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向訓爲帥

bookmark

倦鳥入山林的時辰,秋陽西垂,雲霞鋪疊天空,浸染滿山林木。入川棧道間,持續了近半日的追殺已然宣告結束,血腥的氣味在秋風的吹拂下,逐漸消散,殺聲雖止,但周遭的鳥獸仍舊避得遠遠的,零星的蟬鳴都透着種淒涼與小心。

南去三泉關五十餘里,棧道已然被截斷,再南邊,在蜀將的王審超的命令下,或焚,或拆,棧道盡毀。自王審超的率領下,蜀軍是邊撤邊毀,停一地,燒一棧,就像點亮一盞一盞的率明燈,連綿二十餘里,直至漫天嶺。煙氣、火光熾烈,彷彿在與映紅山林的夕陽爭輝。

站在斷絕的棧道前,最先點燃的焚燒點,火勢已經減弱,但升騰的黑煙,瀰漫的熱氣,仍舊能夠感受得到。本就有些黑的面龐不免被薰得更深,慕容承泰滿身濃重的血氣,不由罵了一聲:“這些蜀軍,端是可惡,辛辛苦苦建起的棧道,這樣毀了也不心疼?”

在三泉關破後,慕容承泰受王仁贍之命,徑率一部越關南下,除了追擊敗兵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搶佔三泉至蜀寨之間的棧道,以免被其焚燬。

蜀軍能夠想到的事情,漢軍這邊一樣能夠想到。爲滅蜀,大漢這邊三年以來,從朝廷到西南,是做足了準備,完全做到知己知彼。對伐蜀大軍而言,蜀軍的城關雖險,但不足過慮,再堅固的城寨,也需人去守。論將,論兵,漢蜀之間的差距,有若雲泥之別。

是故,道路的通暢與輜重的保障,纔是此番滅蜀之戰的關鍵。在破了三泉關之後,王仁贍是當機立斷,都顧不得清剿關內殘敵,即遣慕容承泰南下。

不過,緊趕急追,沒曾想到,被一干援兵給耽誤了,併成功銷燬了棧道。

“將軍,道間殘敵已經被肅清,活捉了兩百餘人,可惜讓其監軍劉廷祚給跑了!”一名下屬的營將面帶戰後的煞氣上前,朝駐足南望的慕容承泰稟道。

“都殺了!”慕容承泰聞言,頓時殺氣騰騰地道:“若不是這些敗軍相阻,我早就追到漫天嶺了!”

聽令,知道慕容承泰心中鬱悶,營將還是小心地規勸道:“將軍,都帥有嚴令,這殺俘之事,做不得啊!”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慕容承泰當然也只是心中不忿,口中發泄一番罷了,當即道:“留一營人,就地休整巡看,保證棧道,免出意外。剩下的人,收容陣亡弟兄,帶着傷兵、繳獲,回三泉關!”

“是!”

入秋之後,天色明顯黑得快了,懷着鬱悶的心情,領着吹着涼風,走着夜路,迴轉關城。

三泉城,南倚雞公山,北傍嘉陵江,以境三泉山得名。若說利州佔入蜀要道,扼川北咽喉,那麼三泉即爲利州之口。東南是米倉山脈,如欲進川,乃必由之路,也是漢軍初戰必奪之要地。

經過半日的清理,城關已然肅清,徹底納入漢軍掌控,蜀軍俘虜,移駐城外,單獨設營看守,而伐蜀的大軍,也已在諸將的率領下,陸續抵臨,營於關南。

而此番伐蜀的漢軍主帥向訓,也被先鋒主將王仁贍迎入城中。北面關樓,遍佈着戰爭的創痕,血未凝幹,塵揚煙燻,屍體雖已清理,但殘留的痕跡無不顯示着廝殺的劇烈。

“三泉的守軍抵抗很頑強嘛!”向訓徵袍加身,滿面威嚴,觀察着戰鬥的痕跡,說道。

王仁贍初戰建功,心情很不錯,說道:“那李進自詡蜀中悍將,卻也不過如此,終究難抵我大漢勇士,被張瓊砍了腦袋。由此可見,蜀中無人,無名之輩,也敢猥稱大將。”

聽其言,向訓問:“此戰傷亡了多少人?”

“連日猛攻,亡263人,輕重傷加起來有500餘人!”提及傷亡,王仁贍唏噓了一聲:“不過斬獲頗豐,殺敵過千,俘虜700餘人,繳獲的糧食足有5萬斛。蜀軍於此,屯糧倒也不少!”

“傷亡不算小啊!”向訓說了句,不過還是對王仁贍此戰的戰果表示肯定:“但是,此戰意義不小,打出了我漢軍的威風。三泉關可謂堅實,仍在數日之間,爲我軍所破,足以警示諸城寨蜀軍,三年過去,他們仍不是我軍的對手!此後,敵對陣即先怯三分!”

“都帥所言甚是!”王仁贍道。

“所有傷亡的將士,都是大漢的英雄,當與有功將士,一併記錄在簿,待戰後上報朝廷酬功!”向訓指示道。

“末將已着軍中宣慰軍吏,造冊登記!”

“好!張瓊呢,此戰破城斬將,他當首功!”向訓問起。

聞問,王仁贍輕笑道:“正在營中療傷,他親冒矢石,身先士卒,連續三次登上關城,身被數創!”

“傷得重嗎?”

“胸前一刀稍重,若非有胸甲保護,得被剖開!這個張瓊,端是勇悍,打起仗來,根本不要命,比麾下士卒衝得還猛!”王仁贍的語氣中透着讚賞。

“我大漢軍中,正是不缺這些慷慨豪情的勇士,方能破關奪寨,戰無不勝!當着重嘉獎之!”向訓說道。

“是!”王仁贍當即表示認可。

王仁贍如今在漢軍也是達到一定地位了,屬於高級將領,不用再像過去那般,需要親在操刀,廝殺在第一線。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了,當然也希望,像張瓊這樣的將校,越多越好。

當然,心中究竟如何看待,那就不足爲人道了。畢竟,張瓊乃是皇帝身邊出來人,當過宿衛將軍,卻仍只能靠一身血勇建功立足。上位之將,自然欣賞讚嘆,卻也不免爲之可惜。當然,軍中也確實缺不得這樣的將領。

“慕容承泰呢?”向訓關心起這軍中貴胄。

王仁贍稟道:“破關之後,我欲遣將出關追剿敗軍,佔據棧道。慕容承泰主動請命,我讓他率三營兵馬南去,看時辰,也該回來了!”

“做得不錯!”向訓說道。

“關衙已然肅清,可爲行營中軍,請都帥移步!”王仁贍說。

“好!”

簡陋的三泉縣衙,被漢軍兵士佔據,數萬大軍軍令之所出,安危之所繫,守備異常嚴密。帥案、節杖,令符、地圖等一應事物,都已經準備好。

落座不久,行營都監高懷德與行營轉運使張美一起入內。此番,高懷德是作爲伐蜀副帥隨軍,直接朝向訓稟道:“諸軍皆已安頓完畢,禁軍及漢中兵營於關內,餘者皆駐於城南。”

“高將軍統兵大將,安排其事,自無不妥!”向訓笑道。

此番受向訓統帥的北路伐蜀兵馬,計約四萬步騎,由兩廂侍衛興捷禁軍、漢中軍、西南大營及懷德、懷威構成。當然,這只是戰卒,另徵發了上萬民役。

高懷德身邊則是一名容貌普通的中年將吏,張美。出身三司屬吏,當初受宰臣薛居正的舉薦,到西南用事,起初爲西南糧料使,如今更主掌伐蜀全軍輜需、糧械、車馬之調配供給,已所徵役夫的管理。其人敏幹,一應調配,井井有條,從無短缺,深受向訓讚賞。

“隨軍的五千民夫,已然安置妥當,輜重悉入城中,繳獲糧械,接受完畢。剩下的人,當攜後續輜重,押後而來。此番共打造了六千輛的輕便小車,雖載重不多,但便於山間轉運......”張美說道。

“將糧草、輜需,交給張使君,我與諸將皆無憂了!”聞言,向訓笑道。

“都帥過獎了,在下不敢當!”在向訓面前不敢託大,張美謙虛應道:“不過川道難行,越往南,道途愈遠,轉運愈難,需要投入的人畜力當更多!”

“無妨,待拿下利州,可就近徵調民力,正逢秋時,等越過山阻障礙,更可因糧於蜀地,其間糧錢財貨,任我軍收取!”向訓說道。

未己,軍士來報,慕容承泰追敵歸來,即召之問話。

見到向訓,慕容承泰心情好轉幾分,將戰果道來:“三泉的敗卒,基本被全殲,不巧的是,有一支蜀軍來援,我趁亂急擊,殺敗了其數百卒。但蜀將比較狡猾,逃得很快,並焚燬了棧道。是故,只保住了約五十里的通道,已留軍駐守巡視!”

“未能盡全功,請治罪!”

聽其敘述,向訓大笑,對慕容承泰道:“能保五十里,已然是大功。所幸趁勝追擊,否則讓這支蜀軍援兵近前,棧道盡毀矣!三泉距漫天嶺,算上曲折,也不足八十里。這剩下的二十里餘山道,即命人修棧打通即可!”

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60章 狠狠敲打第59章 不知死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391章 暗箭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52章 面聖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29章 叔父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811章 歸來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68章 撤了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31章 功成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740章 農民苦第84章 示警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73章 日常第41章 小風波第53章 遁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13章 分食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58章 回師第146章 驕將第6章 進士樓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21章 瑤女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85章 少壯派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