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

bookmark

東京,皇城,廣政殿,政事堂。

在天子出巡的這幾個月裡,這便是整個大漢的權力中樞,國事之處置,政令之所出,皆發於此。經過試驗,似乎已經證明,即便皇帝不在,朝廷諸衙司也能平穩運轉。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天子劉承祐對朝廷的影響,已深入到一定地步,人雖離京,但威嚴猶在,崇政殿就彷彿加持了他的意志一般,鎮壓天下。同樣,也沒人敢去想象,如果沒有了皇帝,國政朝局會怎樣發展,天下會是怎樣一副場面......

不過,對於政事堂的宰相們,尤其是首相李濤而言,這段時間,卻明顯感覺舒暢了許多,真正體會到一番宰治天下、調理陰陽,頭上沒有皇帝時時盯着,大權在握的感覺,總是令人沉醉。

但是,隨着關中亂事的傳來,讓李相公的心情很是糟糕了,原本,在皇帝回京之前,天下太平,國無大事,於他們而言,也是一份合格的答卷。

誰能想到,區區一干俘虜苦役,竟能掀起那樣一場動亂,尤其還在皇帝巡視就近的情況下,可想而知,會是怎樣的雷霆震怒。簡直是打臉,打天子的臉,打朝廷與他們這幹公卿大臣的臉。

果然,後來皇帝的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直接就近督察平亂情況,一應消息,悉送君前,而他們這些執掌朝政的經國大臣,在關中有亂的情況下,直接淪爲陪襯,這對快意了兩個多月的宰相李濤而言,是個不大不小的打擊。

事實同樣證明,皇權對相權的壓力,實則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天子似乎隨時可以收攏權力。而面對劉承祐的自專行爲,他們似乎也沒有什麼反抗能力,此次甚至也找不過反對的藉口,終究不能對皇帝就近督察平亂,有所異議,至多進表,關心一下皇帝的安危......

政殿之內,宰相李濤、範質、薛居正以及奉命巡視黃河下游州縣歸來的魏仁溥齊在。樞密使柴榮,似乎有意地被摒除在外了。能夠由這幾名實權宰相齊聚探討的事情,當然不是小事。

不知是天氣過於炎熱,還是人的心情本就煩躁,李濤帶着少許怒氣,朝外吩咐着:“來人,再取些冰塊、冰帕來!”

吩咐完,李濤繼續主持着會議,指了指書案上的公文,說道:“幸賴陛下親自督導,諸臣盡力,蜀亂初平,關中方復寧定。

陛下來詔,意思已然很明確了,諸位也當知曉了。此番平亂有功之邊軍及都司將士,就由魏相負責審定了,受難州縣的稅收減免免,由三司派人覈定!”

李濤對魏仁溥與薛居正二相,以一種吩咐的語氣說道。對此,薛居正略有不愉,淡淡地應了聲,魏仁溥則一副恬然的表情,甚至帶着點溫和的笑意:“應該的!”

“其餘有功人員,自有吏部評斷!”李濤表情變得有些嚴肅,問:“那,我等便議一議,剩餘的蜀籍俘虜,當如何處置?”

此言落,一時沒人接話,都考慮了一會兒。範質沉聲說道:“此次關中蜀亂,參與其中的蜀軍俘虜,不足兩成,剩下的俘虜,仍舊爲數不少,如何安置,需要慎重!”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文素此言甚是!”李濤點頭表示認可,趁機問:“依你之見,如何處置爲妥?”

範質說:“此次變亂,終因地方官府對蜀俘奴役過甚引起,而朝廷少加監察,這兩年,屢有因濫用而致死的情況發生,終於釀成如此後果。

我以爲,首先,針對彼等的政策,當有所更改,蜀人亦是漢人,待陛下削平川蜀,亦是大漢的子民,不可再當作俘虜與奴隸來役使。

再者,西南邊軍中,亦有懷威、懷德兩軍蜀人,此事,難免對其軍心造成影響,朝廷也不能不考慮!”

講了一通,範質有些強勢地說:“依我之見,當廢除所有俘虜奴籍,重新編戶,劃付田畝,供其勞作,以安其心!”

“範相考慮有理,該當如此!”薛居正當即表示認可。

瞟了薛居正一眼,李濤說:“那是否,以其目前處州府解禁賜籍?”

“如此只怕不妥!”範質搖搖頭:“蜀俘們,身處其地,多飽受苦役,給他們換個環境,再輔以政策,效果或當好些!”

“將這些蜀俘遷移實邊如何?”魏仁溥這個時候開口了,道出他的想法:“陛下早有實邊之心,靈鹽、定邊、隴西之地,都可作遷徙之地,如此,既可充實邊境,平衡胡漢,加強朝廷控制,亦可一消蜀俘隱患!”

魏仁溥此言落,幾人都是兩眼一亮,李濤瞧向範質與薛居正:“二位以爲如何?”

“可!”範質果斷點頭。

薛居正也一樣。

“既如此,我等便一道署名,報與陛下!政事堂這邊,也當儘快擬出一份遷章程!”李濤拍板。

“另外!”範質又補充道:“淮南兩道境內的南唐俘虜,可作類似處置!”

在淮南,也有一些原唐軍俘虜,只是數量比起蜀卒來言,少了太多,只有兩三千人。對於淮南那邊,朝廷實行的是直接消化政策。

衆相取得共識,也基本定下了此事,皇帝那邊,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縱使有些出入,但蜀俘的“解放”也是可以預見的。

可以說,王順等人的作亂,不是沒有積極意義的,至少爲那衆多受苦受難的蜀卒們,掙得了一份“自由”,讓他們脫離苦海,當然,代價是他們的性命,並且從一開始,也只是想活命罷了......

而對於剩下的蜀俘們而言,則是直接享受“王順起義”的福利了,或許對他們而言,能夠被放回蜀國,纔是最好的結局,但已然落到這等境地,豈能有更多的奢求。

再者,不管如何,也比給官府做牛做馬,爲奴爲隸要好,在邊州,還能有個新的開始。甚至於,會對朝廷的“仁慈”感恩戴德。然後,到了邊州,一手拿刀,一手持犁,爲大漢邊疆的穩定做貢獻......

當然,能否達到那種效果,卻要看後續的發展了。

議事既定,諸臣散去,各署其事,不過,李濤特意將範質留下密談。雖然這兩年來,二者之間關係淡化,乃至爭鋒相對,但表面上的體面與風度還是保持得很好的,兩人相對,都是謙和君子之態。

李濤親自給範質舀了一碗冰飲,乃是夏季開封比較流行的滷梅水,輕笑道:“將入三伏了,天氣越發酷熱,喝點涼湯,解解炎燥!”

“多謝李相!”範質面色如常,雙手持杯啜了幾口,面龐之間也不由露出幾分暢快,放下湯碗,說道:“不知李相,有何事商談?”

聞問,李濤態度依舊溫和,說道:“關中平亂,俘虜了不少賊衆,陛下有意,將所有爲亂的蜀俘斬殺,以肅國法,這點,我們都沒有意見。

蜀籍之亂賊,方便甄別,難的是那些從亂的關中百姓,陛下不願輕放,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其中,難保有奸邪之徒。但是,誰被迫,誰主動,想要從中甄別善惡,卻也不易。

陛下以那孫方前方,負責此事,其人爲吏尚可,但處事速來操切嚴苛,急功近利,恐他矯枉過正,反害得良民!”

聽李濤囉嗦了這麼一大堆,範質似乎有些領會其意了,瞥了他一眼,悠悠然地問道:“李相是想反對陛下對孫方之任,上表換人?”

聞此言,李濤臉色變了變,趕忙擺手,說:“陛下所定,既無差錯,臣豈敢輕言更易!老夫的意思,文素掌管刑部,負責天下刑名之事,關中亦然,此番,甄察亂賊,刑部當有所作爲纔是,爲國爲民,也順便做些查漏補缺的事,以免事怠!”

聽其言,範質想了想,心中生出些哂笑之感,李濤這是想推他出去,插足皇帝的決議?

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26章 問罪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417章 輕狂第188章 後續第100章 城戰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1章 小風波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410章 剋制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3章 接見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327章 派系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31章 鳴沙匪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417章 輕狂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51章 聽政2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78章 滄州府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756章 海豐號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779章 四王畢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10章 剋制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1章 探監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46章 流光園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68章 湖南亂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351章 林邑國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62章 禍福之間第83章 抉擇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45章 靖江軍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73 王晏鎮洛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