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

bookmark

似乎沒有發現郭榮語氣中遲疑,常思衰老的面孔上透着期待,說:“還望郭郎能夠向皇帝進言,爲我說項一番,以避此禍!”

“常公啊!”郭榮眉頭聳了一下,沉聲說道:“榮雖秉樞密,但對此事,只怕有心無力!朝廷自有體制,皇帝天心難測,對逾制僭權之舉,深爲惡之。我若貿然進言,只怕反而不美!”

當然,郭榮此言,並不能說服常思,只見他老臉一沉,說道:“郭郎如今在朝中位高權重,淮南一戰,功勳卓著,深受天子倚重。你若能爲我說話,想來天子也會給你幾分面子的!”

言罷,見郭榮默不作聲,常思又道:“文仲若在,我自尋他,但他時下外在襄州任職,只能求到你這兒了!”

說着,起立躬身拜道:“我一家老小數十口的安危榮辱,皆仰仗於你,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還盼你開尊口啊!”

見常思做出這副姿態,郭榮不由重重地嘆了口氣。雖不想沾惹麻煩,但常思把郭威擺放出來,卻是讓爲難,不得不考慮。

常思這老兒,與郭威交情甚篤,對他有厚恩。郭威少年時孤苦無依,衣食於常思家,後至高位,仍呼之爲叔,以父待之。

是故,而今郭威不在,郭榮便爲郭家在東京的代表,常思衰頹老朽,這般低聲下氣,求到面前,不管怎麼樣,都得有個說法。

當然,從常思踏入郭府之後,這潭渾水,郭榮實則已然不得不趟一腳。並且,郭榮心存顧慮,感覺渾濁之下,另有玄機,暗藏兇險。

在郭榮的印象中,皇帝素來明理睿智,怎會放任王景崇那般擅權妄爲,節度或有枉法,但實不該用武德司這般大張旗鼓地去整治。從劉銖開始,算上潛回的常思,已經是三鎮節度了,更不提其他地方將吏。

再讓王景崇折騰下去,只怕真要生亂了,而東京朝廷,更是羣情洶涌,憂慮者繁多......

各種念頭在腦海中閃過,郭榮起身將常思扶起,悵然道:“常公,起來吧,小輩如何當得此禮,若傳入家父耳中,只怕少不得責備!”

“郭郎,這是答應了!”注意到郭榮的表情,常思老眼中希冀之色愈濃。

認真地思量了一會兒,郭榮嚴肅地對常思說:“常公,恕榮直言,王景崇雖然驕橫,但劉銖之後,行事實不敢再操切過急。縱在潞州,安危是可保障的。但如今你擅離職守,潛然來京,私謁郭府,此舉已是大爲不當,十分不妥,更顯心虛,落人口實......”

聽郭榮這麼說,常思老臉一變,捶着大腿,懊惱道:“我是驚恐之下,慌不擇路了,要不我立刻趕回潞州?”

郭榮直接搖搖頭,說道:“既已來京進城,難道還能瞞得過耳目嗎?”

雙目之中,隱現異彩,對常思道:“這樣,今夜常公且暫居府中,明日一早,我與你一同進宮,求見陛下。公可向陛下坦誠請罪,屆時我在旁,也爲爲你進言,陛下或許會給我幾分薄面!”

“多謝郭郎!”得到郭榮如此保證,常思終於寬下心來。

見其狀,郭榮又幽幽地補充了一句:“聽聞常公家財十萬緡,產業頗多,可上獻國庫,解家紓難吧......”

常思性鄙儉,在潞州以聚斂爲事,幾年下來,家資頗豐。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王景崇所針對的節度將吏,上綱上線得來,都有足以下獄的罪。

而對常思爲官口碑,郭榮也是有所耳聞的,心中實則,有些厭惡的。

聽郭榮這麼說,常思面露肉痛之色,遲疑幾許,迎着郭榮的眼神,咬咬牙,道:“好!”

商談之後,命家僕引常思退下,郭榮則在房中踱步,表情很不輕鬆。站定窗前,透過窗櫺望向庭院,草木蕭疏,涼風拂動間,暗影幢幢,佇立良久,不禁嘆了聲:“麻煩吶!”

“夫君,勞累了一天,時辰已晚,還是回房歇息吧!”劉氏入內,對郭榮說道。

聽着賢妻溫柔的聲音,郭榮的心緒,不禁平復下來。轉過身,面上已不見一絲凝重,輕聲道:“大郎、二郎呢?”

“都已睡下了!”

......

崇政殿中,郭榮與常思,恭立於下,聽完常思一番請罪陳情,劉承祐玩味地審量着常思。在皇帝的目光下,常思顯得十分侷促,眼神不由斜向郭榮,朝他使着眼色,但郭榮似若未覺。

有些慌了,但迎着皇帝的眼神,常思恭順地道:“陛下,老臣居潞州,潞民負臣絲息六萬緡,願以券上進!”

說着,自袖中,掏出一疊債券,交由張德鈞呈與劉承祐。他此言落,劉承祐與郭榮皆蹙眉。接過,稍微瀏覽了幾眼,劉承祐心中暗忖,這個常思,不負“聚斂”之名,手段還挺多。

“常卿的美意,朕便笑納了!”淡淡一笑,劉承祐起身,卻走向殿中暖爐,將那疊券置地入炭中,火苗迅速將之吞噬。

轉過身,劉承祐盯着常思,只見其老臉有些發白,沉聲說道:“常卿年高,未免來回奔波,此番進京述職,就在東京任職吧,正可解脫於勞碌之苦。這樣,朕以你爲工部侍郎,而今東京正在大修,可協理此事!”

直接將常思打發掉,劉承祐瞧了瞧郭榮,見其面色沈穩如常。雖然從頭到尾,郭榮沒有替常思說一句話,但他人站在這裡,就是態度了。劉承祐感受到了,所以也給他面子了。

“多謝陛下寬仁!”待常思退下後,郭榮拜道。

劉承祐看着郭榮,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平淡地說道:“卿念舊情,朕能理解!然而,潞民之貧苦,朕且直言,常思有大過!他雖爲元老,但有些做法,實令人難以容忍!”

郭榮應道:“臣明白!”

“郭卿可知曉,朕爲何讓常思留京,參與城建之事?”劉承祐盯着郭榮問道。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臣明白!”郭榮又道。

“他終究年邁,朕恐他頭腦昏沉,不辨其意!”劉承祐說。

郭榮還是那句話:“臣明白!”

見狀,劉承祐終於露出了點矜持的笑意:“那就交由郭卿,點撥於常思了!”

“是!”

待郭榮退下後,劉承祐表情逐漸木然,召來李昉,問:“這段時間,彈劾王景崇的奏章,有多少了?”

“啓稟陛下,共計一百七十六道!”李昉說道:“朝廷上下,諸部司署,都有官員上奏!”

“這是串連起來,一齊向朕施壓啊!”劉承祐冷冷地說道。

聞此誅心言,李昉頭埋低,不敢接話。

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問李昉:“明遠,你覺得,朕是否該從諸臣僚所請,召還王景崇處置?”

聞問,李昉想了想,有些小心地應道:“陛下,百官同請一事,絕不尋常,這自大漢立國以來,亦是頭一遭。不管如何,陛下都當引起重視,朝臣同心一意所請,亦有其道理,還望陛下三思!”

瞟了李昉一眼,劉承祐漠然的表情間,增添了一分凝重。連他的近臣,都這番態度了,李昉雖未直言,但暗含微詞啊。

這,還是第一次,劉承祐真正感受到文臣們的反彈,就因爲一個王景崇?不只......

“或許,也到了平息此事的時候了......”劉承祐以只有自己聽得清的聲音,呢喃道。

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47章 德勝渡第204章 解決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96章 缺人了第72章 駐足石壕鎮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32章 進宮第395章 大商人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33章 延禧驛第22章 荊南既定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72章 磁州賊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708章 格局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133章 西征!第28章 下獄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482章 李氏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465章 “教匪”第342章 殺肥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28章 默認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1章 大典日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03章 郭王會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81章 廝殺漢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6章 態度迥異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327章 派系第1803章 運動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714章 百姓苦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80章 賞功第60章 “暴斃”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8章 濮州案(1)半島史話·百年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