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章 安西王

bookmark

第1693章 安西王

“對劉旻所請,具體如何支援,政事堂有何腹稿?”劉皇帝看着劉暘,直接問道。

劉暘沉吟了下,從容稟道:“種子、農具,官吏派遣,皆非難事,前者可有戶部自調撥轉運,後者沿循邊鄙地區官吏委派升遷條制施行即可,大漢如今不缺官吏人才。

不過,西域形勢複雜,又有新佔大片土地,想要鞏固,善加開發,還需多遣熟悉邊鄙胡民事務的職吏,最好從臨近的西北道州遴選。

西北近幾月的整頓中,還有一批罪行較輕的官吏,未曾處置,兒以爲亦可盡數發配往西域,充實當地,也與其戴罪立功的機會。

另外,朝廷的觀政學士中,也滯留了一批人,未定去處,也可外放安西曆練!”

聽劉暘層次分明的措施,劉皇帝顯然很滿意,點着頭道:“治國以治吏爲先,把用人之道搞深徹了,那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爹說的是!”劉暘附和了一句,道:“唯一困難的,還是人口,在這方面,朝廷暫時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

西域畢竟太過偏遠,地方也還不安定,大漢怕是沒有多少願意移居的人。若是早年,尚且能從貧苦百姓中招攬,但近些年,這個辦法成效也低了。

即便有願意外出闖蕩的,也不願意到如此偏遠的地方,又或者寧願出海.”

“這些確實是問題,總要拿出些措施吧!”劉皇帝平靜地道。

劉暘看了劉皇帝一眼,拱手道:“趙相提出一個建議,榆林之亂,根子在党項人,若是能把党項人徙居西域,既可解榆林之亂,又可起到援濟安西之效。宋相提出異議,認爲此舉只會加劇党項動亂,王相、呂相也有疑慮,因此此議暫且擱置!”

對此,劉皇帝沒有像尋常時候問劉暘的意見,而是直接責道:“這個趙普,莫不是老糊塗了?虧他想得出來!

党項難馴,榆林在關中眼皮子底下,尚且刁頑不臣,鬧出這等動盪,把他們遷到安西,那還得了?此策無異於縱虎爲患,屆時天高皇帝遠,朝廷何以制之。

西域如今的情況本就複雜,難談鞏固,若是再讓党項人與黑汗人勾結起來,那會釀成怎樣的禍患,趙普難道看不到嗎?”

面對劉皇帝這一番對趙普建議的斥責,把趙普批了個體無完膚,劉暘意外之餘,心中實驚,雖然不是當面發難,但這實在是不顧及趙普的顏面。

猶豫了下,或許是性格的原因,又或許與趙普關係向來不錯,劉暘還是開口爲趙普說了句話:“榆林騷亂,至今已近一年,趙相想來憂勞傷神,思慮略有疏漏吧!”

聞言,劉皇帝愣了下,注意到劉暘那平靜的表現,笑了笑,從張牙舞爪的狀態中走出來,輕聲道:“說說可行的辦法吧!”

在這方面,劉暘顯然還是有些考慮的,聞問,繼續說來:“經兒與臣僚們商討,還是隻能採取以利誘之的政策了。臣等認爲,可效安東之事,制定移民政策,由朝廷撥款,專事招攬內地百姓。

六弟在奏章中提到過,西域雖然偏僻,風沙遍地,卻也不缺耕地、草場、水源,有些地方,沃土肥田,比之中原富田也不差,甚至猶有過之。

加以西域當絲路要衝,有東西商旅帶動,其本就具備發展富庶的基礎,這些年河西走廊的發展,已然證明了此點。

以安東之苦寒,尚能移民數十萬,何況西域?”

劉暘說完,劉皇帝微微頷首,不過,瞟了他一眼,意有所指地道:“我記得,當年劉煦行此策時,朝廷可是蜚短流長,閒言碎語不斷,怎麼此次,態度變了?”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沉默了一下,劉皇帝所指,那些對當年安東之政指手畫腳、陰陽怪氣的,可有不少都是他這個太子的支持者。

迎着劉皇帝的目光,劉暘微微低頭,應道:“大哥在安東的施政,卓有成效,東北山河漸固,人煙漸盛,皆乃其功。平心而論,箇中之政,可稱道者,自當借鑑!”

略微停頓了一下,劉暘又道:“若六弟能效大哥之政,安西能如安東之事,那麼大漢東西萬里疆陲,都可保安定了!”

劉暘這番話,不論是否出自真心,但此時在劉皇帝聽來,卻還是很欣慰的。大概是坐久了,挪了挪屁股,指示道:“朝廷可發佈一份公告,號召朝野官商吏民,遠赴西域,開發安西,另外,絲綢之路上,沿途關市稅收,可做減惠,以激勵商旅,以此帶動人氣!”

“是!”劉暘兩眼一亮,當即道:“當年爹下詔,勳貴臣民,奔赴安東者,達數十萬人,想來此告一下,西赴安西者,必定更盛!”

“西域雖遠,但確是塊寶地,否則西域諸國之盛不會流傳千年。雖久失於異族,但是大漢固有領土,如今拿回來,自然要善加利用開發,使其永固於中國!”劉皇帝說出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話,不過,也確實有幾分真心。

到他這個階段,比起過去,已經少了太多虛情假意,言行隨心,卸下了許多僞裝。然而,越是如此,臣子們反而更懼,更覺他深不可測。

“還有,六弟除了組織安西的農牧民恢復生產之外,還安排西征大軍就地屯墾,已然開墾的大批田畝,今秋便能獲收,填補軍需。兒看六弟的意思,有將西征大軍就地安置的意思。”劉暘又提起一事。

“哦?”聞言,劉皇帝兩眼中閃過一道疑思,問道:“你以爲如何?”

“倘能如此,再將西征將士家屬西遷安置,可立得數十萬口,西域可安!”劉暘似乎沒有考慮其他東西,實事求是地道。

“話雖如此,然軍心可安?”劉皇帝想了想,卻道:“數萬將士,背井離鄉,遠赴西域,爲國作戰,建功立業,尚可忍受。若是將他們屯留當地,如何能夠甘願?”

雖然看得到好處,但在這方面,劉皇帝還是保持着謹慎態度,不論如何,軍隊不能亂,軍心不能不穩。就是安東的駐軍,也是定期輪換,就是爲了撫慰將士,以免在長期的戍邊過程產生怨言。

不過,劉皇帝考慮之後,還是指示道:“此法可行!但要聽從將士意願,不可強求!西域不是有大批沃土、牧場嗎,分給將士們,有田有產,願意留下的可能,也更大。

一定要注意,不可強制,中樞有太多政策,一到地方就變味,有些尚可容忍,但此事如若出問題,是要掉腦袋的!”

“是!”劉暘表情嚴肅:“兒會交待下去,也會加強監督!”

“嗯!”劉皇帝應了聲。

討論了這麼久,劉皇帝似乎也有些乏了,揚揚手,說道:“西域之事情,就按照商議的去辦吧!另外,改安西道爲安西都督府,一應典制效仿安東,以劉旻爲安西都督!”

當劉皇帝做出這則指示時,劉暘臉上並沒有太多異樣,顯然,他早已料到了。只是,他可以想象得到的是,這份詔令一出,朝中又將起波瀾了,有了一個“安東王”,又要再加一個“安西王”?

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9章 北巡結束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8章 請願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2章 皇帝不好做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68章 西縣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80章 博弈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03章 郭王會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34章 回府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2章 方略第89章 談話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97章 隰州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87章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96章 言官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93章 班師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693章 安西王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80章 京觀第285章 家務事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34章 交待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433章 聖訓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3章 不宜擴大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97章 怪圈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51章 聽政2第2053章 終章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75章 少林寺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750章 《桃蘭賦》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67章 請辭淺談兩點第221章 全線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