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

bookmark

原歷史中的“五代十國”之中,要說存在感最低的,除去已亡之閩國與前蜀,便要屬割據嶺南的南漢了。對此歷史稍有涉獵者,都知道,這是一個“奇葩”的國度,給人印象最深者,便是“太監王朝”。

當然,就目前而言,南漢主劉晟當朝,開始重用宦官,導致宦官亂政。但是,還沒有到那種喪心病狂的地步。正史中,要等劉晟駕崩,其子劉鋹繼位後,南漢才正式朝着“奇葩”進化。

到那個時候,纔是爲不少人所熟知的,在南漢,想要當官,必先行閹割。理由也荒愚可笑,就是羣臣有家室,顧子孫,不能盡忠王室。

當然,另一方面,與宦官之禍相對應的,便是巫政之弊,從劉晟開始,便是親信巫女,由彼等干政,決國事。

劉承祐是有些印象的,只是有些模糊,不過如今經過趙普一番講解,又逐漸清晰了,並且有了些更深的瞭解。

“如你所言,僞朝弊政若此,不足慮也,山嶺瘴氣也不足以爲其屏障,早晚必取之!”意態之間盡顯自信霸氣,劉承祐對趙普吩咐着:“傳來使吧!朕倒要聽聽,其來意如何?”

“是!”

沒有一會兒,南漢使臣陳延壽在內侍的引導下進入崇政殿,掃着威嚴大殿,御案高凌,只瞟到點案後的明黃身影,下意識地便拜倒:“小的陳延壽,參見陛下!”

這哪有一國使臣的風範,狼狽之表現,近乎家奴。劉承祐在案上,正吃着餅,喝着粥,花樣豐富的清粥尚冒着熱氣。

擡眼打量着陳延壽,一身華服,穿金戴玉,珠光寶氣,鬍子修得很好看,滿身得體,但其表現與之相比,卻是反差極大,在劉承祐看來,與漢宮之中的那些內宦、太監們並沒有多少區別。

“使臣何來啊?”沒有讓其起身,劉承祐仍舊慢條斯理地啃着餅,隨口問道。

陳延壽似乎有些緊張,脫口應道:“小的自番禺而來。”

對其回答,只能用“實誠”來形容了,劉承祐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說:“此來何事?”

“回陛下,我家天子——”

話剛說出口,便被侍立在旁的趙普給喝斷:“大膽!大漢天子在此,你家國主焉敢僭稱,難道不知此乃十惡滅族之罪嗎?殿前衛士何在,將此獠鎖拿出殿......”

劉承祐安安穩穩地坐在那兒,並沒有表態,任由趙普發揮,對其逾越不以爲意。

而被趙普這番喝罵,陳延壽愣了下,隨即面有懼色,反應過來,連忙朝劉承祐磕了下頭,道:“小的有罪!還請陛下饒恕啊!”

揮了下手,撤去入內的衛士,劉承祐看着陳延壽的目光也有些冷淡:“自古以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大漢雄立於中原,朕居以御天下。這些年來,朕東征西討,南唐、西蜀爭相臣服,他劉晟還敢僭居帝位,欲對抗大漢嗎?”

“這......”陳延壽聽漢帝這般說,心裡有些委屈,他只是個內侍使臣,與他無干啊。

見其狼狽表現,劉承祐又淡淡道:“說吧,劉晟遣你來何事?”

“回陛下,我家國主派小的來,一爲慶賀陛下文治武功,收取荊南、湖南;二爲桂陽山口的衝突解釋,請求陛下諒解;三爲修貢通好,欲與陛下永結同好,約爲兄弟之國......”這一回,陳延壽卻是回答地熟練了幾分,明顯是背過的。

只是,經劉承祐君臣那般震懾之後,仍舊照本宣科,可見其愚,抑或是過於緊張了。

“呵,呵呵......”劉承祐不禁笑了,笑聲飄蕩在殿中,擊打在陳延壽心頭,令其發慌。

“趙卿,你聽清了嗎?那劉晟竟然還想與朕稱兄道弟呢!”

回過頭,劉承祐目露寒光,冷冷直視陳延壽:“朕問你,大漢立國已九載,這麼多年,爲何到如今,才遣你北上修貢?”

“國主早有修好之心,只是山高路遠,道途難行,再兼前與湖南交惡,受阻於周逆,因此而有所怠慢。所幸陛下英明神武,一舉收取荊湖,消除逆亂,使嶺南與中原相通,國主渴盼數載,終可遣使來朝,以表衷心!”陳延壽應道,大概是慢慢地適應了皇帝的氣場與殿中的氣氛,回答得倒也從容了許多。

注意着此人臉上明顯的諂媚之色,劉承祐心裡談不上厭惡,也並無什麼情緒,實則他臉上的波動都是作秀成分多些。

“這麼說來,倒是朕誤會劉晟了,沒能體諒他的難處?”劉承祐悠悠道。

“陛下言重了!我家國主豈敢?”陳延壽拜道:“只是久未來朝,心存忐忑,如能得陛下諒解,那是敝國上下的榮幸。小的能替國主,拜謁陛下,耳聞聖音,亦是小的幾世修得的福分!”

這閹宦,倒也蠻回說話的,在南漢,就是這般整日諂幸劉晟的?

“罷了!”聽其言,劉承祐擺了擺手。

“謝陛下!”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先別忙着謝!”劉承祐打斷他,逐漸收起了所有情緒,盯着陳延壽,認真地說:“你的來意,朕聽的很清楚!劉晟道賀之意,朕心領了,桂陽山的衝突,朕也不計較。”

“至於兩國同好修貢,朕也同意,但是!”劉承祐的話裡明顯有個停頓:“有兩個前提,其一,改國號,天下只有一個大漢;其二,去帝號,嶺南世爲國家臣屬,這是不容更改的。至於稱臣歲貢之細節,朕自會遣人修訂,屆時你帶回去!”

“聽明白了嗎?”劉承祐聲調一揚,讓陳延壽身體不由一震。

“小的明白了!”趕忙應道。

“明白了就好,回去敬告劉晟,要修好,就要拿出誠意來!”劉承祐淡漠道。

“是!”

說完,劉承祐厲色隱去,表情又變得溫和起來,看着陳延壽,語氣中竟帶着點笑意:“跪了這麼久,腿也酸了吧,平身吧!”

聞言,陳延壽這才反應過來,入殿之後,自己一直是下跪問對,實有失一國使節的風度。不過,突然面對漢帝那溫和的語氣,一時間也有些受寵若驚:“多謝陛下!”

“你自番禺到京,冒暑遠來,一路辛苦了,這幾日,可在東京好好休息,看看開封風物!”劉承祐又說。

“是!”

待陳延壽退去,劉承祐卻是不禁大搖其頭:“有此等人爲使,可知劉晟用人、治政之弊了!”

“陛下同意與僞朝修好,實乃一石三鳥之策啊!”趙普則朝劉承祐恭維道。

“是嗎?說說看!”劉承祐似乎有些意外。

趙普說:“其一,可稍安僞朝之心;其二,不論歲貢多少,皆可補充財用;其三,趁着修好的時間,我朝可整軍修武,既爲南進做準備,同時發兵取川蜀!”

“於朕而言,倒也僅看中了那點歲貢小利,只因爲短時間內,無意繼續南下罷了。至於其他,卻無礙於大局,天下形勢如此,又有何人,何等勢力,能阻朕成就一統?”劉承祐淡淡道。

“陛下之睥睨豪情,令臣欽佩啊!”趙普說。

劉承祐笑了,每每聽趙普說些吹捧之辭,他就覺得心浮異樣。千古名臣,也是會進讒獻媚的,他對此越發有體會了。

“這是此番僞朝入貢禮單,請陛下御覽!”趙普呈上一封冊章。

翻開稍微瀏覽了一遍,金2000斤,銀5000斤,各類藥材1000斤,絹帛3000匹,其餘珍珠、瑪瑙、玉器貴重之物若干。

“看來劉晟確實積攢頗豐啊,出手倒也大方!”劉承祐道。

收起禮單,劉承祐反應倒也平淡,若是國初窮困之時,或許還會讓他心裡起些波瀾。交給張德鈞,劉承祐吩咐着:“充入內帑吧,另外,將那些貴重之物拿個後宮諸妃挑選,一人兩件,算是朕的賞賜吧!”

“是!”

“你看那陳延壽如何?”劉承祐突然問張德鈞。

張德鈞有些發愣,皇帝怎麼會問起他,但還是謹慎地答道:“未曾接觸,小的不敢妄言。”

劉承祐則道:“那你抽空去賓館,替朕接觸接觸,此人爲宦者,能被劉晟派遣爲使,在嶺南宮中應當有些影響力,日後,或許用得上!”

“是!”張德鈞立刻明白了劉承祐的意思,這又是要秘密策反了。至於爲什麼派張德鈞去,都是宦官,或許共同話題多些。

第158章 善後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48章 處處矛盾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736章 試炮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98章 封禪之議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章 分食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6章 進士樓第14章 大論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96章 天花板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751章 結束了第85章 安心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95章 大洗牌第304章 楚州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65章 楊無敵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98章 追捕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321章 瑤女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29章 叔父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66章 兄弟之國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8章 楊蘇還京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33章 捷報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半島史話·奇葩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76章 拷問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446章 流光園第31章 進軍令第79章 勢孤危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403章 抓起來!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80章 春夜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