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南唐來使2

bookmark

“漢廷的朝堂,公卿大臣,我們難以窺其一二。只能在這市井風物,閭里街巷間,多走走看看了!”韓熙載是用斜着的目光看着副使的,好似在解釋一般,那股子傲然之意,頗令人不適。

副使麪皮抖了下,他這一路來可受了不少韓熙載的傲氣,若非身負監視觀察的“使命”,他纔不願跟着此人出來,寧願待在賓驛之中。

悶悶喝了杯酒,喝得過猛,喉嚨燒得厲害,差點噴出來,好不容易緩過來,抱怨道:“北方的酒,就是不如我們南方香甜醇美!”

以斜着的眼神迴應韓熙載:“這開封市井有何可察之處?人口往來不如金陵之衆,商賈百業不如金陵之旺,人心風氣更不如金陵之安,若論文治禮化比起金陵的差距更是雲泥之別......”

這副使嘴裡,滿滿都是對金陵的自豪以及對開封的鄙夷,那是種發自內心蔑視,彷彿開封真有多麼的不堪一樣。

聞言,韓熙載面色不愉,語氣平淡道:“要知,大唐經烈祖與今上兩代二十餘年的經營,保境安民,方有今日大唐之強盛,金陵之富庶。而北方戰事頻繁,經年不休,兇獠肆掠,劉氏立國不過兩載,能使開封小治如此,已屬難得了!”

“這開封城中的漢帝,可謂受任於危難之際,繼位不過一年,年紀雖輕,能穩定住那複雜的情勢,穩定朝局軍隊,馭功臣宿將,卻西蜀、平內叛、抗契丹,剿匪安民,更行整頓朝綱、治訓軍隊之事......”韓熙載面帶憂慮,感慨深沉:“一舉一動,莫不穩中有進。不怕中原之主兇惡殘暴,唯忌其沉穩從容。北漢,遲早爲我大敵啊!”

“韓公太過高看北漢了吧!”副使明顯不以爲然:“就在這開封市井間信步閒逛一圈,便對漢帝如此吹捧,斷言其爲我大唐強敵,太過兒戲了吧!”

不待韓熙載說話,這副使又道:“都說北漢這少年天子是明君,文治武功,傳他兩年前以數千軍破契丹幾十萬,殺契丹主,又復幽州,呵呵......”

“是真是假,且不論他。即便這漢天子當真賢明,又能如何,北方國家興亡,帝位更替,如此頻繁,如今北漢得其鹿,能守其國多久,都是問題。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都是成宗做祖之輩,一時豪傑,可是如今呢,早已化作一抔黃土!”

聽其清談闊論,是有幾分道理,事實上,幾十年來,從楊吳到南唐,也就楊行密晚年時代,與中原的朱樑硬碰硬地幹過幾場,其餘時期,更多的是在南方的淺灘裡與諸國紛爭。雖則關注着北方風雲變幻,但更像一個旁觀者,看戲一般。

這戲看多了,幾十年瞧下來,見中原羣雄打生打死,也慢慢生出了一種固執的傲慢。作爲南渡的中原士人,韓熙載對此頗有感觸,對副使的看法也不覺奇怪。南唐國內,就有不少官員在拿大漢的國運做賭注,談論其能堅持得國多久。

普遍不看好,最初的時候覺得能有個五六年,在劉知遠駕崩的時候有提出兩三年者,劉承祐繼位一番作爲後,看長的多了些,也覺最多多不過十年......

韓熙載早些時候,也沒有視漢爲大敵,甚至鼓動李璟出兵,實現大志。但此番北上之後,一路觀察,心中憂慮陡升,若大唐君臣還抱着這般心理,遲早得吃大虧。

雖然大漢還有一個新生國家的簡陋,醜惡之事很多,百姓很苦,將吏兇惡,官府拮据,但是一個名叫“秩序”的詞,已由模糊漸漸變實,漢廷基本已維繫穩定住了對中原的統治,中樞對地方的權威也初步建立。

這些東西,憑韓熙載這雙肉眼與其見識,是能夠觀察出來了。說起來,他南渡已有二十多年了,可是切實見識過當初中原的黑暗動亂。當年僞裝南奔,亡命避難,那等悽惶,可謂歷歷在目,兩相對比,如今的大漢,雖則瘡痍未復,但比起二十年前,可要安定得多。

心有所慮,但韓熙載此時可沒有與副使分辯的意思,同路不同心,他甚至覺得自己與之所費口舌都是多餘的。

韓熙載雖不說話,但那種發自內心的小覷,還是刺激到了副使,受不了其孤傲,滿腹怨氣地反駁道:“怎麼,韓公以爲,在下說得無理?”

“不然!分析得,很有道理,鍼砭其事,深切綮肯,天下能有此見識者,也不多!”韓熙載誇獎道,不過那種於平淡間裝逼的語氣,莫若不誇。

深吸了一口氣,雖在單間,但酒肆內的嘈雜不斷地透過門窗往裡邊鑽,副使忽然覺得心情再沒有像此刻這般煩躁了,不耐煩地道:“韓公,還是好好想想,怎麼完成北來的使命吧,就勿要在此做那莫名感慨,危言聳聽了!”

韓熙載笑了,很平靜地道:“漢帝不欲接見,難道你我還能強闖不成?”

就是不爽韓熙載那安然自如、自以爲是的表現,副使急聲:“難道漢帝一年不見我們,我們就要在此等上一年嗎?”

“你若是不耐,可先行南歸!”韓熙載道。

副使不作話了。

見其狀,韓熙載方纔稍微認真了些,說:“你我此番想要完成任務,只怕沒那麼簡單!”

“怎麼講?”副使望着韓熙載。雖然在他這樣的南方士人眼裡,韓熙載孤傲自負,但其人的見識與才幹,倒沒人貶低過。

韓熙載幽幽然地解釋着:“就漢帝無視我們的舉動,便可知,他對我朝,恐怕是抱有敵對之心。你我這段時間,遍訪漢廷重臣,皆不得見,連禮物都送不出去。這是爲何,不管是得了漢帝的授意,還是漢臣體其君意,都不是好事啊!”

聞言,副使緊張了:“倘如此,那可如何是好?使命不達,回朝之後,如何向陛下交代?”

韓熙載笑笑,不接話,讓那副使恨不能咬他一口。

起身,走至窗扉前,望着外邊的東京市景,沉吟凝思。韓熙載心裡輕蹙,此番北上,任務並沒有唐主與朝臣們想象中的那麼艱難,既攜善意而來,漢帝是聰明人,兩國若交好,明顯對漢國的好處更大些。

思慮間,韓熙載又想到近來同此東京朝臣的交往,皆是閉門不見。據他所聞,大漢的朝臣多貪鄙,然而此次,卻能齊守。

他不信這些人的貪慾小了少了,即便僅針對於此事,當一干貪鄙之人能忍耐住心中的貪慾,約束住自己的行爲之時,這纔是值得深思的。

二十多年前,南平王高季興親自前往洛陽覲見李存勖,觀後唐朝局混亂、政事荒怠,南歸心安而樂意,直言無慮於北唐。

韓熙載此番奉命使北,還未見到劉承祐,這心情已然沉重難言。

第45章 靖江軍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40章 封王第103章 郭王會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98章 轉折點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8章 瓊林宴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6章 進士樓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61章 大捷第38章 賞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98章 秋獵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30章 陳橋第311章 舊識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243章 總結第125章 頌公亭第43章 事畢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24章 巡遊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7章 恩賞問題第66章 陷河陽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67章 又去一老第78章 南北併發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48章 西撤!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39章 進退第98章 溫柔鄉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73章 道府之爭第243章 不自知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752章 放手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86章 賜死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480章 “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