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河東改制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崇政殿內,一張嶄新的河東輿圖,慢慢地被內侍們展開掛起,顯示在大漢君臣面前。因三代以來,地方州縣破壞嚴重,建制混亂,名不副實者衆,劉承祐早有心對天下州縣,進行一次重新的梳理整戶、清田定邊,就藉着機會,從河東開始,重新行政規劃。

劉承祐與政事堂、樞密院、三司的高官們俱在,多了兩名新面孔,樞密使折從阮,副使郭榮。郭榮自不必說了,樞密院自郭威去職後,劉承祐左思右想,反覆考量之後,將自西北建功歸來的折從阮,放到樞密使的位置上。

宰臣李濤,站在輿圖前,向劉承祐介紹着:“陛下,臣等奉詔重定州河東道府州縣,此爲初步規整。

自北向南,北都太原重定縣邑,下轄晉陽、孟縣、壽陽、榆次、清源、交城、文水、祁縣、太谷九縣,治晉陽;

廢忻、代二州,置雁門府,下轄雁門、繁疇、崞縣、五臺、秀容、定襄六縣,治雁門;

廢嵐、憲二州,置岢嵐府,下轄宜芳、嵐谷、寧化、合河、靜樂、樓煩六縣,治宜芳;

廢府、麟二州,置保德府,下轄府谷、安豐、連谷、新秦、銀城五縣,治府谷;

廢石州爲晉寧府,下轄寧河、臨泉、方山、定胡、離石、平夷六縣,治離石;

廢遼州爲平定府,下轄平定、樂平、平城、和順、遼山、榆社六縣,治平定;

改汾州爲汾陽府,下轄西河、孝義、平遙、介休、靈石、綿上六縣,治西河;

廢潞、沁州爲隆德府,下轄武鄉、銅鞮、襄垣、黎城、涉縣、潞城、屯留、上黨、壺關九縣,治上黨;

廢隰、慈二州爲大寧府,晉、絳、澤三州州名不改,懷州併入河陽府。

改制之後,我大漢河東道,共轄十府三州共計九十縣......”

李濤講着,劉承祐聽着,一連串的府州縣名,落入耳中,目光卻死死地盯着地圖。沉吟幾許,劉承祐說道:“潞、沁、晉、絳、澤、懷、河陽,規制暫時不改,押後,待原河東節度所轄,改州爲府之後,再行調整!”

“是!”李濤趕忙應道。

劉承祐又吩咐着:“新改之府縣官吏,當儘快落實,不能影響地方行政運轉,穩而不亂。範質在晉陽,總領改制事宜,清理官員,吏部當積極配合。另外,府、麟二州所改保德府,暫且不派知府!”

“遵命!”

劉承祐瞧向折從阮與郭榮,說:“代、嵐、府、麟之地,爲邊州,戍邊諸軍,當順勢更改調整,另置軍使,以佈防。樞密院這邊,擬個條陳出來!”

“是!”二者應命。

“河東這麼一改,想來天下震動!地方上,官吏之缺額,當更多,中樞這邊,也當做好準備!”劉承祐嘆道。

聞言,馮道說:“臣等商討過,河東官吏,經過審查考覈過,通過者自可留用。剩下缺額,陛下可開制選,佈告兩畿內外職吏,通過考察其爲政理事之才幹,予以直接升級提拔,衝任河東!”

“就這麼辦!”沒有多想,劉承祐同意了,又提醒了一句:“地方學政,這些年,未有重大改變,當重視起來了。州、省、殿,三級考試,要繼續落實。今歲秋,再開制舉,爲政之才,還需從讀書人中選取啊......”

“陛下聖明,以王道治天下,乃大漢臣民的福音啊!”馮道笑着說。

散議之後,劉承祐拿出一份名單,指間夾着支筆,埋頭沉思着。這份名單有七十餘人,都是河東州縣官吏,涉及到上下治政職事,這些人,有個共同特點,都是與劉崇牽扯過深者。

當然,這已經是經過審覈的,要麼沒有惡跡,要麼有些幹才。而劉承祐需要考慮的是,要不要留用這些人,要用這些人,又當怎麼用。劉崇的事,雖然低調處置的,但劉承祐心中,難免有根刺,影響到對於這些軍政將吏的態度。

琢磨了下,劉承祐迅速動筆,將那些層級低下者,一一勾選,悉數留用,一動筆,便是十餘人,有些心煩。

目光又落到河東節度府下諸位判官、參軍、典事。鄭珙、趙華、李驤、衛融、王得中等人,這些官員,纔是與劉崇牽扯最深者。

又拿出一張奏報,上邊是對這些人才幹、官聲、口碑的記述,由王景崇呈上來的。

考慮良久,劉承祐終是壓下了心頭些許不愉,輕笑着自嘲:“我的心眼,何時這般小了,只要有那個能力,又何必斤斤計較?”

“傳李昉!”

很快,學士李昉快步前來,站於殿中,聽候吩咐。劉承祐將手中那份名單揮了揮,說:“明遠,將這份名單,送到政事堂,交給李濤。告訴他,原河東節度判官鄭珙留用知太原,趙華知雁門,李驤、衛融、王得中等節度府官員,悉數調往淮南兩道,其餘州縣職吏全部留用,量纔派職!”

“是!”

“讓中書下詔範質,讓他在太原,好生處置,將河東道上下,給朕理順!”

相較於民刑之政,軍隊上,反而要容易些,該剔除者,沒有任何考慮的餘地,以趙匡胤的行事風格,處置得很乾淨。樞密院那邊,已然收到了河東那邊,數封關於軍隊整頓的事宜。

折從阮與郭榮皆奏,趙匡胤是幹才,已遴選精卒三千,正在南下途中。

“陛下,武德使王景崇求見!”

自扶正武德司後,王景崇進宮求見奏報事的頻率,明顯提高了。

匆匆入內,王景崇面色有些凝重,見過禮後,便沉聲稟報道:“陛下,西京密報急報,太原王薨了!”

“嗯!嗯?”劉承祐擡起頭,眉頭頓時鎖起,聲音都高了幾分:“怎麼回事?什麼時候的事?他們一家在洛陽,恐怕都還沒安頓好吧!”

王景崇說道:“回陛下,太原王年老體弱,又逢大變,心神俱損,西行路上,又經車馬勞頓,方至洛陽,偶染風涼,一病不起,當夜便去了!”

“什麼遭逢大變,心神俱損,病亡就是病亡!”劉承祐怒道。

“是,臣失言!”王景崇趕忙埋頭。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劉承祐嘆了口氣,吩咐道。

獨坐御案,沉凝了一會兒,劉承祐對張德鈞說道:“待西京喪報至,你直接傳朕諭,着西京留守景範,代朝廷,幫助料理太原王后事。”

“是!”

微微搖頭,劉承祐卻是不禁感慨,悄聲嘀咕着:“朕已格外寬容,饒你一命,讓你安享晚年,可惜啊,你沒這個福分。這,怨不得朕,此天留你。有那麼多子孫奉孝,安心去吧......”

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章 柩前繼位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3章 真正目的第92章 定州事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70章 御宴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675章 血戰第3章 田畔問對第38章 賞第15章 小人行徑完結感言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32章 淮南情況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44章 打個賭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9章 請纓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59章 明貶實升無題第265章 楊無敵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4章 大論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320章 改革干將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65章 “教匪”第98章 追捕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38章 濮州案(1)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53章 有詩云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12章 整風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