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史話·話說林邑

在安南國因“文萬之亂”而戰火連天之時,周遭各國可謂是密切關注,尤以隔壁的林邑國爲甚,其王劉繼戎甚至徵召組建了三萬大軍,陳於北部的平州。

而平州以北,就安南國的化州,那可是安南南部重鎮,峴港所在,是個歷史悠久,政治經濟相當發達的地方,在整個中南半島,都是排得上號的城市。

而劉繼戎此舉,名義上是御備亂賊南躥,並且在義安戰事吃緊之時,劉繼戎還專門遣使走水路北上交趾,呈送他的親筆信。

在信中,劉繼戎“誠摯”地表示了他對“文萬之亂”的深切關心,並言明他已備好軍隊,若事不濟,可隨時發兵北上,協助平叛云云。

劉繼戎的來信,自然引起了交趾朝廷的重視,準確地講,該是忌憚與防備纔是。且不提那些勳貴大臣們反應,就劉繼丹自己,都警惕不已。

對於南邊這個族兄(劉繼戎乃是林邑先王劉文演長子,生於雍熙八年,比劉繼丹大6歲),劉繼丹可是很不喜歡的,沒辦法,劉繼戎性剛烈、喜征伐,並且野心勃勃。

當年還在劉太后攝政期間,初掌政權的劉繼丹,受到劉繼戎的邀請,南下赴會,雙方於峴港聚宴三日,就兩國往來之事進行協調商討。

在那場聚會上,劉繼丹全程被壓制,形象很難看,雖然彌合了一些兩國邊境與貿易上的衝突、紛爭,但劉繼丹很掃興。從那之後,劉繼丹再沒有接受過劉繼戎的邀請,國家往來之事,只遣特使商談處置。

因此,在國家內亂之際,收到劉繼戎這樣一封來信,都不需旁人提醒,劉繼丹就難得地英明一把,指出這個族兄居心叵測,不懷好意。

劉繼丹本想直接忽視劉繼戎意見的,但經安平公主劉瑛一番勸說,還是遣使回覆,全了一份體面。

劉繼丹同樣讓安南的學士寫了一封回信,上邊首先肯定並感謝了劉繼戎的關心與好意,也追憶了血脈相連的兩國關係,最後在強調了宗藩體制之餘,表示文萬之亂,安南猶有力平之,若事不成,他是不會顧惜顏面,而不請兄弟邦國之兵援濟的,云云。

在回信的同時,交趾朝廷卻又急令發往南方的順、化二州,要求當地職吏官兵,提高警惕,嚴防死守,只不過這一回,除了防備北邊作惡的叛軍之外,重點要放在南邊的兄弟之國。

因此,在驩州之戰決戰以前,林邑國這邊的行動,從事實上,是減輕了文、萬叛軍壓力的。而面對交趾的回信,劉繼戎除了嗤笑劉繼丹那軟蛋也能搞出這樣一封有禮有節的答覆之外,也並沒有更多的動作。

劉繼戎的確是野心勃勃,但不意味着他沒腦子,一味莽。舉兵出平州,跨過兩國邊境,並不難,難的是邁出那一步後,他與林邑國將承受的壓力。

一定程度上,這樣的性質,比安南國內的叛亂還要嚴重!

於是,劉繼戎選擇了繼續觀望,期待着安南亂局的進一步變化,只不過,他的期待落了空。隨着驩州之戰結束,二侯狼狽西逃,劉繼戎便清楚,沒機會了。

只能在一聲可惜之後,下令軍隊南撤,離開兩國邊境。但是,集結起來的軍隊,卻並沒有解散,而經過一番海、河運的大範圍轉移後,調往洞裡薩湖地區。

在那裡,劉繼戎集結了四萬步騎(騎軍分馬兵與象兵),向西出征,目標直指已然拋棄舊都,向西遷徙的真臘餘孽。

正統二年的真臘國,在林邑三代國王幾十年的持續攻伐下,已經徹底崩潰了,而重要標誌,正是建隆十八年(1035年),劉繼戎領軍北征真臘,將其最後一支“中央軍隊”殲滅,破其都,滅其國,夷其君臣,徹底實現對洞裡薩湖地區的征服佔領......

林邑自世祖分封以來,立國已54年,傳至劉繼戎,已歷三世。作爲世祖九子的劉曙,這個年輕時常年犯渾的荒唐貴胄,卻是林邑國的奠基者,由他開啓並鞏固了林邑國的國運。

從封國之初僅數州占城舊地,到他去世時,已經全佔原時空越南中南部以及洞裡薩湖以南廣大地區。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林邑國能有那般大的發展,主要得益於世子劉文演以及大將劉珙的軍事征服,但若沒有劉曙的善用以及全力支持,那二人又豈能擁有這般大的成就。

劉曙在林邑王位上,足足三十五年,一直到建隆五年(1022年),方纔薨逝,並且死在大漢,享年67,算是無疾而終。

卻是自建隆三年東京宗藩大會之後,劉曙就沒有南返,而是一直待在東京納福,那個他從小成長的地方。到了人生暮年,混不吝的楚國公、林邑王,也爆發了鄉土之戀,世宗皇帝也同意了劉曙的逗留。

等劉曙薨逝,已經實際掌握林邑軍政的世子劉文演,沒有任何波折地登上王位,也開啓了林邑國的新時代,那個時候,劉文演也已經四十五歲了。

劉曙留給劉文演的家底還是很豐厚的,漢夷人口一百五十餘萬,除了富庶的沿海平原、港口,還有一個經過初步開發的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平原,並深入到發展成熟的洞裡薩湖地區。

事實上,在早年劉珙的建策之下,經過劉文演、劉珙輪番的攻掠,真臘國當時已經不支了,畢竟連都城都已經不安全,屢次遭受林邑騎兵的侵襲,其對洞裡薩湖的統治,更是搖搖欲墜。

在劉文演繼位之初,實則就已經具備大規模北上,一舉攻滅真臘中央朝廷,實現對半島東南部平原沃野的全部佔領。

然而,由於君臣失和,引發了一場林邑內部的動盪,也就錯過了這個時機。具體地來講,還是劉文演、劉珙這二人,作爲林邑軍神般的存在,劉珙在軍隊內部的威望,甚至一度超過劉文演。

二者的對比,也持續了二十多年,過去有劉曙的調和,但當劉文演成爲王之後,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96章 言官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98章 溫柔鄉第103章 郭王會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3章 臺懷之事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6章 “座談會”第455章 見聞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317章 修法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92章 定州事第241章 “戲言”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2章 稱帝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347章 割韭菜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96章 橐駝兒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7章 陶谷自薦第413章 分食第8章 瓊林宴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48章 教誨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70章 大禮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11章 舊識第60章 狠狠敲打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2章 荊南既定第345章 剝削者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380章 開寶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世宗篇終 駕崩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9章 寫得不錯!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29章 遊市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694章 鹽州第55章 乾脆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