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出兵爭論

bookmark

太原宮偏殿,是劉知遠日常理政、接見臣僚的地方。劉承祐與郭威前後腳入內時,裡邊已站了不少人。除了劉承訓之外,便是劉崇、楊邠、王章、劉信、史宏肇、白文珂、常思等熟面孔。

不過今日,增添了另外幾名將領,似馬步軍都虞侯郭從義、控鶴軍指揮使李洪信、興捷右廂都指揮使尚洪遷等,都是諸軍中的骨幹將領。王峻與張彥威二者,以前功,也得以在列。

未幾,在兩名內侍的陪伴下,劉知遠邁着強勢的步伐入內,龍行虎步,霸氣側漏。坐下,接受完文武的朝拜之後,方纔朝蘇逢吉示意了一下:“把情況都給衆卿講講吧!”

“是!”蘇逢吉出列,恭敬地應了聲,隨即看向衆人,說道:“陛下登基,天下震動,契丹主大怒,已然降制奪了陛下官職......”

說這話時,蘇逢吉嘴角都不自主地翹起了些許笑意,底下的臣子也多有不屑。稍微頓來了一下,蘇逢吉繼續說道:“不過,對吾皇踐祚之事,契丹主十分忌憚,已經採取反制手段。汴梁消息飛傳而來,契丹主以通事耿崇美爲潞州節度使,高唐英爲相州節度使,崔廷勳爲河陽節度使,以作御守。”

“中原的契丹軍隊,已有北調的動向。細作探報,沿太行一線的州縣,亦加強的守備......”

話音落,殿中靜了一會兒,劉知遠環視一圈擺手示意蘇逢吉退下,開口:“對契丹人的反應,衆卿有何見解?”

此時,不待他人出聲,王峻急於表現,出列道:“陛下,潞州、相州、河陽三地,扼守要害,我朝若欲南下,挺進中原,首當其衝,實不得不防。當趁三者,未及履任之際,先下手爲強,驅兵南下,佔據要地,掌握先機......”

“王峻之言,還有些道理!”王峻只頓了一下,史宏肇立刻接上了,語氣急躁,大聲道:“陛下當應對南面強敵纔是,勿要再在石重貴那亡國昏君身上浪費時間了!”

王峻被史宏肇搶了話,語氣中還有小覷之意,臉色有些難看,怒色微閃,憋屈地退下。

史宏肇則不會在意王峻這個小角色的反應,望着劉知遠,看其意見。他這也算重提了,都已經稱帝了,對劉知遠固執地要領兵東去營救晉少帝,做那無謂之事,他們這些人實在不理解,持着反對意見。

劉知遠卻直接擡手,固執地說道:“此事朕意已決,不容置疑。今日,朕召衆卿,是爲應對契丹,勿作他議!”

“既如此,末將敢請,率先鋒之軍,爲王前驅,先行拿下潞、澤、懷三州,飲馬伊洛,替陛下掃平進軍障礙!”史宏肇拱手請令,滿臉的自信。

“看來,史愛卿是贊同進軍了!”劉知遠說道。

“臣反對!”出聲的是楊邠:“陛下,契丹重兵仍集聚於中原,實力猶在,此事南下,無異於以卵擊石。縱使我軍強悍,與敵硬碰硬,難免損傷,於己無力。且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刀兵一起,必誤農時,眼下不是最佳進兵時機,還請陛下暫且忍耐!”

彷彿和楊邠穿同一條褲子一般,王章也起身附和:“我軍若進軍中原,必定傾巢而出,全力南下,糧草、軍械準備,民力抽調,州縣御守安排,這些都非一時半刻能妥善......”

兩人話音一落,史宏肇頓時急了,瞪着楊、王質問道:“當初,你們二人也是贊同陛下起兵的,如今陛下已爲天子,正當銳意進取,打拼江山之時。不過半月的時間,何以改口,你二人態度變得也太快了吧!”

聽其言,楊邠與王章不由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瞧出了點惱意。而劉知遠那邊,臉上也閃過一絲不虞,朝着史宏肇:“不得無禮!”

“末將性急,還請陛下恕罪!”被劉知遠一盯,史宏肇老實了些,但語氣中仍帶着憤懣:“然陛下前降詔,傳檄天下,號召天下臣民共討契丹。如今我朝既擁精兵猛士,仍困守河東,畏縮不前,這讓天下人如何看待啊?”

“兵者,國之大事,當審時度勢,取其宜者而爲之!”楊邠立刻說道:“如今敵強我弱,更需審慎行事,不可莽撞!陛下暫緩出兵,實乃從大局考慮,待萬事俱備,便可一鼓作氣,摧枯拉朽,直下中原!”

“我看爾等是畏戰怯敵了!”史宏肇一個沒忍住,頂了回去,蔑視楊邠說:“耿崇美、高唐英、崔廷勳何許人也,不過無名之輩,有何懼,翻手可平之!”

“史將軍切莫小覷天下人,需知驕兵易敗!”

“......”

“夠了!”見文武爭論愈烈,劉知遠終於忍不住,平息爭端之後,方纔緩緩道來:“用兵分緩急,當因時制宜。如今契丹人虎踞京邑,其勢正盛,未有他變,豈可輕動。衆卿目光還需放長遠,靜待其變即可!”

劉知遠話裡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按兵不動。史宏肇脾氣雖暴,卻也不是聽不懂人話,縱使心有不甘,卻再也不敢當殿同楊、王爭論了。只得閉嘴,恨恨地瞪了二者一眼。

“陛下,縱不進兵,契丹既有動作,我朝也當有應對之策纔是。若是豪不作爲,必讓天下看輕了我們!”史宏肇不說話了,王峻再度開口。

劉知遠沉吟,似乎覺得此言有理,認真地思考起來。良久,說:“諸卿有何想法?”

“遠既不可圖,近則可取!”郭威這時站了出來,緩緩應道。

“講!”

“代州王暉,從屬於河東,膽敢叛晉而歸契丹,割據自立。前番陛下以契丹之故,任其猖狂,容他幾日。如今,正當揮兵擊之,既平肘腋之患,又可揚我朝威風!”郭威說道。

其言落,劉知遠頓時兩眼微亮,給了郭威一個讚許的眼神,直問道:“何人領兵?”

王峻身體剛動,史宏肇已經高聲道:“臣願往,五日之內,必平代州!”

目光在史宏肇身上停留了一下,劉知遠幾乎不作他想,直接同意了。史宏肇畢竟是他的愛將,今日殿中已經被拂了面子,一個王暉翻手可平,權當安撫。

一場殿議,很快就結束了。王峻很憋屈,史宏肇也不愉,其他人,則在看戲。

劉承祐一言不發,縱觀全程,看着史宏肇與楊邠、王章二人爭論。從頭到尾,沒有一個人幫他說話,連平日交好的郭威都沒有,這廝人緣之差,由此可知。

劉承祐卻是不知道,劉知遠到底看上了他哪點,要說勇猛,軍中比比皆是,要說會打仗,他史宏肇也算不得名將......

第406章 調任第133章 面聖第60章 家事、國事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02章 絕境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24章 辭表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15章 瀛州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78章 會獵第158章 善後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95章 大洗牌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9章 寫得不錯!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12章 王樸卸任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01章 捐資第120章 折家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772章 處置第336章 橐相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50章 蜀亡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67章 遺表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18章 走私第31章 功成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33章 西征!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314章 門庭若市世宗篇終 駕崩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52章 皇孫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18章 進兵第9章 鳳翔戰況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345章 剝削者第1751章 結束了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8章 巡視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89章 威壓王帥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世宗篇51 皇太孫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97章 再臨六合第49章 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