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不允

bookmark

“外臣孫晟,奉大唐皇帝之命,拜見大漢天子!”

隨着漢軍對南唐沿江州縣侵攻愈急,唐使孫晟,匆匆北上,忙來覲見。壽春衙堂,劉承祐接見之,沒有大擺排場,只數名近臣、將使相伴。

堂間,北漢君臣,意態輕鬆,唐使孫晟,雖則故作從容,但儼處弱勢,繃緊的表情訴說着他內心的沉重。

“免禮!”劉承祐微擺手,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審視着孫晟,說道:“兩國交兵,戰事正酣,如仇如寇。李璟遣你北來,所爲何事?”

“稟陛下,臣奉君命,是爲兩國軍民之安平,罷兵議和而來!”孫晟應道。

“哦!”劉承祐淡淡道:“原是爲求和而來啊!”

“稟陛下,是議和!”孫晟重音,更正了一下劉承祐的說法。

劉承祐雲淡風輕地一擺手,道:“求和也好,議和也罷,總歸是向朕討饒來了吧。”

伸手,中食二指勾動了幾下,示意張德鈞將李璟上國書呈上,翻閱的同時,孫晟略述道:“交兵以來,兩國軍民,深受其苦,爲解黎庶於水深火熱,還百姓與太平,只要陛下願意撤軍,大唐皇帝願陳兄事,永奉鄰歡,必當歲陳山澤之利,少助軍旅之需。虔俟報章,以答高命,道途朝坦,禮幣歲行......”

一封國書,洋洋千餘字,顯然出自南唐詞臣之手,盡陳其情,抒其意,姿態方得挺低,字裡列間,諸多哀告,彷彿受了多大的委屈一般。

不過,劉承祐看得,還是比較吃力的,費了點時間,方纔閱完,將之傳示與衆臣:“諸卿也都看看此書,論做文章,果真僞唐君臣所長啊!”

“臣且欣賞一番,是何等大作!”陶谷笑眯眯地,接過。

見北漢君臣這番驕矜的姿態,底下的孫晟有些受不了了,面上羞憤色顯,高聲道:“臣奉書而來,進肺腑之言,坦誠所請,允與不允,自在陛下一心之間,何以如此折辱於我朝?”

看孫晟這炸毛的模樣,劉承祐不禁訝然,又打量了他幾眼,語氣莫名地說道:“朕聽聞,唐廷朝堂,首倡和議者,正是孫公啊!”

聞言,孫晟不屑一笑,昂首應道:“臣提議弭兵罷戰,是爲兩國百萬軍民請命,欲使其擺脫刀兵之苦痛,烽火之戕害。陛下如以此而認爲,臣心存軟弱,懼於漢師,呵呵......”

聽孫公之言,真是堂正浩然,大公無私啊!”見其狀,劉承祐興致更盛,淡淡感慨着,旋即語氣轉厲,說:“朕率師數十萬南下,所向披靡,唐軍屢戰屢敗,望風而降,淮南軍民無有不見漢旗而膽顫者。孫公,當真不懼?”

面對漢帝的威脅,孫晟意氣激揚,哈哈大笑兩聲,道:“縱斧鉞加身,又有何懼?陛下自恃強兵,威風凜凜,能殺人,能懼人,卻不能服人。臣雖只一暮年書生,既不能上馬指揮,也不能提刀廝殺,但手持三尺利劍,橫劍自刎,血濺三尺,以全名節,以盡王事,以抗強兇,還不難做到!”

“大膽!”

“放肆!”

堂間,聽孫晟這一番狂言,劉承祐的臣僚附庸們,頓時對其怒目而視。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劉承祐心性使然,沒有太大反應,迎視着孫晟,但見這唐臣,傲然而立,神情慨然之狀,面上不由流露出少許古怪之色。此景此景,自己怎麼都像故事裡的反派,而孫晟儼然成了不懼強權、堅貞不屈的主角。

晃了晃腦袋,摒棄那點雜念,劉承祐揮手止住臣子,看着孫晟,平靜地說道:“李璟求和之議,朕已明悉。然而,大漢數十萬軍南下,四月之徵伐,將士役夫,損傷頗多,帑藏靡費,何止億萬。

如此大的代價,就爲了你們少助軍需?爲了你們歲貢之利?一句願陳兄事,永奉鄰歡,便想要朕撤軍?當朕可欺嗎?

朕若允之,何以向南徵數十萬將士交代?何以向治下數百萬百姓交代?”

“陛下如何,方肯盡還卒乘?”孫晟直接問道。

劉承祐答之:“不是朕要如何,是爾等欲如何!”

“軍國大事,不是你孫公北來,奉上一冊國書,賣弄一番三寸之舌,便能功成的!”指着覆呈於案上的書文,劉承祐直接道:“若僅以此言,朕可以很明確地答覆於你,不允!”

“還望陛下三思!”孫晟聞言色變,拱手道:“大唐雖遭敗績,但猶有江淮數百萬民,有兵卒十數萬,有長江舟師橫斷大江。漢兵縱使強悍,舉國同仇,共抗時艱,結局如何,未可測也!”

“敗師喪地之國,何以口出狂言,威脅於朕?”劉承祐說。

孫晟則不卑不亢地道:“臣只實言述之!”

“呵呵.....”劉承祐笑了:“以孫公之意氣,可真不適合爲使,尤其身負乞降之命!”

“至於結果如何,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朕倒想要見識見識,僞唐舉國同仇,能夠迸發出多大的能量!”沒有再聽孫晟說話的意思,劉承祐直接吩咐道:“來人,將來使帶下去休息,好生看護,勿生差池!”

見漢帝態度,孫晟的表情比起初謁見時,要嚴肅多了,也難看多了。終於意識到,自己貌似過於忘情了,此番使命,算是失敗了,心中生起一股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情緒,同時也大感無力。自己的這番不屈與剛正,竟似戲說,任人擺看,至於那威脅,更似笑談,漢帝根本不在意。

事實上,從漢帝的言談態度中,已然能夠看出其饕餮之慾,縱其有退兵之心,不付出大的代價,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孫晟有點刻意地沒主動提及。

“陛下,僞唐求和之意,不甚堅決啊!觀那孫晟態度,只怕唐主,仍存頑抗之心!”陶谷說道。

劉承祐則好生地思量幾許,說道:“朕卻不以爲然。僞唐如今,何來的底氣,再與我朝相抗?朕看此公,這番言態,除了性情使然之外,不免有試探朕的用心在裡邊!”

陶谷自是人精,想了想,頷首表示同意:“如此說來,反倒證明,唐主卻有求和之心,只是不明陛下態度,也不知,當以何等條件作爲交換!”

“將士們都休整地差不多了吧!”劉承祐突然轉向陪見的王峻以及韓通。

韓通直接道:“陛下,早已摩拳擦掌,就待詔令!”

“傳令,明日大軍南下合肥!”劉承祐直接道。

頓了下,又繼續道:“傳令慕容延釗,讓他加強對沿江州縣之攻略,讓李璟好好看看,朕的態度!”

“是!”王峻與韓通應命而去。

“壽春這邊,就暫時交與陶卿了!”劉承祐又看向陶谷。

陶谷當即應道:“請陛下放心!”

念及方纔孫晟覲見之應對,劉承祐不禁嘆道:“僞唐也不乏忠勇堅貞之將臣啊,南征以來,何敬洙、許文禛、郭廷渭、還有這孫晟,包括那皇甫暉,都是不可小覷之人!”

聽天子慨嘆,陶谷則道:“縱有賢才,而主不善用,結果也只是明珠暗投,反受其害罷了!”

“不過,李璟尚有此等臣子,由此觀之,僞唐終究非卒滅之國啊!”劉承祐說道:“得儘快結束戰爭了!”

“該急的,不當是陛下!”陶谷說道。

劉承祐只是點點頭。數十萬大軍長期逗留於淮南,靡費甚重,東京那邊已然有些坐不住了,國庫日漸空虛。眼下,正處春耕時節,因此戰,中原、淮北民力大耗,若再誤了農時,引起連鎖反應,接下來頭疼的事,可就更多了。

這段時間,不斷有宰臣轉呈的百官進表,建議劉承祐班師。事實上,若南唐拼命,抵死不和,北漢這邊,也不可能真與之長期耗在這兒。

更可能採取的做法,便是班師還朝,整頓兵馬,還民與耕。淮南這邊,則轉攻爲守,鞏固既佔之土地,消化勝利果實。

但是,那是南唐頑抗到底的選擇,能夠一勞永逸,最好。畢竟,比起原歷史,周世宗徵唐,劉承祐之徵,南唐敗得更快、更徹底。

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章 不宜擴大第1809章 餞行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18章 走私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9章 勸諫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89章 談話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740章 農民苦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374章 善待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51章 凋零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世宗篇終 駕崩第203章 幸災樂禍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68章 婚宴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60章 皇后進言第85章 少壯派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97章 怪圈第1775章 調整第79章 滏陽之捷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720章 靜默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32章 進宮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76章 處置決議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82章 瓦橋關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61章 冒進追擊完結感言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7章 出兵爭論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2章 “鄭州站”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74章 太室山上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92章 劉銖案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72章 駐足石壕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