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

bookmark

“陛下不是把蕭繼遠派給你了嗎,他就沒有什麼辦法?”看劉昕一副傷神的模樣,劉煦隨口問道。

聞問,劉昕立刻搖了搖頭,道:“蕭繼遠很能幹,然巧婦難爲無麪湯餅,何況……”

蕭繼遠乃是蕭思溫的從子,簡樸善治,是蕭氏子弟中最出色的人才,也是蕭思溫唯一有舉薦活動的人,就連太子也十分看重,此前一直在東宮任班直將領。

饒樂國封建,劉皇帝責令吏部挑選精幹,北赴饒樂,共建封國,共衛邊陲。爲了支持饒樂國,也爲了照顧十四弟,太子劉暘“忍痛割愛”,把蕭繼遠從東宮調到饒樂國幫襯。

劉昕雖然只與劉文淵差不大的年紀,雖然從小就形成了低調隱忍的性格,但不意味着他不聰明,甚至他還很敏感,太子的善意他接受了,但要說感謝,或許也就浮於表面了。

在劉昕看來,蕭繼遠以其契丹族的身份,確實對他治理饒樂有幫助,尤其在安撫境內那些胡人上,有天然的優勢(饒樂國如今的人口構成,超過七成都是胡人,包括契丹、奚人、室韋等)。但是,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蕭繼遠在饒樂,一如此前安東的馬懷遇、符昭願一般,是帶有“其他”使命的。

劉煦能夠通過改制,把符昭願趕出安東,趕回朝廷,劉昕可沒這個底氣。而見劉昕欲言又止的模樣,劉煦輕笑道:“十四弟,安東、饒樂這等的地方,條件艱苦,環境惡劣,我窮治近二十年,最大的感慨便是存人之不易,而最需要堅持的便是來遠人而安之。

人口乃是國家之基,缺少人口,則空有寶山而無法開掘,有沃土而無法利用,我不怕安東的苦寒,更無懼四面的夷蠻,唯恐人口不豐......”

聽劉煦這麼說,劉昕頓時精神大振,端起酒杯就是一口悶盡,道:“大哥所言甚是啊!這也正是我最頭疼,饒樂當下最窘迫之事。

不瞞大哥,我還沒到饒樂就國,便已經有人不斷外遷,待我就國,仍未停止,只因寒冬降臨,不便出行移居,但對來年開春之後的情形,實難樂觀。

若是再不設法留人,用不了多久,我這饒樂國便要空了......”

“那倒不至於!”劉煦又搖搖頭,很少“理性”地分析道:“饒樂國土,有周邊最爲豐美的草場,尤利養殖畜牧,就是衝着這一點,總有人會留下的。

如今的外遷,只是小民庸碌,不變利弊,莽撞行爲罷了,待他們清醒了,該回來的,終究會回來。

你當下最需要做的,是要安撫人心,在饒樂臣民心目中樹立你的威信......”

劉昕連連點頭,緊跟着問道:“正欲請教大哥!”

劉煦又忍不住咳嗽了幾聲,陪座的耿繼勳不由冷着一張臉,衝劉昕說道:“饒樂王,大王身體不豫,亟需歇息,有話還是改日再談吧!”

一句話,說得劉昕尷尬不已,尤其看到劉煦那病態的面色之後。見狀,劉煦輕輕地笑了笑,道:“無妨,十四弟遠來,我高興極了,我兄弟之間敘話,勳哥你就不要插嘴了!”

“是!”耿繼勳起身,恭敬一禮,隨後落座,默默旁聽。

見這君臣,見着劉煦這表現,哪怕病中,那股爲王的氣勢也令人心折,輕描澹寫間,便壓服看起來不那麼好相與的耿繼勳。劉昕心中暗自羨慕不已,與之相比,自己真像個幼童......

劉煦緩了緩,醞釀了一番,又道:“民,不論胡漢,都是逐利食惠的,若要見效快,還得許之以利!就拿我這安東來說,當年爲招徠人口,可是許以五貫一人的安身錢,若再加上屋舍、種子、農具、耕牛上的投入,每一個遷來的老力,需要耗費十貫錢,價值不菲啊,幾乎掏空安東財政。朝廷當時給的支援,半數都被我用在移民上......”

聽劉煦的介紹,劉昕的表情由興奮轉爲闇然,礙於禮貌沒有打斷劉煦,等他說完了,方纔有些鬱悶道:“大哥,我這饒樂不比你安東啊,實在拿不出多少錢糧來安撫人心。陛下與朝廷的支援,能夠維持着駕下行政之運轉,已是勉強,爲了支持我這個饒樂王,我娘把她二十多年的積蓄都變賣了,如今在興國也只是素衣木簪......”

劉昕這話,突出一個窮困潦倒,寒酸淒涼,當然,時下之饒樂,還真就是一窮二白。

與他的兄長們不同,劉昕此前方開府不久,根本就沒時間也沒機會攢下一些家底。

自然無法像老九劉曙那邊,能帶着大宗家當就國,錢糧布帛就不提了,僅僅人口,便有僕侍、扈從、工匠、佃農三萬餘口“追隨”,其中甚至還有士林、僧侶、道士,更別提那三千甲兵了。

至於朝廷的支援,也就是一些象徵意義的,給人算是積極,但你得留得住,至於錢糧物資,還不如劉皇帝從內帑、少府所撥。畢竟,封國已經建立,再像當年安東那般不計代價的支持,顯然是不可能了,也有違封國的初衷。

一無積產,二則不逢時機,因此劉昕的饒樂國,從建立之初便註定了發育不良,與隔壁的安東相比,更是相形見絀,想要有良好得發展,還得靠自己。

念及饒樂的困窘境地,劉昕幾乎把鬱悶寫在了臉上,再度舉杯,酒入愁腸,不失羨慕地向劉煦道:“還是大哥才情卓越,令人欽佩,將安東治理得如此昌盛,上下和諧,前途光明......”

劉煦矜持一笑,正欲回答,劉文淵走了進來,給火爐蒸烤下的大堂降了降溫。看到劉文淵,劉煦蒼白的面容間露出一抹喜色,衝他招招手,道:“文淵,快來拜見你十四叔,然後入席!”

“是!”

劉文淵看着劉昕,劉昕也打量着劉文淵,論年紀,劉昕還要比這個侄子小上一歲。不過輩分在那裡,倒也沒有多少尷尬,只是生疏是明顯的,畢竟過去叔侄倆也僅僅是在宮廷宴會上有碰面,清醒得講,點頭之交罷了。

“你方纔說安東和諧,這不,你侄兒才平了一樁不和諧之事!”劉煦指着劉文淵,對劉昕道。

然後問劉文淵:“一場小騷亂,值得你大動干戈,還要親自上陣?”

劉文淵收回劉昕身上的目光,飲了口熱酒,方纔道:“安東封國建制不久,湄沱州蠻亂,是對安東的挑釁,必須嚴厲鎮壓!”

“收拾好了?”劉煦又問。

劉文淵頓了下,實話實說:“在兒領軍抵達之前,湄沱州官民,已將其殺敗擊退,遁返山林。”

劉煦:“聽說你殺了當地一千多蠻民,是何考慮?挽顏泄憤?還是報復?”

“報復!”劉文淵絲毫不掩飾,直接答來。

劉煦嘆息一聲,以一種提醒的語氣道:“你這一動作,整個安東都震動了啊!人皆言,你這個太子是田欽袏第二......”

“與田將軍相比,兒遠遠不如!”劉文淵道:“此次情形不同,破我城鎮,殺我子民,與造反何異,必須給予這些蠻夷一場深刻教訓,否則安東難安。爲安東長治久安,兒這區區薄名,又算得了什麼?”

聽劉文淵這麼說,劉煦不置可否,不過晦色眼神中流露出少許滿意,沒有再多問,手一伸:“喝酒!”

“十四弟,這場宴席本是你的接風酒,你是貴賓,順便拿來給我兒洗塵慶功,如何?”劉煦又瞧向劉昕。

“客隨主便!”

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89章 威壓王帥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68章 婚宴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492章 事發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43章 事畢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37章 特權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01章 捐資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27章 不允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33章 西征!第349章 邊情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84章 教訓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98章 追捕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4章 人事調整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40章 家宴第70章 同州之戰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74章 萬歲呼聲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19章 幸西京第115章 冬月第127章 冬至宴3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5章 襄陽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118章 查抄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484章 不對勁!第56章 一戰定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