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幽燕變故

bookmark

幽州,這座冀北大城,仍舊那般雄偉,城池依舊堅固,只是,繁榮不再。一切繁華,在戰爭與動亂面前,脆弱得就如紙一般,自去歲之後,便向着衰退的深淵快速滑落。

在契丹統治的十年之中,幽州最繁庶的時候,人口有近二十萬衆。然而,不過一年的時間,屠殺、戰爭、疫病、流亡,一系列在災亂之後,城池內外,只剩下不足八萬軍民。

時值盛夏,天氣燥得厲害,城上空,籠罩着幾團陰雲,使得整個城池愈加沉悶。

城門口,守卒很多,守備很是森嚴,自從燕軍復奪之後,無論形勢如何,守備就沒放鬆過。而近來,尤其嚴謹,士民明顯得感受到,燕軍巡邏的力度加強不少。

進出城門人不多,除了少量商旅、百姓之外,更多的是公運車隊,官員,軍吏。而今的幽州城,已愈發朝着一座軍事要塞轉變。以契丹騎兵威脅之故,燕王趙延壽已經在着手將治下百姓,向南邊的涿、易兩州遷徙。在幽州種田,太難了。而供養如此一座城池與軍民,沒有足夠的錢糧,壓力更大。

幽州城的情況,與東京城有些類似,都是缺錢少糧的,供給匱乏。但是,比起東京,幽州顯然要更艱難些。畢竟,東京深處腹地,無戰事威脅,且多多少少都有諸節鎮供養。

而幽州,則時時面對着戰爭的威脅,直面那種。事實上,一直以來,幽州這邊的形勢就沒好過。

別看幽州城堅,卻實爲孤城一座。在燕山之險還控制在契丹人手中的時候,只能被動接受打擊,契丹騎軍隨時可南下。也就是胡人不善攻城,否則,幽州城早就破了。

而契丹人顯然就沒有放棄過“收復”幽州的想法,控檀薊之地,擁燕嶺險關,不時派輕騎南下侵擾,攻襲民戶農田,破壞生產。燕軍是不甚其擾,爲此,燕軍中的騎兵在胡騎的絞殺對抗中,也是損失慘重。

事實上,倘若沒有來自大漢的支持,以幽州這樣的情況,契丹人只需照此法侵擾,用不了兩年,便可不戰而下幽州。還是得在幽燕軍民萬衆一心,同舟共濟的情況下。

然而,幽州的軍心人心,早就不穩了。百姓,尚可逃難,南有涿、易,更南還有河北州縣奉命吸納安置。但是軍隊則不然,尤其是那些軍頭,地主官僚們,這一年以來,他們是損失慘重,已經有不少人,後悔跟着趙延壽對抗契丹了。

“這鬼天氣,旱了那麼久,終於要下雨了!”幽州北城門下,幾名低級軍官聚在一起,守城都頭仰頭望着天空中那一團又一團,幾欲壓城的陰雲,嘴裡罵咧了一句。情緒有些浮躁,就如這座浮躁的天氣與浮躁的城池一般。

“也不知這等日子,還要熬多久!”手下一命隊長,靠在一旁,語氣中透着鬱悶。

“熬多久?要是契丹人當真南下來攻,打起仗來,你我能活多久都是問題!”都頭憤憤道。

在月初的時候,據北面哨所來報,契丹人異動,有數千胡騎自嶺北來,集結於薊州。這般大的動靜,直接讓幽州上下緊張起來了,只忌契丹再大舉來攻。而今的幽州城,也正處多事之秋。

“聽說糧食歉收,又誤了夏種,要是秋收之際再受契丹侵攻,我看吶,今年要捱餓了.....”另外一名軍官感慨道。

“哼,誰敢讓我等餓肚子?”都頭冷冷地說,往南邊望了眼,意有所指地道:“我等爲大漢朝廷屏障,爲其浴血廝殺,抵抗契丹人,若是連我等肚子都填不飽,何必爲那開封城中的少年天子賣命?”

此言,竟然得到了周邊軍官們的一致認同,附和聲不斷。此時的幽州燕軍中,是暗流涌動。正常情況下,這些低級軍官,哪裡會了解燕軍抗遼背後的道道,更遑論將怨氣往大漢朝廷那邊發。

恰此時,一支數百人騎兵自北面奔來,軍官們下意識地停止閒侃,城下立刻戒備起來,燕軍的素質,還是可以的。不過,望着那遙遙可見的“趙”字旗,又不由稍稍放鬆。

“是世子回來了!”都頭嘀咕了一句。

南奔騎兵陣中,領頭的是一名英武的白袍青年將領,一身貴胄,正是幽州馬步軍都虞侯、盧龍觀察使、守太尉、燕王世子趙匡贊。他此番,是聞契丹異動,帶人向北巡行察看軍情。

自北上幽州,已經有兩個多月了。北來之後,趙匡贊便很快進入了角色,在其父趙延壽的支持下,參軍議政。到如今,已經代父執掌幽州軍政,節度下最精銳的牙軍也盡在其掌控。

毫無阻礙入城,騎兵自歸其營,趙匡贊則輕騎而向內城,直至燕王府前。自有牙兵牽馬墜蹬,敏捷躍下,拎着馬鞭便朝裡入。

“世子,你終於回來了!”一名王府屬吏趕緊迎了上來。

“出了何事,如此急切召我歸來?”腳步急快,趙匡贊問道。

“張判官去了!”屬吏稟道。

此前提過,幽州軍政一二把手,分別爲趙延壽與張礪,幽州的局勢就是由此二人苦心維持着的。而前番二者先後發病,可以說都是累的,熬的。

近來,二者的病也是相繼加重,漸不能理事。趙延壽因爲替兒子鋪路的緣故,強撐着,迴光返照的樣子,而張礪身體弱基礎差,堅持到如今,終是沒能熬過這個夏天。

聞此消息,趙匡贊眉頭頓時一凝,表情有些沉重,卻沒有太過意外。

“大王呢?”趙匡贊問道。

這屬吏顯然是心腹之臣,直接小聲答道:“聞張判官去了,大王心切之下,昏厥在榻。屬下等不敢怠慢,封鎖消息,派人告與世子。”

“你們做得很好!”趙匡贊讚了一句,往內院的腳步明顯急切不少。

王府內院,堂中,趙延壽躺在榻上,已然甦醒過來,兩名侍女拿着蒲扇輕搖於其側,替他驅散着夏日的悶熱。此時的趙延壽,用形容枯槁來了描寫一點都不過分,重病垂危,一點也沒有去歲應邀北伐之時的意氣風發。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第142章 準備殺雞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27章 派系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5章 春闈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60章 平定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27章 皇城司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53章 兵臨刪丹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31章 泰來樓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30章 陳橋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61章 北使南歸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73 王晏鎮洛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68章 機遇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694章 鹽州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455章 見聞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章 田畔問對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461章 癲狂?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381章 功臣閣第165章 舊邸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94章 減稅難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52章 皇孫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400章 柴榮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