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

壽春這邊的局勢,就如遠在上百里之外的趙匡胤戰後所猜測的那般,北漢統帥王峻的誘敵之計,也已進入關鍵階段。

在渦口之戰進行的同時,南唐北面都部署劉彥貞已率三萬大軍及一萬多名淮南壯丁兵援至壽春,加上北上的廬州軍,號稱十萬,氣勢洶洶,不可一世。

而在漢軍大營,在王峻的命令之下,早已潛然動作,做好了撤軍的準備。東進的李重進,南下的王全斌,派出去兩路攔截兵馬。

李重進率護聖軍在濠州安遠縣以西與唐軍相遇,按照王峻的命令,小戰一場。結果,佯敗變成真敗,畢竟兵寡於唐軍,若不是李重進壯士斷腕,留下一部,果斷撤退,差點就被唐軍纏上,全軍覆沒。

灰頭土臉而歸,自覺英名喪盡,李重進是羞憤難堪。不過,出人意料的是,王峻此番居然和顏悅色,對李重進善加安慰,彼時大軍已經順着淝水,撤往下蔡,王峻反而委以重任,讓李重進爲大軍殿後。

有的時候,這敗仗,要敗而不潰,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可比打勝仗還難。李重進用一千多士卒的性命,證明了這一點。

王全斌那邊,可要老練得多,沒有與廬州張全約軍交鋒的意思,就將其盯在淝水邊上。等收到王峻的撤軍命令,撤得飛快,與李重進一道殿後,主防備壽春守軍追襲。

唐軍這邊,大軍之來,隔淝水相望,只見那一座龐大的空蕩蕩的漢營。得知漢軍已向下蔡渡口撤退,唐軍主帥劉彥貞哈哈大笑:“漢賊懼我大軍,遠遁下蔡,是恐後路有失而往固守,追之必可大獲全勝。傳令,發兵下蔡!”

同時,又傳令壽春城何敬洙,已打南邊而來的張全約,讓他們和他聚兵一起,發兵西北。又再分兩路使節,往南北通知,讓濠州水軍及經過補充的壽州水軍齊向漢軍下蔡、正陽浮橋進攻,策應他主力的進攻。

聞劉彥貞軍令,何敬洙當即使人勸他:“都帥遠來,師老兵疲,當先使將士休整,再圖後計。且漢軍強悍,未戰而先退,貿然追之,恐有不測之變。君爲大將,身負王命,擔淮南守禦之責,當審慎而行!”

何敬洙的勸解,可謂忠言,但已進入自我狀態的劉彥貞,哪裡聽得進去,對何敬洙使者大加申斥:“漢軍的戰力,本帥已見識過,護聖軍號稱北漢精銳,也爲我一戰而敗,簡直不堪一擊。我看何使君是老了,身爲守將,臨戰之際,竟然如此怯敵。”

“你回去替本帥問何敬洙,漢軍撤退之際,爲何不出城追擊,拖延遲滯,爲我大軍合圍爭取時間。你告訴他,本帥不治他貽誤戰機之罪,已是念他老將,對他網開一面。讓他速速出城,與某合兵,追襲下蔡,否則讓漢軍逃到淮北,休怪我軍法無情!”

劉彥貞這番話,傳入何敬洙耳中,惹得老將暴起,氣憤難抑,直罵豎子。隨即遣話白劉彥貞,他奉命守備壽春,不敢擅離,君要追擊漢軍,自去,壽春無一兵一卒可調。

得到答覆的劉彥貞,更怒,大罵老匹夫,差點斬了使者。

與何敬洙報同樣建議的,便是廬州來的保信軍都指揮使張全約,聞劉彥貞令,遣人告之:“都帥奉命北來,本爲解壽春之圍,今漢軍已撤,則目的達成。當集重兵,觀敵情,輔以水師之利,從容而破之。所謂窮寇莫追,何必急於追殺,給敵軍以可乘之機!”

忠言逆耳,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許多時候,對於一個身處局中的人來講,是很難明白的。

面對何、張二人的勸告,劉彥貞只覺二者是怯戰推搪,敷衍他的軍令。怒使人質問張全約:“君在廬州,比鄰壽春,然近半月來,遲延進軍,未曾一戰,未損一兵,何其怯也!當從本帥擊賊,立不世之功!”

又降下嚴令,讓張全約勿多言,領軍相隨。張全約性情不似何敬洙那般剛烈,無奈而從之,又請爲後部,爲大軍殿軍,劉彥貞笑之膽怯,也允了。

至於違命不從的何敬洙,劉彥貞暫時也沒有辦法,忙着追擊,沒時間與之糾纏,只打算進取下蔡,破了漢軍之後,再回過頭來,好好炮製這老將......

因何敬洙與張全約之故,爲免其他將領聒噪,劉彥貞召集衆將,強硬地說道:“北寇敵情,全在我心,汝輩何知?沮我事者,斬!”

然後即安排好進軍事宜,包括張全約軍及民夫在內,五萬餘人的隊伍,徑向下蔡。

當然,作爲一個熟讀兵書的人,劉彥貞又豈不知窮寇莫追的道理。

只是,一則他早早地便放了話,要大破漢軍,執王峻頭顱以獻金陵,不願虎頭蛇尾。

二則,輕鬆擊敗李重進軍,讓他對唐軍與漢軍的戰力對比,有了些錯誤的預估。

三則,他往漢軍留下的營寨巡了一圈,發現在漢營之中,有大量遺漏的公私財貨,車架帳篷,甚至還有諸多糧食與拋車等重型軍械焚燒的痕跡。而懸於淝水之上,溝通兩岸的浮橋,也沒來得及毀壞。這些跡象,都表明,漢軍走得匆忙。

正是有鑑於此,劉彥貞方纔有大膽追擊,且戰而必勝的信心。

當然,劉彥貞並不知道,在撤退之前,因爲將士與民夫,收拾得太乾淨,被王峻狠狠地責罵了一頓,直斥彼輩愚鈍。在王峻與慕容延釗的精心安排之下,劉彥貞一路北來,所歷所見,想不上套,也難。

下蔡距離壽春並不遠,不過四十里的路程,即便有輜重之負累,半日多的時間,也足夠讓劉彥貞軍兵臨下蔡。

而這一路,劉彥貞看到了更多安他心的情況。比如有唐軍士卒,捉到了一些民夫,劉彥貞親自察問,其人答,他們是自淮北征召而來的勞役,漢軍北撤甚急,遺失於野。

聞之,劉彥貞大悅,賞那些民夫以錢糧,顯示他唐軍的仁德。

沿途又有漢軍不遺餘力騷擾之,這在劉彥貞看來,只是漢軍拙劣的拖延手段,沒費多少力氣,接連擊退三波漢軍的襲擾,劉彥貞傳令,催促大軍加速行進......

從頭到尾,劉彥貞似乎忽略了,漢軍真欲遲滯他進軍,何以棄馬軍而不用。

等唐軍在劉彥貞的催促下,兵臨下蔡浮樑之時,淮水岸邊的場景卻大出劉彥貞的意料。

按他的預估,他領兵至,眼前應是漢軍大亂,混雜一片,千軍萬馬,急匆匆而爭渡浮橋......

然而現實卻是,漢軍臨岸設寨立陣,陣勢龐大,嚴肅靜默,磨刀霍霍,殺氣騰騰以待唐軍。冬日的夕陽,釋放着黯淡的光線,照在漢軍兵甲上,反射出滲人的寒芒。

見其景象,唐軍頓時爲其一懾,包括劉彥貞,縱觀漢軍背水之大寨軍陣,不由得一陣心悸。當初倚勢凌李重進而大勝的驕心,一下子清明瞭,正是因爲飽習兵書,劉彥貞方知漢軍的恐怖。

見狀之下,劉彥貞忙亂之中,幾乎顫着聲音發令,讓大軍列陣迎敵。在陣前,設拒馬,擱利刃,立木牌,又布鐵蒺藜於陣前,以防漢騎突襲。所幸,隔着甚遠,給了劉彥貞一些反應的時間。

漢軍陣中,已搭好了一座高大的將臺,王峻坐於其上,縱觀唐軍情勢。雖隔得甚遠,但唐軍的慌亂可窺,並不打算給唐軍緩衝的軍隊,即下令開戰。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號旗揮舞,漢軍軍陣,緩緩動了起來,保持着嚴密的陣勢,如一頭戰爭巨獸,緩緩地朝唐軍壓去。

待進入弓弩射程之內,箭矢齊發,有將令所在,五千人的弓弩陣,不惜消耗,連續朝着唐軍軍陣拋射了十餘萬支箭。面對這種幾乎戰略性的打擊,唐軍縱有大盾、木牌、車架相抗,一時之間,也嚴重受創,死傷頗多。最重要的是,士氣的急劇下滑,不穩的陣腳,直接被射亂,連反擊都來不及。

箭雨過後,步軍當即發起進攻。站前佈置任務的時候,李重進堅決請命率護聖軍主攻,意欲雪其前恥辱,王峻允之。又以小底軍右翼,奉國軍左翼,虎捷軍輕騎壓陣,合兩萬三千餘步騎,向唐軍發起全面進攻。

唐軍,面對漢軍的打擊,根本無以抵抗。算上趕路至壽春,那幾乎一個白日都在行軍,七十餘里的距離,未加休整。及至下蔡,更未進食,如何能是以逸待勞的漢軍的對手。

漢軍這邊,智將不少,勇將更多。以護聖軍爲例,李重進、王彥升,都是憋了許久的暴躁之氣,直接爆發出來,率軍衝殺,直接撞破唐軍前陣,又有似韓令坤這樣的將才,從容指揮跟進。

其餘諸軍,王全斌、孫立、高懷德、郭崇威、史彥超等,無不是振武奮戰之將。王峻在後督戰,慕容延釗軍前指揮,衆將士奮戰,士氣軍心已散的唐軍,沒能抵擋滿半個時辰,在日落之前,便告潰敗。

步軍建功,唐軍敗退之後,慕容延釗又發令,使虎捷軍六千餘騎,出擊追亡逐北。

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67章 請辭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35章 瑤華春第118章 面靜心動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3章 西巡結束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93章 楊邠案(1)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24章 辭表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7章 鼓譟第481章 行宮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62章 難得遲疑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6章 名將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68章 機遇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99章 御帳議戰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66章 請辭?不許!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361章 安東國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2章 “鄭州站”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48章 老皇帝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73章 西北隱患第43章 東京聲色第48章 接納迴歸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5章 移鎮之議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