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告一段落

順着曲折曼回的廊道邁步,手裡拿着一疊奏章,那是天子批覆過的政務,需下傳處置。

範質一身紫服,姿儀端正,然而臉色生硬,神情沈肅,分外威嚴。年近四十,範質也越發透着些“老古板”的氣質,又抑或是身居高位,分執相權的緣故,使得他對自己立人行事有更多的約束與要求。

腳步顯得有些匆急,步步生風,帶動衣袂,就如範質向來偏急的性格一般,惹得伴其側,王溥得亦步亦趨地跟着。比起範質,王溥的氣度看起來,則明顯有活力多了,青年俊士,不外如此。

瞥着身邊的緋袍青年,範質心裡也難免有些羨慕與嫉妒的情緒。他自後唐年間入仕,在這亂世變遷中,歷三朝六代,直到碰到劉承祐,才得以厚積薄發,馭文執政,撰史修法,揮灑其能。及居相位,人生抱負,才得以初現。

而王溥,未到而立之年,遇制舉則進士及第,若非有王樸,必是狀元。入仕便逢明君,爲近臣,常議軍國大事。朝廷才士漸多,少壯之臣崛起,但王溥比起其他人,起點明顯高了一大步。

見王溥跟得有些侷促,範質放慢了腳步,想了想,說道:“齊物,陛下向來重視你之才幹,佛寺監察條制,我看就勞你多多費心了,老夫爲輔。”

聽範質這麼講,王溥有些不解,拱手錶示謙遜道:“有相公在,下官豈敢用事。《大漢刑統》尚且出於相公之手,區區條制......”

不待王溥說完,範質接話道:“你也知區區條制,耗費不了多少精力,只需對症下藥,因情制宜,考慮周全即可。”

頓了一下,範質又道:“‘滅佛’之事,持續不了多久,即將收尾。此事乃陛下與朝廷大計,必定不能有始無終,而此後妥善收場,便在這一份規範條制的基礎上。此番滅佛,上下盡力者,皆是追隨陛下的忠敢之臣,陛下這是欲讓你我也出一份力。然而老夫卻也知曉,陛下更想熬煉你的資歷......”

“相公是否過慮了?”聞其言,王溥嘴角仍掛着一道溫和笑容。他的話,翻譯過來就是,範相公你也許想多了!

“齊物入朝有兩年了吧!”見狀,範質突然轉變話題。

王溥點頭,兩眼分外清明:“乾祐元年中秋制舉,而今正兩年有餘!”

停下腳步,同王溥於宮苑內一角亭暫坐,範質遙望重重宮闈,說道:“而今朝廷,老臣隱退,權歸中樞,諸部司職位,*****仍衆。陛下御臨以來,銳意進取,厲行革興,選賢舉能,你我皆在此列。這兩年制、常舉,雖然也選拔了一些人才,但相較於朝中的情況,仍屬後繼乏人。這些情況,以你王齊物的見識眼光,想必也能看出幾分吧。”

“老夫作爲旁觀者,也能看出來,陛下對你王齊物,是寄予厚望的。假以時日,政事堂必有你一方席位......”

一番論談,讓王溥沉默了一陣,爾後方緩緩起身,朝範質鄭一禮:“下官多謝相公教誨!”

旋即,又朝向崇政殿方向,鄭重一拜。

範質這番說辭,看起來,倒是有點爲了撂事與王溥,而作忽悠的意味......

見王溥的反應,範質捋須,生硬的面龐上,多出了一道笑容,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閒談幾許,範質當先,返政事堂而去,而今的範相公,已成爲政事堂中的骨幹之臣,肩挑時務,權柄日重,威望漸隆。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

秋去冬來,隨着天氣漸涼,動物收起了爪牙,朝廷也漸息大政,前後持續了四個月的“整佛治法”,在乾祐三年冬至日這一天,由皇帝下詔,中樞宣發,正式結束。

在這場名整飭、實滅佛的運動中,共廢置墮毀大小佛寺計三萬三千七百三十所,釋放丁口約以二十三萬人,另緝捕查究犯法忘逸之淄徒七千餘人,僅各地上報,收繳土地七百六十餘萬畝。

至於財貨、糧食之類,看得着的眼前利益,則更豐富。作爲這場饕餮盛宴中佔大頭着,輸往東京的銅料便有上千萬斤,至於金銀、錢糧更是無算,總之是肥了一波,陸續輸入東京的巨大滅佛紅利,早已讓一干朝臣安心了。雖然,總少不了人閒言碎語,把“暴政”、“苛舉”拿來說事,爲此,武德司已教彼輩做人了。

此變之後,大漢全國寺院,僅餘三千餘座,系籍僧尼不足六萬,大漢佛宗發展,遭到重創。

當然,巨大的收益背後,沒能避免禍患。在這數月之中,諸道州共生民亂四十餘起,民亂雖分大小,然地方將吏平亂亦有效率高低,手段差異,與亂之民死傷逾兩萬。並且河南之地,有不少僧尼偷偷逃亡南唐、荊南避難,雖然朝廷及時發令遣兵攔截,仍舊造成了不小的人口流失。

當然,南唐佛道益昌,這些寧肯遠避他國的僧人,向佛意志顯然堅韌,這些人到南唐,對於大漢而言,倒也並非完全壞事。

而受皇帝命,範質與王溥召集一干學士,就佛寺及僧尼的管理制定出了一套比較全面的制度,曰《大漢乾祐中外寺院僧尼管理條制》。

首先是寺院的存廢,諸道州縣鎮,皆有敕額,以“功德”及戶籍人數定之,無敕額而私建者,法辦。

其次,僧尼系籍,需在官府登記,上報中央祠部,統一管理。系籍僧尼,定期考覈。

第三,出家剃度,男女有年歲限制,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另需家中父母、祖父母同意,已孤者需同居伯叔兄處分,即便如此,還需官府考驗經文。全部符合條件,方與系籍。

第四,便是繼續發展度牒制度了,對於往朝度牒,盡數廢棄,而現存寺院之僧尼,需在一年之內向官府申領受牒,當然,免不了再被刮一層油水,畢竟官府也是有行政成本的。

至於其他,則是一些補充細條,禁絕先時僧尼聚衆眩惑流俗之舉,如戲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稱變現還魂坐化、聖水聖燈妖幻之類,另增觸例懲戒法辦之條例。

這些條制,無異於對佛門的發展,再增加一層限制,劉承祐粗觀而從之,沒有更多計較,甚至對於這些條制,也並不是特別在意。此次滅佛,在他心裡,實則屬於一錘子買賣,抑佛發展,終究不是他最終目的。

他也不認爲,靠着這麼些條制,便能真正限制佛門的發展,釋宗的生命力,實在太頑強了。他這一朝,或能壓制,繼世之君呢?隔世之皇呢?

在劉承祐看來,只要對他的宏圖大業有利,國情發展,時世現狀,需要他滅佛,他就做了,就是這麼簡單!

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55章 拉開序幕第53章 遁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80章 京觀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49章 醫政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79章 長教訓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02章 攻心疲敵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27章 不允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4章 人事調整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4章 西南事務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3章 取士不公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98章 虞美人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8章 巡視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9章 勸諫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70章 大禮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413章 分食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88章 童謠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4章 外戚第164章 監國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59章 不知死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22章 西南土司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2章 天子上門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45章 出兵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