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河東風雲(2)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待散議之後,劉崇獨將節度判官鄭珙,觀察判官趙華留下,帶至書房之內密議。

落座,在軟座上靠了靠,閉目養神幾許,劉崇方纔睜開雙眼,看着二人,道:“二位乃孤左膀右臂,這些年輔孤治理河東,多有建樹,孤素來倚重。當下的形勢,二位也清楚了,於孤大爲不利,天子心性多疑涼薄,孤縱使無叛心,只怕也難爲其所容!

東京也有消息傳來,孤這個皇侄,是欲針對天下節度進行削藩,只欲拿我這個皇叔,來殺雞儆猴,震懾天下。

方纔在堂間,孤出言相試,李驤等人,心生畏懼,明顯與孤非一條心。當此危難之際,孤能夠依仗決策者,只剩下二位了!”

聽劉崇這一番陳情,此前在堂上沒怎麼說話的趙華,鄭重地問他:“請大王實言相告,當真欲同朝廷朝廷決裂,舉兵起事?”

趙華其言,已然是委婉許多了,劉崇想了想,搖頭道:“孤實無此心!只欲安守河東罷了,然而僅此奢求,朝廷亦不容之,孤只是無奈而求變!”

見劉崇眼神閃爍,趙華嘆道:“大王,請恕臣直言,既爲大漢臣屬,朝廷有制,豈能抗命。如欲對抗,縱使大王無意,落入朝廷眼中,也定是有心。如此一來,與朝廷之間,再無餘地了,恐致禍患!”

“那依你之言,孤當如何?”聽趙華之言,劉崇語氣已然有些不耐。

趙華遲疑幾許,有些不敢看劉崇的眼睛,但一咬牙,還是起身拱手道:“以臣之見,大王莫若聽從朝廷詔制,交權入京。倘如此,大王乃天子皇叔,宗室之首,身份地位尊貴,必可保一世富貴平安,也能爲子孫積福!”

“連你也這麼說!”其言罷,劉崇果然面露不忿,擡手指了指趙華,似乎有些失望:“你莫不是,擔憂自己前程?”

“臣深受大王重恩,未曾圖報,豈在惜個人榮辱!”趙華跪倒,埋頭哽咽道。

見其狀,劉崇嘆了口氣,不耐煩地揮揮手,讓其起身,又瞧向鄭珙。

迎着劉崇的目光,前後觀察了劉崇許久的鄭珙,問道:“大王如何打算?”

聞問,劉崇表情逐漸嚴肅,認真地道:“朝廷欲削藩,天下節度必然不會坐以待斃,目光定然投向河東,觀望局勢發展。孤仔細考慮過,朝廷方經大戰,鏖戰淮南半載,兵馬、錢糧、民力損耗必大。

時下,蜀軍也犯西南,未嘗罷兵。這樣的情況下,孤想,只需堅持,朝廷必然不敢過分逼迫。若真逼得孤起刀兵,陷入內亂,那樣的後果,只怕也不是東京能夠承受得起的。

相反,孤若選擇聽調,任其收繳,則河東數年之經營,拱手相讓不說,往後皆受制於人。天子若起猜忌之心,一獄吏就可取孤性命。

孤在晉陽,若再引夏州李彝殷爲援,朝廷定然投鼠忌器。屆時,孤只需求得朝廷降下敕詔,永鎮河東,則大事成也!

朝廷一計不成,再想壓迫孤,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天下節度,可都還看着!”

很是難得,能夠聽到劉崇發如此“大論”,且見其兩眼發亮,顯然是真經過考慮的。

“不管如何,朝廷出手了,孤不得不隨機應變!”劉崇一副下定決心的樣子:“暫且先試探其底線,但是,如欲奪河東兵權,收我錢穀,必不能允之!否則,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說到底,還是朝廷欲奪兵權,有些刺激到劉崇神經了。

見其狀,趙華想要說什麼,被鄭珙給了個眼神,生生忍住。鄭珙則道:“大王既然心意已決,臣等只能盡全力輔弼,成就大王雄略!”

聽鄭珙這麼說,劉崇這才露出的滿意的笑容,顯然,這纔是他想要聽的。而不是那些所謂的“忠言”,滅他志氣。

“那範質現在何處?”劉崇問道。

鄭珙答:“正在汾州!已發來公文,兩日後當至晉陽,祭拜北都!”

“汾州!這個範質,一介書生,當個宰相,敢在我河東興風作浪!傳信通知二郎,讓他給孤盯緊此人!”劉崇唸叨了下,朝鄭珙吩咐着:“另外,發告各州,此後若無孤的命令,上下職吏,不必理會之。我河東屬下,輪不到他來問罪!”

待走出書房之時,鄭珙與趙華二人,都不由嘆了口氣。二者聯袂還衙,趙華表情間,滿是動容:“大王何以如此,以叔欺侄,以臣逆君,既無名,且失分,取禍之道啊!而今天子英明,文武賢能,朝局穩定,人心思安,欲以河東抗天下,非智者所爲!”

鄭珙回頭望了眼,不禁搖頭:“大王戀權啊!”

深吸了一口氣,趙華說:“即便如此,想要勾連李彝殷,這是欲亂大漢天下啊。與朝廷生嫌隙,是內部問題,牽扯上定難軍,那可是要自絕於天下的啊!”

“而今,大王心意已決,勸之無用,我等爲臣屬,又能奈其何?”鄭珙表情嚴肅,很是無奈的樣子。

“朝廷也是,同宗血脈,何以相迫如此之甚!”趙華語氣中,帶着點哀嘆:“若照此情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我等都將爲階下囚了!”

“河東下屬,擁兵四萬,又佔據形盛之地,控扼關口,足可御之!”鄭珙說:“如大王之言,朝廷短時間內,必無法動用大軍,若能守之,坐觀局變,朝廷或可妥協!”

趙華大驚:“鄭兄當真欲助大王起兵?”

鄭珙一攤手:“大王顯然已有此心!手握重兵,不肯遷就,我等文臣無用啊!”

“鄭兄,河東是什麼情況,大王不知,你我難道還不清楚嗎?”趙華說:“四萬兵馬,精銳也就那五六千。河東之內,岢嵐軍鄭謙,乃先帝親封,素不與大王一心。還有那遼州刺史李萬超,乃天子欽命。河東之外,建雄軍王晏,昭義軍常思,皆扼守咽喉。一旦舉兵,被打爲叛逆,只恐玉石俱焚啊!”

“再者,當今天子,乃雄主,既動削藩之心,豈無後手,豈能不慮大王反應!”趙華說着,自己都有些惶恐:“明面上,只遣宰相範質以及趙匡胤,暗地裡呢?”

“趙兄啊!你我所慮再多,也難改大王心志!談此無用!”鄭珙又攤攤手:“縱使勸告,大王也是聽不進去的,強行諫之,恐怕會落到李驤的下場!”

“而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唉!”

望着趙華一路走去,唉聲嘆氣的模樣,鄭珙眼神閃了閃,跟着走出這滿目瑰麗的王府。

鄭珙沒有去衙署,而是選擇回到自己府邸,在其府中,已有一人,淡飲茶水以待。

“下官見過壽陽公!”鄭珙趕忙行禮。

在堂間等候的,正是武德使李少遊。

慢悠悠地飲了口茶,李少遊瞥了眼鄭珙,淡淡道:“王府會議開完了?”

“正是!”鄭珙恭敬地不得了,應道:“不出壽陽公所料,大王確無奉制之心,已命晉陽守軍戒嚴!”

說着,鄭珙便迅速地將堂議的情況,詳細地向李少遊講解了一遍,然後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李少遊的吩咐。

“這個劉皇叔啊,卻是有些不知死活啊!”

“太原王對朝廷也屢有怨言,對陛下打壓親舊,重用外臣,更是不滿。再加鎮守河東多年,一言九鼎,貪戀權力,朝廷欲削藩,自然觸其逆鱗!”鄭珙平靜地說道。

劉崇卻是不知,他倚爲心腹的節度判官鄭珙,早早地便向朝廷靠攏了。

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71章 六合堤上第93章 完了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8章 殿議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22章 稱帝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92章 大調整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36章 母、妻、子第1694章 鹽州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488章 真實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00章 梁山濼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66章 商業互吹第38章 濮州案(1)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811章 歸來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35章 唐將空談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761章 新問題第4章 中原易主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401章 老郭威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9章 王峻歸來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4章 巡遊第43章 “梳理”、“優化”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381章 功臣閣第314章 還京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372章 封王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88章 童謠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97章 隰州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380章 開寶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93章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