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同州之戰

bookmark

從薛懷讓的補充命令可知,他基本決定將踏上李守貞那艘破船的腳給抽回來!左右,比起李守貞那邊亮明旗幟,真刀真槍地幹,他這邊的餘地明顯要充足些。暫且看看情況與局勢發展再說。

不過,薛懷讓顯然不是個聰明的人,或者說他的小心思有些太過於明顯了。這幾日他的表現,早落在一河之隔的李守貞眼中。而比起薛懷讓,李守貞又要聰明不少。

薛懷讓想玩兩面三刀,但李守貞那邊根本不如他意。在他的牙將快速趕至蒲津傳令後,渡頭那邊,很快傳來了消息,蒲軍成功西渡了。

同州與河中府,以黃河爲界限,蒲阪是兩地交通的最重要的途徑,又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而河中府城,又是臨河而治,對於隔河而望的西津頭,這麼長時間下來,李守貞豈能不上心,暗地裡,早就滲透收買了。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故,薛懷讓這邊態度一定,李守貞立刻就動了手,以河中節度副使周光遜爲主將,率軍五千渡河,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收編渡頭的一千多同州軍後,火速西進,直逼馮翊城。

估計李守貞自己都沒料到,還沒與官軍大戰一場,就不得不把出鞘的刀子揮向盟友。

得知蒲津的變故,薛懷讓在城中直跳腳,大罵李守貞不厚道的同時,也趕緊下令馮翊城中不足兩千守兵戒備。

對叛軍使者孫願,有一點薛懷讓倒沒有說謊,同州兵力確實薄弱。一是先天受限,二是薛懷讓領鎮之後,軍備廢弛,他搜斂的財貨,要麼屯於府庫,要麼用於享受。招兵買馬,擴充軍備,那等耗費錢糧的事情,薛懷讓幹得,還真不多。

藩鎮之禍已持續已有近兩百年,發展到如今,地方節度的權力雖然大,但不是所有的節度,都一門心思地想着擴充實力。他們更多的,是想守着那一畝三分地,當自己的土皇帝。

除了似李守貞這樣的野心之徒外,只有在朝廷想行削藩之舉,將手伸入他們的碗裡時,矛盾衝突纔會爆發出來,劇烈之時,便是刀兵相見。

馮翊距離黃河岸,直線距離不過六十里,面對叛軍氣勢洶洶而臨城下,薛懷讓緊張了,而其間,更有一部分原屬於自己的部卒。大概是有李守貞的指令,蒲軍沒有直接攻城,而是先禮後兵。

進城“禮見”的使者,還是前使者孫願,這一回是挺直腰桿,進城的。那副趾高氣揚的模樣,讓薛懷讓差點想把他腦袋擰下來。

面對叛軍威逼,對守住馮翊,薛懷讓沒有多少信心。在其猶豫不決之時,變故發生了,打西面來了一支軍隊,觀其旗號,是來自耀州的順義軍。領軍的,是順義軍節度使宋延渥及巡檢使秦習,人數雖然不多,卻一下給了薛懷讓點底氣。

隨着順義軍至,在馮翊城下,很快形成了一個脆弱的平衡。官軍與蒲軍,自是沒說的,刀兵敵對相向。周光遜兵多,但顧忌城中同州軍,一時沒有動手。而宋延渥兵少,不過兩千出頭,自然不會主動進攻,反而在宣示存在感之後,主動退到馮翊城西南十里的沙苑鎮立寨防禦。一時間,薛懷讓的態度,成爲了左右戰局重要因素。

事實上,宋延渥的做法,是有些冒險的。但是,若不如此,薛懷讓很可能便就範了。有劉承祐的叮囑,宋延渥可一直關注着同州與河中的情況。當然,若不是河中舉叛後,薛懷讓的逡巡舉動,宋延渥估計就要換一個穩妥的做法了。

在馮翊城下,三方對峙了足兩日,受不得後方李守貞的催促,在自認摸清順義軍“底細”後,周光遜派一部盯着馮翊城的同時,親提兵馬,向宋延渥發起進攻。

以兩倍之師發起急攻,官軍雖處弱勢,應對起來,卻始終遊刃有餘。一日之攻,不得果,第二日繼續,戰至酣暢處,一支兩百餘人的騎兵,自後突襲叛軍,直衝叛軍主將周光遜。

領兵來襲的,是邠州的靜難軍,節度使藥元福親自統帥。老將軍年過花甲,猶能上馬引弓,提刀衝陣。

緊那兩百餘騎,如欲衝散數千叛軍,還是有些難度的,但是藥元福的目的,也僅僅是自後減輕宋延渥的壓力,順道能擾亂叛軍陣腳則更好了。真正的殺招,還是訓藥元福之後,掩襲而來的兩千的靜難步軍。

連番遭重,叛軍哪裡頂得住,頓時敗退。周光遜也無死戰的想法,帶頭撤退,匯合了馮翊城下之軍,倉皇朝蒲津撤去。

一戰,叛軍折兵兩千餘,士氣大喪。

官軍未有深追,藥元福與宋延渥會面,商業互吹一番,合兵,直逼馮翊城。要說官軍與叛軍的戰鬥,薛懷讓在城中,倒是待得挺安穩。待得知叛軍敗了,立刻穿着那已不合身的甲冑,親自率軍出城,欲助戰擊賊。

“藥公,這薛懷讓的爲人,實令人不甚感慨啊!”匯師轉向之時,宋延渥嘆了口氣,帥氣的面龐間,不禁流露出一絲嘲弄。

宋延渥一向謙恭有禮,合軍後,自以藥元福這老將爲主,姿態放低,十分敬重。而對其謙和,藥元福心中也有好感。

“小人一個罷了!”藥元福的鄙視,則毫不收斂,驅馬上前時,朝宋延渥一拱手:“駙馬,我們這便去見見這薛懷讓吧!”

“藥公請!”

有劉承祐的授意在前,藥、宋二人,對薛懷讓,根本沒有任何客氣,直接奪了其兵權,接管馮翊城,休整兵馬。在整個過程中,薛懷讓縱使不甘,卻也沒有任何辦法,也沒有其他選擇了,除非直接找死......

在同州戰事有個結果的時候,南邊的華州,另外一隻雞仔,早有了結果。並且,整個過程,要順利平滑得多。

侯章可不似薛懷讓,華州也不像同州,西邊永興軍,東邊潼安軍,更東還有“老兄弟”趙暉的保義軍。

河中叛,京兆留守、永興軍節度使白文珂直接率軍東進,欲行平叛之事,楊業也很有默契地領軍西迎。

若說薛懷讓還有選擇的機會,那麼侯章這邊,則基本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繳兵獻糧,從頭到尾,都沒有見血。

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52章 對峙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40章 潞州三傑第311章 李沆第133章 捷報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07章 還京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5章 小人行徑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9章 請纓第308章 新貴第68章 二次北巡第43章 事畢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694章 鹽州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85章 異心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450章 落幕第340章 定論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98章 虞美人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5章 名單第178章 會獵第1736章 試炮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0章 “寬刑簡政”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章 臺懷之事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85章 異心第173章 日常第236章 母、妻、子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053章 終章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59章 挫折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97章 新山陽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73章 解決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36章 趙都帥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4章 箇中弊端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01章 老郭威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08章 井陘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70章 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