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濮州案(2)

bookmark

御史、武德司兩撥人,先後前往濮州鄄城調查,東京這邊,卻因此事,漸起波瀾。朝中臣僚,多就此羣起而議,主要盯着兩個地方,一個崇政殿,一個郭府。

而議論聲隨着三日後郭榮回到東京,更是如潮洶涌,郭榮是囚服鐐銬加身,檻車而還的。到了東京,也沒得到天子的接見,只是直接下詔獄,言調查結果清楚後再作區處。

如此一來,朝中便開始冒出些大膽的流言了,說是郭家要倒了。開國元老中,由高祖欽點的輔政之臣,只剩下郭威了,而綜合郭威如今抱病在家月餘,郭榮又案發的情況,更加佐證了這種猜測。

若是以往,出現這等情況,劉承祐絕對嚴厲呵止。但此次,並沒有就此表明態度,只是任議潮發展,天子曖昧的態度,更讓朝臣們多心了。

在這段時間內,劉承祐等待着鄄城調查結果的同時,也暗暗觀察着郭威的應對。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既讓他感意外,同時又在意料之中的是,郭威冷靜得很,只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拖着病體”進宮,向劉承祐請罪,讓劉承祐只需依國法處置。

其後便回府,關門閉戶,謝絕來客。感朝中輿情之洶涌,有不少郭氏舊部、故吏,忍不住上門拜訪,也都爲郭威所拒絕,不見任何人。

郭威這番表現,讓劉承祐有些摸不清其想法,但這謹慎地讓人抓不到絲毫把柄的做法,也不得不讓人佩服。劉承祐甚至想,要不要給郭榮判個死,看看郭威作何反應......當然,也僅僅是想法罷了,劉承祐可捨不得。

倒是國舅宣徽使李業,在此次風波中,上躥下跳,沒有一點眼力勁兒,糾集了一干朝臣,上奏劉承祐,一定要嚴懲郭榮,一副要置其於死地的樣子。

對此,劉承祐心裡實則很不滿,因爲李業讓他體會到了一種受迫的感覺,雖然那種受迫感不算強烈,甚至根本難以影響他。只是,讓劉承祐有些不爽,李業何以敢如此,無非是因其身份,他的底氣何來,來源於後宮的太后。

而就李業何以在此事上如此積極的原因,武德司的探事給了劉承祐一方面的解釋。

其一,李業與那被殺的濮州刺史張建雄,確有往來。李業爲宣徽使,其中有有一項職責,便是檢視內外進奉獻名物體,早在乾祐二年初,張建雄向東京進貢名品的時候,雙方就聯繫上了。後聯繫不斷,逢年過節,少不了禮物往來。

其二,李業如此針對郭家,是因爲與郭威有舊怨。郭威主掌樞密院期間,李業曾爲其部曲,向郭威謀一官職,被郭威拒絕;後又有與李業交好之軍官犯法,李業又找到郭威說情,郭威還是沒給面子。有此兩事,李業深惡郭威,如今其子郭榮犯案了,豈能不抓住機會。

其三,就是風聞之事了,近期李業於府上宴請賓客,酒酣之時,與左右言。自己胸懷大志,而不得伸展,朝中多有不敬重乃至藐視他者,他此次要藉機整治郭家,讓朝臣看看他李國舅的威風。

得到這樣的彙報,算是解了劉承祐心中一部分疑惑,然而對於這個舅舅的感官,更差了。

比起李洪信、李洪殷幾個舅舅來說,李業個人能力或許要強一些,但有的時候,纔不與志相匹配,喜歡亂插手,顯示存在感,所造成的結果往往更壞。而李業,儼然是個自命不凡,心比天高的主。

一直到十日之後,趙礪與王景崇,先後自濮州歸,帶回了他們的調查結果,覆命於崇政。

“陛下,經臣在濮州,詢問相關屬吏、差役、官兵、百姓,郭使君殺刺史張建雄一事,已有結果,人證口供俱在!”趙礪將一份案卷呈上,嘴裡則敘說着:

“二月初二,郭使君率領部曲,巡視濮州範縣春耕事宜,發現民不安墾,而官府無爲,反倡雜捐。郭使君怒而奔州治鄄城,鄄城治下,一如範縣。有百姓攔道上告,言刺史張建雄侵佔土地,迫害清白,州衙質問,張建雄甚爲怠慢。後於衙堂產生衝突,張建雄竟以州兵相抗,郭使君怒視下令擒拿,激鬥之中,張建雄殞命!”

趙礪將情況簡單介紹了一遍,但從其言語描述,能夠感覺到一定的偏向,已有隱約爲郭榮開脫的意思。劉承祐不禁瞥趙礪眼,此人當初正是因爲剛正不阿,不避權貴,直言上諫,進入劉承祐的視野。方纔在三年之內,屢次升拔,官至御史中丞的重職。

但此次,劉承祐不知道,他是顧忌郭氏,還是因爲猜度迎合着他這個皇帝的心思,方有這種偏向。

在劉承祐審閱案卷期間,趙礪又拿出一份,恭聲道:“陛下,經臣調查,另有濮州刺史張建雄在任期間,所犯國法。其一,無視朝廷權威,陛下繼位以來,所頒新政,無一落實到位,陛下惠民政策,所減之賦,所蠲之稅,悉肥己身,入私囊。”

“其二,以上供朝廷稅賦之名,於治下行任意攤派,搜掠百姓之事。私設關卡,勒取士民工商錢財。”

“其三,收受賄賂,包庇不法,使濮州境內,惡徒兇霸橫行。”

“其四,縱容親戚、家僕,侵佔土地,橫行鄉里,並派豺吏,攔截上告之人。”

“其五,不遵《刑統》,每親事案獄,濫施酷刑。”

“......”

“如此,累累罪行惡政,罄竹難書,請陛下明鑑!”趙礪說道。

聞其報,劉承祐稍微消化了一番,說道:“聽趙卿話裡話外的意思,這張建雄,本是當殺之人?”

趙礪身體頓了一下,拱手道:“如其行,雖萬死難贖其罪!”

當天子的目光落到自己身上的時候,王景崇也動了,沉聲稟道:“陛下,據臣所察,以治政之故,郭榮與張建雄之間,早有齟齬。郭榮在澶州,三年而使澶州政通人和,百業復興,而濮州同屬鎮寧軍治下,而自成一體。張建雄在任,對郭榮之政,素來排斥無視。兩方矛盾之積攢,已非一日之功,此番爆發,只是適逢其會!”

“趙中丞所報張建雄在濮州任上,所犯罪行,臣調查所得,幾無疏漏!”

再聽完王景崇的彙報,劉承祐沉吟着,一時沒有作話。頭還埋在兩份案卷之中。

良久,劉承祐擡起了頭,問二人:“濮州距離東京有多遠?”

聞問,趙王二人皆是一愣,不得其所。還是趙礪答道:“回陛下,濮州州治鄄城距離東京,不足三百里。”

“區區三百里的距離,就可閉朕塞聽,到如此地步?”劉承祐突地發作,將兩份案卷丟在御案上,冷聲道:“那張建雄在濮州行其惡政,敗壞朝廷名聲,爲何朕從無所聞?河南的御史呢?近畿的武德探事呢?恩?”

“大漢疆域,何止千里,那千里之外,又是怎樣的情況。朕現在,實在是脊背發涼吶!”劉承祐的聲音並不算高昂,但在崇政殿中迴響,確讓人直覺其間怒火,危險恐怖。

趙礪與王景崇,幾乎是不約而同地,跪倒在地,叩請:“臣等監察不力,請陛下治罪!”

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5章 坐不住了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1章 請教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70章 立場第127章 皇城司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36章 母、妻、子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86章 賜死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66章 商業互吹第93章 完了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77章 小賢王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53章 交代後事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19章 回京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53章 遁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36章 怪圈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32章 進宮第348章 老皇帝第7章 貴戚解權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94章 減稅難第132章 做媒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470章 分封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0章 收穫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50章 打他一仗第64章 楊業卻敵278章 軍務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55章 燕王病故第406章 調任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484章 不對勁!第1695章 袁家莊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89章 威壓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