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

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

約摸一個甲子之前的太宗皇帝時期,在漢帝國的商場上,爆發了一場持續經年的南北商幫大戰,以當時已經頗具規模的棉產業作爲戰場。

那堪稱是帝國商場上第一次有組織、成規模的商業大戰,波及廣泛,影響深遠。雖然最初發起的只是一些大棉布商人,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圍繞着棉產業的諸多利益參與者,都逐漸捲入其中。

在長期的廝鬥中,整個棉市場大亂,從棉商到棉工,再到棉農,可謂波及全行業,眼看着影響到民生,甚至有蔓延趨勢。

同時,大漢帝國的商鬥,從來都是刺刀見紅的,因爲南北商幫的明爭暗鬥,死傷衆多,大規模的械鬥層出不窮。

後來,地方官府壓不住了,朝廷接手了,在太宗皇帝的嚴厲訓斥督導下,朝廷重拳出擊,甚至不惜出動駐軍,方纔撥亂反正,將事端平息,使局面重回正軌。

那一次南北棉布大戰,從表面上看,是北方棉商感受到南方棉產業崛起後的威脅,不惜用一些出格的手段,以遏制南方棉市的發展,尤其是阻止一些南方棉商“膽大妄爲”的舉措,竟敢堂而皇之地把南布北賣,到他們的飯碗裡搶食吃。

在北方一些大棉商的策動下,對北上的“南棉”勢力進行了一次大清洗,並且一上來便是人道毀滅,手段極其狠辣。

不管是明面上的僱員,還是暗地裡扶持的代言人,亦或是衆多合作方,都遭到了攻擊,或明殺,或暗害,貨場、貨船被攻擊,棉布產品被搶掠、焚燒.

而南方的棉商們,又豈是善人,北人亮刀子,他們也奮起反抗,北方糜爛,那便在東南找那些北商的麻煩。於是,一場真正殘酷的戰爭開始了。

常人觀之,有如霧裡看花,普通人即便就近,也只能看到哪裡走水了,哪裡發生了乘船事故,哪裡又發生了械鬥。沒錯,事情鬧得再大,死再多人,在很多官府的處置中,只是當作一般的“民間互毆”來處置,屍體一處理,那便是太平無事。

顯然,僅靠一些商人,是不可能掀起這等規模的商斗的,他們既然沒有那個能量,也沒有那個膽量。背後,顯然有更上層的權貴們,在扳手腕。

同時,也不排除其中有貫穿帝國幾代歷史的“南北之爭”,北方棉商對南方棉商的打擊背後,又何嘗不是掌握着帝國大勢的北方權貴對南方權貴官僚的打壓。

也正因如此,在最終的善後處置中,不只是南北兩方直接參與其中的棉商受到嚴厲懲戒,在朝廷的法治重權下,破家滅財,在帝國官場,凡是被查出涉及到不作爲、亂作爲的官員,都遭到貶斥。

當然,那些甘爲犬馬,直接參與其中的,就不只是降職免官這麼簡單了。就是在上層權貴,也有好些人,受到警告及懲治,罰俸、免官、殺頭乃至奪爵。

太宗雖然以仁德知名,但只是因爲他重規矩,一旦越了線,他的手段一點都不溫和。這是綜雍熙一朝,爲數不多的“嚴刑峻法”,也正因有這樣榜樣在前,其他躁動的權貴、飄忽的商賈,方纔警醒起來,不敢過於肆意妄爲。

六十餘年前的南北棉布大戰,意義重大,是關乎棉產業發展的一次大洗牌,好些原本聲名在外的大商賈倒下了,當然,他們並不是不可替代,緊跟着便有新人重新崛起,利益是沒有感情的,也不認人。

而那次大戰,不管是從過程,還是結果,事實上都是北方佔盡優勢的。畢竟,中原、河北,乃是帝國棉產業真正崛起壯大的地方,底蘊更豐富,規模更大,資源更多,同時,又有朝廷之中一大批掌權者的支持,政治上的優勢更大。

因此,最終南方棉商在北方辛苦經營的產業與渠道,付諸流水。那之後,“南人不敢北上”,只能用心耕耘南方市場,夯實根基,順帶着開拓海外。

一蟄伏,就是十多年,然後纔敢再重提北上的事情。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間,激烈的鬥爭始終存在,只不過像雍熙朝那次那般劇烈,再也沒有過。

而六十多年過去的當下,三代人都成長起來了,棉產業的情況又有了全新的變化。

首先,政治上的歧視已經基本消除,庶族官僚的徹底崛起,文官政治的展開,權貴階級的合流,東南經濟的崛起、政治地位的擡升,使得帝國政治不斷趨於平衡與保守,再沒有一風徹底壓倒另一風的局面。

這,對南方棉產業的發展與壯大,也是一個不斷利好的過程。

而從棉產業本身來說,正統二十一年的棉產業規模,比之雍熙時代,壯大了十倍也不止,僅僅從事棉紡織的人口,便超過一百萬人,就遑論參與到種植、運輸、銷售等諸環節的了。

僅上海市,便有十幾萬的棉紡織從業者,其中大的有職廠(官方紡織場),有官督商辦,有民辦大廠,以及規模不等的民間作坊,還有更多兼職的小市民家庭,共同催生了上海棉紡織業的繁榮。

而上海市,從建市伊始,便是始終是帝國南方棉紡織、貿易中心,七十年後,這個地位非但沒動搖,反而益加穩固。

不只是周遭的蘇、秀二州,整個江南道,乃至江西、湖廣、閩、粵的棉花,都成爲了上海棉紡織的原料地。僅靠上海棉布滿足全天下百姓的穿衣問題,不太現實,但它的確佔據着帝國棉產業的半壁江山。

這樣的大發展下,自然離不開技術的進步,不管是棉花的種植,還是棉紡織的處理。尤其是後者,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帝國的棉紡織技術,又有了一輪革新,主要體現在棉紡織工具上。

在周氏(帶頭推動帝國棉紡織技術大躍進的周仁浚)器械的基礎上,攪棉機,飛梭織機,都被造了出來,上海也是這輪技術革新的策源地。

在二十年前,一個名叫畢昇的淮西棉商,發明了一種三錠紡紗機,後來又改進出五錠機、七錠機,大大提高了紡紗效率,如此方催生了帝國棉產業的真正繁榮。

到如今,棉衣雖然仍未在帝國全面普及開來,但從整體規模上,它已然取代傳統絲、麻,成爲帝國士民百姓主要的服飾來源。

當然,麻布市場在衰減,但絲綢這種貴族的服飾,依舊很繁榮,和棉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賽道。

隨着南方棉紡織技術的革新,北方也逐漸跟不上節奏了,南北強弱形勢,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

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86章 鬚髮花白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7章 父子座談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8章 巡視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675章 血戰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347章 談話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247章 視察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80章 春夜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8章 侯益第134章 東路軍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85 禮賓館第121章 道士第45章 靖江軍第115章 西北情況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84章 夏州降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61章 趙二爲官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83章 遼帝之亡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章 乾祐滅佛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324章 交代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27章 皇城司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23章 鬥法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374章 善待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95章 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