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冬至宴

bookmark

冬至這天,肅靜已久的汴宮,難得地熱鬧起來,尤其漢宮正殿,崇元殿,宮中各司局的內侍宮忙碌於其間,做着最後的籌備與佈置。

天子早有詔,欲於冬至日這天,舉辦一場宮廷宴席,後宮嬪妃、公卿大臣、兩衙將帥、輪貴族勳臣以及進京覲見的藩鎮節度,俱受邀赴宴。

這,大概是劉承祐繼位以來,最“鋪張”的一次活動了。他雖然提倡節儉,但在國勢初定,帑中尚存薄糧,簡單地操辦一場盛會,用以聯絡感情,振奮人心,也是很有必要的。

大漢立國多風雲,劉承祐繼位這不足一年的時間內也多坎坷,歌舞昇平的假象,有的時候也是需要維繫的。

劉承祐前有言,旨在臣民同樂,故降詔,東京宵禁閉市時間,延長至子時,以供市民盡歡。開封距離夜不閉市,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市坊制度雖漸有打破的趨勢,但爲便於城市的管理,此前仍舊嚴格地執行着。

東京士民對於節日的熱情,也遠遠超出劉承祐的想象,不論勳貴官僚,還是普通的富戶貧民,都喜慶節氣,着新衣,吃餃耳。冬至大如年。

皇城以北,宣武門側,一片寬闊的軍營,校場、營房、食房、軍械庫等建築設施整潔齊備,駐有重兵。

殿前司下屬新編鐵騎兩廂八千餘騎,便駐紮於此,與西北側的侍衛龍捷軍一起,共同拱衛宮城。

原本鐵騎軍的編制爲萬騎,但礙於將校、士卒,尤其是戰馬短缺,且顧忌把侍衛馬軍給拆廢了,最終不能足額,即便如此,就馬軍上,鐵騎軍也足以同龍捷軍分庭抗禮了。

此時軍中,只餘不足半數的士卒,除了當值軍官、孤身以及家小不在東京的士卒外,都被允放休還家。不過營中,也是彩旗招展,平日裡肅穆嚴禁的氣氛被沖淡不少。

一車車酒肉押赴營中,堆放於校場之中,駐營的各軍,皆出人手,在各自軍官的率領下,集中領取。這是劉承祐下詔,由帑藏出財儲置辦,分賞兩衙禁軍,矢志不移地收買軍心,欲達到君臣軍民同樂的效果。

幾萬在營將士的犒賞物資,又是一筆足以三司使王章肉疼的支出。

校場上,氣氛雖則熱烈,但有序的場面完全將鐵騎軍士新編的訓練素質體現出來了。楊業一身幹勁的軍袍,嵌在身上的甲冑被擦得鋥亮,扶劍而立,親自監督着酒肉的分發。效率很高,不過一個時辰的功夫,便分領到位。

楊業自潼安軍卸任,隨劉承祐還京,以鎮戍及平叛之功,整軍過後被封爲,鐵騎軍左廂都虞侯、領夔州刺史,協助韓通掌管鐵騎左廂馬軍。

犒賞物資顯然是按人數算的,諸軍、營領取後,便只剩下一小半車的東西。見着校場中剩下的一片狼藉,楊業當即對左右吩咐着:“將之打掃乾淨,剩下的財貨物資,錄入營庫。另外傳令下去,陛下犒賞三軍,衆軍士歡慶,然不可忘形違紀瀆行,着各軍指揮使,善加監督。”

“是!”跟在身邊的軍吏,對於楊業的安排,以一種感慨的語氣道:“虞侯公忠盡職,令卑職等敬服啊!”

剩下的那半車財貨,楊業竟是不曾多看半眼,以三代以來軍中風氣,十分難得。

說着,軍吏好奇地看着楊業:“陛下於崇元殿設宴,虞侯爲何不去?”

鐵騎軍兩廂都虞侯以上的高級軍官,只有楊業一人,留守營中。

朝宮城方向拱了拱手,楊業道:“陛下之恩,本將銘感五內。然軍中不能無人掌事,況且,能與弟兄們同慶,足矣!”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看了看天色,耳聞各營傳來的喜慶喧囂之聲,楊業一招手:“走,隨我去巡視各軍!”

同鐵騎軍這邊的情況差不多,開封城內外,東京禁軍軍營,熱鬧不減。一次過節,一場犒賞,足以繼續消弭整軍分權帶來的壓抑與異聲。

......

宮城內,崇元殿,傍晚將臨之前,已是綵綢密佈,燭火點綴。宮裡宮外,朝裡朝外,應宴將臣及其家室,足有上千人與宴,陸陸續續提早進宮。

以崇元殿的空間,當然無法容納這麼多人,乾脆將兩殿廡派上了用場,再臨時於殿外搭建了一大片篷寮。即便如此,仍顯擁擠,但是另外一方面,大冬天的,正可聚衆取暖。

自劉承祐繼位以來,漢廷宮城之內,可還從來沒有似這般喧譁熱鬧過。

折從阮攜孫女也是提早進宮與宴,在侍者的引導下,入座,他的座位,自然在殿中,還比較靠前。爲了這場冬筵,漢宮中的那些宦官宮女根本不足用,劉承祐還調了一千宮中禁衛專門用以伺候。

“這便是皇宮正殿嗎?真壯觀!”折賽花跟在折從阮身邊,這個來自府州小娘子已被宮中壯麗景觀迷花了眼,掃着周遭忙碌的景象,驚歎道:“真熱鬧啊!”

“這便是開封,聚天下精華之所啊!”折從阮當然穩得住,雖然他這輩子也沒怎麼經歷過這等盛景。

不過,折小娘子嘴裡卻不由嘀咕着:“不是傳言天子崇儉尚樸嗎,這樣一場筵席,得耗費多少錢糧?”

周遭雖則嘈雜,折賽花的聲音也小,但折從阮還是聽清楚了,趕緊止住這小孫女,教育她,在這宮內,可要慎言。

折從阮資歷不淺,然長在府州,滿殿的公卿之中,認識的並不多,有交情的則更少了。不過,他人坐在那兒,倒有不少認識他的人主動上前來問候一句。畢竟天子對於折太尉的看重,已然傳開了。

等天候漸晚,人愈多,場面也愈發向着宮廷夜宴的氣氛轉變而去。眼看着時辰差不多,人也到得差不多了,劉承祐與太后李氏、皇后符氏,三者一道入殿到場。貴妃高氏,沒能在壓軸的這一小撮人中。

而隨着皇帝與兩後到場,大殿內外,原本熱烈的氣氛頓時一斂,不過那喜慶的氣氛依舊。劉承祐只稍微掃了一眼殿中盛景,一切都井井有條的,此番筵席,是交由國舅、宣徽南院使李業籌備的,劉承祐發現,他這個小舅在這方面,似乎還是挺有些本事的。

登御階,坐龍牀,同兩後一道,接受內外羣臣的朝拜祝賀,正式開始這場宮廷御宴。

第401章 老郭威半島史話·奇葩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4章 驚陶谷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16章 初夏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5章 名單第361章 “龍宮”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1章 大典日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764章 禁轎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398章 虞美人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80章 進攻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49章 求援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51章 郭氏父子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26章 問罪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3章 兩廣運動第6章 告一段落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1674章 爆發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316章 不裝了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40章 開拓之志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46章 驕將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43章 不自知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67章彈冠相慶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33章 西巡結束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45章 了結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3章 楊業述職第73章 西北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