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郭黨俊傑

夜間,郭府之中。

簡單地進過晚食,召來兩個兒子,考校了一番學業。郭威雖是武人出身,但性敏而好學,好讀書識理,對子女的教育培養,很是上心。有問答不對,嚴厲地責罰了一頓課業,方纔放過。

郭府上下,看起來十分儉樸的。天子帶頭勤儉,近來東京的官僚貴族,多數都收斂了。不似旁人作秀之舉,郭威的節儉,矢如從前,他起於微末,既知民間疾苦,再加性不喜奢靡,郭府的儉樸倒非做作。

書房更顯清簡,沒有任何多餘的華麗飾物。書案後立着個書架,上置有數十冊書,以兵書居多。數量雖然不算多,但觀書面頁腳,都是被翻看過的,有的冊頁都已凸出。

坐在書桌後,閉目養着神,大腦卻繼續轉動,腦海中片段式浮現的,是新皇繼位以來的情況,邊事困頓,天子的手段,各類措施與政策,朝局變動,軍隊的情況,樞密院的繁務......

慢慢地,郭威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了,伴隨着的,是一陣疲憊。他如今是樞密院的頭頭,掌軍事,機務纏身,手握重權的同時,也重負壓身,尤其在國家百廢待興而處境險惡之際。

從龍河東,起於霸府,在大漢立國之前,郭威河東體系中的存在感當真不強,即便建國之後被拜爲樞密副使,地位有所提升,仍舊被楊邠死死地壓制着。

直到劉承祐繼位後,被扶正,主持樞密事務,郭威這纔算是徹底熬出了頭,並且,得益於劉承祐的扶持,成爲大漢朝堂上迅速崛起的一股勢力。在劉承祐西巡之時,共佐朝政,牢牢地把握住樞密院,與之抗衡。

良久,郭威回了神,疲意收起,倚靠在桌案上,開始思慮起白日朝會與殿議的情況。琢磨了好一會兒,雙目變得深邃起來,沉沉地呢喃道:“看來,朝局、禁軍仍有變動啊......”

郭威的眉頭鎖得很緊,顯得格外糾結與遲疑,擡手捶了捶額頭,一副傷腦筋的模樣:“若是我兒在京,倒可參謀一二。”

“老爺,重進與永德兩位郎君來了!”追隨多年的老僕小聲地在書房門口稟道。

聞言,郭威立刻恢復了嚴肅,變成危坐姿,吩咐道:“讓他們來書房見我。”

很快,伴着一陣腳步聲,兩個青年邁入書房,恭敬地向郭威行禮:“見過舅父(泰山大人)。”

“免禮,都坐吧。”

來謁的兩個青年,一人名叫李重進,是郭威的侄子,一人名叫張永德,是郭威女婿。都是郭威親族下一代中,除郭榮外較出衆者,尤其是張永德,文武雙全,有見識,知禮節,否則也不會爲郭威看上,許之以女。李重進年紀要大上不少,氣度能才或遜色於張永德,但也能算是個人才。因爲郭威的緣故,二者如今在禁軍,任職位,李重進爲東西班虞侯,張永德爲興捷軍營指。

“不知舅父喚我二人,有何吩咐?”沒有太拘禮,李重進直接看問郭威道。

張永德也看着岳丈,目露好奇。

郭威擡指在自己鬍鬚上勾了一下,也毫不拖沓地說道:“你二人在禁軍中也待了一段時間了,不是一直想要有所建樹嗎,朝廷欲出禁軍,發往地方剿匪,我欲讓你二者隨軍征剿,磨礪一番,也立些功業!”

“是!”李重進立刻應道,語氣中帶着興奮。

張永德性年紀雖輕,但性子平和,迴應間也未見急躁。注意到了,郭威顯然很滿意。

看李重進稍顯浮躁,郭威朝其告誡道:“重進,你雖入伍多年,有些戰場經驗,但也不可疏忽大意,小覷盜賊,更不可大意輕敵。這剿匪,也有剿匪的策略。別看你年紀長,征剿之時,在軍中還要多聽聽抱一的建議!”

聞言,李重進瞥了身旁年輕的張永德,有些不服,心中生起了點疙瘩,但他一向敬服郭威這個舅父,不敢反駁,應了聲是。

“舅父,朝廷爲何髮禁軍剿匪,一干毛賊罷了,豈非大材小用?”意動歸意動,冷靜下來,李重進不由問道。

“就衝你此言,可知你驕愎輕敵之心!”郭威指着李重進訓斥道。

聞言,李重進臉上不由得閃過一絲尷尬,很快鄭重地認了個錯。

“你既有疑惑,可曾思考過?”對其態度,郭威還算滿意,問道。

李重進矢口答道:“該是地方州鎮兵無能,剿賊不力吧!”

“膚淺。”郭威評價道:“朝政決議,哪有如此簡單的!”

李重進訕訕一笑,直接代替郭威支使着張永德:“抱一,舅父常言你有見識,你說說看。”

張永德看起來嘴上無毛的,望了望郭威,在其目光注視下,認真地想了想,稍顯遲疑道:“天子初繼位,州鎮尚且存疑,人心尚未歸附,朝廷欲借剿匪,煊赫朝廷威勢?”

“提到了重點!”郭威點了點頭。隨即起身在書房中踱起了步子,將殿議上關於此事的情況給二人講解了一遍。

張永德原本有些吃力的表情散去,有如醍醐灌頂一遍,李重進也一樣,面露恍然。

“讓爾等領軍剿賊擊寇,如何使功高?”郭威又以一種引導教育的口氣,問二人。

一下子將二人問住了,盡是不解,李重進納悶道:“難道不是殺賊越多,平賊越快,功勞越大嗎?”

郭威這回沒有繼續裝高深,而是直接提醒道:“天子欲治盜賊,除了剿匪以還地方安定生產之外,便是化匪爲民,還其以耕作生產。故此次剿匪,並非比拼殺了多少人,而是看你們能爲朝廷增添多少人口治民。一味的殺戮,或有功,卻絕非大功,還可能受過!”

聽郭威這麼一說,張永德頷首,李重進似解非解,在那兒感慨道:“怎麼進剿些賊匪,如此麻煩,需要考慮這麼多?”

聞言,郭威回身,慢慢地坐下,言辭諄諄,對二人道:“陛下雖年幼,然繼位以來,勵精圖治,革秕病,施良政,收人心。眼下大漢雖然艱難,但只需穩定局勢,休養幾年,便可昌盛國力,甚至於整個天下,都將化亂爲治。”

“日後的情勢,我雖看不清晰,卻也知,正是我輩輔弼明主,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而爾等如欲賺得功勳,光耀門楣,僅靠一身血勇,是遠遠不足夠了。情勢將變,還需文武並重,治政將兵,出將入相,也不是沒有可能。否則,一勇之夫,難成大器!”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郭威這話,怎麼看,都像是在針對李重進。不過,兩人都沒在意這些,俱有所得,朝郭威行了個深禮:“謹記舅父(泰山)教誨!”

“中原各州,匪禍不止,難抑之地乃汝州。我意讓你們去汝州!”郭威又說道。

對此,兩人自然不會有什麼反對的意思。

第159章 還朝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268章 西縣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32章 做媒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43章 “梳理”、“優化”第78章 召還二郎?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章 父母兄弟第104章 平息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330章 小市民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14章 大朝會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06章 調任第51章 詔令西進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08 狀元第99章 御帳議戰第22章 稱帝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3章 考校第175章 在滑州第457章 鄭州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7章 父子座談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15章 冬月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41章 小風波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380章 投漢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88章 童謠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71章 東京火災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27章 延州事第175章 軍略第248章 西撤!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45章 剝削者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97章 財計第180章 博弈世宗篇終 駕崩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79章 長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