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淮東大案

bookmark

本章爲本書唯一的盟主“讀者唐”加更,欠一年多了。

時間從從容容地跨入乾祐八年,從去歲冬起,到今歲春,最令漢天子感到欣慰的事情,不是開疆拓土,再添功業,全取漢中,而是因黃河水患,而受災的青、淄、鄆等州數十萬的百姓,沒有一人餓死,並且在各州官府的賑濟、協調下,遷徙重建家園,開墾田畝。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當然,這是各地官府、御史報上來的喜訊,新年到來之際,劉承祐沒有掃興,權且當真了,廣而揚之,以彰大漢之吉。不過循後,劉承祐即遣兵部侍郎王敏,持節往巡齊魯,察看安民情況,黜置地方。

上元佳節,宮中降詔,全城同慶,內外后妃、臣僚、軍民一起辭舊迎新。皇帝劉承祐親臨皇城城闕,接受百姓朝拜,聚集於皇城宮門前的東京百姓有十萬人。

以規模宏達,樞密院直接調動了在京的右廂龍棲軍,維護秩序。現場人潮洶涌,比肩繼踵,“萬歲”的呼聲如潮水般洪亮,幾乎撼動開封城。

宮中新制煙火,於城闕後釋放,以期全城共賞。絢爛的煙花,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爆發出了美麗與璀璨,吸人眼球,似乎象徵着大漢國運之昌隆。

當夜,皇帝於崇元大殿設筵,宴請五品以上臣僚勳貴,君臣盡歡,宴至子夜方休。劉承祐也酒醉,夜宿於坤明殿,藉着酒興,將大符折騰了個夠,強行讓這位賢后嘗試了些新姿勢,而後生了好幾日的悶氣。

上元節的狂歡之後,朝廷上下一切,慢慢地又恢復正軌。官民尚且沉浸在節日歡樂的餘韻中,皇帝劉承祐又舉起了天子劍,這回目標所指,卻是淮南漕運。

“事情都查清楚了?”崇政殿內,劉承祐身體有些隨意地歪斜着,瞥着侍立在下的大臣們。

候在下邊的,有李濤、範質、薛居正三名宰臣,再加上左都御史趙礪。說起來,這四名掌握朝政實權的大臣中,最勵志要屬趙礪了,從一微末小吏到留臺御史,直到被劉承祐看中,一步一步,升至御史臺高官,如今主掌都察院,仍舊井井有條,似乎還沒達到其能力的天花板。

“陛下!”面對皇帝沈淡的表情,大臣多爲之懾,還是範質出頭,冷靜地說道:“經過初步查證,乃是淮東轉運司下幾名職吏,在轉運損耗上作假,欺上瞞下,中飽私囊,昧朝廷官糧售賣,以謀私利。”

後晉時期,漕運輸送,不給鬥耗,職掌綱吏多以虧欠抵死。大漢建立之後,也如是,后王樸察其事,上表朝廷,於是從乾祐三年開始,漕糧轉運,每斛給耗一斗。

這是個合理的政策,也是給漕運官吏以恩典,但是,也給了貪鄙之臣在給耗上做手腳的機會。此番在淮東轉運事上,一干人上下合謀,所貪之糧,足有兩萬多石,以大漢如今的糧價來算,價值近四百萬錢。

“朕原念綱吏之苦,於給耗上與其恩典,他們就是這樣報答朕的嗎?”劉承祐並不像動怒的樣子,但語氣令人生懼:“區區幾名小吏,就能欺上瞞下,做下此等貪瀆大案?朕不信,你們學問見識出衆,信嗎?”

聞問,趙礪站了出來,以一種陳述的語氣說道:“淮東轉運使趙鳳,曾受到百姓舉告!”

“既然受到舉告,沒有查證嗎?沒有個結果嗎?嗯?”劉承祐當即質問道。

“是都察院的疏忽,臣辦事不力,請陛下治罪!”趙礪趕忙道。

劉承祐也不管他是否以退爲進了,擺了擺手,語氣疾厲道:“此事還沒有個最終結果,你先別忙着請罪!就這個趙鳳,給朕查!他若清白,朕與他清名,否則......

此事要深挖,不管牽扯到什麼人,一律不得姑息。若非氓吏中尚有良臣,朕豈能知道,漕運之中,已有如此弊政!大漢立國纔多久?天下尚未一統,就有如貪墨大案!”

“看起來,一個孟漢卿,還不夠讓人警醒啊!”劉承祐喃喃自語,說這話時,瞥了一眼範質。

而範質顯然也感受到了皇帝的目光,似乎有些帶刺,但其保持着平靜。

劉承祐顯然不罷休,繼續提出一個疑問:“淮東轉運出現瞭如此大的一筆虧欠,上下竟無所覺嗎?御史呢?淮東按察司呢?”

“臣回衙之後,必定徹查到底!”趙礪立刻做出一個保證,表情有些嚴酷。能夠感受得到,皇帝對都察院工作的一些不滿,他心頭也有些怒氣,怒那些影響他在皇帝心中地位的人。

範質則拱手說:“淮東按察使鄭仁誨患病,難以操持繁務,或許給了下屬一些不法不肖之吏相互勾結因緣爲奸的作惡機會!”

“如此看來,這淮東上下,問題是不少啊!”劉承祐直接氣笑了。

“淮東與淮西,畢竟是新佔之地,歸附大漢的時間,還不算長。上下留有一些僞唐之餘毒,也是可以理解的,需要朝廷逐步清除,自可歸治!”李濤低聲說了句,不知是解釋,還是安慰。

劉承祐則道:“李卿就不必替朕自欺欺人了!按察司、轉運司皆是朕所設立,上下主事職吏,也多漢臣,若將過錯都諉於金陵舊吏身上,可有失偏頗了!”

“大漢官員職吏出了問題,朝廷與吏部,反省自查以防微杜漸,纔是最重要的事!”

“陛下聖明,老臣愚昧!”聽皇帝語氣不善,李濤趕忙應道。

此時殿中,還沒有被皇帝針對過的,只剩下三司使薛居正一人了。如此,反使得他心懸巨石,在皇帝把無名之火發向他之前,主動進言道:

“陛下,經察,各地官糧之倉儲、轉運,所用之鬥具有大小之分。有奸吏,入庫、出倉以小鬥計,給耗、轉運以大斗計,如此貪墨官資。另外,百姓變賣糧食以換稅錢,往往有奸人以大斗充小鬥,佔盡黔首便宜,使民有苦而不能訴......”

“呵!別看區區一個鬥具,卻關乎國計民生!”劉承祐盯着薛居正,說道:“既有所察,就當有所更改,撥亂反正!”

“三司建議,由朝廷制定標準銅鬥,下發各道州府縣,由各地官府按模鑄造推廣,此後鬥具之使用,一律依從朝廷所定。至於其餘大小鬥具,約期以廢除,期至後猶有使用者,一經發現,嚴罰重懲!”薛居正當即道。

“此議甚可!”劉承祐當即點頭,想了想,又道:“不只是鬥具,其餘量具,也當由朝廷制定統一標準,以便民便官!”

“陛下睿智敏捷,舉一反三,臣佩服!”薛居正作恍然狀,似乎想以一句恭維,緩解一下皇帝的心情。

深吸了一口氣,環視了一圈承受完他怒氣的重臣們,發泄釋放完,這心情已然舒暢許多了。但臉上,仍舊不加辭色,道:“諸卿退下吧!記住,淮東之事,定要查他個水落石出,給朕也給朝廷一個交代!”

“是!”

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73章 道府之爭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97章 怪圈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07章 殿試完結感言第36章 奉宸營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72章 封王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03章 郭王會第95章 玩陰謀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79章 勢孤危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2章 河東之患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83章 抉擇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65章 選擇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80章 賞功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11章 李沆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68章 婚宴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48章 接納迴歸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77章 嚇人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59章 亂情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79章 父子問對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84章 反響第58章 正面互懟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62章 分封?第122章 睡仙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44章 打個賭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33章 面聖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7章 貴戚解權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81章 廝殺漢第64章 楊業卻敵第68章 心寒不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