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

“雖然奪了安東一些城鎮土地,但在安東之北,未受掌控的土地還有的是,一條黑水綿延數千裡,實際控制的纔有多大,擴展的餘地很大。

朕過去聽安東彙報最多的,便是內亂外擾,一干不開化的野人土着,能讓你如此憂憚,你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朕不信!只見室韋之無盡騷擾,怎麼不見你反攻出去,若有能耐,把那些土着蠻夷都給剷平了,把那些未歸化的地方都插上漢旗,立上石碑!

朕不管過去你存在怎樣的心思,但如今封國給你了,今後的路怎麼走,好自爲之!”

劉皇帝又對劉煦說出這樣一番話,言語間已然帶着一股警告的意味。一股壓力鋪面而來,劉煦的臉色不自覺地緊繃起來,以一種謹慎的姿態應道:“是!”

說完“壹號”地區,自然而然輪到“貳號”了,並且就在安東旁邊。劉皇帝的右腳從安東跨國鯨海(日本海),踩在與大陸隔海相望的兩片大島上,衝站在另外一邊的齊王劉昀道:“劉昀,你曾出使國高麗、日本兩國,對於日本北方的這兩片島嶼多少有些瞭解吧,這兩片大島,朕有意賜給你作爲封國,你意下如何?”

這就輪到自己了?劉昀心中暗道,不過目光落在劉皇帝腳下那兩塊地盤,心中哀嘆,這也實在太偏了,雖說與大哥做鄰居,但也隔着那麼一大片海,與發配何異?當然,對劉昀而言,更要緊的是,接受了這個封國,就徹底遠離中原的花花世界了,這如何讓他劉昀逍遙人間。

安東雖然偏僻苦海,卻也與帝國接壤相連,能聞鄉音,能見鄉人……當初出使南洋、大食,除了初期的新奇之外,剩下的只有無盡的枯燥與乏味了,若是今後永遠待在鯨海以東,終日與那些蝦夷爲伍,那日子,想想都讓人絕望!

見劉昀面露糾結,劉皇帝又澹澹道:“當然,朕再提一點分封原則,朕不逼迫你們,不願意去的,朕絕不勉強,聽其自願!”

然而,劉皇帝此言落,劉昀心中壓力反倒大增。劉皇帝這話能信?只怕他順口答應,用不了幾日,他在大漢的日子也將不好過了。

唉,怎麼想當個逍遙王公,都難如意……劉昀心中哀嘆。

在劉皇帝與衆兄弟的目光下,劉昀有些不自在地衝劉皇帝道:“陛下所賜,臣不敢辭,只是不知能否提一點小小的要求!”

“但說無妨!”劉皇帝嘴角露出了點笑容。

聞言,劉昀思索了下,道:“二島遠隔陸地,道途甚遠,交通不便,能夠給臣多一些準備時間,再多調配一些船隻及造船工匠,允許多招募一些沿海漁民。”

“可以!”

“另外,就國的時間能否延長一些?”劉昀又問。

劉皇帝:“你打算準備多長時間,又打算何時就國?”

對此,劉昀小心翼翼地道:“臣時年三十又六,若能活到五十歲,屆時再東渡海就國如何?”

劉昀這個請求,可是頗具“建設性”,讓滿堂驚愕,在場衆人都下意識地看向他。劉皇帝同樣也愣了下,好生打量了劉昀兩眼,嗤笑道:“你還真敢提,你小子隱藏得很深啊,荒唐起來,只怕不比劉曙差!”

聽劉皇帝點到自己,一旁的劉曙愣,有些委屈地望向劉皇帝,怎麼什麼事都能扯上他,自己在劉皇帝的心目中就如此不堪嗎?

“朕看你是捨不得中原浮浮華啊!”劉皇帝訓斥着劉昀,語氣已經有幾分嚴厲了。

劉昀有些尷尬:“臣只是想,此一去海闊天高,再難得迴歸,更捨不得父母,只願再多些時日,好侍奉雙親,略盡孝心。”

聽他這麼說,劉皇帝澹澹一笑:“你如此關懷於朕,朕就更不能阻止你了奮進努力,更不能眼看你在京中荒廢了大好年華!你若真有心,好生闖蕩,經營封國,做出一番事業,就是對朕最大的孝順!”

劉皇帝這般講,劉昀還能說什麼,有些無奈道:“是!”

就國的準備都還沒做,封賞的詔書也還沒下,但此時劉昀的雙眼中,已盡是依依不捨的目光……

劉皇帝見狀,沉吟了下,終究道:“你若不嫌辛苦麻煩,每三年,允許你回京一次!”

“謝陛下!”劉昀立刻拜謝,不過這份恩典,對他而言,也只是聊以自慰了。

“你今後就是大漢的新齊王,封國就叫新齊國!”商定劉昀的封地,劉皇帝看着劉昀,嚴肅地道。

對此,不管劉昀心中有多少個不樂意,還是十分鄭重地拜謝道:“臣謝恩!”

雖然劉昀此時表現出一副老實的模樣,但劉皇帝心中卻還是忍不住泛起些滴咕。對於老五,劉皇帝還是抱有不少期望的,只是這個兒子,實在是太滑熘。

他並不是不能擔事,不管是朝中的一些差事,還是出使外藩,表現得都很得體,只是所有的差事,都是劉皇帝強加的,很少能從他身上看到一些積極主動。

或許真的志不在此吧,此番封國,又是劉皇帝的一次逼迫。這個兒子,不逼一逼,永遠不知道他究竟隱藏着多少才幹與能量。

看劉昀依舊不大樂意的模樣,劉皇帝又不禁語重心長地道:“朕知道你不樂意,但既然應允了,就沒有反悔的道理,給朕好好幹!新齊雖然荒僻,但氣候條件,比起安東而言,卻也好上不少。你不是一向對日本國很感興趣嗎,今後,可就是你的鄰居了!”

“是!”當劉皇帝如此認真的時候,劉昀也不好再苦着一張臉了。

“啓稟陛下!”這個時候,劉曙突然開口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劉皇帝看向他,不免好奇:“你有什麼想說的。”

劉曙嘿嘿一笑道:“大哥是安東王,五哥是新齊王,臣卻是個什麼林邑王,實在是不中聽。臣的封國,能否改爲新楚國?”

不得不說,劉曙這個建議,還是挺有些道理的。劉皇帝也不由多看了劉曙一眼,然後擺擺手道:“可以!不過,你也要給朕記住,封號叫什麼,好不好聽,這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就國之後,如何治理髮展,如何傳播大漢文明榮光,如何鞏固我劉氏基業,這些纔是最爲根本的!”

“是!臣謹記陛下教誨!”這似乎是頭一次劉皇帝接受自己的提議,劉曙心中有種異樣的欣喜感,趕忙向劉皇帝表示道。

三言兩語間,又一個封國被劉皇帝定下了,劉皇帝心情也隨着安排的宣告,變得開懷許多。

似乎想到了什麼,又以一種格外嚴肅的語氣,衝劉煦、劉昀、劉曙三兄弟道:“封國之後,你們自在外是國王,在內是臣子,這一點,朕希望你們永遠記住!”

“你們也一樣!”劉皇帝又衝其他皇子道。

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7章 鼓譟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33章 西征!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章 何謂開寶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85章 善後爭議第80章 一意孤行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22章 荊南既定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157章 劉老四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13章 分食第321章 矛盾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84章 教訓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5章 名單第175章 軍略第1章 乾祐滅佛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章 父母兄弟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773章 質問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76章 視察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77章 耶律妃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689章 高規格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96章 反響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3章 考校第153章 破城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