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淮東大案

本章爲本書唯一的盟主“讀者唐”加更,欠一年多了。

時間從從容容地跨入乾祐八年,從去歲冬起,到今歲春,最令漢天子感到欣慰的事情,不是開疆拓土,再添功業,全取漢中,而是因黃河水患,而受災的青、淄、鄆等州數十萬的百姓,沒有一人餓死,並且在各州官府的賑濟、協調下,遷徙重建家園,開墾田畝。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當然,這是各地官府、御史報上來的喜訊,新年到來之際,劉承祐沒有掃興,權且當真了,廣而揚之,以彰大漢之吉。不過循後,劉承祐即遣兵部侍郎王敏,持節往巡齊魯,察看安民情況,黜置地方。

上元佳節,宮中降詔,全城同慶,內外后妃、臣僚、軍民一起辭舊迎新。皇帝劉承祐親臨皇城城闕,接受百姓朝拜,聚集於皇城宮門前的東京百姓有十萬人。

以規模宏達,樞密院直接調動了在京的右廂龍棲軍,維護秩序。現場人潮洶涌,比肩繼踵,“萬歲”的呼聲如潮水般洪亮,幾乎撼動開封城。

宮中新制煙火,於城闕後釋放,以期全城共賞。絢爛的煙花,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爆發出了美麗與璀璨,吸人眼球,似乎象徵着大漢國運之昌隆。

當夜,皇帝於崇元大殿設筵,宴請五品以上臣僚勳貴,君臣盡歡,宴至子夜方休。劉承祐也酒醉,夜宿於坤明殿,藉着酒興,將大符折騰了個夠,強行讓這位賢后嘗試了些新姿勢,而後生了好幾日的悶氣。

上元節的狂歡之後,朝廷上下一切,慢慢地又恢復正軌。官民尚且沉浸在節日歡樂的餘韻中,皇帝劉承祐又舉起了天子劍,這回目標所指,卻是淮南漕運。

“事情都查清楚了?”崇政殿內,劉承祐身體有些隨意地歪斜着,瞥着侍立在下的大臣們。

候在下邊的,有李濤、範質、薛居正三名宰臣,再加上左都御史趙礪。說起來,這四名掌握朝政實權的大臣中,最勵志要屬趙礪了,從一微末小吏到留臺御史,直到被劉承祐看中,一步一步,升至御史臺高官,如今主掌都察院,仍舊井井有條,似乎還沒達到其能力的天花板。

“陛下!”面對皇帝沈淡的表情,大臣多爲之懾,還是範質出頭,冷靜地說道:“經過初步查證,乃是淮東轉運司下幾名職吏,在轉運損耗上作假,欺上瞞下,中飽私囊,昧朝廷官糧售賣,以謀私利。”

後晉時期,漕運輸送,不給鬥耗,職掌綱吏多以虧欠抵死。大漢建立之後,也如是,后王樸察其事,上表朝廷,於是從乾祐三年開始,漕糧轉運,每斛給耗一斗。

這是個合理的政策,也是給漕運官吏以恩典,但是,也給了貪鄙之臣在給耗上做手腳的機會。此番在淮東轉運事上,一干人上下合謀,所貪之糧,足有兩萬多石,以大漢如今的糧價來算,價值近四百萬錢。

“朕原念綱吏之苦,於給耗上與其恩典,他們就是這樣報答朕的嗎?”劉承祐並不像動怒的樣子,但語氣令人生懼:“區區幾名小吏,就能欺上瞞下,做下此等貪瀆大案?朕不信,你們學問見識出衆,信嗎?”

聞問,趙礪站了出來,以一種陳述的語氣說道:“淮東轉運使趙鳳,曾受到百姓舉告!”

“既然受到舉告,沒有查證嗎?沒有個結果嗎?嗯?”劉承祐當即質問道。

“是都察院的疏忽,臣辦事不力,請陛下治罪!”趙礪趕忙道。

劉承祐也不管他是否以退爲進了,擺了擺手,語氣疾厲道:“此事還沒有個最終結果,你先別忙着請罪!就這個趙鳳,給朕查!他若清白,朕與他清名,否則......

此事要深挖,不管牽扯到什麼人,一律不得姑息。若非氓吏中尚有良臣,朕豈能知道,漕運之中,已有如此弊政!大漢立國纔多久?天下尚未一統,就有如貪墨大案!”

“看起來,一個孟漢卿,還不夠讓人警醒啊!”劉承祐喃喃自語,說這話時,瞥了一眼範質。

而範質顯然也感受到了皇帝的目光,似乎有些帶刺,但其保持着平靜。

劉承祐顯然不罷休,繼續提出一個疑問:“淮東轉運出現瞭如此大的一筆虧欠,上下竟無所覺嗎?御史呢?淮東按察司呢?”

“臣回衙之後,必定徹查到底!”趙礪立刻做出一個保證,表情有些嚴酷。能夠感受得到,皇帝對都察院工作的一些不滿,他心頭也有些怒氣,怒那些影響他在皇帝心中地位的人。

範質則拱手說:“淮東按察使鄭仁誨患病,難以操持繁務,或許給了下屬一些不法不肖之吏相互勾結因緣爲奸的作惡機會!”

“如此看來,這淮東上下,問題是不少啊!”劉承祐直接氣笑了。

“淮東與淮西,畢竟是新佔之地,歸附大漢的時間,還不算長。上下留有一些僞唐之餘毒,也是可以理解的,需要朝廷逐步清除,自可歸治!”李濤低聲說了句,不知是解釋,還是安慰。

劉承祐則道:“李卿就不必替朕自欺欺人了!按察司、轉運司皆是朕所設立,上下主事職吏,也多漢臣,若將過錯都諉於金陵舊吏身上,可有失偏頗了!”

“大漢官員職吏出了問題,朝廷與吏部,反省自查以防微杜漸,纔是最重要的事!”

“陛下聖明,老臣愚昧!”聽皇帝語氣不善,李濤趕忙應道。

此時殿中,還沒有被皇帝針對過的,只剩下三司使薛居正一人了。如此,反使得他心懸巨石,在皇帝把無名之火發向他之前,主動進言道:

“陛下,經察,各地官糧之倉儲、轉運,所用之鬥具有大小之分。有奸吏,入庫、出倉以小鬥計,給耗、轉運以大斗計,如此貪墨官資。另外,百姓變賣糧食以換稅錢,往往有奸人以大斗充小鬥,佔盡黔首便宜,使民有苦而不能訴......”

“呵!別看區區一個鬥具,卻關乎國計民生!”劉承祐盯着薛居正,說道:“既有所察,就當有所更改,撥亂反正!”

“三司建議,由朝廷制定標準銅鬥,下發各道州府縣,由各地官府按模鑄造推廣,此後鬥具之使用,一律依從朝廷所定。至於其餘大小鬥具,約期以廢除,期至後猶有使用者,一經發現,嚴罰重懲!”薛居正當即道。

“此議甚可!”劉承祐當即點頭,想了想,又道:“不只是鬥具,其餘量具,也當由朝廷制定統一標準,以便民便官!”

“陛下睿智敏捷,舉一反三,臣佩服!”薛居正作恍然狀,似乎想以一句恭維,緩解一下皇帝的心情。

深吸了一口氣,環視了一圈承受完他怒氣的重臣們,發泄釋放完,這心情已然舒暢許多了。但臉上,仍舊不加辭色,道:“諸卿退下吧!記住,淮東之事,定要查他個水落石出,給朕也給朝廷一個交代!”

“是!”

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93章 完了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50章 落幕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71章 六合堤上第88章 童謠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06章 倒趙第416章 尾聲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9章 王峻歸來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9章 長沙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62章 薨逝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36章 母、妻、子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268章 西縣第385 禮賓館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87章 “驚喜”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755章 良平島第37章 新政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89章 談話第17章 鼓譟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80章 博弈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353章 信使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27章 不允第42章 嶺南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