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調整

與王峻的交流,並沒有持續多久,大半夜,天寒人疲的,能談什麼。在明顯尷尬的氣氛中,沒有繼續就城門的狀況作進一步的交流,更沒提姍姍來遲的事,只稍微寒暄了一番,便讓王峻下去休息了,爲恤下情,直接讓他留宿行在,並遣人好生照顧。

等王峻退下後,劉承祐的隨和終究散去,鎖着眉,靠在座位上,神思不定,兩眼中釋放出的目光,在朦朧燈光的映射之下,似乎都變得銳利了許多。

只簡單地的交談,王峻帶給劉承祐的印象十分不好。尤其是,其人對劉承祐親征李守貞,順利平叛,似乎很意外。還戲言,自己都準備好提鳳翔之兵,東來助戰......

“官家。”張德鈞邁着緩慢的小步湊上前,輕聲問道:“是否就寢?”

“不過半年的時間,一個人竟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劉承祐朝向張德鈞,嘴裡似在呢喃,又似在問他,聲音很小。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張德鈞一愣,小心地問道:“官家說什麼?”

“王秀峰向有才幹,當初雖小有自得,兼具傲氣,卻也不至驕橫到這個地步。在朕面前,他倒是放得開......”劉承祐淡淡地道:“涇原、鄜州、延州三節度,聞朕詔令,都是急奔而來,面懷臣服。鳳翔與涇原比鄰,王峻比史公年壯,史公都到了,他王峻何以遲來?意外?路遙?還是人怠了?哼——”

一聲冷哼,讓聽着的張德鈞不由哆嗦了一下。這個內侍雖然年輕,但已是在劉承祐身邊伺候得最久的太監了,有眼力,腦子也很靈活。方纔君臣二人的談話都聽在耳中,此刻,當然也能稍微揣摩到劉承祐的憤怒。

“你說說看!”劉承祐的心頭顯然有些壓抑,有點隨意地對張德鈞道。

“奴婢不敢多言,更不敢妄議大臣。”張德鈞道。

“朕讓你說!”劉承祐一怒。

見狀,張德鈞這才十分侷促地回道:“王使君前帥師大破蜀寇,威震西陲,又被官家委任爲鳳翔節度,授以權柄,春風正得意,意態正昂揚......”

“屁話!”劉承祐突然爆了句粗口:“而今都中秋了,還得意什麼?啊?你莫不如直接說他恃寵而驕!”

張德鈞嚇了一大跳,揖着手,腰彎得更低了,一副格外惶恐的樣子。哪怕心存敬畏,這宦官心裡也不由泛起些嘀咕,官家既然心裡清楚,爲何還要爲難他一個內侍評斷。同時,表現得也更加謹小慎微,天子向來肅重,此番竟然連這種粗鄙之言都說出口了,可見其心中的憤怒。

“今夜朕說的話,但凡傳揚出去,小心你的腦袋!”沉默了一會兒,心情略作平復,劉承祐淡漠地說。

“奴婢什麼也沒聽到。”迎着劉承祐漠然的目光,張德鈞那還算俊秀的臉頓時白了,撲通一下跪倒,配合着睜眼說瞎話。

“還有,做好本分事,管住嘴,不準妄議大臣。”劉承祐又道。

“奴婢不敢!”張德鈞立刻應道。

看其緊張地繃着的臉上,分明寫着點委屈之意,劉承祐淡淡地道:“自今日起,朕身邊內侍,以你爲首。”

“謝陛下!”聞言則喜,張德鈞長拜謝恩,什麼委屈,都拋諸腦後了。

裹着袍服,又慢悠悠地回到榻上,縮入被窩之中,幽幽感慨一句:“可惜了......”

王峻此人,確是有才幹的,立國之初,劉漢的那些官員之中,也是少數與劉承祐走得親近的,故一直以來,對他劉承祐是很看重的。

而王峻,於國於他,都有功勞,劉承祐也甚愛能才,多爲倚重。年初蜀軍入寇,遣其將兵爲帥,王峻也沒有讓他失望。任其爲鳳翔節度,實則幾乎將西陲的御備盡數交給他了。雖然說起來有些虛僞,劉承祐欲盡王峻之才,對把他放在關中抱有極重的“託付”之心。

不過,也正是就鎮鳳翔之後,王峻就有些飄了。前爲中樞之臣外放,有天子信任,又兼雞峰山大捷的赫赫威勢,王峻在節度任上可謂是言出法隨,上下弗敢有違逆者。

平日裡書信往來,多言辭倨傲,對周遭州府官員,也多輕慢無禮。每出行,必大張旗鼓,州兵開道,馬軍隨行。巡視治下州縣,常逼得職掌吏民,竭財盡禮以奉,擾民之甚。並常與人言,他在東京時如何如何,與皇帝的關係如何如何,劉承祐又會如何賣他面子......

當然,王峻倒也非全部幹着爛事,在壓制後蜀勢力上,做得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在兩國“蜜月期”內,幾番於隴上挑事,也不利於兩國“邦交”。

對於王峻的所作所爲,劉承祐當然有所耳聞,雖然不滿,卻只當他一時驕氣。畢竟一直以來,王峻給他的印象還是不錯的。但如今親自接觸了,方纔明白,此前地方的奏報,並沒有誇大其詞。

人的變化,有的時候真的太難測。

......

中秋當日,劉承祐於永濟城外大營,舉行了一場閱軍,關右節度及應詔的官員及鄉望得以同閱,好好地展示了一番禁軍的強大,秀了一番肌肉。

這就是一場威懾的作秀,劉承祐相信,只要經與會之人將盛況稍作傳揚,大漢兵威會更加深入人心。

其後,再度犒賞三軍,盡與上下將士同慶中秋的心意,氣氛烘托得很不錯。同時,又於大營內設大宴,款待關右諸節度與隨軍的高級將帥與作戰立功的軍官們,一同喝酒賞月。

八月既望,就在永濟城內,劉承祐便着手,進行他班師之前最後的緊要事務了。對關右諸鎮進行一次大的調整,這也是他逗留河中,耐心等待諸節度覲拜的原因。

首先,作爲舉叛之地的河中府,劉承祐不再任命節度使,而是以宣徽北院使扈彥珂知河中府事,主理府下軍政,另以小底軍都指揮使周暉卸軍職,判河中軍事。扈彥珂是委以要任,周暉則是遭貶,同時,兩者之間也能達成一定的制衡。這,勉強算得上是“軍政分離”的初步嘗試。

至於華、同二州,亦類此安排,由朝廷遣朝官,知州事。軍事方面,以護聖右廂都指揮吳虔裕爲華同巡檢使。

白文珂以其年老,調回東京,接替扈彥珂爲宣徽北院使。姐夫宋延渥則再受劉承祐重任,移鎮京兆,爲永興軍節度使。

藥元福移鎮鄜州,授保大節度,加太傅,賜襲衣、御馬;張彥超移鎮晉州,授建雄軍節度,勳爵如舊,以其腳跛,劉承祐特賜了一把鎏金嵌玉的柺杖;王晏則移鎮邠州,授靜難軍節度,加司空,賜器幣、鞍馬。

王峻,被劉承祐毫不猶豫地替換了,以趙暉移鎮之。再讓王峻在地方,劉承祐心中沒底。

當然,對於王峻,劉承祐仍舊選擇忍,其縱使驕橫,卻還未有大過,於國家有大功,於他劉承祐有功勳,更是他的“舊臣”,哪怕是做給其他人看,也得在臺前好好表演一番。考慮到其心情,劉承祐將之擢升爲樞密副使,封廣平郡公,放在身邊,任其蹦躂,都在控制之內。

樞密副使的職位,劉承祐本來是打算留給魏仁浦的。另外一方面,樞密院被郭威把持地也久了,魏仁浦又不喜爭權,郭威影響力有些大了。以王峻的才幹和性情,進入樞密院,劉承祐可以其繼續強化樞密院的權能,又可遏制郭威。

這一點,是必然的,而今的王峻,難以相處,哪怕他此前與郭威的關係不錯,時移世移,涉及到權力的時候,二者反目的可能性很大。對於這些,劉承祐考慮得很清楚。

至於陝州,趙暉去後,劉承祐則以廣銳都指揮使劉詞接替之爲節度使,也算是酬功了。

在這個過程中,周暉、吳虔裕、劉詞等禁軍老將,都很自然地被劉承祐放到地方上了,加強對地方控制的同時,也進一步削減了老將們對禁軍的影響,加強劉承祐的掌控,方便他欲行之改革。

唯二沒有變動的,只有涇原的史匡懿,以及延州的高允權了。但是,劉承祐往涇原派了些養馬的將吏,又在延州設一油料使,專事採取猛火油並負責轉運往東京。

劉承祐這一連串的詔令,幾乎將整個關中及一部河東地區給來了一次大“翻新”。心服,是不可能都心服的,但是,劉承祐這勢借得很巧妙,可以相對容易地壓服關右諸節度。事實上,這也是劉承祐當初選擇親征的目的之一。這些想法,大部分早在劉承祐心中計較好了的。

經過這麼一番調整,朝廷對關右的影響與掌控力度,直線提升。

......

PS:病毒無情人有情,相信一線醫護工作者,相信鍾院士,相信國家,就如17年前一樣,定能克服此災,只希望那一天能更早到來。

大家保重!

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12章 兄弟第1章 何謂開寶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60章 皇后進言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75章 軍略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79章 蕭思溫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21章 瑤女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421章 樑孝王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51章 詔令西進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714章 百姓苦第357章 國滅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74章 善待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15章 瀛州第341章 向錢看第270章 立場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48章 西撤!第42章 嶺南在望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17章 修法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85章 少壯派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51章 詔令西進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36章 試炮第417章 輕狂第91章 王峻驕狂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14章 大朝會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2章 方略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