜宴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97章 怪圈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480章 “新對策”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章 鼓譟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33章 延禧驛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章 登聞鼓響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59章 亂情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87章 瑣屑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57章 劉老四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18章 棉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8章 侯益第127章 皇城司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08 狀元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4章 大論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10章 剋制第265章 楊無敵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5章 楊村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45章 剝削者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474章 補漏匠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82章 李氏第483章 南巡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55章 山上山下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4章 君臣同心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4章 巡遊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