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

bookmark

五月己酉朔,帝不視大朝,以高祖梓宮在殯。

劉知遠的棺槨,在萬歲殿已經停擺了整整三個月了,若非其遺體被貯於皇宮內的冰室,早就爛透了。然而,睿陵的修建縱使沒有鋪張浪費,但距離竣工,還遙遙無期。

前番,以國貧民困,劉承祐還擔着“不孝”之名,“含淚”叫停睿陵工程。直到近來,國家漸寧,又再度重啓,但投入的人物力不多,工程進度仍舊緩慢。

國子監徐臺符奏,《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四經未有印板,欲集學官考校雕造,以傳天下。這等重拾典章、禮儀、思想的舉措,劉承祐斷無不應允的道理,自三館抽人與之。

辛亥(初三),劉承祐以集賢殿大學士趙瑩爲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入政事堂,算是補蘇逢吉的缺。原本,劉承祐是欲拔魏仁浦的,但以其資歷不夠,方息此心,暫時還是讓他在樞密院熬着,以其能力,遲早能熬出頭。

而如此一來,算上竇貞固、李濤以及馮道,大漢朝堂已有四名前朝老臣。趙瑩在後晉之時,也在宰相之列,曾著《唐書》,性格寬和,手段軟弱,容易控制。

就似此前吞併禁軍一樣,這是一種消化後晉遺產的做法,而隨着劉家在中原站的時間漸長,也不虞前朝舊臣的影響。當然在朝堂上,軍政財大權仍掌握在楊邠等河東元從手中。

葵醜(初五),劉承祐御廣政殿,對楊邠、王章、蘇禹珪、郭威、尚洪遷、李洪信、白文珂等開國元臣,加恩賞賜,皆封以公、侯爵位,冠以開國。

此事,在劉承祐離洛,封史弘肇爲鄭國公之時,便已然動了心思。這,算是劉承祐對文武重臣們進一步拉攏,使得在朝堂人心再度凝聚,劉承祐的皇位也更加穩固了些。

......

“陛下,鄭州報,原武洪水已退!”殿中,範質走至御前,謹聲稟道。

聞言,劉承祐放下自政事堂轉來的奏章,沉着臉問:“損失如何?”

範質的聲音有些壓抑,答道:“民死三百餘,原武田畝,毀之過半,四千百姓受災!”

上月末,鄭州原武縣,黃河決口,水漫境內。面對這突來水害,防禦使景範親危急之時,親率鄭州軍民,冒死堵河搶險,方扼其禍,避免其擴大。要知道,鄭州屯田,朝廷可投入了太多心血,若是毀於水患,那可是讓人心絕望的損失......

所幸,景範反應及時,處置得當,得益於其上任之後對境內河渠的疏浚。再加上,此次決口,規模不算大,否則又豈是景範匆忙之間便能消弭的。即便如此,原武縣的損失也是巨大。

“景範乃幹臣,有功,當降制嘉勉!”劉承祐認真地閱覽完奏報,嚴肅地說道。

“若非景鄭州處置及時得當,只恐鄭州屯田,亦會毀之一旦!”範質也是一臉後怕地附和道。

略作思吟,劉承祐吩咐着:“讓景範,好好撫慰原武,妥善安置受災百姓。着三司,自東京支援一部分錢糧。告訴景範,咬咬牙,與朝廷一道,撐過這一段時間!”

劉承祐的語氣,此時竟透着一股強烈的辛酸。

“另外,着中書門下,制告沿河州縣,檢視河防,做好水患防治事宜!”頓了下,劉承祐又道。

“是!”

有些無奈得嘆了口氣,劉承祐心知,恐怕不會有多少效果。這回倒不是州縣將吏無視朝廷制命,而是河防之事,耗錢費糧要人,而今什麼都沒有,僅憑一道制書治河?劉承祐發此制,只是冀望於地方將吏,能夠提高警惕罷了......

“雪上加霜,多事之秋啊!”心情煩悶,劉承祐發出一聲沉重的嘆息:“這天下,何時能寧?”

這段時間以來,大漢整體形勢還算平穩,外則無戰事侵襲,內則禍心包藏。但人禍不起,而天災不斷。中原這邊原武決口,水患肆掠。河北那邊又生旱情,據魏博、成德報,近月無雨,恐糧食歉收。

屋漏偏逢連夜雨,大抵就是這等情況。天時不與,當真無奈。因河北旱情之故,朝臣已經勸劉承祐祭天祈雨,劉承祐以國事繁忙推脫。倒不是因爲不信那一套,而是倘若祭天禱告了,仍舊無雨,那豈不是更加證實他這個皇帝“無德”,不受上天庇佑。

河北旱情,徐州那邊有報,饑荒生,內外供給匱乏,民餓死二百十五。這還是節度使武行德,行積極救民政策的結果。

聞君嘆,範質神色也不免凝重,看了眼這少年天子,那不算寬厚的肩膀上,彷彿揹負着千鈞重擔。

見其面浮憂色,範質不由出聲勸慰,語調激昂:“陛下自登基以來,勤政愛民,勵精圖治,朝野俱望,可謂英明至極。有此明主,乃天下之幸,縱上天觀之,又豈能不受感動?非艱難無以顯聖明,只要陛下矢志不渝,大漢江山定然堅不可摧!”

劉承祐竟不由笑了,看着範質,以一種調侃的語氣道:“從你範舍人口中,說出此等恭維之辭,卻是難得,朕頗感新奇!”

範質面無異色,鄭重地應道:“臣所說,皆肺腑之言!”

對其坦然,劉承祐倒是沒有懷疑。悠悠而嘆:“朕也同你說一句肺腑之言。國勢維艱,奮進路上,知己難求。範質,但願你能成爲朕的知己!”

範質被劉承祐提拔起來,也不過三個月,縱使重用,但要說他對自己足夠忠誠,劉承祐是不相信的。這個時代,君臣之間,談忠誠,沒有多少意義。而劉承祐接下,打算做的,便有將“忠義”重拾人心這一條。

對劉承祐發此嘆,範質肅重的面容間,斂不住訝意。但迎着劉承祐的目光,緩緩地拱手:“承蒙陛下信重!” •tt kan•℃O

經其勸慰,劉承祐的有些壓抑的心情,好了些。將注意力放到範質呈上的另外一封奏章上,問:“此奏何事?哪裡又出問題了?”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汝州報,匪亂已平,劉汝州與禁軍進剿汝州賊,殺賊兩百餘,得民五千餘!”範質回答道。

“總算有個好消息了......”翻看起奏報的同時,劉承祐不由嘀咕道。

範質則在旁敘說:“禁軍指揮李重進與張永德,剿撫並用,策略得當,逼賊出山。劉汝州則循其後,妥善安置,化匪爲民!”

“不愧是禁軍中的後起之秀!”劉承祐語氣輕鬆,點評道。

說着,又感嘆了一句:“自大漢立國以來,近畿諸州,皆道汝州難治。劉公真不愧鼎重之才,在鄭州則鄭州定,在汝州則汝州治,真良臣也!”

“傳制,因功敘賞!”

第167章 請辭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75章 少林寺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287章第38章 殿議第55章 符氏姐妹第99章 北使南歸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82章 瓦橋關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64章 邊事不寧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65章 遼奸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52章 對峙第36章 虒亭第4章 中原易主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52章 聽政3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59章 亂情第18章 請願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72章 太子妃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52章 聽政3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9章 武夫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97章 再臨六合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5章 唐將空談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790章 憂勞第84章 滅佛伊始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03章 郭王會第484章 不對勁!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380章 開寶第40章 潞州三傑第33章 真正目的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725章 見微知著無題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6章 態度迥異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04章 冬夜第353章 信使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71章 北齊鎮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2章 稱帝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