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聰明的瑤蠻

bookmark

經過了一系列繁瑣的禮儀培訓,如突破重重障礙一般,終於抵達崇政殿前。那些禮制、規矩,於秦再雄而言,確是繁瑣而冗雜,但同樣的,天子與皇家的威嚴也讓他有了一層更深的認識。

老老實實地候着,崇政殿並非漢宮最宏偉的殿宇,但於秦再雄而言無差,都令他震撼,遠觀終不如近覽的感受那般直觀。於秦再雄而言,卻更生敬畏。

大漢的宰臣們相繼而出,都下意識地瞥向秦再雄,心裡都有猜測,天子想借這瑤蠻做些文章。面對宰相們審量的目光,秦再雄到有些不自在,直到宰臣們走遠,方纔鬆了口氣。

對於秦再雄而言,見一次漢天子,過程似乎有些太曲折了......

終於踏上崇政殿的地板,殿內的清涼讓秦再雄混沌腦袋都清醒了些,小心地瞥了御案方向。確實高高在上,望到一道明黃的身影,忽然想起禮部官員教導的,不能直視天子,又趕忙埋下頭。

有意壓低着聲音,有些侷促地行叩拜之禮:“臣秦再雄,參拜陛下!”

看着這瑤蠻首領,不只是三跪九叩,還五體投地,恭順地不得了,只是表現有些緊張,動作有些變形,短時間內能學到這個程度,也不容易了。

“免禮。平身!”劉承祐意態溫和,揮了下手,說道:“你如今,可還不是朕的臣下!”

聽皇帝之言,秦再雄站起身體,應道:“回陛下,臣雖爲瑤人,但素來仰慕天威王化。此前也效力於湖南,然湖湘之地,素來恭服朝廷,臣在其治下,自爲大漢臣屬!”

秦再雄一番表態,劉承祐臉上露出少許的訝異,心中暗歎,此人覺悟倒是蠻高的,心情也自然而然地好了幾分。回想起趙延進的彙報,此人非一般蠻酋,確有幾分見識。

“臣前番聽周行逢之調,悍然從逆,對抗朝廷,自覺罪責難逃,還請陛下治罪!”秦再雄主動道。

這真的是個聰明的蠻酋,估計也看出來了,皇帝若是真想治他的罪,又何必做這連續幾日的熱情款待。但是,這份態度與覺悟,卻也讓人心生愉悅。

“朕已下詔,應湖南從逆之職掌吏民,一概赦免,不作追究!”劉承祐說。

秦再雄立刻躬身而拜:“謝陛下寬容!陛下胸襟,正如江湖一般開闊,臣敬佩萬分!”

劉承祐不禁笑了,開懷的笑聲在殿中迴盪,感染着所有人,秦再雄也跟着憨笑幾聲。

“這些時日在東京,感覺如何?朕的京師,還算壯麗吧!”看着秦再雄,劉承祐問道,語氣中透着點自矜之意。

聞之,秦再雄頓時來勁了,滿臉的感慨,道:“還要拜謝陛下的盛情款待!臣在湖南,見過長沙,認爲那就是天下大城,北上經過江陵、襄陽,便覺東京不過如此。然待抵達東京,方知道見識之淺陋,東京之繁華富麗,遠超臣的想象,簡直難以用言語來形容,這是十座長沙城也難以比擬的......”

這蠻子,確實挺會說話的,不會是個安祿山類型的人吧,劉承祐腦中尚有此類雜念。

“東京既然這般好,可願意長居於此?朕可以賞賜你宅院、財物、僮僕......”眼珠子緩緩地轉動了幾圈,劉承祐的語氣中帶上了些玩味。

聞問,秦再雄粗糲的面容間恍過一陣明顯的糾結,拱手拜道:“若能久居東京,那簡直是臣的榮幸。然而,古語有云,無功不受祿,臣如今屬戴罪之身,無尺寸之功於陛下與朝廷,前受款待,已生不安,豈敢再受陛下恩賞。臣敢請陛下,給臣機會,待臣爲大漢建得功勳,屆時再受陛下賞賜,臣也問心無愧!”

“卿雖長於蠻荒,卻能有此見識,有此器量,朕很欣慰啊!”語氣明顯柔和不少,連稱呼都變了,劉承祐此時的臉上,就透着兩個字:欣賞。

秦再雄也明顯感受到了來自天子的善意,咧嘴發笑,露出有些發黃的牙齒。

“你與你的部屬,在辰州治下吧!”劉承祐嚴肅了些,問。

“正是!”

“辰州下屬,有多少部族,多少人?”

“大小部族難以計數,當有數萬之衆......”沒有詳細的調查,哪怕身出其中,秦再雄也只能給出個模糊的答案,並且,說了跟沒說差不多。

略作沉吟,劉承祐問:“你部下瑤民,有多少人?”

“男女六千餘人!”秦再雄似乎有些自豪,這畢竟算個大勢力了。

“如何營生?”

“一靠採摘,二靠漁獵,三靠耕作!”秦再雄幾乎不假思索應道。

“朕覽史書,中原常以荊蠻、楚蠻視湖南,思之大不利和諧。今既收取湖南,欲遣官育化,一體治之,無分漢蠻,一視同仁。秦卿以爲如何?”有些突兀地,劉承祐問道,滿滿的試探之意。

秦再雄微愣,下意識地說道:“若得如此,則湖南諸族必定欽服大漢,滿譽陛下如海之胸懷!”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對其回答,劉承祐似乎有些不滿意,覺得這話除了無營養的吹捧,並沒什麼意義。但是,稍作思量,秦再雄忽然認真地問劉承祐:“敢問陛下,倘若朝廷化治辰、漵五州,似乎臣這樣的首領、族帥,朝廷打算如何處置?”

這一回,劉承祐是真的感到驚異了,以同樣認真地眼神打量着秦再雄,又以同樣認真的語氣答覆道:“朕還是那句話,一視同仁。一應族長、首領,可至東京,學習治政之術,馭民之法,而後量才任官。至於諸族民,同樣可以通過科舉、戰功,任官爲將。有技能者,經過官府考覈,亦可於衙署爲吏。似秦卿這樣的勇略之才,待有功勳,朕自當以爵職賜之!”

大抵是感受到了劉承祐的誠意,秦再雄鄭重地應道:“臣願率部下族民,歸化朝廷,聽憑安排!”

這真的是個聰明人,這是察覺到皇帝的態度與朝廷的政策,向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了。但不管如何,對其態度,劉承祐是真的挺滿意,有這樣一個蠻酋,實在難得。

想了想,劉承祐不禁嘆道:“可惜啊,像秦卿這樣慕王化,明事理的人,終究太少了!”

秦再雄也算機警了,聞之,不由問道:“陛下何出此嘆?”

“漵州的苻彥通,你當知曉吧!”

當然是頷首以應:“正是!其縱橫五州數十年,聲勢甚大,臣在辰州時,與漵州也有交往。”

“朕相邀苻彥通來東京小住時日,並封其爲漵王。只是,朕雖然推誠置腹,苻彥通似乎對朝廷心存疑忌,不願動身!”劉承祐好像一副當真可惜的樣子,滿目欣賞地看着秦再雄:“有鑑於此,朕方覺得,似秦卿這樣的豪傑忠良,十分難得啊!”

聞贊,欣喜的同時,秦再雄也不禁主動道:“陛下,臣願意去漵州,替陛下勸說苻彥通!”

“那倒不用!”劉承祐輕敲着御案,悠悠說道:“朕現在考慮的,是對辰州的收治!”

稍微換了個姿勢,盯着秦再雄,劉承祐問:“與秦卿一番交談,朕所獲頗多。如欲治辰、漵五州,正需你這樣的明理識事的人才。而今大漢,施行文武分治,各司其職,不知秦卿是欲馭文治政,還是統兵經武?”

漢天子這副賢明的模樣,讓秦再雄頗爲感動,竟然還參考他的意見。同時也很上心,考慮過後,秦再雄說:“陛下,臣識字不多,徒有一身武力,還是願意領兵,爲陛下沙場建功!”

“好!”劉承祐直接頷首:“朕允了,不過在此之前,朕還需要你回辰州,配合朝廷官員,對辰州漢蠻的編戶齊民!”

“是!”秦再雄也不加猶豫,恭順極了。

等接見完秦再雄,已至傍晚,暮色降臨,劉承祐乾脆留秦再雄一道用膳。這個時候,秦再雄發現,皇帝的膳食,尚不如他在東京的吃喝。心有所感,這大抵就是傳聞中明君的表現吧,天朝有明君出,四方諸族,唯有伏首效忠,否則必取其禍,這中樸實的道理,秦再雄還是明白的,由此又打消了心頭的些許疑慮。

事實上,對於辰、漵諸蠻的治理,劉承祐當真沒有一勞永逸的想法,他不會天真地以爲,政策下去,南蠻盡安。

凡是涉及到民族問題,哪裡是那麼容易解決的。劉承祐認識很清楚,他要的只是楚蠻歸治,歸漢制,進一步削弱其獨立性,如此足矣。

至於完全消除蠻酋、首領之類的影響,劉承祐根本不作那妄想。哪怕中原州縣,都飽受宗族、鄉黨之弊,還能冀望一干蠻民,完全接受朝廷的統治?

就拿秦再雄來說,他將部民全部獻出,接受朝廷的整治,然後做漢將,受勳爵,如此,只會使其名望更高。今後,在辰漵五州,可想而見地會崛起一個“秦氏”大族,對此,劉承祐看得很清楚,但不會去阻止,甚至會鼓勵。

但有一說一,劉承祐的辰州政策,對於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發展,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當然,湖南畢竟有其特殊性,漢化情況良好,又有中唐以來的文化崛起,對朝廷的牴觸,不會那麼大。

待到取得嶺南、西南,又將是另外一種處置政策了。很多時候,綜合因素下,羈縻政策,乃是最合適的辦法。

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59章 不知死第384章 反響第457章 鄭州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85章 異心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408章 蠢兒子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59章 亂情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7章 附議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1章 請教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91章 王峻驕狂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22章 睡仙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772章 處置第291章 酬功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26章 問罪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68章 二次北巡第488章 真實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362章 分封?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17章 機會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38章 殿議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6章 異見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64章 過韓府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18章 棉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8章 楊蘇還京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278章 軍務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