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都安心了

bookmark

傍晚時分,郭榮自衙署歸,沒有回府,而是吩咐着車駕,直向邢國公府。就如往常一般,直入內園,正遇主母張氏。

郭榮行禮,張氏比郭榮,實則並沒有大多少歲,但看着他,倒是一臉慈祥的表情,畢竟身份在那裡。知道郭榮關心什麼,指着身後,溫聲說:“夫君知道你要來,在房中等你!”

就如劉承祐“關懷”的那般,郭威直接在榻上待了一天。郭榮入內,聞到空氣中瀰漫的藥味,眉微凝,快步上前,恭敬地站在榻前。

“你如今也是大漢國公,論勳爵,論權位,都不比我輕,就不必這般站着了,我可當不起!”見其狀,郭威還有心情對養子開着玩笑。

郭榮卻一板一眼的:“在朝爲臣,在家爲子,朝儀不可廢,家禮不可敗!”

“坐吧!”對其表現,郭威也不覺奇怪,朝他伸手示意。

郭榮這才坐下。

“今日入朝之後,便聽聞父親告病,臥榻不起,再度向陛下請辭。”郭榮微微一嘆:“病情如何?”

“你應該也知道,我是心病更勝於體疾啊!”郭威微微苦笑。

“我在衙內便聞,聽聞你染病,陛下與寧妃,親自過府探視了。”郭榮這麼說。

郭威似乎有些感慨:“傳得這麼快?”

“朝野盡知啊!”

“陛下對我的恩遇與厚待,實在讓我承受不起了!”郭威顯得有些無奈。

“今日陛下與父親,相談結果如何?”郭榮直接問。

對此問,沉吟了一會兒,似乎還在回憶對話情形,郭威說:“我與陛下,已是心知肚明,我也對他盡陳其情,如沒有意外,用不了兩日,詔制就下來了!”

又是一嘆,郭榮問:“父親去向如何?去洛陽嗎?”

“不管留在開封,還是洛陽,只怕都難徹底消除隱患!要走,所幸走個徹底!”郭威感慨着:“思來,自堯山出,也有幾十年了,當年代天巡邊,也是過家門而不入。人越老,這思鄉之情越重,我同陛下也算心有靈犀了,他當會準我回堯山。楚霸王說過,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今朝我郭威衣錦而歸,也是光耀門楣,順便重修郭氏宗祠!”

見郭威這般坦然,郭榮心情也輕鬆了些,想了想,說:“過個十年八載,父親未必沒有再歸京師之日!”

“以我的身體,能不能再活那麼久,都是問題!”郭威灑然道。

見郭榮想要說些什麼,郭威伸手止住他,神情逐漸恢復了嚴肅,異常鄭重地對他道:“有件事情,我思慮已久,想要和你商量一下!”

“父親請講!”察覺到郭威語氣的變化,郭榮臉上也增添了幾分嚴肅性。

坐起身,深吸了一口氣,郭威說:“你改回柴姓吧!”

說是商量,但語氣很堅決。此言於郭榮而言,不啻於一道驚雷在腦中炸響,臉色劇變,難得失態地站起了身。然而過硬的心理素質,讓他迅速穩定下心神,又慢慢地坐了下來,沉容思量幾許,擡眼看着郭威,問:“有此必要嗎?”

顯然,郭榮明白郭威此舉目的所在。而觀其表現,郭威也有所感慨,像郭榮這樣的子嗣,他又何曾捨得啊。

“其實,早在淮南之戰以後,我就有此打算!”郭威鄭重地點點頭:“唯有如此,方能徹底打消陛下的疑慮,也向其剖胸以表我父子心跡!自回京以來,我也在認真思量,郭氏在朝中、軍中的影響,還是太大了,天下逐漸歸治,天子又非易與之主,而今大權獨握,手掌乾坤,豈能容郭氏。

似符家、高家、折家,在朝中的權勢、地位,可謂雄厚了吧,但那終究難觸及根本。而我們則不同,發於河東,起于禁軍,這纔是護持劉漢江山的主要力量。如今,更進一步,又成外戚,縱陛下不加猜疑,我都覺心驚膽戰。

乾祐初年的輔臣,而今也只餘下我一人了。陛下納郭寧,給我晉相,給你封國公,無一不是予我以暗示,唯有求退而保平安。”

頓了下,郭威繼續說:“以你的精敏,想來也能看中其中的問題。我知你是個有大志的人,陛下用你,固然是看重你的才幹,但是,郭氏的身份怕會成爲他心中的一根刺,時間越久,扎得越深,終會成爲他信用你的阻礙。

一旦脫離郭氏的身份,你便可以自立門戶,放開手腳,大施才幹,輔弼聖朝,削平諸國,一統天下,還復河山,青史留名。”

“你未及童冠,便跟在我身邊,小小年紀,便能將府中庶務打理整齊,供養上下。當年,我家道中落,膝下無子,收你爲子,既是喜你謹厚,也想傳宗接代!”說着說着,郭威又回憶起來,語氣中也帶有少許感傷之色:“但如今,時移世易,我卻不好再讓你這當朝樞相,承郭家之嗣。”

“另一方面!”郭威露出了點笑容:“陛下恩典過重,使我父子兩國公,放眼滿朝,也只有榆國公(李洪信)、壽國公(李少遊)那父子能相提並論了。若我有些私心的話,也爲將來,將這公侯之爵,蔭與郭信、郭侗兄弟倆了......”

郭威說了這一大串的顧慮與考量,可謂推心置腹了,郭榮的心情也徹底平復下來。迎着郭威的目光,郭榮起身,這回動作犀利多了,徑直跪倒於榻前,朝郭威連磕了三個頭,沉聲道:“父親既然心意已決,只有恕兒不孝了!”

見狀,郭威也不窩在榻上了,直接掀開被子,赤腳落地,雙手扶起郭榮,兩眼也有些發紅:“你這是讓我汗顏,情何以堪啊!”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

平靜了兩日,大漢滿朝臣僚開始進入吃瓜模式。皇帝一道詔下,以邢國公郭威,風症嚴重,引發舊疾,不能視事,正式準他所請,允他辭去身上一切職銜,回鄉歸養。

其後,又降詔,加郭妻張氏二品誥命夫人,賜其幼子郭儀正六品朝議郎,又增加食邑三百戶。

就這樣,還朝拜相升國公,入政事堂僅一日的郭威,徹底宣佈告別朝闕。而朝中對此,自是議論紛紛,似乎李濤這些身處高位者,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穩坐釣魚臺,處置國務。

那些中低層職吏,則多了些猜測,畢竟在常人看來,七月以來,郭氏聲勢浩大,隱隱有蓋過李氏、符氏成爲大漢第一外戚權貴的聲勢,並且實權重大,然而不過十餘日,這一頁就徹底翻過去了。

同時,郭威的告老,在軍中也引起了一些波瀾,當然,那些舊部、深交之將領,更多的只是表示可惜,畢竟郭威也才五十來歲。不過,身患重病,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再加天子待遇尤渥,也都沒有繼續關注。

而隨着郭威的歸養,皇帝安心了,皇后安心了,宰相們安心了,郭威自己也安心了......

在其後,再度引人注目的,便是郭榮複姓,認祖歸宗。這件事情,當然是郭威歸養的後續,並且一定程度上,比郭威歸養本身,更值得重視與深思。

對於很多人而言,郭威雖去,但郭氏這面大旗猶在,郭榮就是那個仍舊高居廟堂、執掌重權的掌旗者,還可以作依附郭氏的那些將吏們的靠山。

然而,郭榮都不姓郭了,在很多人那裡,又將打個折扣。當然,不是說郭氏從此倒了,畢竟宮中有寧妃,郭信、郭侗兄弟也在爲官,但與郭威、郭榮相比,那又是兩碼事。

對於郭榮複姓,劉承祐既是意外,又是欣喜,郭氏父子的這番舉動,讓他看到了兩個字:誠意。

事實上,以郭榮如今的成就與權勢,再繼承郭威的影響力,用不了幾年,劉承祐或許便會如忌憚郭威那般忌憚他。但是,郭柴分離,那麼這個時間就可以持續得更久,也可以讓劉承祐更放心地用郭榮。

雖然,二十多年的父子情誼,是沒那麼容易捨棄的,但是不要小瞧一個姓的更改,那是法理與名義上的割裂,涉及到財產與名望的繼承,影響是尤其深遠的。

第159章 河東風雲(6)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30章 收穫第89章 談話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98章 轉折點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09章 衡釀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1765章 三郡公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86章 賜死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83章 南巡第180章 賞功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9章 鳳翔戰況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09章 衡釀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3章 西巡結束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52章 幽燕變故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96章 反響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24章 交代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74章 根由在朝第49章 南國風起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18章 蒲陰第1章 乾祐滅佛第15章 小人行徑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34章 交待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80章 春夜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39章 那一腳第2章 分食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75章 高貴妃第82章 瓦橋關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80章 京觀第147章 德勝渡第1769章 影響力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87章 就國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20章 威臨荊南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36章 虒亭第133章 西征!第68章 湖南亂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36章 迎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