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

趙匡義是有理由破防的,對於趙普的歸來,經過這段時間的琢磨,他已經接受了,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劉皇帝最終對趙普的禮遇以及職權委任,依舊讓趙匡義發酸。

即便趙普當年擔任首相之時,職銜最高也只不過是尚書左僕射,如今直接委以尚書令,名副其實。另外還要加一個內閣大學士銜,以政事堂宰相掛內閣大學士頭銜,仍舊是劉皇帝當國以來第一例。

雖然自內閣成立以來,就一直是一個虛銜,並沒有真正起到制衡政事堂的效果,但其政治地位與待遇卻十分高,能掛此銜者,無不是公卿勳貴、柱國大臣,並且不是隨隨便便一個退居二線的大臣都有資格的。

何況,即便不掌握實權,不處理具體事務,那也是劉皇帝的顧問大臣,可以參贊任何軍機大事,對朝廷的影響也是實實在在的。

劉皇帝初設內閣之時,便有人研究過這個機構,《會典》裡邊關於其職能的描述有些籠統,但很多人都看出來,這就是有效彷當初崇政學士的作用,是劉皇帝平衡朝局的一項舉措,只不過侍從在劉皇帝身邊人從一些資歷淺薄的年輕後生變成了一個個功成名就的勳貴大臣,而實權則被大大限制了。

而由於劉皇帝的長時間放權,內閣漸成虛職,到如今則完全淪爲顧問的角色,並且,現狀是顧而不問。只是,有一點比較關鍵的是,職權之輕重,並非完全依照朝制規定而來,有的時候,看的是皇帝的意志,這比起那些死板的制度顯然更加重要,而越是權力金字塔尖處,越是如此。

畢竟,高處的位置太窄,皇帝的影響力與掌控力也就更強。拿首相來說,大漢從來就沒有設立首相一職,不論是《會典》還是《總類》等書卷條文之中,對官制的闡示中,都沒有關於首相職位權的定義。

而大漢首相的來源,只在劉皇帝的態度,以及朝廷日常工作中所形成的一種共識。朝廷可以設七位、九位乃至更多宰臣,但誰能成爲衆臣之首,享受最豐厚的相權,誰能和協同僚、輔弼皇帝調理陰陽,這一切都以劉皇帝的意志轉移而轉移。

內閣與政事堂之間的關係,也是類似,此前劉皇帝將事務權下放給太子與政事堂時,內閣就是虛設,但這兩年,隨着劉皇帝開始重新深入過問乃至干預朝政之時,內閣的權勢又有所增加,如今,除了趙匡胤、向訓、李洪威等幾名公卿元勳掛着大學士銜外,劉皇帝又新增補了四名內閣學士,協助他處置國務。

權力的平衡轉移趨勢,已然十分明顯,在這個當口,劉皇帝讓趙普兼內閣大學士的用意就容易揣測了,這是表明對趙普的信任,表示對趙普改革的堅定支持。

這樣的形勢,對趙匡義而言,自然就不樂觀。趙普可不是宋琪、李昉、王着、呂端那些人,趙匡義心中格外忌憚,根本沒有壓制的可能,甚至只能小心應付。

趙匡義這個宰相,與其他人不同,並沒有直接兼管的部司,曾經先後負責過刑部、工部,但都在這兩年的調整中被剝奪了。

因此,至少這兩年而言,趙匡義並沒有實際控制的部司,手中的權力並不牢靠,宋琪、李昉在任時,他什麼都能過問一下,甚至插手,但是趙普回來,那怕是什麼都管不了了。

趙匡義甚至可以想象到,今後的數年裡,他在趙普的“淫威”下瑟瑟發抖,才幹難用,壯志難伸,乃至被排擠出朝堂。

感受權力的流失,這纔是趙匡義心態失衡的根本原因,憤滿、不甘,乃至惶恐,品嚐過權力的人,若是讓他放下,是極其痛苦的,甚至會成爲生死大敵。趙匡義如此,趙普實則也是一樣。

另一方面,則是對晉王劉晞的任用了,這同樣是個難纏的角色。皇帝太子以下,趙匡義曾一度是朝廷的當權者中的二號人物,王着、李昉相繼罷相,趙普復相,他的位次不進反退,這是何道理。且不論劉晞才幹威望如何,他趙匡義再自信,也不敢說能壓過晉王一頭。

對此,趙匡義很不理解,不知劉皇帝如此安排,究竟存着什麼樣的用心。是想要讓劉晞通過稅改得罪一批人?還是藉着做事的機會,培植勢力,提升影響?

有過類似想法的趙匡義比較傾向後者,但也正因如此,他更加費解,劉皇帝就不怕引發奪嫡之爭,影響傳承有序,動搖社稷穩定嗎?

趙匡義的權力慾望太盛了,心思與念頭也太雜了,因此面對朝局的重大變故,他顯得有些患得患失。

而在他傷神頭疼之際,一則對趙家而言,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的消息傳來了,東宮慕容太子妃有喜了,經太醫診斷,太子妃害喜徵兆十分明顯。

宮裡宮外自然是喜氣洋洋,但對趙匡義這樣的政治動物而言,卻不由得不多幾分思量,考慮此事能夠帶來的更深層次的影響。

這些年,東宮之中鬥爭不斷,基本是慕容與趙氏兩家圍繞着兩個皇孫而展開。而太子妃無子,一直是慕容氏最大的短板,雖說把蕭氏之子收養,但契丹血脈始終爲上下內外所忌諱。趙匡義等人,也始終沒有真正把蕭氏看成對手,雖然有所打壓,但不論是蕭思溫還是蕭綽,都是謹小慎微,安分守己,再加上太子劉暘的維護,都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如今,太子妃突然有喜了,這就不得不讓人對將來的局面,多些揣測與猜想了。如果這一胎還是個小公主,那麼一切如舊,局面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的改變。

如果生下一個皇孫,那就有的說道了,可以想見,局面立時就要渾濁起來了。那時,太子妃將如何對待收養多年的劉文濟?慕容氏與蕭氏之間恐怕就要生出齟齬了。

而由趙妃所生的太子長子劉文渙,如今已經快十五歲了,即便太子妃生下一個嫡子,如此大的年齡差距,在有足夠強大的母家勢力支持下,那必將化作一個巨大的優勢......

趙匡義思考着,憂慮着,也暢想着,不知覺間,也再度接受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在劉皇帝當國的時代,他們趙家實在難有更多的作爲了,未來的希望,還在皇帝駕崩之後,在太子當政之時。

只是,還要等多久?對已經年近五旬的趙匡義而言,又還能有多少時間供他蹉跎?每思及此,趙匡義腦中便忍不住浮現出一個大膽的念頭,要是劉皇帝能早早駕崩就好了......

由於朝廷緊張的局勢,壓抑的氣氛,有過此念頭的人,恐怕並不在少數,只是不敢宣之於口罷了。過去,大臣們或許只是震懾於劉皇帝的權威,滿懷敬畏,存着一些擺脫桎梏的念頭。

但對趙匡義這樣心懷野望的人而言,則已然涉及到權力與命運之爭,奪人錢途,如殺人父母,若擋人權途,那情況恐怕比殺人父母還要嚴重。

就在當夜,一則對於趙家而言真正重創的消息緊跟着傳來了,趙家的頂樑柱,帶領趙家躋身大漢頂級權貴之列的榮國公趙匡胤,病逝了......

第286章 宗室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85章 賜宴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73 王晏鎮洛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0章 開拓之志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694章 鹽州第6章 告一段落第7章 小張探花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71章 青年驍將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59章 不知死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51章 以鎰稱銖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完結感言第104章 在真定第173章 日常第1765章 三郡公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48章 耿崇美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49章 求援第165章 舊邸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45章 中秋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33章 真正目的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33章 延禧驛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316章 不裝了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60章 論婿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416章 尾聲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7章 貴戚解權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75章 在滑州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39章 韓常案第133章 捷報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