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再臨井陘

bookmark

自真定渡滹沱河向西,越七十里,便至井陘。作爲太行八陘之一,從古至今,井陘的名氣還是很高的,白重贊調任滑州之前,便在此鎮守了幾年。

當年,晉帝石崇貴被契丹北虜蒙塵,高祖劉知遠也曾率軍,打着勤王濟難的旗號,欲東出太行救駕,所選取的路線,也是井陘(土門)。當時,與遼軍還在井陘打了一場勝仗,結果嘛,至井陘而返,回到太原後不久,就在執行導演劉承祐等人的策劃下,黃袍加身。

作爲溝通河東與河北的交通要道之一,井陘關收到了朝廷的格外重視,從立國之初,就屯有重兵,甚至於在當初劉知遠與漢廷諸公的籌謀中,河北局勢若有反覆,則依井陘,據守太行,以免影響到河東根基。

不過,後來在劉承祐的支持下,趙延壽率燕軍北伐,成功奪取幽州,再其後,契丹實力大幅北縮,並被逐步清除出河北,再加上魏博杜重威的平定,井陘的局勢也就沒那麼緊迫。

再其後,就是大漢北面防線的逐漸鞏固,河北形勢向安,井陘的軍事地位則進一步降低,而駐軍也逐漸削減至如今的五百卒。

但是,不論怎樣,井陘的重要性,仍舊擺在這兒,並且隨着河東、河北的安定,商業上的用途也被大力開發,行旅路人,絡繹不絕。

關城依山傍水,堅固險峻,易守難攻,乃是基本屬性。不過,站在關樓上,劉承祐的注意力,卻不在城關的防禦上。

澗水在城關前流淌,蜿蜿蜒蜒而去,並迅速隱入深山老林之中,水流擊壁碰撞的聲響,不斷迴盪在城關周圍。朝西望去,山道的通得很遠,雖然曲折,但視野之中的道途,顯然是經過開拓修整的。

在城關內外,有不少篷寮驛舍,其間擁塞扎堆了大量的行旅客商,因爲御駕至,井陘關暫時戒嚴,使得東來西往的行人,不得不約束於其中,等待開放。

雖然大漢在國境之內,已然廢除了大部分關稅收,但井陘等特殊關卡,仍舊保留着,三司還專門派遣市吏管理稅收,所徵之稅,除了一部上繳朝廷之外,剩下的都用來加固關防,開通山道。

而眼下的井陘關,除了是軍事要塞外,也是河東、河北兩地商業交流的場所,尤其是太原、真定兩府。在關內,同樣劃出了一片區域,作爲市場,不僅是商旅行旅,周遭的百姓,隔三差五,便齊聚於此,交貨易物,如此三四年下來,越發繁榮。據察,每逢季秋,扎聚於井陘的商賈百姓,最多時曾突破了七千人,不可謂不多。

“如今井陘這邊,每歲可獲多少關稅、市稅?”摸着堅硬並顯陰冷的關牆,劉承祐詢問被喚至面前的井陘市吏。

應該是頭一次見到皇帝,還是被這般溫和地問話,市吏顯得很是侷促,身體緊繃着,平日裡管理關市內的精明伶俐全然不存。

見狀,劉承祐的態度更顯親切了,說:“你不必緊張,朕只是隨便問問!”

“回陛下,關稅三千餘貫,市稅一萬九千餘貫!”市吏穩了穩心神,應道:“近幾年,都在逐年上漲,明歲當會更多!”

“這不算少了吧!”劉承祐有些把握不準地說。

“不少了!”市吏趕緊道:“臣到任井陘已有六年,猶記得,最初關、市稅加起來,一年也不過三千餘貫。這些年,治安寧定,朝廷又取消各地關稅,來往的客商多了,百姓也爭相集市交易,稅收也就得到了空前的增長!”

劉承祐稍微盤算了下,到如今,大漢朝廷每年歲入,也不過一千兩百萬貫,這麼比較下來,井陘這邊稅入,也就不像表面數字看起來那麼悽慘了,甚至算得上充足。

“都是以何等標準收稅?”劉承祐問。說起來,劉承祐還真沒仔細關注過。

“按照三司的規定,以車馬、重量、貨物價值作爲評判依據,不過,不同的貨物,稅收管理,都有所不同!”市吏答道。

“如此說來,要做好這個稅吏,倒也不容易啊!”劉承祐微微一笑。

“只是根據朝廷的規定做事罷了,有駐軍在,來往的商賈都很守規矩,於臣等而言,算不得繁累!”市吏答道。

點了點頭,劉承祐沉吟幾許,突然伸手,指着封閉的城關,對鎮將道:“開關解禁吧!那些商民等得辛苦,倒也不需因爲朕,壞了井陘的日常秩序與貿易!”

“是!”鎮將當即吩咐人傳令。

“走,帶朕去關衙歇歇!”劉承祐又看着井陘鎮將。

鎮將年紀不算大,應該不滿三十歲,樣貌普通,臉上還帶有少許粉刺,不過鬍鬚很稠密,毛茸茸的。關鍵是,姓孫,叫孫全暉,乃是孫方簡的兒子。

注意着井陘城中的建築、街道,既熟悉又陌生,在劉承祐看來,變化很大。劉承祐此前來過井陘兩回,一次是國初收復恆州(今真定府),前來視察關卡。第二次,是乾祐二年冬巡,那一次,原本是打算同皇叔、太原王劉崇見上一面的,不過被劉崇拖辭婉拒了。

到關衙,落座方喝了兩口水,便見鎮將孫全暉,當堂拜倒,磕頭道:“請陛下治罪!”

面對他突然的舉動,劉承祐倒沒有什麼意外之情,眼中玩味之色一閃,揮了揮手,道:“孫將軍不必如此?你將井陘鎮守得不錯,治安穩定,道途通暢,正當給你表功,何談罪過?”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聞言,孫全暉語氣鄭重,說:“陛下,定州的事,末將有所耳聞,家叔其行,罪責重大,今伏乞治罪以贖過!”

“不必如此!定州的事,已然過去,對你叔父,朕也已有結論,已做處置!”劉承祐笑吟吟地看着孫全暉:“再者,叔是叔,侄是侄,朕不搞株連,你也不必因此而不安,繼續當其職,謀其事,這井陘,仍需你駐守!”

“起來吧!”

聽皇帝這般說,孫全暉這才釋然,鬆了口氣,起身再拱手深揖:“謝陛下!陛下心胸之寬廣豁達,末將感激涕零!”

見狀,劉承祐臉上仍帶着和煦的笑容,說道:“朕來井陘之前,還收到了一份請罪奏章,來自你叔父孫方進,也是讓朕治罪!你們啊,卻是多心了,忠奸如何,朕心裡自有一杆秤,不至有昏聵猜忌之舉!儘可放寬心!”

孫全暉聞言,先是有些訝異,而後道:“陛下如此推誠置腹,末將慚愧啊!”

對於孫氏叔侄主動請罪的表現,劉承祐這心裡,還是感覺很舒服的,仍舊以一個親和的態度說:“你父、叔,於國都是有功的,尤其對契丹打的幾仗,很提士氣!”

“據說,二奪飛狐寨,你可有先登之功,親自斬殺了七名胡虜,還因此負傷!”劉承祐的語氣很肯定。

孫全暉咧開了嘴,濃須都顫了顫,但表情似乎都有些不好意思:“陛下竟然對末將的履歷,如此清楚!”

劉承祐淡淡一笑,那是自然,每至一地,他可是提前做好功課的。

“爲大漢立過功,爲朝廷流過血,對於這樣的功臣勇士,朕厚待還來不及,又怎會以他罪加誅?”劉承祐道。

“陛下的恩情,末將永不相忘!”孫全暉當即賭誓。

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41章 祭關公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4章 人事調整第91章 作別西行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481章 行宮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47章 德勝渡第6章 相形見絀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44章 打個賭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42章 戰後第160章 平定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84章 教訓第118章 蒲陰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59章 病榻陳情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0章 收穫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85 禮賓館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324章 交代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74章 帝崩第134章 回府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45章 了結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淺談兩點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78章 祭拜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57章 國滅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8章 請願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章 柩前繼位第9章 公府密議第82章 瓦橋關第29章 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