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

bookmark

漫天飛雪,在西京上空飄蕩,潔白的雪片簌簌而下,似乎將那本就暗淡的冬光給吞噬了,積雪之下,宮城是雪白旳,天地卻是晦暗的。

劉皇帝是自帶氣場的,他的心情如何,或許難使天地變色、鬼哭神嚎,但垂拱殿總是籠罩他的龍威之下。

“這些人,膽子倒是不小啊!”高懸油燈默默地釋放着明亮的光芒,映照在劉皇帝那張威嚴的面龐上,嘴脣輕動,語氣中有感慨,有嘲弄,就是沒有慍怒。

恭立在殿中的,乃是新任僅半載的武德使王寅武,他向劉皇帝彙報,自然是太子視察期間,發現的河工弊案。

此前,劉暘上表,請用武德司參與調查,劉皇帝自無不允的道理。而受命的王寅武,更是分外積極,親自前往河南,督促下屬調查。

王寅武自河西調任京中,一舉成爲武德司的首腦,對他而言,是個仕途上的躍進,既是幸運,也是挑戰。

然而,比起前任李崇距,他能力或許差不了,但資歷威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哪怕是的武德司內部,比他資望更深的職吏就不只一人,而不服他的人,就更多了。當然,劉皇帝用這個王寅武,除了他尋回劉昉兄弟倆的功勞外,或許也正因爲他相對薄弱的名望。

而就任之後的表現,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沒有過於積極的表現,抑或急於建功,處事也沒有任何操切的地方,新官上任三把火更是一把沒放。

或許也知道自己的短板所在,整整半年下來,王寅武只是低調地熟悉武德司上下的人事,吸收着各方面的情況,適應着新的環境,新的職位,以及新的壓力。

這樣的表現,反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劉皇帝的認可,如果王寅武驟居高位,便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的話,那他這個武德使也做不長,並且也難如李崇矩那般得個善果。

武德使的要求,或許不是有出類拔萃的能力,相比之下,明顯更看重心性。不論劉皇帝存有什麼樣的心思罷免了李崇矩,更換王寅武,但保持武德司的穩定運轉,都是必須,在這一點上,此人做得還算不多,至少還知道些進退。

因此,此番河工腐弊案,算是王寅武上位以來,親自操辦的一樁大案。或許,半年時間的磨合下來,也讓王寅武覺得,可以發出一些屬於他王司使的聲音了。

倘若僅論辦事能力,王寅武確實不差,畢竟是武德司體制內成長起來了,從微末探吏發跡,前前後後有大約二十年的武德司職履歷,可謂經驗豐富。

河防弊案,可是皇帝與太子同時關注的案件,所涉法司都異常重視。武德司被點名參與調查,豈能不盡力,在王寅武的親自督促下,武德司一發力,事情也很快便調查清了。

由於劉皇帝對此事的關注,在收到結果的第一時間,王寅武便匆匆返回洛陽,親自向劉皇帝彙報。看起來,反應有些過度,甚至顯得有些諂幸,但這或許也是王寅武聰明的地方。

而聽完他對案情的彙報,劉皇帝反應顯得有些怪異,怪就怪在,表現地過於平淡,與太子劉暘憤怒的反應相比,劉皇帝臉上看不見一絲慍色,完全等閒視之,甚至於,還能心平氣和地發出一聲玩味的感慨。

很多事情,都是不查就無問題,一查,就什麼都隱藏不住。大漢在水利河工事項上投入了那麼多人財物力,想想也知,不可能一分一釐都花在刀刃上的,有人在其中上下其手,也屬正常。

過去,也不是沒有處置過人,但是,在保證工程實施落成,達成朝廷預期目標的前提下,有些事情,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的,只要做得不那麼過分,並且,夠隱秘,不要被人告發了,鬧大了。

但是,滑州一案,顯然是一干膽大妄爲之人加上一些愚蠢官員勾結在一起,欺上瞞下,竟敢在河決水害過後久,便於河工事項上偷工減料,中飽私囊,完全頂風作案,只能說膽大妄爲,利慾薰心,不知死活。

運氣還很差,被人舉報到太子駕前,還被逮了個現行。這樣的情況下,那是沒有任何挽回辦法的。

這是一起工部職事、地房官吏與河道職吏勾結謀私的典型案件,背後牽扯出不少人,但地位都不算高,只是在滑州河防工程有關人員。

真到一定地位的人,在這等事務上,是很少伸手的,也不敢亂伸手。真正聰明的人,就聰明在知道什麼底線不能碰,或許有特例,但這樣的人也走不遠,遲早現形。

而正因如此,事情曝出來,才更陰人深思與警惕。區區一干中下層官吏,就敢如此猖獗地聯合起來,無視國法,侵害國家百姓利益,驚訝他們貪婪膽量的同時,也不得不反思,大漢的吏治是否出現問題了。

或許是默契吧,劉皇帝也考慮到了這些,也只有做這些深入思考時,他的表情才嚴肅一些。

“主犯張進,刑部已然下獄,涉案官吏,大理寺已開始一一甄別,河南道對相關職吏,同時進行了逮捕,一應黨從人員,定難漏網!”王寅武還在彙報着。

水部主事張進,便是此案幕後的最大的主使了,此人乃是已故豫國公王章的外孫,不論是出身還是其他,都屬於朝中後起之秀了,卻栽在這等事上,辱沒門楣。黃河的水患,在這等人眼中,彷彿就是賺錢的良機,只不過是黑心錢,國難財。

“張進!”劉皇帝目光冷淡,呢喃了一句:“年紀不大,膽量不小,朕看奏報,此人從戶部調任工部,五個月都不到吧!”

“是!”回答劉皇帝的,乃是李昉。

劉皇帝不由哂笑:“這可真是給他抓到了一個發財的良機啊!”

“名門出身,功臣之後,朝廷與其蔭庇,給其榮寵,就是這般回報的嗎?”終於劉皇帝把那份奏報給摔在御案上,冷冷地質問道。

劉皇帝不怒都自威了,何況發飆,一時間沒人敢接話,李昉、王寅武都默不作聲,王寅武更把頭埋得低低的。他還是頭一次見劉皇帝這樣的表現,平日裡見駕,縱然不是和顏悅色,至少也平靜如水,真正體驗一回,才發現神威如獄是什麼意思了,哪怕不是針對自己,也覺心驚膽戰。

“朕沒記錯的話,王章就這麼一個外孫吧!他的財產、名譽,也基本由張進繼承,他很缺錢嗎?什麼樣的錦衣玉食,需要冒着殺頭的風險,在河防工程做手腳謀利?”劉皇帝看着李昉問道,希望能有個答案。

李昉不敢不接話了,想了想,沉穩道:“這等人貪念一起,便利慾薰心,無所顧忌,踐踏國法,荼毒百姓,於他們而言,或許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哼!”劉皇帝鼻息間冷冷地噴出一個字,思量了下,又瞧向王寅武:“滑州知州呢?此人沒有問題?”

王寅武拱手道:“據調查,滑州知州確未參與其中,只是爲人迷糊,受下屬司馬矇蔽罷了!”

“呵呵!”劉皇帝頓時反應道:“好個糊塗的官,這樣的官,同樣可惡!當初,又是哪個糊塗的官把他選出來的?”

劉皇帝目光帶有強烈的攻擊性,直接盯着李昉,吩咐道:“把這個知州撤了!”

“是!”雖然覺得這知州有些倒黴,但李昉可沒有多餘的同情給他,當即應道。

“此案,武德司就不需繼續插手了,將所有案檔移交大理寺,後續事宜,讓他們處置!”劉皇帝道。

“是!”王寅武哪敢說半個不字,再者,這個時候結束任務,也算恰到好處。

“你擬詔一封,直下刑部、大理,一應涉案人員,嚴查重辦,絕不姑息!”劉皇帝淡淡道。

此案,會牽連多少人,暫時不得而知,但有一點,乾祐二十四臣,又有一家要被徹底打入深淵了。

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85章 家務事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56章 腹心之談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96章 橐駝兒第69章 東出太行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341章 向錢看第396章 天花板第336章 怪圈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96章 橐駝兒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87章 瑣屑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89章 談話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45章 靖江軍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02章 絕境第53章 遁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97章 財計第218章 走私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41章 祭關公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41章 納降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6章 郭榮奏事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15章 冬月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88章 後續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104章 在真定第398章 換個思路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80章 賞功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06章 調任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38章 回宮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44章 堂審第1713章 機遇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74章 補漏匠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401章 老郭威第151章 廣政殿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