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同樣的選擇

bookmark

步出二堂,夜色已深,清風拂過,吹動庭前竹木發出“沙沙”的聲響。倒更襯庭前靜謐。掃了眼廊道間的侍衛,高防重重地吐出一口濁氣,不禁回首望了望,堂間黃光依舊,隔着窗扉隱約還能看到劉承祐坐於埋頭書案的身影。

思及方纔與劉承祐的對話,心中難免泛起些複雜的情緒,很快穩住心神,眼神清明起來,臉色輕鬆了些。

河東兵強馬壯是實實在在的,劉知遠早已威名遠揚,如今看來,這新朝二皇子也是人中龍鳳。由人觀事,河東成就王業的可能很大啊!

心思轉動間,一陣沉沉的腳步伴着鱗甲摩擦的聲音響在耳邊,偏頭看去,正瞧着李萬超在一名衛士的引導下,邁步而來。下意識地朝堂間瞥了眼,高防心中微訝,卻有所猜測了。

李萬超也第一時間看到了高防,沒多想,健步上前行了個禮:“高判官。”

“李將軍。”高防朝李萬超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輕聲說:“看來,你也是殿下有請吶。”

二人簡單地交流了兩句,李萬超便被衛士催促着入內拜見。

“將軍之名,我早有所聞。少年從軍,剛毅振武,累立戰功,以至軍校。討楊光遠,身先士卒,奮勇登城,飛石擊頭,幾近身亡;陽城之戰,流矢穿掌,拔箭又戰,神色自若。將軍,真勇將也!”

面見劉承祐,一上來,便聞劉承祐這一串讚賞之言,李萬超坐在那兒,一時有些發愣。不過他並沒有多想,而劉承祐所講,更有其得意之事,面上露出點追憶之色,笑道:“都是陳年往事了。”

李萬超如今四十多歲,雖已過了武將的巔峰年紀,但渾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剽悍味。他是從自底層一刀一槍,靠着血勇廝殺,成長起來的。

他的成長,幾乎是伴着“五代十國”這場亂世發展,能代表大部分這個時代的武將。

“將軍勿做謙辭,能得你這般忠勇之士輔助,共逐契丹,匡扶社稷,是河東之福,是天下之福啊!”劉承祐聲音很輕,說的話卻聽沉。

李萬超應該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不過不被捧得這麼高,心有所感,擡手鄭重地向劉承祐說:“末將,僅以此身,傾力報效國家。”

同李萬超說了些恭維之辭,劉承祐沉默下來,思吟了片刻,方纔注視着他:“想必將軍,心中也好奇,我召你何事吧。”

李萬超很乾脆地點了下頭,老實問道:“是的!”

輕輕地吸了口氣,劉承祐腰背一下子硬了起來,表情也變得冷肅,黃亮的燭光照得他那雙眼睛直髮光,說:“有人向我建議,讓王守恩爲潞州帥。然舉義之事,我已得到過詳細彙報。潞州得以光復,皆是將軍的功勞。王守恩貪鄙,我欲殺之,以將軍爲節度,鎮定潞州,你看如何?”

話說完,劉承祐便緊緊地盯着李萬超。

李萬超顯然很驚訝,但很快反應過來,連連搖頭,很是肯定答覆說:“殿下,萬不可有此意?”

“哦?”劉承祐身體又慢慢放鬆下來,問:“爲何?”

不假思索,李萬超抱拳道:“末將舉義,誅殺趙行遷與契丹使者,乃是響應天子抗擊契丹,重整社稷的號召與志向,非爲一己之私利。王守恩貪婪,雖爲人不恥,但終究是功臣。殿下如殺功臣,而以末將代之,恐使衆人寒心!”

劉承祐仔細地觀察着李萬超的表情,一臉樸實,感情真摯,該是言出於心。 wωw _Tтkǎ n _¢o

眨了眨眼,劉承祐繼續開口,言語中帶着誘惑:“將軍可要想好了,這可是一鎮節度之位。”

可惜,李萬超仍舊很乾脆地搖着腦袋:“末將既無聲威以服衆,又無文才以治政,只是個粗人,僅會帶兵打仗,上陣殺敵。縱與節度之職,只恐誤政害民......”

聽完李萬超的話,劉承祐心中難免生出些感慨,同樣是武夫,但是似此人這般明理重義的,還真是少見。劉承祐不清楚此人帶兵打仗的能力究竟如何,但就衝他所言,便忍不住心生好感。

歷史上,“五代”時期名將甚多,但李萬超在其中並無多大名氣,劉承祐甚至從來沒有聽過此人。然就他所觀,這是一名可以託付重任的將軍。

“將軍,真英雄也!”朝李萬超鄭重地一拱手,劉承祐誇道,這一回,多了點感情。

不待其接話,劉承祐站了起來,說道:“我欲上表晉陽,以將軍爲肅銳都指揮使,率肅銳軍士,隨我軍作戰,將軍意下如何?”

聞言,李萬超沒有絲毫遲疑:“願從殿下之命!”

在劉承祐的印象中,這個時代是君臣義絕,忠誠不可靠,背離固常在。但是,高防與李萬超二人的表現,讓劉承祐對這個時代多了幾分信心,這個世界,還是有些正能量的。

夜裡的接見過後,基本可以確定,高防與李萬超都可以爲用,有這二者的輔助,潞州基本不可能再出現什麼大的意外。

潞州的軍隊,兵力並不算多,總計不過三千餘人。除了肅銳營那一千多士卒外,便是節度鎮兵,此前一直爲王守恩統管,而現在,劉承祐有意讓高防代之。

劉承祐的考慮也很簡單直接,掌控住了潞州的軍隊,那麼餘者都不是問題。

至於王守恩,哪怕表他爲昭義節度,仍得靠邊站。

......

翌日,州城變了一個新氣象,似乎少了此前的壓抑,城中軍民基本都知道,潞州換了主人,他們是新朝治下之民了。對此,大多數人是表示擁護的,至少不用再承受契丹苛政的盤剝,哪怕他們遠遠體會不到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難。

不過,在劉承祐的嚴令下,整個上黨仍舊處於戒嚴之中,不許進出。

就在上午,韓通率着騎兵都回來了,直接被迎入城中,向劉承祐面陳軍情。

而韓通南去一日夜多時間,顯然是有些收穫的,帶回了契丹耿崇美軍的消息。

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7章 鼓譟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59章 元臣多鄙第48章 耿崇美第216章 初夏第133章 面聖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08 狀元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51章 郭氏父子世宗篇終 駕崩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412章 二王第80章 進攻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412章 二王第180章 賞功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35章 東歸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00章 梁山濼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16章 初夏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76章 玉如意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25章 邢州事第1736章 試炮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82章 不手軟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39章 那一腳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03章 抓起來!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78章 滄州府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9章 長教訓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53章 信使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78章 遼國近況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4章 武夫軍閥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09章 交待後事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21章 道士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44章 箇中弊端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311章 李沆第341章 向錢看第257章 龍舟第3章 取士不公第45章 靖江軍第39章 連夜南進第347章 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